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3年中考2年模拟专题复习学案 2.4 透镜的应用(原卷+解析卷)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3年中考2年模拟专题复习学案 2.4 透镜的应用(原卷+解析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8-10-10 10:33:56

文档简介

2.4 透镜的应用
一、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
1.照相机镜头是 凸 透镜,胶片相当于 光屏 。当物距 大于2倍焦距 时,凸透镜成倒立 缩小 的实像。要拍摄全班合影,照相机离被拍摄的同学的距离较 远 ,所成的像大小较 小 ,同时调整胶片离镜头距离较 小 ;然后用照相机拍摄个人身份照片,照相机离被拍摄的人的距离变 近 ,所拍摄像变 大 ,胶片离镜头距离变 大 。
2.投影仪的镜头是 凸 透镜,胶片相当于 物体 。当物距 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 时,凸透镜成倒立 放大 的实像。要投影较大影片,投影仪离屏幕距离较 大 ,所成的像较 大 ,胶片离镜头距离较 小 ;要使投影影片变小,投影仪离屏幕的距离变 小 ,所成的像变 小 ,胶片离镜头距离变 大 。2·1·c·n·j·y
3.放大镜是 凸 透镜。当物距 小于焦距 时,凸透镜成 正 立 放大 的虚像。要看清被观察的物体的像,放大镜离被观察的物体的距离 小于凸透镜的焦距 。要使观察的像变大,放大镜的离被观察的物体的距离变 大 ;要使观察的像变小,放大镜的离被观察的物体的距离变 小 。
二、眼睛和眼镜
4.眼球好像是一架活的 照相 机。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 凸透镜 ,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视网膜 上,形成物体的像。
5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 薄 ,远处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 视网膜 上,眼睛可以看清 远 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 厚 ,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大 ,近处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 视网膜 上,眼睛可以看清 近 处的物体。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 25
cm,这个距离叫做 明视 距离。
6.近视眼只能看清 近 处的物体,看不清 远 处的物体。其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 强 ,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前 。用 凹 透镜矫正。
7.远视眼只能看清 远 处的物体,看不清 近 处的物体。其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 弱 ,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后 。用 凸 透镜矫正。
三、显微镜和望远镜
8.显微镜的物镜是 凸 透镜,物距 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 时,成 倒立 立、 放大 的 实 像,像距 大于2倍 焦距。靠近眼睛的目镜是 凸 透镜,物距小于焦距 时,成 正立 立、 放大 的 虚 像。显微镜将微小物体放大。
9.望远镜镜的物镜是 凸 透镜,物距 大于2倍焦距 时,成 倒 立、 缩小 的 虚 像,像距 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 焦距。靠近眼睛的目镜是 凸 透镜或凹透镜。望远镜将处的物体拉 近 。
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 明亮 。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 加大 ,以观测到更暗的星。
10.物体对我们眼睛所成的“视角”的大小对我们能否看清物体 十分 重要。我们能否能看清物体由 视角 和 亮度 决定。【出处:21教育名师】
考点一: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
例1 (2018?威海)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
【解析】A、近视眼观察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光线延迟会聚,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错误;B、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C、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工作的,因此,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C错误;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减小物距),故D正确。故选:D。
【答案】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成像特点的应用。
【变式跟进1】(2018?广西)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維码时,成缩小的实像。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显微镜
【解析】已知手机摄像头是一个凸透镜,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維码时,成缩小的实像。A、放大镜是利用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工作的。不符合题意。B、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符合题意;C、投影仪利用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不符合题意。D、由显微镜成像原理知:物体经物镜折射后,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像正好处在目镜的焦点之内,又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的目镜相当于一个放大镜;不符合题意。故选:B。
【答案】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知道当物距大于2f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并根据其制成了照相机。
考点二:眼睛和眼镜
例2 (2018?攀枝花)眼球的结构类似于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当戴________镜进行矫正。
【解析】(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
【答案】照相机;倒立;凹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
【变式跟进2】(2018?广元)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视力情况,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解析】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的。由图可知,像呈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所以他是近视眼,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加以矫正。故选:D。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的理解以及矫近视眼和老花眼的正确方法的掌握,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应熟练掌握。
考点三:显微镜和望远镜
例3(2018?长沙模拟)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缩小的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放大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放大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缩小的
【解析】A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目镜跟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所以目镜将物镜成的缩小像放大,但像比物体要小,即像是倒立、缩小的,故A正确,B错误。CD、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成倒立、放大的虚像,故CD错误。故选:A。
【点评】掌握显微镜成像原理和望远镜成像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无论在显微镜中还是在望远镜中,都进行了多次成像,第一次所成得像可以当做第二次成像的物体。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目镜的工作原理。
【变式跟进3】(2018?雨花区模拟)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悬夜空的迷人景象。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欣赏美丽的月食景观,还有人用摄像头记录下整个过程。对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B.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C.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镜头应该前伸
