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熔化和凝固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4.2 熔化和凝固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4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12-01 12:45: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天津市双港中学 八年级物理学案 主备人:
4.2熔化和凝固
学习目标:
1、能区别物质的气态、液态和固体三种形态。
2、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3、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4、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重点、难点】
通过实验探究归纳出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本质区别,进一步总结出不同物质熔化和凝固的规律;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在方格纸上描绘固体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叙述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的特点
合作探究:
阅读课本81页“物态变化”部分,认识物质的三种状态(具体可以类比冰、水、水蒸气之间的变化):
1、水有三种状态,它们分别是: 、 、 。水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是 相互转化的。(选填 可以或不可以)。像上面的物质在固态、液态、气态之间我们在把水放入冰箱的冷冻室后水结成冰,再把冰块放入饮料中后冰又变成水。生日上的蜡烛受到高温变成蜡液,一部分蜡液落在桌上后变成固体。路桥施工中工人们把块状沥青放在炉内加热成液体,液体的沥青洒在路面上以后变成变为固态.....上面的过程中可以分为两类: 发生变化的过程叫做 。
2、熔化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凝固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实验数据: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海波温度/℃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50 52 54 55
石蜡温度/℃ 40 41 43 45 46 48 50 52 54 56 58 60
问题1:根据海波和石蜡在加热过程中 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关系),并结合实验分析,海波和石蜡在熔化过程有什么特点?从中可以找出什么规律?
给海波加热,海波的温度不断 ,当温度上升到 ℃时,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吸热,但海波的温度却保持 ℃不变,直到完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换句话说:海波在一定的温度下 ,在熔化过程中 热量,温度保持 )。给石蜡加热,在整个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不断 (换句话说:石蜡没有一定的 ,在熔化过程中 热量)。
问题2:海波和石蜡在熔化前、熔化中、熔化后这3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海波在熔化前温度 ,熔化中温度 ,熔化后温度继续
石蜡在熔化前温度 ,熔化中温度 ,熔化后温度
自学课本83-84页“熔点和凝固点”部分:看完后,先个人总结出晶体、非晶体的特点,常见晶体的沸点、熔点。然后结合实际例子进行展示。
根据以上实验海波和蜡熔化过程中有什么不同点? 有什么相同点? 我们可以把固体分为_______和_______
像海波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
晶体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像石蜡这样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非晶体的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晶体在 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 熔点(选填 有 或 没有),非晶体 熔点
问题4: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的温度,在凝固时也有一定的温度,晶体在 时的温度叫做 。晶体 凝固点(选填 有 或 没有),非晶体 凝固点。有没有确定的熔点(凝固点)是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 ,我们可以根据它来鉴定物质。
问题5:熔化需要 (选填 吸热 或 放热),凝固需要 。
当堂训练:
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熔化,熔化要 热。
2. 物质从 态变成 态叫凝固,凝固要 热。
3.
图1 图2 图3 图4
图1 是 图像(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 熔化或凝固)
图2 是 图像(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 熔化或凝固)
图3 是 图像(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 熔化或凝固)
图4 是 图像(选填 晶体或非晶体 熔化或凝固)
4、固体的分为 和 。 同一种物质的凝固点跟它的迷熔点
常见物质:海波 冰 奈 松香 玻璃 沥青 食盐 明矾 金属
物质举例 晶 体 非 晶 体
熔点和凝固点 ______(选填 有或无) ______(选填 有或无)
熔化过程 吸收热量,温度 吸收热量,温度
凝固过程 放出热量,温度 放出热量,温度
熔化条件 吸收热量
5.下面几种说法,是对还是错
(1)同一种物质处于哪种状态与该物质此时的温度有关.
(2)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做熔点.
(3)物质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4)非晶体没有熔点,所以熔化时不吸热.
(5)根据表中所列的几种物质的熔点,判断以下几题的是与非:
物质名称 固态水银 金 铜 钢 固态氢
熔点/℃ -39 1 064 1 083 1 300 -259
①在-265 ℃时,氢是固态.
