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浙教版科学九上
2.5
物质的转化
第2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物质的转化
单元
第2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九年级上
学习目标
掌握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了解常见金属物质的转化通过实验总结相应的知识规律
重点
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难点
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某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思考与讨论:那么,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会发生转化吗?转化规律又是怎样的呢?
知识回顾
讲授新课
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实验探究:演示实验及视频观看1.取少量铁粉放在白纸上,再取少量硫黄与铁粉混合。
2.用磁铁接近混合物,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此时,有什
么现象发生?____________________。4.当反应后发出的光扩展至整支试管时,立即停止加热,静置,冷却。
5.将生成物倒在白纸上,观察生成物的外观如何,再用磁铁靠近生成物,
磁铁能否吸引生成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以上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
实验探究:在蒸发皿中放
1
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
搅拌,有什么现象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滴加几滴无色
酚酞试液,发现试液变_____。
结论:2、有的金属氧化物与水可以发生反应,转化成碱。小组讨论:1、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
Na2O、K2O、BaO溶于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Ca
→
CaO
→
Ca(OH)2
小组讨论:1、碱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盐?2、盐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相应的碱?3、盐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相应的氧化物?
学生观看并记录现象:2、铁粉被磁铁吸引3、生成
黑色固体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5、生成黑色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Fe
+
S
==FeS
(硫化亚铁)现象:生石灰溶于水变成
白色
粉末;同时放出大量的热。CaO
+H2O
===Ca(OH)2红1、与非金属氧化物、酸、可溶盐反应2、与可溶性的碱反应3、高温加热
实验的方式更直观,所得结论更具有说服力举一反三,承上启下实验观察更直观通过讨论得出更多规律,增强学生分析能力
课堂小结
某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板书
第5节
物质的转化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6张PPT)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第2课时
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科学浙教版
九年级上
新知导入
某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非金属
非金属氧化物
酸
非金属氧化物
盐
氧气
水
加热
碱
碱
酸
那么,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会发生转化吗?转化规律又是怎样的呢?
温故知新
新知讲解
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
1.取少量铁粉放在白纸上,再取少量硫黄与铁粉混合。
2.用磁铁接近混合物,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把混合物放进试管内,用酒精灯加热,此时,有什
么现象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
黑色固体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
铁粉被磁铁吸引
实验探究
新知讲解
4.当反应后发出的光扩展至整支试管时,立即停止加热,静置,冷却。
新知讲解
5.将生成物倒在白纸上,观察生成物的外观如何,再用磁铁靠近生成物,
磁铁能否吸引生成物?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6.以上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混合物加热的生成物
Fe
+
S
==FeS
(硫化亚铁)
生成黑色物质,不能被磁铁吸引)
结论:1、有的金属与非金属可以发生反应,转化成化合物。
新知讲解
1、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的方程式
2、铁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铁的方程式
3、金属与氧气反应生成什么?
小组讨论
2Na+Cl2==2NaCl
点燃
2Fe
+
3Cl2
==
2FeCl3
(氯化铁)
△
1、
Mg
+
O2
=
2MgO
2、
Ca
+
O2
=
2CaO
3、
Cu
+
O2
=
2CuO
点燃
△
金属氧化物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盐
新知讲解
在蒸发皿中放
1
小块生石灰,加少量水,
搅拌,有什么现象发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以上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滴加几滴无色
酚酞试液,发现试液变
___________。
实验探究
生石灰溶于水变成
白色
粉末;
同时放出大量的热。
CaO
+H2O
===Ca(OH)2
红
结论:2、有的金属氧化物与水可以发生反应,转化成碱。
新知讲解
1、根据上述实验结论,写出
Na2O、K2O、BaO溶于水后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小组讨论
Na2O
+
H2O
===
K2O
+
H2O
===
BaO
+
H2O
===
2NaOH
2KOH
Ba(OH)2
CaO
+H2O
===Ca(OH)2
生成的碱是可溶性碱时,反应才能发生
2、怎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下列物质间的转化?
Ca
→
CaO
→
Ca(OH)2
2Ca
+O2===
2CaO
CaO
+H2O==
Ca(OH)2
新知讲解
1、碱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盐?
小组讨论
与非金属氧化物、酸、可溶盐反应
例:Ca(OH)2
+
CO2
=
CaCO3
+
H2O
2、盐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相应的碱?
与可溶性的碱反应
例:FeCl3
+
2NaOH
=
2NaCl
+
Fe(OH)3
↓
3、盐通过哪些方法变成相应的氧化物?
高温加热
CaCO3
=
CaO
+
CO2↑
高温
课堂总结
某些非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
金属
金属氧化物
碱
金属氧化物
盐
氧气
水
加热
酸
酸
(可溶性)
(不可溶性)
金属
活性强置换活性弱
课堂练习
1、要完成下列所示变化,不可能只通过一步反应就实现的是(
)
A、Ba(OH)
2
BaCl2
B、
CaCO3
CaO
C、
Fe2O3
Fe(OH
)3
D、
BaCl
2
Ba(NO3)2
c
课堂练习
2.铁与硫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物属于(
)
A.酸
B.碱
C.盐
D.氧化物
3.为了防止食品氧化变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在包装袋中可放入的化学物质是(
)
A.氧气
B.铁粉
C.硫
D.生石灰
C
B
课堂练习
5.把铁粉和硫粉以适当的质量比均匀混合,堆放在石棉网上,然后用烧红的玻璃棒的一端接触混合物。这时部分混合物迅速变成红热状态,移开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混合物全部呈红热状态,冷却后得到黑色的固体化合物——硫化亚铁。
(1)这一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是__
__。
(2)铁跟硫反应时是吸收热量还是放出热量?
