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六年级上册 题目:13《牛郎织女》
批 注
重点
抓住课文主要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教学
时数
2课时
备课
教师
重点
教师引导
学生行为
学习过程(结果)评价点
第一课时
分析文章脉络,复述课文
第二课时
抓住课文主要人物特点,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感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一课时
谈话导入
1、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2、民间故事:是由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的,它们语言通俗易懂,直接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愿望、要求和理想。你还知道哪些民间故事?(引入四大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和《白蛇传》)
初读指导字词
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再读划分段落
2、 再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说说课文能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1-2自然段,写牛郎是个孤苦伶仃的穷孩子,与老牛相依为命。
3-5自然段,写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了织女,并结为夫妻。
6-7自然段,写牛郎与织女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但老牛死了。
8-10自然段,写王母娘娘抓走了织女,牛郎带着孩子追赶,王母娘娘用玉簪划出一条天河将他们隔开。
11-12自然段,写牛郎织女从此隔河相望,只在每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才能在鹊桥上相会。)
拟出小标题,指导复述
再读课文,请学生编列课文每段小标题。(相依为命,相识结合,男耕女织,老牛诀别,王母知情,抓走织女,携子追赶,天河用隔,七夕相见。)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段落层次和小标题进行复述。
拓展阅读
民间故事《天仙配》。
第二课时
读课文,知形象。
民间故事中的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特点。(板书:形象)咱们先看看牛郎、织女各是怎样的人?
(1)牛郎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可怜、孤苦伶仃;
心地善良。)
织女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勤劳能干;
善良勇敢。)
你们知道织女留在人间与牛郎在一起意味着什么吗?
在织女眼中,荣华富贵不重要,受到惩罚也不怕,她向往什么?
“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
读读文中写到老牛的片段,哪几段?想想他具有什么特点?(板书:知恩图报)
体会织女之决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自由读读5小节,划出最能打动你的一句话。
出示:“织女见牛郎心眼好,又能吃苦,便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因为我读出了织女要留在人间的决心很大。
织女为什么要拿定主意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
织女哪里不自由?老师课前从《牛郎织女》的原文中摘录了这样的一段话,出示,请大家放声读一读。
一个高贵的公主嫁给一个身份卑微、穷困潦倒的放牛郎意味着什么?会有什么后果?(贫穷、劳苦、卑微、惩罚、甚至付出生的代价)
如果你是她的姐妹们,是支持还是反对?(练习说话)
你们真的都说到织女的心里去了。她也担忧,她也害怕啊,但最终还是下定决心——留在人间做牛郎的妻子。同学们,这是怎样的决心哪?(把荣华富贵甚至把生死都置之度外的决心)这样的决心又是怎样的让我们感动。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体会爱情之美
师生接读——“从此,牛郎在地里耕种,织女在家里纺织,两个人辛勤劳动,日子过得挺美满。”
我觉得这里的“挺”美满能否换成"好"美满?你是怎么理解这个“挺”字的。
?这样的生活多么温馨啊,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齐读。??
感受王母之狠,牛郎之急,织女之痛,感情之贞
人说,天上一天,人间三年。王母娘娘醒来的那一刻,灾难便降临了。读课文8—10自然段,你体会到了什么?
织女“悲痛”的是什么?织女“痛恨”的又是什么?(无情的外祖母)王母娘娘为什么这样绝情?
“王母娘娘为什么会暴跳如雷?”王母娘娘生气时会怎么说?
传奇结局,美好祝福
日子久了,他们就这样在岸边等着,望着。想象他们心里会说些什么?
他们的坚定不移的意志,他们忠贞不渝的感情终于感动了上苍。发生了什么?
他们见了面会说些什么呢?
同学们,这就是民间故事。它用人物脸谱化的性格体现了劳动人民爱憎分明的情感,表达对封建专制者、对恶势力的痛恨,对善良的人们的深深同情,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愿有情人终成眷属,长相厮守。愿人们都能过上美好的生活。
拓展阅读
千百年来,有很多的诗人们用自己的笔来歌颂,感叹牛郎织女的爱情,其中,最著名的便是《鹊桥仙》和《迢迢牵牛星》。
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指导字词读音。
学生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指导,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课后阅读,互相讲故事。
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关键词。
指名学生读文中语句,教师引导总结性格特点。
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找出文中语句,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自读课文2、3、7自然段,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自由读1-5自然段,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注关键词。
指名学生读文中语句,教师引导总结性格特点。
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小组联系说话,教师指名学生回答。
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朗读课文。
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同桌角色扮演,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表演。
学生同桌角色扮演,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表演。
学生思考,教师指名回答。
学生同桌角色扮演,教师巡视指导,指名表演。
课外阅读推荐诗词。
关注学生能否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思考,表达。
关注学生能否读准字词。
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和有效性,学生是否准确提炼课文内容。
关注学生能准确提取课文中的关键语句,概括表达。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思考,勇于表达。
激发学生对民间故事的阅读兴趣。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思考,表达。
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和有效性,学生是否准确提炼课文内容。
关注学生能准确提取课文中的关键语句。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思考,表达。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思考,表达。
小组合作的参与度和有效性。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地有感情的朗读。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地有感情的朗读。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思考,表达。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地有感情的朗读。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思考,表达。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思考,表达。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参与,有角色代入感地表演。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有角色代入感地表演。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积极思考,表达。
关注学生是否能够有角色代入感地表演。
关注学生对课文及诗词情感的对比
推荐阅读
鹊桥仙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译文:彩云织出各种巧妙的花样,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上牛郎织女喜相逢。团圆在金风白露的七夕之夜,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相会。含情脉脉似流水,美好时光恍如梦,怎忍心回看鹊桥上归去的路?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译文:牵牛星啊相隔得那样遥远,银河那边洁白的织女盼你。
她摆动着细长柔软的手儿,梭儿札札不停地穿过布机。
整日整夜她织不成一段布,相思眼泪如雨珠点点滴滴。
银河流水清清亮亮可以见底,织女牛郎就相隔这点点距离。
可正是那清亮的一水之隔,彼此相望不语聚不到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