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教学
目标
知识
技能
1.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应用。
2.尝试制作米酒、酸奶或泡菜等。
过程
方法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发酵现象,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思考能力。
2.通过做发酵实验和尝试制作米酒、泡菜、酸奶等食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
态度
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知识与技术在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3.引导学生辩证地看待细菌和真菌与人类的关系,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制作的原理
教学难点
发酵现象及发酵食品制作的原理
课前准备
教师:1.编写并发放学案 2.相关的实验材料和用具。
学生:1.阅读教材,完成预习提纲2.收集几种发酵食品或发酵食品的包装袋。
【预习热身】
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细菌或真菌。有的真菌体内含有大量的酶,可以把 分解为 ,如曲霉;有的真菌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 并产生 ,如酵母菌。有的细菌含有的酶把 转化为 ,如乳酸菌,并能使牛奶变成 ,使蔬菜变成酸味的泡菜。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情境
引入
教师出示馒头、醋、酸奶、米酒几种食品,提问:你认识这些食品吗?在制作过程中哪些生物发挥了作用?从而引出本节课题—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
明确
目标
用多媒体出示本节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
学生自读,明确本节学习的要求。
自主
探究
合作
交流
精讲
悟疑
一、发酵现象及食品制作:
1.观察教材P84演示实验“发酵现象”并思考:本实验是对照实验吗?你觉得应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2.观察演示实验并思考:本实验的变量是什么?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证明产生了什么气体?说明了什么?
3.举例说明生活中哪些食品的制作离不开细菌和真菌?结合教材P84—P85相关内容,尝试填写下列表格:(见学案)
跟踪训练
导问:教材实验中有两个瓶子,它们能构成一组对照试验吗?设计对照试验的关键是什么?
教师出示矿泉水瓶子、酵母粉、气球等试验器材,让学生试着设计一组对照试验。
教师再出示课前准备好的一组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变量,观察发生的现象。
在学生协助下检验气球内的气体的成分。(原理:二氧化碳可使澄清的石灰水便浑浊),并导问:你能对实验现象做出解释吗?
要求学生阅读教材P85,观察图5-53,结合自己收集的材料,举出日常生活中需用细菌或真菌的发酵制作的食品的例子。
引导学生重点分析馒头的制作过程。再用多媒体展示运用发酵原理制作的食品及参与的微生物:酸奶、醋、酱油、泡菜等。
转接:制作面包时加入酵母粉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使面包暄软多孔,那产生的酒精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小组交流设计方案并阐明设计的原理。
观察演示实验,说明发生的现象,协助教师检验放出的气体,尝试阐明实验原理:酵母菌
在无氧的环境中可以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并释放出能量。
小组讨论,展示
交流,质疑完善,
获取结论
阅读教材,明确许多食品的制作要用到“发酵”技术。
填写学案表格,并进行强化识记。
完成跟踪训练题,及时巩固新知。
二、尝试制作米酒
1.制作米酒的主要材料是糯米和酒曲。糯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酒曲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根霉和酵母菌。根霉是一种霉菌,能将淀粉分解成 。酵母菌能将葡萄糖转化成 。
2.检查材料用具: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本实验的目的要求及活动准备的相关题目,要求学生看书完成:
为了让学生了解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在学生动手操作之前,教师出示5个思考题,让学生带问题观看教师自制甜酒的视频:
1.制作米酒的工具及整个操作过程都要保持清洁,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要将糯米蒸熟?拌酒曲时为什么要将糯米饭冷却至30℃左右?
3.接种酒曲后为什么要先将糯米饭压实?在中间挖一个凹坑的目的是什么?
4.在制作米酒的过程中,为什么要尽量少打开容器?
5.试着概括米酒制作的简要步骤。
教师引导学生反馈以上5个思考题,接着巡视指导学生小组合作完成操作步骤。
教师用多媒体出示米酒制作失败的图片,并让学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进一步理解发酵的原理及应用。
明确制作甜酒的活动目标及其原理。
检查材料用具:
酒曲一包,蒸熟密闭保存的糯米饭约300克,凉开水,已灭菌密封的水杯、勺子、筷子、毛巾。
观看视频,小组讨论问题,归纳制作甜酒的简要步骤。
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按照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配合完成甜酒的制作。
学生分析:可能是器具消毒不彻底,酒曲的量不足,或是常打开容器混入了杂菌等原因。
拓展
运用
迁移
升华
乳酸菌的发酵作用
按下列步骤在家庭制作酸奶,并与家人分享:
⑴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如向250克鲜奶中加入两匙白糖)
→⑵热处理(煮沸)→⑶冷却(40~43℃)→⑷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
⑸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如夏季可放在室温下,冬季可放在取暖设施附近;容器要事先消毒灭菌,发酵时要将盖密封)→⑹冷藏或食用。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制作酸奶时,对材料热处理(煮沸)的目的是: 。
(2)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的目的是: 。
(3)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的原因 。
(4)发酵时要加盖密封的原因是: 。
(5)产生酸味的原理是: 。
学生讨论、分析、回答:
高温灭菌(2)接种(酸奶中含有乳酸菌)(3)提供适宜的温度
(4)为乳酸菌的发酵创造无氧环境(5)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把葡萄糖转化成乳酸
课时
总结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知道了细菌和真菌与很多食品的制作都密切相关,而且还通过甜酒的制作进一步加深了对发酵的理解。
板书
设计
第二节 人类对细菌和真菌的利用(一)
发酵 食品 制作
现象 制作 米酒
教后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