【解析】AC、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似,故A错误,C正确;B、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物体位于其二倍焦距以外时,物体在凸透镜中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因此其成像情况与照相机相似,故B错误;D、“红月亮”距离地球的距离很远,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物距增大,则像距需减小,像变小,因此应将镜头后缩,故D错误。故选:C。
【答案】C。
【点评】此题考查了两组凸透镜组成的望远镜,目镜与物镜的成像特点,还涉及到了凸透镜成像的应用。版权所有:
一.选择题
1.(2018?黑龙江)小华用透镜观察书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成的是虚像 B.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C.图中的透镜制成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D.图中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变大
【解析】A、图中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A错误;B、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可应用于投影仪,故B正确。C、近视镜用的是凹透镜,图中是凸透镜的成像,故C错误;D、当透镜原理课本时,物距变大,相距变小,像也会变小,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点评】本题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我们可以用口诀:“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焦距以内反变化。”来帮助我们记忆。
2.(2018?柳州)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解析】AB、照相机成倒立的像,由图知AB错误;CD、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由图知C错误、D正确。故选D。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照相机的成像原理。
3.(2018?通辽)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解析】A、二维码本身不发光,不是光源,故A错误;B、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其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作的,故B正确;C、如果要让像变小一些,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应增大物距,应将二维码远离凸透镜,故C错误。D、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倒立缩小实像,故D错误。故选B。
【答案】B
【点评】此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关键要明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的规律。
4.(2018?自贡)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解析】A、凸透镜可以成实像,也可以成虚像;当u<f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工作的,所以,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故B错误;C、投影仪是根据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工作的,所以,投影仪中的投影片应放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错误;D、远视眼将像成在视网膜之后,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可使光线提前会聚,故D正确。故选D。
【答案】D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同时考查了有关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
5.(2018?乌鲁木齐)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  )
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解析】由于萤火虫发出的光向四面传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说明萤火虫是远离放大镜的;像靠近凸透镜,故AB错误;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向远处移动,像的范围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萤火虫的移动速度要大于像的移动速度,故C正确,D错误。故选C。
【答案】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首先判断出萤火虫是靠近放大镜还是远离放大镜;而是根据物距和像距判断物体和像移动的速度。
6.(2016?玉林)下列有关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近视眼可戴凸透镜做的眼睛进行矫正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大于两倍焦距
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日心说”
【解析】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故该选项错误;B、矫正近视眼所佩戴的眼镜是凹透镜,故该选项错误;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故该选项错误;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日心说”,故该选项正确。故选:D。
【答案】D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关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同时考查了有关近视眼的矫正。
7.(2018?常州)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解析】据图能看出,甲图的像较小,即此时的像距较小,故物距较大;所以在拍摄照片甲时,相机镜头到景物的距离大;乙图的像大,故其像距大,物距小,故在拍摄乙图是,镜头到物体的距离变小,但是照相机到底片的距离即像距变大,即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故A正确。故选A。
【答案】A
【点评】掌握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8.(2018?绥化)近些年来,中小学生配戴眼镜的比例明显增加。下列关于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解析】AC、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可用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减弱,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远处的物体,故A错误,C正确。BD、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可用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使光线会聚能力增强,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近处的物体,故BD错误。故选C。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了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本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能够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的理念。
9.(2017?大连)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解析】由于经过晶状体的折射后,近处的物体的像没有成在视网膜上,而是成在了视网膜的后面,这说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在下降,这是远视眼;
由于人的眼睛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为了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对光线提前会聚一下,所以戴一个对光线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加以矫正。故选A。
【答案】A
【点评】正常人的眼睛是成像在视网膜上的,若像不成在视网膜上,这样的眼睛是病态的,成在视网膜前方的是近视眼,成在视网膜后面的是远视眼。
10.(2016?柳州)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部件的示意图,其中可以用于制作近视眼镜的是(  )
