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教案+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课件+教案+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10 15:57:08

文档简介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导学案
班级: 姓名: 组名:
【学习目标】
1、通过欧洲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了解庄园制度的变化
2、能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和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
3、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二、【重难点】
重点:庄园制度的变化
难点: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三、【自学指导】(带着问题认真阅读P60-63,用笔划出关键词 )
找找11世纪后欧洲的农村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何特点?产生了哪些影响?
概括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形成(时间、过程、作用)
四、【合作探究】 (对学、 群学, 解决以下问题 )
材料一 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 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五、【当堂训练】
1.11世纪以后,欧洲的农村通过哪一运动扩大了土地面积,同时取得了自治权( )
A.圈地运动 B.垦殖运动 C.采邑改革 D.自由运动
2.14世纪以后,领主直领地大为缩减,庄园开始衰败的主要原因是( )
A.领主经营不善 B.农奴纷纷出逃
C.城市的重新复兴 D.生产力发展,商品货币关系渗透
3.14世纪中叶以后,通过建立租地农场,成为租地农场主的是( )
A.国王 B.封建领主 C.富裕农民 D.骑士
4.能够体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场所是( )
A.封建庄园 B.乡村市场 C.手工作坊 D.手工工场
5.中世纪后期欧洲的某些城市,其市民借着取得特许状而得以选举市长、成立市议会和建立城市法庭。根据上述情形,可知这些城市的市民取得的权利有( )
A.宣战、结盟及媾和权 B.行政、立法及司法权
C.募兵、征税及教育权 D.咨议、审查及复议权
6.15、1世纪之交,欧洲农村的自然经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其表现之一是( )
A.货币地租消失
B.出现了最初的无产者
C.新的领主开始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牧业
D.富裕的作坊主扩大生产规模
7.手工工场与手工作坊最本质的不同体现在( )
A.生产规模上 B.生产组织形式上 C.技术分工上 D.雇工素质上
8.“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欧洲中世纪的谚语。对此话的正确理解是( )
A.城市的自然条件优越 B.城市相对独立和自治
C.城市的空气比较清新 D.城市已不受国王管辖
9.“(在西欧)被城市居民的丰盛礼物所征服的国王,也同意宣誓保障这些权利(即自由或自治权利)……可是他们接受了市民的赠礼和发誓保证市民的权利之后不久,就破坏这些权利……”这段话说明( )
A.封建国王是愿意市民阶层重获自由的
B.市民阶层只能通过金钱赎买获得自由
C.市民阶层争取自由的道路是很曲折的
D.市民阶层要定期向封建国王赠送礼品
10.对中世纪城市市民与封建领主之间的关系表达得比较恰当的一项是( )
A.两者始终处于对立状况
B.处于统治与被统治关系
C.随城市发展而动态发展
D.前期协作后期转向对立
六、【归纳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
参考答案:
【合作探究】
①城市居民;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
②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
【当堂训练】
1、B 2、D 3、C 4、D 5、B 6、C
7、B 8、B 9、C 10、 C
第13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学设计
课题
第13 课 阿拉伯帝国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中国历史
年级
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通过欧洲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了解庄园制度的变化
2、能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和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
3、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
重点
西欧庄园制度的变化
难点
中世纪晚期是欧洲社会的一个转型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中世纪的城市》的相关视频
2、师: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在哪些方面?对欧洲以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带着问题我们来学习新课,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变化。
观看,各抒己见
利用视频的直观性吸引学生兴趣,进而产生探知欲望
讲授新课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
(1)、垦殖运动
师:11世纪以后,西欧的农村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提示:欧洲农村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垦殖者成为这些地区的新主人。这些地区逐渐拥有了独立的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
用动态图来展示这一时期的农村关系
(2)、庄园瓦解
1、背景
师:庄园是如何逐步瓦解的?有什么背景?
(提示:随着习惯法和庄园法的规范,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
2、表现
师: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劳役豁免权、迁徙税)
3、作用
提示: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
(3)、土地集中
1、背景
师:庄园制度下,小块土地起来越不适应 新的生产经营活动,那么,领主做了哪些改变?
2、方式
(4)、租地农场
1、背景
师: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2、方式
通过知识动态连线图展示相关知识
3、结果
土地关系——农业生产经营——租地农场
=资本主义化
手工业的发展
(1)、表现
师:中世纪晚期,手工业的发展有什么变化?
