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课时练习 牛顿第三定律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必修一课时练习 牛顿第三定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12-08 13:3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5.牛顿第三定律
知识点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关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它们总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C.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D.它们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能拉着拖车向前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对汽车的拉力
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
C.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加速前进时,汽车向前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
D.拖车加速前进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地面对施车的摩擦阻力;汽车加速前进是因为地面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
3.如图所示,一个大人(甲)跟一个小孩(乙)站在水平地面上手拉手比力气,结果大人把小孩拉过来了。对这个过程中作用于双方的力的关系正确的是
A.大人拉小孩的力一定比小孩拉大人的力大
B.大人与小孩间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大人拉小孩的力与小孩拉大人的力大小一定相等
D.只有在大人把小孩拉动的过程中,大人的力才比小孩的力大,在可能出现的短暂相持过程中,两人的拉力一样大
知识点二: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
4.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反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5.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A.马拉车时,只有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车才能前进
B.物体A静止在物体B上,A的质量是B的质量的10倍,所以A作用于B的力大于B对A的作用力
C.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向后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推力
D.发射火箭时,燃料点燃后,喷出的气体给空气一个作用力,空气施加的反作用力推动火箭前进
知识点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区别
6.(2009湖南十校联考,5)物体静止放于水平桌面上,则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性质的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7.如图所示,P和Q叠在一起,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在下列各对力中属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是
A.P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B.Q所受的重力和Q对P的支持力
C.P对Q的压力和Q对P的支持力
D.Q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Q的支持力
8.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甲狡辩说:我打了乙一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那么法官对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在哪里
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
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力,所以乙受伤而甲未受伤,且从主观上说甲主动打乙,故判决甲支付乙的医药费
C.由于是甲用拳打乙的胸,所以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甲拳的作用力,故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
D.甲对乙的力在先,乙对甲的力在后,所以判决甲给乙付医药费
能力点一:对相互作用力和平衡力的理解
9.2010年1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下面关于卫星与火箭上天的情形叙述正确的是
A.火箭尾部向外喷气,喷出的气体反过来对火箭产生一个反作用力,从而让火箭获得了向上的推力
B.火箭尾部喷出的气体对空气产生一个作用力,空气的反作用力使火箭获得飞行的动力
C.火箭飞出大气层后,由于没有了空气,火箭虽然向后喷气,但也无法获得前进的动力
D.飞船进入运行轨道之后,与地球之间仍然存在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10.如图所示,手拉绳子使重物静止,重物拉绳子的力是F1,绳拉重物的力是F2,绳子拉人手的力是F3,手拉绳的力是F4,绳子质量不计,那么
A.力F1和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力F1和F2是一对平衡力
C.力F3和F4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D.力F3和F4是一对平衡力
11.(2009山东临沂高一期末,6)如图所示是利用传感器记录的两个物体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变化图线,根据图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作用力大时,反作用力小
B.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方向总是相反的
C.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
D.此图线一定是在两个物体都处于静止状态下显示出来的
能力点二: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12.如图所示,吊在大厅天花板上的电扇所受重力为G,静止时固定杆对它的拉力为F,扇叶水平转动起来后,杆对它的拉力为F′,则
A.F=G,F′=F
B.F=G,F′>F
C.F=G,F′<F
D.F′=G,F′>F
1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有人设计了一种交通工具,在平板车上装了一个电风扇,风扇运转时吹出的风全部打到竖直固定在小车中间的风帆上,靠风帆受力而向前运动,如图所示。对于这种设计,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
B.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这种设计能使小车运行
C.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二定律
D.这种设计不能使小车运行,因为它违反了牛顿第三定律
14.甲、乙两队拔河,甲队胜,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绳的质量不计)
A.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所以甲队胜
B.当甲队把乙队匀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等于乙对甲的拉力
C.当甲队把乙队加速拉过去时,甲对乙的拉力大于乙对甲的拉力
D.甲对乙的拉力始终等于乙对甲的拉力,只是地面对甲的最大静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最大静摩擦力,所以甲队胜
15.如图所示,跨过定滑轮的细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已知人的质量为70 kg,吊板的质量为10 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当人以440 N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和人对吊板的压力分别为多少?
16.(2009广东高考,7)某缓冲装置可抽象成如图所示的简单模型。图中K1、K2为原长相等、劲度系数不同的轻质弹簧。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缓冲效果与弹簧的劲度系数无关
B.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产生的弹力大小相等
C.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长度保持相等
D.垫片向右移动时,两弹簧的弹性势能发生改变
答案与解析
基础巩固
1.CD 2.D 3.BC 4.D 5.C 6.A 7.CD 8.B
能力提升
9.AD
10.AC 重物对绳子的拉力F1和绳子对重物的拉力F2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A正确,B错误;绳子拉手的力F3与手拉绳子的力F4也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C正确,D错误。
11.B
12.C 电扇转动时,对空气产生向下的力,则电扇受到向上的力F″,电扇静止时,重力与拉力平衡,即F=G;电扇转动时,三力平衡,即G=F′+F″,可知F>F′。
13.D
14.BD 拔河过程中,甲、乙两队水平方向受力情况如图所示,由于地面对乙的最大静摩擦力小于地面对甲的最大静摩擦力,所以当甲对乙的拉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最大静摩擦力时,乙被拉动,甲队胜,若甲对乙的拉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滑动摩擦力,则乙被加速拉过去。拔河过程中,不论何方取胜,甲对乙的拉力和乙对甲的拉力始终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因此大小总是相等,故正确选项为B、D。
15.答案:1.0 m/s2 330 N
解析:以人和吊板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人以440 N的力拉绳时,该整体受到两个向上的拉力均为440 N,受到重力的大小为700 N+100 N=800 N,其合力为880 N-800 N=80 N,由牛顿第二定律F=ma得a= 1.0 m/s2。
再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受到重力mg=700 N,受到吊板的支持力FN及绳对其向上的拉力FT=440 N,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T+FN-mg=ma,解得FN=330 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人对吊板的压力FN′与吊板对人的支持力等大反向,故FN′=330 N。
拓展延伸
16.BD 两弹簧中任一点处,相互作用力均相等,都等于弹簧一端的力,与劲度系数无关(只是劲度系数不同,形变量不同),B对,C错。两弹簧均发生形变,其弹性势能均变化,D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