A. B. C. D.
【解析】由于近视眼的像成在了视网膜的前方,故要想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必须让原来的光线要发散一些,故需用凹透镜来矫正,ABC都是凸透镜,D是凹透镜。故选D。
【答案】D
【点评】知道并理解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1.(2017 衡阳)如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图,此时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实像。下列物件成像特点与此成像特点相同的是 ( )
A.放大镜 B.显微镜的目镜 C.显微镜的物镜 D.望远镜的物镜
【解析】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有照相机、摄像头。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有投影仪、电影放映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有放大镜。故选D。
【答案】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12.(2017 益阳)如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图,此时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实像。下列物件成像特点与此成像特点相同的是 ( )
A.露珠下的叶脉被放大 B.显微镜的目镜 C.显微镜的物镜 D.望远镜的物镜
【解析】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有照相机、摄像头。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有投影仪、电影放映、显微镜的物镜。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有放大镜。故选C。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
二.填空题
13.(2018?东营)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________、放大的实像。
【解析】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投影片放置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在银幕上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答案】凸透镜;倒。
【点评】本题通过电影院放映电影考查相关的物理知识,注重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考查。
14.(2018?青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但有些同学因为不良习惯导致眼睛近视了。如图所示,是近视眼成因示意图,造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________(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要用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解析】眼睛看物体时成的像在视网膜上,且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晶状体太厚,或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人就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答案】厚;前面;凹透镜。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眼睛及其视物原理与近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15.(2018?福建)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近视眼应配戴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解析】近视眼的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造成近视眼;
所以,由图知,表示近视眼的是图甲;近视眼的矫正方法,需佩戴凹透镜。
【答案】甲;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以及矫正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三、实验探究题
16.(2016北京)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选项的字母)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解析】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题。(1)如图物距大于像距,成缩小的实像,即物距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所成的实像增大,像距也增大。故答案为:A、D。
【答案】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7.(2017怀化)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的部分情景,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当蜡烛位于10cm刻度线处,凸透镜位于16cm刻度线处如图甲,人眼在_ (选填“A”、“B”或“C”)位置可以看到凸透镜所成的像。此成像特点应用于_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21*cnjy*com
(2)如图乙所示,当蜡烛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后,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将凸透镜带上近视眼镜后,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_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可以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解析】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题。(1)如图物距为6厘米,小于焦距10厘米,人眼在B处可以看清蜡烛的虚像,此特点应用于放大镜;(2)凸透镜成实像时,一个物距,对应一个实像和像距;由于近视眼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原来成像在光屏上,变为成清晰的像在光屏后,所以光屏应向后移动,即向右移动。故答案为:B、放大镜、右。
【答案】B、放大镜、右。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
19.(2017湘潭)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 (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A.50cm—60cm B.60cm—70cm C.70cm—80cm
(4)高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解析】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题。(1)应点燃蜡烛,再进行调整。(2)如图物距小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3)物距为30厘米。大于2倍焦距20厘米,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满足:?<v<2?,即10cm<v<20cm;(4)物距为20厘米,等于2倍焦距20厘米,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于通过凸透镜光 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得B符合题意。故答案为:点燃、投影仪、B、B。
