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六章反比例函数导学案
1.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意义
1.了解k的符号不同,反比例函数与图像对应的性质
1.定义:一般地,形如(为常数,)的函数称为反比例函数。还可以写成__________。
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特征:
⑴等号左边是函数,等号右边是一个分式。分子是不为零的常数(也叫做比例系数),分母中含有自变量,且指数为1.
⑵比例系数___________.
⑶自变量的取值为一切非零实数。
⑷函数的取值是一切非零实数。
3.反比例函数的图像
⑴图像的画法:描点法
1 列表(应以O为中心,沿O的两边分别取三对或以上互为相反的数)
1 描点(有小到大的顺序)
1 连线(从左到右光滑的曲线)
⑵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为常数,)中自变量,函数值,所以双曲线是不经过______,断开的两个分支,延伸部分逐渐_______坐标轴,但是永远______________相交。
⑶反比例函数的图像是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______________)。
⑷反比例函数()中比例系数的几何意义是:过双曲线 ()上任意引轴轴的垂线,所得矩形面积为______。
4.反比例函数性质如下表:
的取值 图像所在象限 函数的增减性
_______________ 在每个象限内,值随的增大而减小
二、四象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反比例函数解析式的确定:利用待定系数法(只需一对对应值或图像上一个点的坐标即可求出)
6.“反比例关系”与“反比例函数”:成反比例的关系式不一定是反比例函数,但是反比例函数中的两个变量必成反比例关系。
【答案】1.
2.(2)
3.(2)原点,靠近,不与坐标轴(3)或(4)
4.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值随的增大而增大
1.反比例函数定义
【例1】如果函数的图像是双曲线,且在第二,四象限内,那么K的值是多少?函数的解析式?
【解析】有函数图像为双曲线则此函数为反比例函数,()即()又在第二,四象限内,则可以求出的值
【答案】由反比例函数的定义,得:
解得
时函数为
练习1.已知y=(a﹣1)是反比例函数,则a= .
【答案】-1
练习2.如果函数y=(k+1)是反比例函数,那么k= .
【答案】1
练习3.如果函数y=x2m﹣1为反比例函数,则m的值是 .
【答案】0
2.增减性问题
【例2】在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上有三点,,,,, 。若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可直接以数的角度比较大小,也可用图像法,还可取特殊值法。
解法一:由题意得,,
,所以选A
解法二:用图像法,在直角坐标系中作出的图像
描出三个点,满足观察图像直接得到选A
解法三:用特殊值法
【答案】A
练习4.若A(-3,y1),B(-2,y2),C(-1,y3)三点都在函数y=-的图象上,则y1,y2,y3的大小关系是( ).
A.y1>y2>y3 B.y1<y2<y3 C.y1=y2=y3 D.y1<y3<y2
【答案】B
练习5.已知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上有A(x1,y1)、B(x2,y2)两点,当x1<x2<0时,y1<y2,则m的取值范围是( ).
A.m<0 B.m>0 C.m< D.m>
【答案】D
3.交点问题
【例3】如果一次函数相交于点(),那么该直线与双曲线的另一个交点为( )
【解析】
【答案】(-1,-1)
练习6.若反比例函数y=和一次函数y=3x+b的图象有两个交点,且有一个交点的纵坐标为6,则b=______.
【答案】5
4.面积问题
【例4】如图,在中,点是直线与双曲线在第一象限的交点,且,则的值是_____.
图4
【解析】因为直线与双曲线过点,设点的坐标为.
则有.所以.
又点在第一象限,所以.
所以.而已知.
所以.
【答案】 4
练习7.如图 ,A、C是函数的图象上的任意两点,过A作轴的垂线,垂足为B,过C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记RtΔAOB的面积为S1,RtΔCOD的面积为S2则 ( )
A. S1 >S2 B. S1C. S1=S2 D. S1与S2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答案】C
1.点A(-2,y1)与点B(-1,y2)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上,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为( )
A.y1<y2 B.y1>y2 C.y1=y2 D.无法确定
【答案】A
2.若点(3,4)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一点,则此函数图象必经过点( )
A.(2,6) B.(2,-6) C.(4,-3) D.(3,-4)
【答案】A
3.在函数y=,y=x+5,y=-5x的图像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中心是原点的图像的个数有( )
A.0 B.1 C.2 D.3
【答案】C
4.已知函数y=(k<0),又x1,x2对应的函数值分别是y1,y2,若x2>x1>0对,则有( )
A.y1>y2>0 B.y2>y1>0 C.y1<y2<0 D.y2<y1<0
【答案】C
5.如图1,函数y=a(x-3)与y=,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 )
【答案】D
6.若与成反比例,与成正比例,则是的( )
A、正比例函数 B、反比例函数 C、一次函数 D、不能确定
【答案】B
7.如果矩形的面积为6cm2,那么它的长cm与宽cm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答案】A
8.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 ( kPa ) 是气体体积V ( m3 ) 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当气球内气压大于120 kPa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球的体积应( )
A、不小于m3 B、小于m3 C、不小于m3 D、小于m3
【答案】D
9.如图,A、C是函数的图象上的任意两点,过A作轴的垂线,垂足为B,过C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D,记RtΔAOB的面积为S1,RtΔCOD的面积为S2则 ( )
A.S1 >S2 B. S1C. S1=S2 D. S1与S2的大小关系不能确定
【答案】C
10.下列函数中,图象经过点的反比例函数解析式是( )
