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生物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病毒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8-10-10 21:13: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五章 病毒》
一、设计思路
1、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成效,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病毒变“大”、变“活”,解决由于病毒的微小而产生的认知困难,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
2、利用QQ群开创生物教学第二课堂,通过创新设计课前导学任务,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创新设计课后拓展任务,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3、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的习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 描述病毒的主要特征。
⑵ 举例说出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能力目标:
⑴ 提高运用信息技术学习、交流的能力。
⑵ 提高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⑶ 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⑴ 认同科技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⑵ 关注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⑶ 学习运用辩证法看待事物的利弊。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⑴ 教学重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⑵ 教学难点:
病毒的主要特征。
四、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本章不分节,本章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五章,教学课时为一课时。通过本章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病毒的结构和生活特点的基础上,将学过的相关知识点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形成二个完整的生物学概念:一是全面掌握生物体的构成方式,即生物圈中不仅有多细胞生物、单细胞生物,还存在没有细胞结构的病毒;二是全面认识生物圈中的生物类型,即生物圈中不仅有植物、动物、人、细菌和真菌,还有病毒。同时,本章教学也为学生之后学习传染病知识打下必要的基础。
2、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生活经验,他们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电视、网络和书刊等视听途径,以及亲身体验(如:患过流感、或手足口病等),对病毒有了一定认识。但是,由于学生的兴趣不同,使学生对病毒的认知程度也不尽相同。
八年级学生已经将上网搜索、腾讯QQ等信息技术,普遍运用于娱乐和聊天,但是,把信息技术运用在收集整理资料、交流学习问题的人仍然较少,需要教师加强引导。
3、教学条件分析
我校每间教室都已经安装多媒体设备,教师的办公室和家中、以及绝大部分学生家中都有电脑,并安装了网络,这为运用信息技术实现高效的生物课堂提供了必备的教学条件。
4、教学媒体
电脑等多媒体设备、教师制作的PPT课件、筛选的病毒视频、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画;学生小组收集、整理的病毒资料。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1、教学模式
本章教学采用“先学后教、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教学策略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成效,通过图片、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使病毒变“大”、变“活”,解决由于病毒的微小而产生的认知困难,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
利用QQ群开创生物教学第二课堂,通过引导学生完成课前导学任务(加入QQ群下载并观看病毒的视频资源,小组合作上网搜集整理病毒的资料,并在课堂上展示、交流),提高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引导学生完成课后拓展任务(在二周内小组合作完成制作一个病毒模型,并把制作过程及模型成品的照片发送至QQ群展示和交流),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和学生生活经验,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学习的习惯,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教学手段
本章教学采用“多媒体网络信息技术”为主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和多媒体素材对生物教学的辅助作用。
4、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的组织和引导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前
导学
1、研读本课的教材和教参内容,撰写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课件。
2、布置学生课前导学任务,指导上网搜索、下载文件和整理资料的技能。
1、加入 “二局学校生物岛”QQ群224190487,从QQ群下载并观看病毒的视频资源。
2、小组合作上网搜集自己感兴趣的关于病毒的资料,并用word或PPT等形式编辑整理,准备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1、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2、提高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3、让学生较为全面地初步了解病毒的相关知识。
见面
行礼
微笑着走上讲台,先向全体学生说:“同学们好!”
班长喊:“起立!”
全体学生回礼:“老师好!”
建立和巩固互相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
导入
新课
展示最近时期本班课室和广州市区灭蚊的场景照片。问:
(1)照片中的做法的目的是什么?(2)有没有更好的灭蚊方法?(3)登革热的“帮凶”是什么?(4)登革热的元凶(病原体)是什么?
观察思考,举手抢答。
利用社会热点和生活经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预防登革热的方法,导入新课。
展示
交流
1、 1、依次请出三个小组代表上台展示与交流。
2、 2、要求其他小组成员认真观赏聆听,检查是否有误!