【答案】点燃、投影仪、B、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题,是一道变式提高试题。
一.选择题
1.(2018?泰安模拟)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
A. B. C. D.
【解析】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越大,则像越大;由图可知,乙相机的像距(底片到镜头的距离)最小,像最小,故照片B是用乙拍摄的;故选B。
【答案】B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掌握物体在凸透镜焦点以外,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2.(2017?建湖县校级三模)如图是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鹦鹉图片的情景,左图是书上鹦鹉图片,右边四个图是他看到的鹦鹉的像。开始将凸透镜紧靠课本观察,然后逐渐增大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则他先后看到的像应是(  )
A.②④③①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解析】小明将凸透镜紧靠书上的一幅卡通图片,说明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的虚像是放大的,物体离凸透镜越近,像越接近物体的大小,也就是成的虚像越小,故先看到②,当在一倍焦距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像逐渐变大,当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像,即看到的为④,继续远离大于2倍焦距时,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为③;成实像时,物距越远,像越小。因此最后看到的是①,故四个像的顺序为②④③①。故选A。
【答案】A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要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特点与物距之间的关系。平时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总结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实像都是倒立的,虚像是正立的。
3.(2018?临沭县校级模拟)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近视眼需要戴一副由凸透镜片做的眼镜来矫正
C.幻灯机、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D.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解析】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不是实像,故A错误。B、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需要戴一副凹透镜来矫正,故B错误;C、幻灯机、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不是虚像,故C错误。D、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正确。故选D。
【答案】D
【点评】利用凸透镜制成的设备:照相机、幻灯机、投影仪、摄像机、放大镜、望远镜、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将每种设备与凸透镜成像的具体情况对应起来是解决这种类型的关键。
4.(2018?单县一模)今年中山市体育中考前每所中学进行一次正规的模拟考试,并要求全程录像,当中考时个别学生出现的突发事件时以备参考。用到的录像机的成像原理与下列哪个相类似(  )
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
【解析】录像机是利用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A、放大镜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的理论制成的,故与录像机的成像原理不相似。B、投影仪是利用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与录像机的成像原理不相似。C、照相机机是利用物体距离凸透镜的距离大于二倍焦距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与录像机的成像原理相似。D、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它是利用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的性质制成的,故与录像机的成像原理不相似。综上分析故选C。
【答案】C
【点评】此题对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都进行了考查,明确其每种成像情况的应用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5.(2018?杭州二模)最近“碰瓷”事件屡有发生,所以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不光,排除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B.在拍摄录像时,物体距透镜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当屏幕上看到物体图象变小时,说明物体在远离
【解析】A、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凸透镜,故A错误;B、摄像机的镜头与照相机的镜头类似,应用的凸透镜成实像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C、红外线属于不可见光,人肉眼是不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故C错误;D、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小,当屏幕上看到物体图象变小时,说明物体在远离,故D正确。故选D。
【答案】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红外线,运用物理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可激发同学们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大家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6.(2018?市中区一模)如图是我国 1921 年发行的第一套航空邮票。用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 较小的图案时,应把邮票放到距透镜(  )
A.大于 20cm 处 B.大于 10cm 处 C.小于 20cm 处 D.小于 10cm 处
【解析】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较小的图案,凸透镜起放大作用,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所以物距小于焦距,即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故选D。
【答案】D
【点评】掌握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和摄像机。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和老花镜。
7.(2018?崇明区模拟)人的眼睛相当于下列哪个光学仪器?(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潜望镜
【解析】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无论是近处还是远处的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都大于2倍焦距,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实像。故选A。
【答案】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结合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或生活的体验很好理解。
8.(2018?龙岩二模)如图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图中的(  )
A. B. C. D.
【解析】图中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说明该同学为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进行矫正。故选D。
【答案】D
【点评】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需戴凹透镜矫正。
远视眼的晶状体较薄,会聚能力较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后面,需戴凸透镜矫正。
9.(2018?琼中县一模)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正确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解析】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或眼球前后径过短,近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导致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形成远视眼。远视眼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为②④图。
故选C。
【答案】C
【点评】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近视眼的成像特点、形成原因和矫正措施。
10.(2018?怀柔区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手机拍照的镜头是凹透镜
C.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电影放映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解析】A、远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太薄,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减弱,使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戴远视眼镜能使光线会聚一些,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所以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故A正确;B、手机拍照的镜头是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工作的,故B错误;C、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C错误;D、电影放映机的镜头是凸透镜,是利用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实像的原理工作的,D错误。故选A。
