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一课时练习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文档属性

名称 物理必修一课时练习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12-08 13:4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知识点一:速度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公式v=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位移成正比
B.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
C.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
2.速度有许多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速度的单位是m/s,但汽车速度常用km/h作单位,1 m/s=_____ km/h,1 km/h=________ m/s。高速公路上某类汽车的限速为120 km/h=________ m/s。
3.武广客运专线为中国的新建高速铁路工程之一,是京广客运专线的南段。于2005年6月23日在长沙动工,于2009年12月26日正式运营。武广客运专线始于武汉新武汉站,到达广州的新广州站,全长约1 068.6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试车最高时速394.2公里/小时。若列车以设计时速运行,不考虑在中间站的停车时间,则列车从新武汉站到新广州站的时间为多少?
知识点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4.下列速度中,指平均速度的是
A.汽车通过长江大桥全程的速度
B.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
C.雨滴落地时的速度
D.运动员冲过终点时的速度
5.关于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每秒位移相同,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B.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C.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瞬时速度
D.匀速直线运动的任何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与路程相等
6. 一物体做变速运动,前2 s向东运动了7 m,后3 s向西运动了8 m,取向东为正方向,则物体在这5 s内的位移是________ m,路程是________ m,平均速度是________ m/s。
7.下列速度值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的是____,指瞬时速度大小的是______。
A.某同学百米赛跑的速度约为9 m/s
B.运动员百米赛跑的冲线速度为12 m/s
C.汽车速度计指示着的速度为60 km/h
D.子弹离开枪口时的速度为600 m/s
知识点三:速度和速率
8.下列关于瞬时速度和瞬时速率的理解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能精确地描述质点运动的快慢
B.瞬时速度指质点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C.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
D.瞬时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
9.某赛车手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先测量出出发地和目的地在地图上的直线距离为9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5分钟,赛车上的里程表指示的里程数值增加了15 km,当他经过某路标时,车内速度计指示的示数为150 km/h,那么可以确定的是
A.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08 km/h
B.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度是180 km/h
C.在整个过程中赛车手的平均速率是108 km/h
D.经过路标时的瞬时速度是150 km/h
10.一同学以恒定的速率沿半径为R的圆形跑道跑步,他跑完一圈所用的时间为T,则其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平均速率为________。
知识点四:位移—时间图象(xt图象)
11.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按照故事情节,龟、兔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根据此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龟、兔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
B.龟、兔在途中相遇两次
C.龟、兔同时刻到达终点
D.龟比兔先到达终点
12.一质点的xt图象如图所示,在O~t1时间内质点做______直线运动,在t1~t2时间内质点________,在t2~t3时间内质点做________直线运动,在O~t1时间内的速度方向和t2~t3时间内的速度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
能力点一: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3.2009年12月11日,在香港东亚运动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飞人刘翔以13秒66的成绩夺得冠军,继2001年在日本大阪和2005年在中国澳门之后,在东亚运动会上实现三连冠。刘翔之所以能够取得冠军,取决于他在110米中
A.某时刻的瞬时速度大
B.撞线时的瞬时速度大
C.平均速度大
D.起跑时的速度大
14.短跑运动员在100 m比赛中,以8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9 m/s,10 s末到达终点的速度是10.2 m/s,则运动员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
A.9 m/s            B.10.2 m/s
C.10 m/s D.9.1 m/s
15.一物体沿直线运动,(1)若它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2)若它在前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路程的平均速度为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能力点二: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的区别
16.有关瞬时速度、平均速度、平均速率,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
B.平均速度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C.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平均速率就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D.物体做变速运动时,平均速度是指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
17.在2009年第12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上,牙买加闪电博尔特以9.58 s的成绩刷新男子100 m世界纪录,以19.19 s的成绩刷新男子200 m世界纪录,他也成为历史上第一个在奥运会、世锦赛上同时以打破世界纪录的方式夺得男子100 m、200 m冠军的运动员。关于他在这两次决赛中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0 m决赛中的位移小于100 m决赛中位移的两倍
B.2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42 m/s
C.100 m决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10.44 m/s
D.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约为20.64 m/s
18.(2009山东临沂高三检测,2)2009年10月4日,在山东威海举行了第十一届全国运动会铁人三项的女子决赛。本届全运会铁人三项比赛采用奥林匹克标准竞赛距离,包括一点五公里游泳、四十里自行车和十公里跑步三部分,总距离为51.5 km,东道主选手王毅在最后一圈加速冲刺,以领先9.24秒的优势获得冠军,总成绩是2小时16分02秒77,邢琳获得第二名,2分52秒之后,朱迎跑到终点,获得第三名。
假设王毅在三项各段的时间分别为t1、t2、t3,对应行程为x1、x2、x3,三项中各段的平均速率分别为v1、v2、v3,总平均速率为v,则(计算中保留一位小数)
A.v1B.v=
C.v=6.3 m/s
D.v可能比大,也可能比小
19.一质点在x轴上只朝着x轴的正方向运动,各个时刻的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
t/s 0 2 4 6 8 10 12 14 16 18
x/m 2 4 6 8 8 8 12 16 20 24
(1)质点在前10 s内的位移、路程各为多大?