②纯金掉入钢水中不会熔化.
③水银温度计在-40℃时不能使用.
6.海波的溶点是48℃。则:50℃的海波呈 态,10℃的海波呈 态。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 态,-39℃℃时呈 态或 态,也可能呈 态,-38℃时呈 态。
7.北方冬天菜窑里放几桶水,可以利用 使窑里温度不至太低,菜不至冻坏。
8.如图2.2,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像,由图像可知 种物质是晶体,该晶体的熔点是 ℃,甲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 。
9.某种晶体熔液温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试分析:
(1)这是熔化图像还是凝固图像? (2)这种晶体的熔点是多少? (3)这种物质固态时是什么名称? (4)固液共存的时间有几分钟?
●物理阅读
多孔的冻豆腐
  豆腐本来是光滑细嫩的,冰冻以后,为什么变得像海绵呢?
  豆腐的内部有无数的小孔,这些小孔大小不一,有的互相连通,有的闭合成一个个小“容器”,这些小孔里面都充满了水分。水有一种奇异的特性:在4 ℃时,它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到0 ℃时,结成了冰,它的体积不是缩小而是胀大了,比常温时水的体积要大10%左右。当豆腐的温度降到0 ℃以下时,里面的水分结成冰,原来的小孔便被冰撑大了,整块豆腐就被挤压成网络形状。等到冰融化成水从豆腐里跑掉以后,就留下了数不清的孔洞,使豆腐变得像海绵一样。冻豆腐经过烹调,这些孔洞里都灌进了汤汁,吃起来不但富有弹性,而且味道也格外鲜美可口。
  很早以前,我国人民就已经懂得了冰冻膨胀的原理,并利用它来开采石头。冬天,他们在岩石缝里灌满水,让水结冰膨胀,把巨大的山石撑得四分五裂,很快就能采到大量的石料。由于水在4 ℃时的密度最大,体积最小,水温低于4 ℃时体积反而增大,所以,在4 ℃时水就不再上下对流了。因此,到了冬季,寒冷地区的江河湖海,表面上虽然结了厚厚的冰层,但下面水的温度却保持在4 ℃左右,这就给水生物创造了生存的环境。冰冻也会给人们带来危害,它能把水缸冻破,把自来水管道冻裂……因此,在冬季来临的时候,要及时做好保暖防冻工作。
我国是冰棍和冰激凌的故乡
早在3000多年以前,我国就有用冰解暑的记载。后来皇宫里就有了用奶和糖制成的冰棍。到了元世祖忽必烈时代(大约700多年前),皇宫里又有了类似现在冰激凌的食品,叫做冰酪。那时,元朝统治者禁止王室以外的人制作冰酪。直到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离华回国前,元世祖才让人把这种珍品的制作方法教给他。马可·波罗回去后,又把这种制作方法传给了意大利王室,意大利王室把这种方法保密了约300年,到1533年,法国国王和意大利人结婚以后,制作冰酪的方法才由意大利传入法国。1777年美国纽约大街上才有了冰激凌广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解暑食品是冰核。直到清代,每当盛夏到来之际,北京大街上还有人卖冬天入窖保存下来的天然冰块冰核。大约在1935年,北京有人想出了一种办法:先把天然冰放进一个大木桶里,加入适量的食盐,这样的木桶就成了一个“冷冻室”。再准备许多圆柱形小铁筒,每个小铁筒里都装满加了香料和糖的水,并插上一根木棍。然后把一个个装满糖水的小铁筒放进“冷冻室”大木桶里,封闭起来冷冻。半小时后,小铁筒里的糖水就冻结成了冰棍。由于这种解暑食品很受顾客的欢迎,所以很快就在前门大街出现了专售冰棍的商店。
  为什么把食盐放到天然冰里混合后能使水结冰呢?这是因为许多纯净物质一旦掺入杂质,它的凝固点就会降低。放在大木桶里的天然冰,加入适量的食盐,就会因凝固点降低而融解;冰融解时要从小铁筒里的水中吸热,小铁筒里的水就会放热冻结成冰。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