4.4 光的色散

文档属性

名称 4.4 光的色散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11-30 13:2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光的色散》说课稿
 一、教学任务分析
 《光的色散》是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的教学内容,是继学生学习了《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后展开的,旨在展现光学是有用的,展现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充分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理念。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白光的色散、物体的颜色等两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分析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在各种形式的学习中成长。(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我把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2)知道白光是由不同的色光组成的复色光。
  (3)知道光的三原色。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把白光分解为各种色光的实验探究。
  (2)感受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色散的各种事实,了解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体验研究“白光分解”、“色光的复合”和“色光混合”的实验过程,萌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树立尊重他人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白光的色散。
难点:色散的原因。
五、教学设计思路
设计的基本思路是:为了落实预定的教学目标,根据物理新课程理念、教材特点,这节课我以实验为主线,让学生在实验中体验、在经历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本节课考虑到多媒体能为学生展现不能直接和明显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提供生动活泼的直观形象思维材料,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故选其作为教学的主要手段。
一、这节课的重点是白光的色散。突出的重点方法是:多媒体课件和实验现象两方面信息加深学生的印象和理解。
实施教学时,我创设了情景引入:在来的路上,我看见一小孩在吹泡泡,那种天真无暇把我带入童年,现在我让你们也玩吹泡泡,感受下童年的快乐。用多媒体播放配有音乐的吹泡泡图片,营造轻松氛围。学生在吹时看到泡泡有的是透明的、有的是彩色的,学生就会疑惑:为什么泡泡是彩色的呢?
理由:我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贯彻面向全体学生的新理念,让全体学生来吹泡泡,感受童年的快乐,让学生在玩中没有压力的去主动观察,不自觉的发现问题。一可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观察能力,二可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三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然后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1、白光变成彩色,2、光射到泡泡透明的物体上会怎样(反射:光射到平面镜上会看到彩色吗?那只有折射了)。根据上述两点引导学生得出合理的猜想,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尊重科学的态度。得出合理的猜想后,鼓励他们利用现有的器材(厚玻璃、三棱镜、装有水的烧瓶等)设法找到类似彩虹的彩色条纹,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光的色散现象。活动中让学生在没有框定的情况下以多种方法去探索寻找,从而全方位释放学生的思维活动,体验活动中的愉悦及成功的满足感。
紧接着用多媒体多媒体播放美丽的彩虹,问学生彩虹怎样形成?学生语言表达,然后运用多媒体动画解释彩虹形成原因,(知识的迁移,学以致用,物理来源生活又回归生活,养学生的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在这个探究活动中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猜想和观察能力。
二、这节课的难点是色散的成因。为了突破难点:我做个铺垫,演示单色光还能不能分解的实验,得出不能分解的色光叫做单色光同时播放多媒体介绍单色光的利用—激光,)。用多媒体播出白光色散和单色光通过三棱镜的示意图,要求学生通过交流与合作,在我设计的《试一试》工作单上画出单色光和白光经过三棱镜的光路图。教师指导,最后达到让学生知道白光的色散现象和原因。
理由:介绍单色光的利用—激光时贯彻了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的新理念。两组示意图放在一块,具有对比性,符合学生的逻辑思维发展特点,即具体思维向逻辑思维过度期特点,既可以复习前面所学《光的折射》知识,又可以让学生知道色散的成因。
三、在复色光知识点的教学上,我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在这个探究实验中主要是侧重实验的设计和实验过程中自主合作能力的培养。
1、首先提出问题:白光分解七彩光,那么反过来七彩光能不能复合成白光呢?
2、提示学生根据光路具有可逆性得出猜想。
3、要怎样做呢?(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4、学生做探究实验验证猜想。这里我有个亮点,就是在给学生探究实验器材时,每小组少给一个三棱镜,学生就会主动借或与另一小组组合成一个大组。
5、学生归纳
四、在三原色光知识点的教学上,先让学生观察电脑显示屏,让学生告诉大家观察到的现象,老师抛出问题:电脑显示屏上除了红绿蓝三种颜色还有其他颜色,那是怎样来的呢?紧接着用三原色合成器进行演示实验引入三原色光。然后学生自制陀螺并旋转它,感受三色陀螺(颜色比例不同)旋转时的不同颜色,体会三原色的组合应用。
五、结束阶段
1、播放《七色阳光》歌曲,学生有声有色感受色散的奇妙。
2、小组交流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3、引导学生从三维目标方面概括。
六|板书
根据学生思维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我的板书以列表的形式呈现,让学生一目了然,具有提纲挈领、画龙点睛的效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