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
一、教学目标:
1. 描述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2.说出细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认同发现细菌的过程中理性的怀疑和技术的进步起到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细菌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难点:“观察与思考”活动:比较细菌与植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推测细菌的营养方式。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和课件。
学生准备:教材和习题。
四、教学过程:
环节及要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常温下存放3天的剩奶,常温下存放3天的猪肉。
师提问:
(1)装在矿泉水瓶里的这些事物都存放了3天,若打开瓶盖,你会闻到什么气味?
(2)这些食物为什么会发臭?
(3)这些食物上的细菌是如何产生的?
学生都知道打开矿泉水瓶盖会闻到臭味;少数学生知道是细菌引起食物发臭;但很少学生知道这些细菌是如何产生的。
细菌的发现
细菌的大小
细菌的形态
细菌的结构及营养方式
细菌的生殖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1—72,利用PPT介绍列文虎克和他发明的显微镜,重点介绍列文虎克发现细菌所引起的轰动——不可一世的俄国彼得大帝和尊贵的英国女皇也亲临列文虎克家中,想从他的显微镜里看看那些神奇的小生物。
教师进而提出当时人们共同的疑问——这些微小的生物真的很神奇,但它们是从哪来的?
19世纪时,许多著名科学家都认为细菌是自然发生的。例如,煮沸过的肉汤会自然长出细菌,使肉汤变质。
结论:这些微生物必定是自然地在这液体中发生的。
介绍巴斯德经典的鹅颈瓶实验。指出巴斯德是综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并用缜密的思维和精细的实验揭示真理——细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原来已经存在的细菌产生的。
同时,简单介绍巴氏消毒法。
思考:从巴斯德的实验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
师提问:表面干净的头发和针尖,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利用课件展示电镜下头发周围的细菌图片和针尖周围细菌的图片。
PPT展示几种不同形态的细菌,让学生分组讨论:你能尝试描述细菌的形态吗?不同形态的这些细菌在组成结构上是否一样呢?
PPT展示细菌、动物和植物细胞的结构示意图。
提问:(1)细菌与动物细胞结构上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2)细菌和植物细胞还有什么不同?
(3)根据细菌和植物细胞的不同推测,它们在营养方式上是否不同呢?
播放细菌繁殖的视频
引导学生通过计算,认识到细菌的繁殖特点。各小组探究:
计算:假设你手上此刻有100个细菌,细菌的繁殖速度按每30分钟繁殖一代计算,在没有洗手的情况下,4小时后你手上的细菌数目是多少?这对你搞好个人卫生有什么启示?
分享故事
芽孢的抵抗恶劣环境的本事可能高得出乎我们的想象有一个真实的事情:
在人类登上月球之前,美国向月球发射了一颗人造卫星,卫星上携带了一台电视摄像机。两年半后,美国的阿波罗12号飞船到达了月球,宇航员把这台摄像机带了回来。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把摄像机的一小块塑料隔离板放在营养液中,几小时后观察,在培养液中发现了一串串链球菌。它25分钟繁殖一代,据此可以推算出,至少有一个链球菌生活在这个摄像机上。在人类登上月球以前,这个链球菌竟然在月球那么严酷的环境下不吃不喝生活了两年半!我们不得不佩服细菌的生活能力呀!
大部分学生的生活经验与资料中的很接近:放久的食物确实是会腐烂发臭。
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入分析
巴斯德的实验的科学性,并得出结论。
观看PPT,感受细菌的大小。(大多数学生应该知道细菌很小,用肉眼是看不见的,但到底多小,多数同学可能并不清楚)。
小组代表走上讲台,指图
作答细菌的三种基本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对照细菌结构示意图,依次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合作交流后回答: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细菌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观看视频
100×28=25600(个)
养成搞好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要经常洗手、洗澡、换洗衣服,减少自身携带的细菌数目,减少被细菌感染而生病的可能。
认识到芽孢是细菌度过不良环境的休眠体,并不是生殖细胞,因为它本身并没有个体数量的增加。
课堂小结
通过问题将本节课有关细菌的知识点串起来:
师提问:根据以上学习的细菌内容,大家来思考,细菌为什么分布广泛?
学生思考回答细菌分布广泛的原因:个体微小,易扩散;分裂繁殖速度快,数量多;有些会形成芽孢,抵抗力强。
拓展应用
根据已学的知识,归纳食物保鲜的方法。
思考问题,并用本节所学的知识进行回答。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