【答案】A
【点评】知道投影仪、照相机成像规律,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并理解凸透镜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1.(2018?临沂模拟)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分别是(  )
(1)成倒立、缩小、实像;(2)成倒立、等大、实像;(3)成倒立、放大、实像;(4)成正立、放大、虚像。
A.(1)(3) B.(2)(3) C.(1)(4) D.(4)(2)
【解析】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故选C。
【答案】C
【点评】(1)物镜的作用是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物体在焦点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望远镜的物镜成的像虽然比原来小,但他离我们眼睛很近,再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视角变得很大,看起来像是放大了,实际还是缩小的像。
12.(2018?平邑县模拟)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
A.小于焦距 B.等于2倍焦距 C.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
【解析】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焦距短,目镜焦距长,所以放在载物台上的物体在物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通过物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这个实像位于目镜的焦点之内,通过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故选C。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和目镜的成像特点,掌握显微镜的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
13.(2018?西山区一模)无人机利用携带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时,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当无人机下降时,须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此时所成的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解析】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无人机下降时,镜头到物体的距离变小,即物距减小,应增大像距,即增大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像距变大,像变大。
【答案】缩小;增大;变大。
【点评】凸透镜的成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很多光学器材都是利用凸透镜制成的:如幻灯机,投影仪、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只不过是物距与焦距的关系不同,而出现了不同的像。
14.(2018?商丘一模)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根据该光路图,这人的眼睛是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可佩带装有____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解析】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此图中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这是近视眼的眼睛成像,故应该佩戴凹透镜来矫正视力,因为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光线推迟会聚,正好成像在视网膜上。
【答案】近视眼;凹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视眼的成因与矫正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是中考的热点。
15.(2018?桦甸市校级三模)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___(近视、远视)眼。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_______区看书,通过_______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解析】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远视矫正方法,需佩戴凸透镜。由题意可知: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B区相当于凸透镜,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B区看书,通过A区看同学。
【答案】远视;B;A。
【点评】本题考查了远视眼成因和矫正方法,属于基础知识。
16.(2017?曲靖模拟)2017年将发生两次日食,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其中一种方法是:望远镜投影法,用附有投影装置的小型望远镜将像投影在屏幕上(如图所示).常用的天文望远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他们都是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其中物镜相当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解析】天文望远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他们都是凸透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目镜的作用相当一个放大镜,用来把物体放大。
【答案】凸;缩小。
【点评】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三、实验探究题
17.(2017衡阳模考)在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
(1)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2-1-c-n-j-y
(2)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给凸透镜戴上老花镜,不动蜡烛和凸透镜,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解析】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题。(1)如图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所成的像是放大的实像;(2)放大的实像应用于投影仪;(3)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原来成像在光屏上,变为成清晰的像在光屏前,所以光屏应向前移动,即向左移动。
【答案】放大、投影仪、左。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题,是一道变式提高试题。
18.(2017衡阳模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光屏上得到清晰的蜡烛的像。在如图所示的 (选填“A”、“B”、“C”或“D”)位置,凸透镜成特点应用于投影仪。
(2)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 点(选填“A”、“B”、“C”或“D”)位置,凸透镜成像特点与人眼球成像特点相同。
(3)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 点(选填“A”、“B”、“C”或“D”)位置,凸透镜成像特点与显微镜的目镜成像特点相同。
【解析】此题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题。(1)如图物距大于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特点应用于投影仪、显微镜的物镜;(2)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眼眼球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相同。(3)物距小于焦距,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显微镜的目镜。
【答案】C、A、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题,是一道变式提高试题。
19.(2017岳阳市直联考)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实验步骤如下:
(1)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cm处,把蜡烛和光屏分别安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的两侧,如图所示。然后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及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1·世纪*教育网
(2)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呈现出最清晰的像。此成像特点应用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21教育网
(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处,凸透镜成像特点与下列 (填字母)成像特点相同
A.人眼眼球成像 B.显微镜的目镜成像 C.显微镜的物镜成像 D.望远镜的物镜成像
【答案】点燃、照相机、B。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题,是一道变式基础题。
2.4 透镜的应用
一、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
1.照相机镜头是 透镜,胶片相当于 。当物距 时,凸透镜成倒立
的实像。要拍摄全班合影,照相机离被拍摄的同学的距离较 ,所成的像大小较 ,同时调整胶片离镜头距离较 ;然后用照相机拍摄个人身份照片,照相机离被拍摄的人的距离变 ,所拍摄像变 ,胶片离镜头距离变 。【版权所有:21教育】
2.投影仪的镜头是 透镜,胶片相当于 。当物距 时,凸透镜成倒立 的实像。要投影较大影片,投影仪离屏幕距离较 ,所成的像较 ,胶片离镜头距离较 ;要使投影影片变小,投影仪离屏幕的距离变 ,所成的像变 ,胶片离镜头距离变 。
3.放大镜是 透镜。当物距 时,凸透镜成 立 的虚像。要看清被观察的物体的像,放大镜离被观察的物体的距离 。要使观察的像变大,放大镜的离被观察的物体的距离变 ;要使观察的像变小,放大镜的离被观察的物体的距离变 。