3、每个小组代表的展示时间控制在5分钟以内。 
4、注意赞扬、鼓励学生,并指正学生的知识错误。
1、举手抢答。
2、小组代表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示自己所在小组收集的病毒资料。
3、观赏、聆听其他小组收集的病毒资料,注意鉴别有无错误。
1、通过小组代表展示,促进学生交流资料、资源共享、共同进步。
2、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学会聆听,学会赞赏,获得成功感。
讲授
新课
讲授
新课
展示伊万诺夫斯基研究烟草花叶病过程的示意图,简述病毒的发现史。
1、看:PPT课件
2、听:老师讲授
3、划:教材中的关键词
1、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发现史。
2、让学生感悟科学技术进步对科学研究的促进作用。
展示标有对比线段的SARS病毒电镜图片,简述病毒的大小。
1、看:PPT课件
2、听:老师讲授
3、划:教材中的关键词
4、记录:毫米与微米、微米与纳米的进制关系。
让学生通过数据对比,认识病毒的微小。
展示电镜下病毒的三种形态图片,简述病毒的形态。
1、看:PPT课件
2、听:老师讲授
3、划:教材中的关键词
让学生了解病毒的形态。
展示病毒结构示意图,并与细胞膜结构示意图作比较,精讲病毒的结构特点。
1、看:PPT课件
2、听:老师讲授
3、划:教材中的关键词
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结构特点。
演示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动画,用注射器注射药物来打比方讲述病毒的繁殖过程。
1、看:PPT课件
2、听:老师讲授
3、思:联系生活理解难点
4、划:教材中的关键词
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掌握病毒的繁殖过程。
精讲病毒的生活特点,扩展讲述通过消灭媒介生物控制病毒传染病的方法,以及这种方法的弊端——破坏生物多样性。
1、看:PPT课件
2、听:老师讲授
3、划:教材中的关键词
4、思:控制病毒传染病的更佳方法
1、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生活特点。
2、激发学生投身于生物科研的兴趣。
简述按病毒的分类。
1、看:PPT课件
2、听:老师讲授
3、划:教材中的关键词
让学生了解病毒的种类。
展示非典、口蹄疫、詹纳给小孩接种疫苗、病毒用于生物防治等图片,简述病毒与人类的关系,强调病毒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1、看:PPT课件
2、听:老师讲授
3、划:教材中的关键词
4、思:纠正病毒对人有害无利的错误观点
破:学生原有的“病毒对人类只有害处”的错误观点;立: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利弊。
课堂
小结
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思考、默记,做笔记。
让学生逐步形成关于病毒的知识系统。
课堂
反馈
1、展示课堂练习题。
2、以“小组竞赛、加分激励”的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回答。
3、注意表扬、鼓励,以及纠正学生的错误。
看题、思考、抢答。
巩固新学知识,提高使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外
拓展
布置课后任务:二周内小组合作完成制作一个病毒模型,并把制作过程及模型成品的照片发送至QQ群 “二局学校生物岛”224190487展示和交流。
记录课后任务的内容和要求,小组筹划完成任务。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使用数码相机等信息技术的能力,加深对病毒知识的理解。
七、板书设计
第五章 病毒
动物病毒
1、病毒的类别(按寄主分) 植物病毒
细菌病毒(噬菌体)
2、病毒的结构:蛋白质(外壳)+核酸(内部)
没有细胞结构
3、病毒的生活:营养方式:寄生在活细胞中
生殖方式:核酸复制方式增殖
危害:导致各种疾病
利用:预防接种、治病、杀虫、基因治疗
八、课堂反馈
一、判一判
1.病毒可以引起动植物和人的多种疾病,所以病毒对人类都是有害的。( )
2.病毒可以离开寄生的细胞而独立生活。( )
3、病毒的个体很小,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 )
二、填一填
1.病毒是一类十分原始的生物,因为它没有 结构,是由 组成的外壳和 组成的核心组成。
2.病毒不能 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的 里。这些被寄生的生物,叫做 。
三、选一选
1.要观察病毒,必须借助的仪器是( )
A、放大镜  B、光学显微镜 C、电子显微镜   D、上述三者均可
2.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 )。
A、细菌 B、水螅 C、烟草花叶病毒 D、蚯蚓。
3.下列哪种疾病不是由病毒引起的( )
A、流行性感冒  B、肝炎 C、艾滋病     D、化脓性炎症
4.病毒生活的环境必须是( ) 
A、水中 B、空气中 C、土壤中 D、活细胞中
5.处理患猪瘟、鸡瘟病死的猪、鸡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A、用清水清洗干净后留作食用     B、腌制成腌肉、腌鸡出卖给他人食用
C、将死猪、死鸡用土深埋或用火烧毁  D、剁成碎未作为饲料让家禽、家畜食用
6.下列哪一项不是人类利用病毒为人类服务的实例( )。
A、用无脊椎动物病毒制成杀虫剂 B、给高烧病人注射青霉素
C、用噬菌体治疗烧伤病人的化脓性感染 D、给健康人注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
7.目前利用病毒杀虫制剂进行生物防治害虫尚有很大困难,主要原因是( )
A、施用病毒杀虫制剂易使施用者感染该病毒
B、昆虫病毒不能大规模培养因而制剂昂贵
C、病毒杀虫制剂杀虫效果不如化学制剂
D、病毒杀虫制剂具生物活性易失效
8、噬菌体属于( )
A、动物病毒 B、植物病毒 C、细菌病毒 D、细菌和病毒的共生体
九、教学反思
1、本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优质教学资源,解决由于病毒的微小而产生的认知困难,帮助学生掌握重点、解决难点,实现高效的生物课堂教学效果;
2、利用QQ群开创生物教学第二课堂,富有创意的课前导学和课后拓展的设计与实施,能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收集整理资料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了情境激趣,设疑激趣,视听激趣、拓展激趣等方法,全面调动学生对生物科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