提示: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
师:为了缴纳封建赋税,农民在家里用自己的生产工具为商人从事手工生产,这反映出当时农村手工工场的一种什么状态?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提示:②13世纪,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
③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
(2)、知识拓展——手工工场
(3)、结果
手工业发展——手工业生产经营——手工工场
=资本主义化
师:那么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产生了哪些意义?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进行概括)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提示:
1、农村中: 富裕的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
2、城市中:
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
三、合作探究
材料一 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 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
(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学生阅读课本,进行自主学习:各地开展垦殖运动
学生:农奴可以用购买劳役豁免权,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
学生阅读课本: 转让、联姻、继承、买卖
学生阅读课本
学生阅读课本进行归纳
学生: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
学生相互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养成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
让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培养学生阅读史料的能力。
培养学生识图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11世纪后随着西欧城市与工商业复兴,社会经济的闭塞局面得到改观,对外交往逐日增多,12、13世纪,英法等国开始了消除割据、推动中央集权化的政治进程,近代欧洲文明在一时代孕育。
总结提升
板书
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
(1)、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
1、垦殖运动
2、庄园瓦解
3、土地集中
4、租地农场
(2)、手工工场的发展
1、表现
2、方式
(3)、意义
二、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
1、农村中
2、城市中
课件26张PPT。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历史部编版 九年级上视频导入:中世纪的城市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学习目标通过欧洲农村垦殖运动的发展,了解庄园制度的变化(重点)01能概括租地农场的特点和新的手工业经营的特点(难点)02了解中世纪富裕农民和市民阶级的出现及其意义(重点)03找找11世纪后欧洲的农村出现了哪些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010203自学指导新的手工业经营方式有何特点?产生了哪些影响?概括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的形成(时间、过程、作用) 封建庄园是在土地的层层受封的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土地的封受关系及与此相应的等级制度是西欧一切封建关系和整个封建制度的基础。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封建庄园垦殖运动 11世纪后,欧洲农村纷纷开展了垦殖运动,垦殖者成为这些地区的新主人。这些地区逐渐拥有了独立的司法权和行政自治权。 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扩大 土地面积领主组织农民自发新土地主人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庄园瓦解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背景:
随着习惯法和庄园法的规范,西欧越来越多的地区,劳役量被固定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庄园瓦解表现:
农奴可以用购买劳役豁免权,又通过缴纳迁徙税获得离开庄园、摆脱领主人身束缚的机会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庄园逐渐衰落和瓦解用货币购买劳役豁免权缴纳迁徙税农民逐渐获得对自己剩余产品的支配权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土地集中背景:
庄园制度下,小块土地起来越不适应 新的生产经营活动
方式:
转让、联姻、继承、买卖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租地农场背景: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 采用 新的生产方式 进行经营,雇用少地或无地农民耕种,并将产品推向市场影响:更多的农产品和畜产品得以进入市场农村土地关系的变化土地关系农业生产经营租地农场资本主义化手工业的发展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①手工业者逐渐脱离农业生产,更多地为市场而生产。②13世纪,分工细化,小型手工作坊得到发展。农村出现了分散的手工工场。
③商人不仅向雇佣工人提供原料和统一的生产工具,形成集中的手工工场。手工工场知识拓展手工工场手工工场是资本主义生产发展早期阶段,劳动社会化的一种基本形式,它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简单协作没有改变手工的劳动工具和操作方法,仅是在同一资本家指挥下协同劳动;工场手工业是以手工技术和雇佣工人的分工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大生产,它是手工业生产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过渡的准备阶段。手工工场和手工作坊相比,不仅表现在生产规模、技术分工上的进步,关键是手工工场已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组织形式,这是与手工作坊的本质区别。商人集中的 手工工场 形成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手工业发展手工业生产经营手工工场资本主义化意义 土地关系的变化和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开始改变中世纪欧洲社会的整体面貌。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形成农村中:
富裕的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成为农村中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也是现代农业的最早发起人。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形成城市中:
手工业者、商人成为城市居民,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他们与贵族联姻或成为官员,抬高自己的身份,政治权利也不断扩大,成为强化王权所需要的政治力量。富裕农民和市民阶层材料一 在城市中,手工业者和商人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
材料二 13、14世纪,英、法等国的市民阶层作为第三等级,出席国王召集的会议,不断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合作探究(1)材料一中,手工业者和商人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叫什么?他们的法律地位受到什么的保护?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问题?
城市居民;受到王室、教会的特许状和城市法的保护 反映了市民阶层政治地位的提高、政治权利的扩大西欧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新的生产与经营方式新的阶级农业:租地农场手工业:手工工场农村:富裕的农民、骑士、乡绅城市:市民阶级资本主义化促进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