二、眼睛和眼镜
4.眼球好像是一架活的 机。晶状体和角膜的作用相当于 ,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 上,形成物体的像。21·cn·jy·com
5眼睛通过睫状体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 ,远处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 上,眼睛可以看清 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 ,对光的偏折能力变 ,近处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 上,眼睛可以看清 处的物体。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
cm,这个距离叫做 距离。
6.近视眼只能看清 处的物体,看不清 处的物体。其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 ,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用 透镜矫正。
7.远视眼只能看清 处的物体,看不清 处的物体。其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 ,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 。用 透镜矫正。
三、显微镜和望远镜
8.显微镜的物镜是 透镜,物距 时,成 立、
的 像,像距 焦距。靠近眼睛的目镜是 透镜,物距
时,成 立、 的 像。显微镜将 物体放大。
9.望远镜镜的物镜是 透镜,物距 时,成 立、 的 像,像距 焦距。靠近眼睛的目镜是 透镜或凹透镜。望远镜将处的物体拉 。
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 。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 ,以观测到更暗的星。
10.物体对我们眼睛所成的“视角”的大小对我们能否看清物体 重要。我们能否能看清物体由 和 决定。
考点一: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
例1 (2018?威海)下列关于凸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需要佩戴凸透镜来矫正
B.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C.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一倍焦距之内
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
【解析】A、近视眼观察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使光线延迟会聚,应佩戴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故A错误;B、放大镜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故B错误;C、手机摄像头是利用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实像的规律工作的,因此,用手机扫描二维码时,应使二维码位于手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外,故C错误;D、要使投影仪成像变大,应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应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增大像距),同时使镜头靠近投片(减小物距),故D正确。故选:D。
【答案】C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成像特点的应用。
【变式跟进1】(2018?广西)如图所示,使用手机摄像头扫描維码时,成缩小的实像。下列仪器成像特点与其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显微镜
考点二:眼睛和眼镜
例2 (2018?攀枝花)眼球的结构类似于__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__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像,小明同学由于不注意用眼卫生,形成了近视眼,应当戴________镜进行矫正。
【解析】(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
【答案】照相机;倒立;凹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眼睛及其视物原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对近视眼的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掌握。
【变式跟进2】(2018?广元)如图是某人眼睛看物体时的成像示意图。则他的视力情况,及矫正需要选用的透镜分别是(  )
A.远视眼?凸透镜 B.远视眼? 凹透镜 C.近视眼?凸透镜 D.近视眼??凹透镜
考点三:显微镜和望远镜
例3(2018?长沙模拟)用天文望远镜和显微镜观察物体时,下列关于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缩小的 B.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时,像是倒立、放大的
C.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放大的 D.用显微镜观察时,像是正立、缩小的
【解析】AB、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个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的焦点以内,目镜跟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所以目镜将物镜成的缩小像放大,但像比物体要小,即像是倒立、缩小的,故A正确,B错误。CD、显微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将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再次放大,成倒立、放大的虚像,故CD错误。故选:A。
【点评】掌握显微镜成像原理和望远镜成像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无论在显微镜中还是在望远镜中,都进行了多次成像,第一次所成得像可以当做第二次成像的物体。
【答案】C。
【点评】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物镜、目镜的工作原理。
【变式跟进3】(2018?雨花区模拟)2018年1月31日晚,我国几乎所有地区都欣赏到一轮“红月亮”高悬夜空的迷人景象。有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望远镜欣赏美丽的月食景观,还有人用摄像头记录下整个过程。对于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投影仪 B.通过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C.通过望远镜的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D.摄像头记录“红月亮”时镜头应该前伸
一.选择题
1.(2018?黑龙江)小华用透镜观察书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情景,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成的是虚像 B.图中成像规律可应用于投影仪
C.图中的透镜制成的眼镜可以用于矫正近视眼 D.图中透镜远离书本,所成的像变大
2.(2018?柳州)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照相机成像原理的是(  )
A. B. C. D.
3.(2018?通辽)如图,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手机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要使屏幕上二堆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D.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4.(2018?自贡)关于凸透镜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成的像都是实像 B.照相时,景物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内
C.投影仪中的投影片放在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D.远视眼镜利用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
5.(2018?乌鲁木齐)夜晚,发着光的小萤火虫从放大镜的2倍焦距处沿着主光轴匀速飞行过程中,萤火虫发出的通过放大镜部分的光逐渐减少,则萤火虫的像(  )
A.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B.远离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C.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小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D.靠近放大镜,平均速度大于萤火虫的飞行速度
6.(2016?玉林)下列有关透镜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近视眼可戴凸透镜做的眼睛进行矫正
C.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物与镜的距离必须大于两倍焦距
D.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天体,以确凿的证据支持了“日心说”
7.(2018?常州)蝴蝶研究专家章丽晖在茅山首次发现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风蝶,他先用相机拍摄了蝴蝶休憩的照片甲,为了拍摄照片乙,应(  )
A.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蝴蝶,镜头略向内缩
8.(2018?绥化)近些年来,中小学生配戴眼镜的比例明显增加。下列关于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用凸透镜矫正
9.(2017?大连)某人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关于该人的视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远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B.远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C.近视眼,用凸透镜矫正 D.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10.(2016?柳州)如图所示是几种光学部件的示意图,其中可以用于制作近视眼镜的是(  )
