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1.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12-04 22: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实像和虚像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
3.通过对凸透镜成像现象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培养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以及对其成像规律的分析有意识地渗透“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规律.
3.注意培养学生乐于参与观察、试验、制作的兴趣.
教学重点
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建立起实验与物理模型之间的必然联系.
教学方法
实验法、观察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光具座、凸透镜、蜡烛、火柴、光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步骤 学生活动 说明
一、创设情境[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照相机投影仪里面都有凸透镜,放大镜本身就是凸透镜,并且照相机能使景物在相片上成倒立的像,所成的像比物体小,投影仪能把小胶片上的画面放大到屏幕上,供大家观看,这就说明所成的像比物体大,是倒立的;放大镜能把物体放大,使我们看清楚它们,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它们吗?想了解什么? 学生认真听并积极思考 结合旧知识设疑引起学生思考
二、新课教学 [师]同学们能提出这么多问题,说明大家认真思考了,这样非常好,既然提出问题,我们就要解决它.现在,我们就根据前面学过的知识大胆猜测,通过实验和探究活动来解决. [师]同学们猜想得很好.现在逐一讨论看看有没有哪个能排除掉. [师]他说的非常好.我们鼓掌表示鼓励.学生请观察实验器材。我们桌子上有光具座,上面的座可以插蜡烛、光屏、透镜,能来回移动,从刻度尺上能观察出它们之间的距离关系。我们怎样知道凸透镜的焦距? [师]:很好,现在请同学们设计实验来验证前面的猜想是否正确.(提示:可以结合教材内容) [师]同学们的方案都可行,现在用桌子上的仪器进行实验,并记下结果,总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实验结束,选出学生代表把数据展示出来。教师组织讨论、提问、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根据情况及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凸透镜成像动态过程。 [师]同学们把规律都总结出来,总结得非常好,我们把物体与凸透镜的距离叫物距,用u表示,像与凸透镜的距离叫像距,用v表示。[教师板书]一、 凸透镜成像规律 1、当u>2f时2f>v>f倒立缩小实像 2、当2f>u>f时v>2f倒立放大实像 3、当u三、小 结:[师]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活动你获得了哪些体验?了解了哪些信息? 学生积极发言 培养归纳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后实践在“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某同学突发奇想:若透镜只有一半,光屏上是否还会出现完整的像?像有没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根据此问题提出猜想,并设计实验证实你的猜想,写出简要的实验思路及探究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