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原子的构成 学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3 原子的构成 学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8-10-09 11:20: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3原子的构成
课前导入
你知道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
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哪些是由原子构成的?摸一下你身边由原子构成的物质,你觉得它们带电吗?你认为原子显不显电性?
3、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吗?能否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出你认为的原子模型
【探究活动一】
1911年,卢瑟福等人,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的多的高速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发现,大多数α粒子能顺利地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
如果当时你在现场,发现了这一出乎意料的现象后,你会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小结]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_____的_____和核外带负电的_____构成,电子在原子核外一个“很大”的空间里围绕很小的原子核做高速的运动。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原子(不显电性)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量关系
m(原子)= m( ) + m( )
因为一个电子的质量很小,原子的质量都集中在 上。
所以:一个原子的质量近似等于 的质量 + 的质量。
【探究活动二】
·根据你对原子的构成的认识,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从表格中可得到哪些信息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
粒子的种类
电性
质量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1.6726×10--27Kg
中子
不带电
1.6749×10--27 Kg
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带负电荷
质子质量的1/1836
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0
1

6
6
6

8
8
8

11
12
11

12
12
12

17
18
17
从表格中可得到哪些信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题
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中。
2.组成一切原子所不可缺少的粒子( )。
A .中子、电子 B.质子、电子 C. 质子、中子、电子 D.质子、中子
3.科学家发现一种元素,它的原子核内有111个质子,161个中子,则该原子核外有( )个电子。
A .111 B .161 C . 50 D . 272
课堂练习:
1.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 )。
A.分子 B.原子 C.质子 D.电子
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 )。
A.质子 B.中子 C.电子 D.原子核
3.据报道,上海某医院正在研究用放射性碘治疗肿瘤。这种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相对原子质量为125。下列关于这种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中子数为72 B.质子数为72 C.电子数为53 D.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为125
4.下列关于原子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通常由中子和电子构成 ②通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③带负电荷 ④不显电性 ⑤不能再分 ⑥体积大约相当于原子 ⑦质量大约相当于原子
A.①⑤ B.②⑦ C.③④ D.②⑥⑦
【探究活动三】
电子的能量 低 高
核外电子分层排布 第一层 第二层 …… …… 最外层
最多容纳电子数 2 8 8
你能用图示,方便简明的表示镁原子的原子构成吗?镁原子由12个质子、12个中子、12个电子构成。
观察镁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各部分表示的意义。
例题
1、将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等粒子用序号分别填入下列适当空格中:
(1)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2)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带正电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4)原子结构中数目一定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
2、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原子可以再分。
B、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里做高速运动
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构成的,呈电中性。
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
课堂练习
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是逐渐深入的。右图是不同时期科学家提出的原子结构模型。
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他认为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不可再分割;同一类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的原子是以简单的整数比相结合。
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原子中存在电子。1904年汤姆森提出了一个被称为
“西瓜式”结构的原子结构模型,电子就像“西瓜子”一样镶嵌在带正电的“西瓜瓤”中。
电子的发现使人们认识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构成的。
1911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束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带正电的高速运
动的。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
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还有极少数的。粒子被反弹了回来。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
子结构模型: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
(1)道尔顿提出了原子论,汤姆森发现了原子中的电子,这在当时是件很了不起的事,但由于受到那时科学技术水平的限制,他们的理论中存在一些缺陷甚至错误,按照目前初中阶段你学的原子结构的理论,你认为道尔顿的原子论存在的缺陷是 ;
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的缺陷是 。
(2)根据卢瑟福的实验所产生的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 。
A.原子核体积很小 B.在原子中原子核的质量比较大
C.原子核带有正电 D.核外电子带有负电
(3)通过人类认识原子结构的历史,你对科学的发展有哪些感想?

