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和天气预报》
本节课主要向同学们讲述了天气状况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天气预报的重要性,然后,主要讲解了常用的天气预报符号。最后,讲解了人类活动与空气质量的关系。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能区分与运用“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3、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这一节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天气的相关知识,让学生认识天气,学会观看天气预报;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能区分与运用“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教学难点】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1、各种类型的地图和气象图;
2、准备一些典型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
板书:第一节 天气和天气预报
【讲授新课】
活动探究
师:天气状况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天气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知天气变化,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
活动探究
师:比较表4-1、表4-2,说出“天气”与“气候”含义的差别。
生:学生讨论回答。
师:判断下列诗句哪些描述“天气”,哪些描述“气候”。
生:学生抢答。
学习新知
师:天气预报是气象专家通过对各种途径获取大气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对未来天气所作出的预测,一般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天气预报图上有特定的天气预报符号。
活动探究
师: 1.连续收看你所在地区一周的天气预报数据,并做好记录。
生:讨论回答。
师:读图4.3,以4人小组为单位模拟电视天气预报,向同学报告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四地的天气预报。参观当地气象台,了解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生:学生讨论回答。
学习新知
师: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关注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心每天空气质量的状况。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大量有害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空气中的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浮尘)、可入肺颗粒物(PM2.5)及有害气体等含量增加,空气质量变坏。
活动探究
师:读图4.5,这些人类活动会使空气质量产生怎样的变化,还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2.搜集资料,了解你家乡的空气质量状况。
生:讨论回答。
知识之窗
教师引导下阅读知识之窗。
活动探究
师:阅读《保护大气环境誓词》,如果你能做到,请签字。
课堂小结
板书: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
略。
课件15张PPT。 活动探究世界人口的增长 天气状况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天气变化对我们的生活影响很大。及时获取天气信息,预知天气变化,有助于我们合理安排生产和生活。活动探究 比较表4-1、表4-2,说出“天气”与“气候”含义的差别。天气:时间短、具体气候:长时段、平均知识之窗 2.判断下列诗句哪些描述“天气”,哪些描述“气候”。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气候 天气 天气 气候 学习新知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的? 天气预报是气象专家通过对各种途径获取大气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后对未来天气所作出的预测,一般通过媒体向公众发布。天气预报图上有特定的天气预报符号。学习新知 活动探究 1.连续收看你所在地区一周的天气预报数据,并做好记录。活动探究 2.读图4.3,以4人小组为单位模拟电视天气预报,向同学报告北京、上海、广州、海口四地的天气预报。
3.参观当地气象台,了解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学习新知人类活动与空气质量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关注每日天气的变化,而且越来越关心每天空气质量的状况。学习新知 随着工业及交通运输业的不断发展,大量有害物质被排放到空气中,空气中的烟尘、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浮尘)、可入肺颗粒物(PM2.5)及有害气体等含量增加,空气质量变坏。活动探究 1.读图4.5,这些人类活动会使空气质量产生怎样的变化,还有哪些人类活动会影响空气质量? 2.搜集资料,了解你家乡的空气质量状况。知识之窗 活动探究 阅读《保护大气环境誓词》,如果你能做到,请签字。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