(2)质点在8 s末的瞬时速度为多大?
(3)质点在0到18 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多大?
能力点三:xt图象的理解和应用
20.如图是甲、乙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由图象可知
A.乙开始运动时,两物体相距20 m
B.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C.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减小
D.两物体在10 s时相距最远,在25 s时相遇
21.某同学星期天上午9时,从学校骑自行车出发,沿平直公路去拜访甲、乙两名同学,下午1时结束拜访开始沿原路返回,下午2时回到学校,整个过程他骑车走了三段位移,其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在这三段运动过程中,他骑车的速度分别为v1=______,v2=________,v3=________。
22.(2009湖北武汉高三测试,8)如图所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1 %~2 %。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500 m/s,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
子弹穿过苹果图
A.10-3 s B.10-6 s
C.10-9 s D.10-12 s
?答案与解析
基础巩固
1.CD
2.答案:3.6 0.28(或) 33.3
3.答案:3.05 h
解析:t== h=3.05 h。
4.A 5.BCD
6.答案:-1 15 -0.2
7.A BCD
8.ABC 9.AD
10.答案:0 
解析:平均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该同学跑完一圈,初末位置重合,位移为零,平均速度为0;平均速率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v=。
11.AC 由题图可知出发点均在原点,但出发时刻不同,龟在计时开始的同时开始运动,而兔子在t1时刻才开始动身。兔子超过龟后停下一段时间而再次被龟超过,等兔子发现再追已来不及了,龟比兔子先到达终点。
12.答案:匀速 静止 匀速 相反
能力提升
13.C
14.C 运动员跑完100 m所用的时间是10 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v== m/s=10 m/s。
15.答案:(1) (2)
解析:(1)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位移x=,在后一半时间内的位移x2=,
全程位移x=x1+x2=
所以物体在全程上的平均速度为v==。
(2)物体通过前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1=,通过后一半路程所用的时间t2=,通过全程所用的时间t=t1+t2=(+),全程的平均速度v==。
16.AB 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平均速率为路程与所用时间的比值,所以平均速率的大小要大于或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D错误。
17.AC 100 m决赛的跑道是直线的,200 m决赛的跑道是曲线的,200 m决赛中的位移小于100 m决赛中位移的两倍,A正确;平均速度为位移与时间的比值,C选项正确;B选项中的数值为路程与时间的比值,不是平均速度(是平均速率);由题中的信息不能计算出100 m决赛中的最大速度,D错误。
18.AC 在竞赛过程中,同一个人骑自行车最快,跑步次之,游泳最慢,A正确;根据v=可以求得王毅的平均速度为6.3 m/s,C正确;是王毅骑自行车的平均速度,是王毅游泳的平均速度,则有<v<,D错误。
19.答案:(1)6 m,6 m (2)0
(3)1.2 m/s
解析:(1)质点在前10 s内的位移和路程大小相等,x=8 m-2 m=6 m。
(2)质点在6~8 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速度为零。
(3)质点在0到18 s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m/s=1.2 m/s。
20.BCD 由图象可知,乙在10 s时开始运动,此时两物体间的距离已超过20 m。在0~10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纵坐标的差值逐渐增大,说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增大。在10~25 s这段时间内,两物体纵坐标的差值越来越小,说明两物体间的距离逐渐减小。因此两物体10 s时最远,在25 s时,两图线相交,两物体纵坐标相等,说明它们到达同一位置。
21.答案:15 km/h 15 km/h -30 km/h
解析:由xt图象知第一阶段的速度v1== km/h=15 km/h
第二段的速度v2= km/h=15 km/h
第三段的速度v3=-= km/h=-30 km/h。
拓展延伸
22.B 子弹的长度约为5 cm,则曝光时间内子弹移动的距离为x=5×1% cm=0.05 cm =5×10-4 m,曝光时间t== s=10-6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