A. B. C. D.
11.(2017 衡阳)如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图,此时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实像。下列物件成像特点与此成像特点相同的是 ( )
A.放大镜 B.显微镜的目镜 C.显微镜的物镜 D.望远镜的物镜
12.(2017 益阳)如图所示是凸透镜成像实验装置图,此时光屏上成一个清晰的实像。下列物件成像特点与此成像特点相同的是 ( )
A.露珠下的叶脉被放大 B.显微镜的目镜 C.显微镜的物镜 D.望远镜的物镜
二.填空题
13.(2018?东营)东营市开展了“红色电影进社区”活动,受到居民好评。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凸透镜”、“凹透镜”),电影放映时在银幕上形成的是________、放大的实像。
14.(2018?青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但有些同学因为不良习惯导致眼睛近视了。如图所示,是近视眼成因示意图,造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________(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________(填“前面“或“后面”),要用__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15.(2018?福建)每年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图中表示近视眼的是图________(选填“甲”或“乙”),近视眼应配戴___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进行矫正。
三、实验探究题
16.(2016北京)小安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到65cm刻度线处,蜡烛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如图所示。
请结合此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1)图所示的实验现象能够说明 的成像特点。(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A.照相机 B.幻灯机 C.放大镜
(2)保持透镜在50cm刻度线不动,如果想在光屏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像,应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选项的字母)
A.将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B.将蜡烛左移,光屏右移
C.将蜡烛右移,光屏左移 D.将蜡烛右移,光屏右移
17.(2017怀化)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的部分情景,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当蜡烛位于10cm刻度线处,凸透镜位于16cm刻度线处如图甲,人眼在_ (选填“A”、“B”或“C”)位置可以看到凸透镜所成的像。此成像特点应用于_ (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21*cnjy*com
(2)如图乙所示,当蜡烛在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后,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将凸透镜带上近视眼镜后,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光屏向_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可以再次出现清晰的像。
19.(2017湘潭)小明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调整器材高度时,应 (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
(2)器材处于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这与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的成像特点相同。
(3)将蜡烛移动至20cm刻度处,应将光屏移动到 (填序号)范围的某一位置才能再次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
A.50cm—60cm B.60cm—70cm C.70cm—80cm
(4)高老师用发光二极管制作了一个“F”形光源(如图乙)代替蜡烛放在30cm刻度处,则光屏上得到的清晰的像应该是图丙中的 (填序号)。
一.选择题
1.(2018?泰安模拟)国庆假期,公园里游人如织。有来自外地的四位游客在同一地点,分别用不同型号的甲、乙、丙、丁相机(焦距f甲>f丙>f丁>f乙),对同一景物﹣﹣“亭子”,各拍了一张照片,如图 A、B、C、D所示。我们可以判定:乙相机拍摄的照片是(  )