2.、寻找规律,完成氧原子、钠原子、氯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氧原子、钠原子、氯原子的质子数分别为8、11、17)
观察1-18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你发现了哪些规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原子质量的计算
不同原子的质量各不相同,可以用现代科学仪器精确地测量出来。如: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是:1.67×10-27㎏,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
一个铁原子的质量是:9.288×10-26㎏。
这样小的数字,书写、记忆和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就像用吨做单位来表示一粒稻谷或小麦的质量一样,能不能用一种好写、好记、好用的方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呢?
原子的质量非常小,使用起来很繁琐,不方便,一般不采用。为方便使用确定了原子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Ar)
定 义: 国 际 上 一 致 同 意 以 一 种 碳 原 子 质 量 的1/12作 为 标 准, 其 他 原 子 的 质 量 跟 它 比 值, 就 是 这 种 原 子 的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碳-12:是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1个碳-12原子的质量:1.993×10-26千克,其1/12是1.993×10-26×1/12千克≈1.66×10-27千克,即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 已知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一个氧原子的质量是2.657×10-26Kg,求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实际质量的关系
(1) 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原子的实际质量
(2) 原子实际质量越大,它的相对原子质量数值:
(3)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
原子实际质量的单位是:
相 对 原 子 质 量 与质 子 数 和 中 子 数 的 关 系:(为什么会有这种关系?)
原子中各粒子的质量:
①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哪儿?
②相对原子质量是原子的真实质量吗?与原子的实际质量的区别与联系?
③相对原子质量的与组成原子的粒子的关系?
结论:①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②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真实质量,而是相对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与实际质量的关系是:乘以碳原子的质量的1/12,它可以
用来比较原子质量的大小。
③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例题
1、原子(普通的氢除外)的原子核是( )
A、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B、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C、由电子和中子构成 D、不能再分
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相对原子质量
3、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
A、质子数和电子数 B、质子数和中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
4、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3千克,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
课堂练习
1.用其质量的1/12作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的碳原子相对原子的质量是
A.12g B.12 C.1/12g D.1/12
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质量的简称
B.相对原子质量可用千克或克作单位
C.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没有单位的比值
D.原子质量约等于原子核内质子质量和中子质量之和
3.下列粒子中带正电荷的是 。(填序号)
①电子 ②质子 ③中子 ④原子核 ⑤原子 ⑥分子
4.我国著名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铱、锑、铕、铈、铒、锗、锌、镝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他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为152,则该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核外电子数为 。
5.北约轰炸南联盟时,广泛使用了美制贫铀弹,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难。已知贫铀弹中含有铀236(236为相对原子质量),它具有放射性,其质子数为92,则这种铀原子里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之差为 。
课后作业
1.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 ③一切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 ④一切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 ⑤原子不显电性 ⑥原子之间有间隔
A.①和② B.②③和④ C.③和⑤ D.③和⑥
2.有两种不同的原子,一种原子核内有6个中子和6个质子另一种原子有7个中子和6个质子,则它们不相等的是( )。
A.核电荷数 B.核外电子数 C.原子的质量 D.相对原子质量
3.199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AhmedHzewail)开创了化学研究新领域,他使运用激光光谱技术观测化学反应时分子中原子运动成为可能。你认为该技术不能观察到的是( )。
A.原子中原子核的内部结构 B.化学反应中原子的运动
C.化学变化中生成物分子的形成 D.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分子的分解
4.填写下表中的空格:
原子种类
原子核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1
1

6
6

11
12

26
56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1) ;(2) ;
(3) ;(4) ;
5.近代著名化学家道尔顿在著作中说:“一切物质都是由数量巨大的、极微小的粒子(原子)构成的,这些粒子间通过引力互相结合,我们不能创造原子,不能分裂原子,我们能实现的变化,无非把原先结合在一起的原子分开,或原先分开的原子结合起来。”有人对其观点作了如下修正,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①“一切物质”应改为“有的物质”。②“变化”只能指“化学变化”而不能指其他任何变化。
③不能“创造”或“分裂”原子应指明不能用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的方法“创造”或“分裂”原子。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6.已知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m kg,一个钼原子的质量为8mkg,则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A.96 B.72 C.48 D.36
7.卢瑟福在测定原子构成时做了如下实验:取一极薄的金箔,用一高速运动的氦核射击,结果发现大多数氦核通过了金箔,极少数氦核发生偏转或被弹回。根据上述现象得出的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
A.金原子是实心球体,紧密结合排列 B.相对于金原子而言,金原子核体积小、质量大
C.金原子核带正电荷 D.金原子质量与氦核质量相当
8.一个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是5.4mkg,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n/3,则一个R原子的质量应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