A. B. C. D.
【答案】B
11.在反比例函数图象的每一支曲线上,y都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k的取值范围是 ( )
A.k>3 B.k>0 C.k<3 D. k<0
【答案】A
12.如图1,某反比例函数的图像过点M(,1),则此反比例函数表达式为( )
A.B.C.D.
【答案】B
13.已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在第二、第四象限内,函数图象上有两点A(,y1)、B(5,y2),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为( )。
A、y1>y2 B、y1=y2 C、y1<y2 D、无法确定
【答案】A
1.反比例函数y=图象经过点(2,3),则n的值是( ).
A.-2 B.-1 C.0 D.1
【答案】D
2.若反比例函数y=(k≠0)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
A.(2,-1) B.(-,2) C.(-2,-1) D.(,2)
【答案】A
3.已知甲、乙两地相距(km),汽车从甲地匀速行驶到乙地,则汽车行驶的时间(h)与行驶速度(km/h)的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
【答案】C
4.若y与x成正比例,x与z成反比例,则y与z之间的关系是( ).
A.成正比例 B.成反比例 C.不成正比例也不成反比例 D.无法确定
【答案】B
5.一次函数y=kx-k,y随x的增大而减小,那么反比例函数y=满足( ).
A.当x>0时,y>0 B.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C.图象分布在第一、三象限 D.图象分布在第二、四象限
【答案】D
6.如图,点P是x轴正半轴上一个动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PQ交双曲线y=于点Q,连结OQ,点P沿x轴正方向运动时,Rt△QOP的面积( ).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保持不变 D.无法确定
【答案】C
7.在一个可以改变容积的密闭容器内,装有一定质量m的某种气体,当改变容积V时,气体的密度ρ也随之改变.ρ与V在一定范围内满足ρ=,它的图象如图所示,则该
气体的质量m为( ).
A.1.4kg B.5kg C.6.4kg D.7kg
【答案】D
8.使函数y=(2m2-7m-9)xm-9m+19是反比例函数,且图象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则可列方程(不等式组)为.
【答案】
8.过双曲线y=(k≠0)上任意一点引x轴和y轴的垂线,所得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
【答案】|k|
10.如图,直线y =kx(k>0)与双曲线交于A(x1,y1),B(x2,y2)两点,则2x1y2-7x2y1=___________.
【答案】20
11.如图,长方形AOCB的两边OC、OA分别位于x轴、y轴上,点B的坐标为B(-,5),D是AB边上的一点,将△ADO沿直线OD翻折,使A点恰好落在对角线OB上的点E处,若点E在一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那么该函数的解析式是.
【答案】y=-
12.点A(-2,y1)与点B(-1,y2)都在反比例函数y=-的图像上,则y1与y2的大小关系为( )
A.y1<y2 B.y1>y2 C.y1=y2 D.无法确定
【答案】A
13.若点(3,4)是反比例函数y=图象上一点,则此函数图象必经过点( )
A.(2,6) B.(2,-6) C.(4,-3) D.(3,-4)
【答案】A
14.在函数y=,y=x+5,y=-5x的图像中,是中心对称图形,且对称中心是原点的图像的个数有( )
A.0 B.1 C.2 D.3
【答案】C
15.已知函数y=(k<0),又x1,x2对应的函数值分别是y1,y2,若x2>x1>0对,则有( )
A.y1>y2>0 B.y2>y1>0 C.y1<y2<0 D.y2<y1<0
【答案】C
16.如图1,函数y=a(x-3)与y=,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大致图象是( )
【答案】D
图1
o
y
x
y
x
o
y
x
o
y
x
o
A B C D
x
-2
M
1
y
O
?图1
t/h
v/(km/h)
O
t/h
v/(km/h)
O
t/h
v/(km/h)
O
t/h
v/(km/h)
O
A.
B.
C.
D.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