A. B. C. D.
2.(2017?建湖县校级三模)如图是小明用凸透镜观察课本上的鹦鹉图片的情景,左图是书上鹦鹉图片,右边四个图是他看到的鹦鹉的像。开始将凸透镜紧靠课本观察,然后逐渐增大凸透镜到课本的距离,则他先后看到的像应是(  )
A.②④③① B.②③①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3.(2018?临沭县校级模拟)关于“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B.近视眼需要戴一副由凸透镜片做的眼镜来矫正
C.幻灯机、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虚像 D.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4.(2018?单县一模)今年中山市体育中考前每所中学进行一次正规的模拟考试,并要求全程录像,当中考时个别学生出现的突发事件时以备参考。用到的录像机的成像原理与下列哪个相类似(  )
A.放大镜 B.投影仪 C.照相机 D.近视眼镜
5.(2018?杭州二模)最近“碰瓷”事件屡有发生,所以很多车主都在车上安装了行车记录仪,便于及时用摄像头将行车过程中发生的事记录下来,在夜间可以利用摄像头周边的多点红外线不光,排除依旧清楚的画面。关于行车记录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中用的是凹透镜
B.在拍摄录像时,物体距透镜一倍到两倍焦距之间
C.人肉眼是可以观察到红外线的
D.当屏幕上看到物体图象变小时,说明物体在远离
6.(2018?市中区一模)如图是我国 1921 年发行的第一套航空邮票。用焦距为 10cm 的凸透镜观察这张邮票上 较小的图案时,应把邮票放到距透镜(  )
A.大于 20cm 处 B.大于 10cm 处 C.小于 20cm 处 D.小于 10cm 处
7.(2018?崇明区模拟)人的眼睛相当于下列哪个光学仪器?(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潜望镜
8.(2018?龙岩二模)如图为来自远方物体上的光经某同学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的情况示意图。则该同学矫正视力时应配戴的眼镜是图中的(  )
A. B. C. D.
9.(2018?琼中县一模)远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正确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10.(2018?怀柔区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 B.手机拍照的镜头是凹透镜
C.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D.电影放映机的镜头是凹透镜
11.(2018?临沂模拟)有一种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其中物镜和目镜的作用分别是(  )
(1)成倒立、缩小、实像;(2)成倒立、等大、实像;(3)成倒立、放大、实像;(4)成正立、放大、虚像。
A.(1)(3) B.(2)(3) C.(1)(4) D.(4)(2)
12.(2018?平邑县模拟)使用显微镜时,被观察物体离物镜的距离(  )
A.小于焦距 B.等于2倍焦距 C.小于2倍焦距,大于1倍焦距 D.大于2倍焦距
二.填空题
13.(2018?西山区一模)无人机利用携带焦距一定的微型摄像机进行航拍时,来自地面景物的光通过摄像机镜头会聚在感光晶片上,形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当无人机下降时,须________(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感光晶片间的距离,才能拍摄到清晰的画面,此时所成的像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2018?商丘一模)来自远方物体的光,经眼球折光系统折射后成像情况如图,根据该光路图,这人的眼睛是________(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可佩带装有________镜的眼镜加以矫正。
15.(2018?桦甸市校级三模)王老师在课堂上,看近处课本时要戴上眼镜,观察远处同学时又摘下眼镜,这样戴上摘下,非常不方便。王老师的眼睛是________(近视、远视)眼。小军将一种新型眼镜送给了老师,如图所示,镜片A区厚度相同,B区可以矫正视力,现在王老师可以通过________区看书,通过________区看同学,再不需要频繁戴上摘下眼镜。
16.(2017?曲靖模拟)2017年将发生两次日食,观察日食时要注意保护眼睛,其中一种方法是:望远镜投影法,用附有投影装置的小型望远镜将像投影在屏幕上(如图所示).常用的天文望远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他们都是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其中物镜相当照相机的镜头,成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三、实验探究题
17.(2017衡阳模考)在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过程中:
(1)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得到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2-1-c-n-j-y
(2)如图所示在光屏上所成清晰的像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像原理相同。
(3)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给凸透镜戴上老花镜,不动蜡烛和凸透镜,光屏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上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18.(2017衡阳模考)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后,点燃蜡烛,光屏上得到清晰的蜡烛的像。在如图所示的 (选填“A”、“B”、“C”或“D”)位置,凸透镜成特点应用于投影仪。
(2)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 点(选填“A”、“B”、“C”或“D”)位置,凸透镜成像特点与人眼球成像特点相同。
(3)如图所示,把蜡烛放在 点(选填“A”、“B”、“C”或“D”)位置,凸透镜成像特点与显微镜的目镜成像特点相同。
19.(2017岳阳市直联考)小明同学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实验步骤如下:
(1)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放置在光具座上50cm处,把蜡烛和光屏分别安放在光具座上凸透镜的两侧,如图所示。然后 (选填“点燃”或“不点燃”)蜡烛,调整蜡烛、凸透镜及光屏的高度,使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21·世纪*教育网
(2)将蜡烛放在光具座上20cm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呈现出最清晰的像。此成像特点应用于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21教育网
(3)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5cm处,凸透镜成像特点与下列 (填字母)成像特点相同
A.人眼眼球成像 B.显微镜的目镜成像 C.显微镜的物镜成像 D.望远镜的物镜成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