__
__。
(3)用什么实验可以证实反应中铁已从游离态变成化合态
__
__。
Fe+S
=
FeS
△
放出热量
用磁铁吸引,若没有物质被吸引则铁已从游离态变成化合态
作业布置
完成课后练习
完成作业本练习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节
物质的转化
第二课时
练习
一、单选题
1.符合下列转化关系的物质甲是(
)甲+
乙+
丙
丁
甲
A. C B. CuO C. Fe2O3 D. Mg
2.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的是(
)
A. Fe
Fe2O3
FeCl3 B. SO2
H2SO3
H2SO4
C. Na2CO3
NaNO3
KNO3 D. CaCl2溶液
CaCO3
Ca(OH)2
3.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
A. 只有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①②③
4.离子检验是化学检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结论与实验内容相符合的是(
)
A. A B. B C. C D. D
5.通过一步化学反应实现如图所示的X、Y、Z三种物质间转化,表格中X、Y、Z对应的物质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是(
)
选项
X
Y
Z
A
CO2
Na2CO3
CaCO3
B
CuO
Cu(NO3)2
Cu(OH)2
C
HCl
BaCl2
NaCl
D
Mg
MgO
MgCl2
A.
A B. B C. C D. D
6.科学中较多的化学实验,据图判断下列能达到实验目的的实验是(
)
A.
探究Cu、Ag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B. 鉴别化肥KNO3和NH4Cl
C. 干燥氨气
D. 粗测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7.能用金属与同一种稀酸反应制取的化合物是(
)
A.CuCl2,AlCl3
B.ZnCl2,MgCl2
C.Fe2(SO4)3,FeSO4
D.Na2SO3,K2SO4
8.物质X可发生下列所示的两个反应,则X可能是(
)
①X+碱→盐+水 ②X+金属氧化物→盐+水
A.HCl
B.CO
C.NaOH
D.CaO
二、填空题
9.根据图示变化,回答问题:
(1)写出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2)下列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选填字母)
A. 烧杯②中溶液一定含有硫酸 B. 烧杯③中溶液一定没有硫酸
C. 烧杯③中溶液一定为硫酸亚铁溶液 D. 烧杯③中的固体一定含铜
10.物质王国举行击鼓传花的游戏。某学习小组由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七名成员组成。游戏的规则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请把上述成员安排在A-G的相应位置上,使花束能从A传到G。其中
A为组长,其固体俗称为干冰,F为副组长,其为黑色固体,请回答:
(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________上。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当G换成另一个与G同类别的物质时就能将花束传回起点A,它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共1题;共3分)
11.某校科学兴趣小组进行“Fe(OH)2制备”实验,由于Fe(OH)2(白色絮状沉淀)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Fe(OH)3(红褐色沉淀),因此实验存在一定难度。为此实验采用如所示的改进装置,使用该装置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观察到生成的Fe(OH)2白色絮状沉淀,据图装置及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试管中的反应开始时,打开止水夹,观察到B试管内液体内冒气泡,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2)在A试管中的反应进行足够长时间后,关闭止水夹一段时间,B试管内出现白色沉淀,试解释该过程产生的现象________。
(3)写出该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选写一个)。
12.呼吸面具中“氧气再生剂”的主要成分是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Na2O2),使用后变成白色固体。某兴趣小组对白色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2Na2O2+2CO2===2Na2CO3+O2;
2Na2O2+2H2O===4NaOH+O2↑。
【提出猜想】根据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____。对白色固体作出如下猜想:
猜想Ⅰ:氢氧化钠;
猜想Ⅱ:碳酸钠;
猜想Ⅲ: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实验验证】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少量样品溶于水,加入足量____
产生白色沉淀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将上述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取滤液加入____
____
证明猜想Ⅲ正确
【得出结论】猜想Ⅲ成立。
【拓展应用】“氧气再生剂”的保存方法是____。
13、从Zn、BaCl2、CaCO3、NaOH、KClO3、CuCl2、Na2SO4、CaO、H2O、H2SO4等物质中,选出适当的物质,按下列要求写化学方程式;
①化合反应:______
②分解反应:______
③置换反应:______
④复分解反应:
a.______(酸与盐反应)
b.______(碱与盐反应)
c.______(盐与盐反应)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B
2.B
3.D
4.D
5.B
6.B
7.B
8.A
二、填空题
9.(1)CuO+H2SO4=CuSO4+H2O
(2)D
10.(1)B
(2)CuCl2+Fe=
FeCl2
+Cu;置换
(3)2NaOH
+
H2SO4=
Na2SO4
+
2H2O
(4)碳
三、实验探究题
11.(1)产生氢气并排尽右测装置中的空气(氧气)
(2)左侧产生氢气增多,气压增大,将生成的硫酸亚铁溶液压入右侧装置中,硫酸亚铁与氢氧化钠反应产生白色沉淀氢氧化亚铁,由于右侧液面上方已没有氧气的氧化干扰,故不会产生红褐色沉淀
(3)2NaOH+FeSO4=Fe(OH)2↓+Na2SO4
13、CaO+H2O=Ca(OH)2↓
2KCl=2KCl+3O2↑
Zn+CuCl2
=
ZnCl2
+
Cu
BaCO3
+
H2SO4
=
BaSO4
↓+
CO2
+H2O
2NaOH+CuCl2
=
Cu(OH)2↓+
2NaOH
BaCl2+Na2SO4
=
BaSO4
↓+2NaCl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