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与复习
教材第44~48页的内容。
1.经历回顾整理所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
2.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达到熟练计算的程度。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重点:经历回顾整理所学知识的方法和过程,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并能熟练地运用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能发现并提出身边用乘法计算的数学问题。
难点: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学会系统地整理知识。
课件(教材主题图)。
师:时间飞逝,转眼间半个学期过去了,在这半个学期中,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吧!当然了也有可能还有一些地方存在疑问,这节课就让我们回顾一下。
师:同学们,谁能回忆一下我们这段时间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
生:加与减、购物、数一数与乘法、图形的变化、2~5的乘法口诀。
设计意图:让学生回忆所学知识,初步在大脑中形成印象,为整理和复习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回答得都很好。(出示课件:加与减)对于这一单元,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我们学习了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师:既然学到了这些知识,那么就运用它们帮助小朋友们解决下面的问题吧!
1.外出参观。
师:同学们准备外出参观,你能帮忙解决这些问题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图一)
师:一共需要多少瓶水呢?
生1:从图中我知道每人发1瓶水,说明有多少人就需要多少瓶水,所以这道题就是求一共有多少人,只要把三个班的学生人数相加就可以了。32+29+34=95(瓶) 答:一共需要95瓶水。
师:你的想法很正确,说得很清楚。我们继续看。
师:谁知道再买多少个原味面包就够了?
生2:每个学生发1个面包,所以面包数与学生人数是相等的,已经买了35个豆沙面包、26个麦香面包,求再买多少个原味面包,就是从95里面减去这两种面包的个数。所以我列式为:
95-35-26=34(个)
答:再买34个原味面包就够了。
生3:我有不同的方法。先计算出已经买了多少个面包,可以列式为35+26=61(个),一共需要95个,还差多少个面包就用95减去已经买好的面包数量,列式为:
95-61=34(个)
答:再买34个原味面包就够了。
师:说的不错,理由合情合理。那就选择你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吧!
师:与同伴合作,再编一道类似的题目,并算一算。
预设:
生:公交车上原有21人,到了第一站地上车12人,到了第二站地下车15人,现在公交车上还有多少人?
21+12-15=18(人)
答:现在公交车上还有18人。
……
设计意图:借助例题引导学生回顾第一单元“加与减”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买奖品。
师:故事会小组下周就要比赛了,老师想请笑笑用10元钱买奖品,可以买什么呢?你能帮助笑笑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图二)
预设:
生1:这四种物品可以各买一件,一共4元8角。也可以各买两件。
生2:可以买5个转笔刀,2×5=10(元)。
生3:可以买20支铅笔,20个5角就是10元。
生4:可以买6支圆珠笔,6个1元是6元,6个5角是3元,6元加3元等于9元,还剩1元。
……
师:如果选择上面的一种物品,可以怎样付钱呢?
生1:我选橡皮,付1张5角、1张2角和1张1角。或者付1元钱,让售货员找回2角钱。
生2:我选转笔刀,付2张1元或1张2元。
生3:我选铅笔,付1张5角或5张1角或1张1角、2张2角。
生4:我选圆珠笔,付1张1元、1张5角或3张5角。
……
师:同学们真是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购物及相应的付钱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具体情境中,引导学生学会购物,系统整理复习第二单元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边摆边说。
师:解决了这么多问题,大家表现得真好,所以老师要奖励给同学们一个小游戏。拿出我们的点子图,在小组里互相摆一摆,说一说2、3、4、5的乘法口诀。
学生在小组内摆点子图,说学过的乘法口诀。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预设:
生1:横着露出2行,竖着露出2列,就是2×2=4,对应口诀是二二得四。
生2:横着露出2行,竖着露出3列,就是2×3=6或3×2=6,对应口诀是二三得六。
……
师:现在,谁能说一说4×6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呢?
预设:
生1:每个小组有4名同学,6个小组有多少名同学?
生2:上体育课,同学们在操场上站队,每排6人,共站4排,一共有多少人?
……
师对于陈述完整的同学予以表扬,陈述不完整的要适时引导学生对语言加以完善,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自己摆点子图的活动,巩固对乘法意义的理解和乘法口诀的运用,同时启发学生思考乘法算式能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4.做手工。
师:看给出的图案,选一个自己喜欢的,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课件出示:教材第44页图四)
学生独立动手折纸,画图,剪纸。教师巡视了解情况,对独立制作有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自己的作品,知道这四个图案剪出来是什么样子的。
师:用学过的方法剪一个新作品,说说你是怎么剪的。
生动手操作后汇报。
预设:
生:我剪的是一座房子,先把纸张对折,再用直尺和笔在对折的纸张上画出房子的一半图案,最后沿着画好的线剪裁,就得到了小房子的图案。
……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重点引导学生说清自己的做法。
设计意图:在具体动手实践过程中,加深学生对轴对称现象的理解,促使学生体会图形的对称美,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5.我的成长足迹。
师:回忆一下你的成长足迹吧!
预设:
生1:我知道了当一道题看不明白的时候,可以多读几遍。
生2:我以前只知道背乘法口诀,现在我会编乘法口诀了。
生3: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数学活动是购物活动,我知道怎么换钱了。
生4:我喜欢剪纸,能剪出两边完全一样的图形,很漂亮。
……
师:看来同学们都学会了不少知识呢!这说明你们在成长,这些知识都是大家成长的足迹,只要大家每天都在努力,那么相信你们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取得的成绩,把点点滴滴的知识系统地进行整理,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一种提高,从而激发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教材第46页第1~4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对这半个多学期以来学的知识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和复习,这些知识你们都掌握了吗?说说你的体会。
整理与复习
外出参观——100以内的加与减
买奖品——人民币的认识
边摆边说——乘法的意义、2~5的乘法口诀
做手工——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
学生通过对本册上半部分知识的学习,已经对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于本课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构建成知识网络。本节课还应注意重点检查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是否清楚,乘法口诀是否已经记熟,是否能有效地运用这部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有效地督促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复习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