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5.3《聚落的发展变化》【教案+课件(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粤人版七年级地理上册5.3《聚落的发展变化》【教案+课件(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8-10-11 09:37:15

文档简介


《聚落的发展变化》
本节课主要向同学们讲述了聚落的发展变化。首先讲述了乡村与城市两种主要的聚落状态;接下来,讲述了城市化的进程;最后,讲述了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以及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的保护。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说出聚落的含义、基本类型及发展演变过程;
2、说出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区别;
3、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说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习这一节课,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聚落的发展,让学生了解城市化进程,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2、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更加热爱我们的生活。
【教学重点】
说出聚落的含义、基本类型及发展演变过程。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各种类型的地图,包括行政区划图,地形图,经济区分布图等;
2、准备一些典型的图片;
3、多媒体课件。
板书:第三节 聚落的发展变化
【讲授新课】
活动探讨
师:观察图片,说说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区别。
生:学生抢答。
师:教师总结。
活动探究
师: 判断图5.14、图5.15中A、B、C、D四个区域分别是城市还是乡村,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生:小组讨论。
学习新知
师: 乡村是主要从事各种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它可以有林场、牧场、渔村等不同的村落类型。
师:(课件展示) 城市是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它的人口达到一定的规模。 乡村和城市都是人们聚居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聚落。从小村庄发展成集镇、小城镇、城市,是聚落发展和演变的一般过程。
师: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聚落景观,它们既反映了各自的自然环境特点,又体现了不同时期居民不同的社会文化生活和经济发展水平。早期的聚落分布有哪些特点呢?
生:讨论回答。
师:早期的聚落大多数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如四大文明发祥地——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和印度恒河流域等地区都是早期聚落的集中地区。
活动探究
师:1.观察图5.17,说出图中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哪些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小组讨论。
师:第一幅图中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形的影响。该乡村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山麓,这里相对平坦,便于开展农业生产。第二幅图中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形、河流等因素的影响。该城市分布在大河流域的冲积平原,这里不仅地势平坦,而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因此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
师: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淹没范围涉及12座县城(城市)、114座集镇,合计移民超过百万。假设现有一批长江三峡移民要到广东省某地定居,如果你是该地的政府官员,你认为在图5.18上的A、B、C三个位置中,从自然环境要素考虑,哪个更适合安置移民?请说明理由。
生:A处更适合安置移民。这里地势平坦,在主要道路附近,因此交通便利,另外距离水源也比较近,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B处在山区,交通不便,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对于生活和发展生产都较为不利。C处位置地处山谷,容易受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离水源较远,交通也不便利。
学习新知
师: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聚落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反映了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民俗、宗教习惯,成为人类发展中一笔宝贵的财富。目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法国的巴黎塞纳河畔,巴西的巴西利亚,以及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等。
活动探究
师:仔细阅读《丽江古城》的文字图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丽江古城是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她保留了哪些传统文化特色?(2)为什么要保护丽江古城?
生:讨论回答。
师:仔细阅读《丽江古城》的文字图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丽江古城是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她保留了哪些传统文化特色?
  (2)为什么要保护丽江古城?
生:讨论回答。
师: 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保护家乡的文化古迹”调查活动。(1)调查家乡或周边地区的文化古迹,完成下列表格。(2)根据考察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并在班上宣读。
生:讨论回答。
课堂小结
板书:思维导图的基本框架
略。
课件15张PPT。 活动探究乡村与城市 1.观察图片,说说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区别。活动探究  2.判断图5.14、图5.15中A、B、C、D四个区域分别是城市还是乡村,并说出你的判断理由?学习新知 乡村是主要从事各种农业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它可以有林场、牧场、渔村等不同的村落类型。学习新知 城市是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的地方。它的人口达到一定的规模。学习新知 乡村和城市都是人们聚居的地方,我们称之为聚落。从小村庄发展成集镇、小城镇、城市,是聚落发展和演变的一般过程。学习新知聚落与环境 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聚落景观,它们既反映了各自的自然环境特点,又体现了不同时期居民不同的社会文化生活和经济发展水平。
目前,在一些河流中下游或沿海平原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比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
学习新知 早期的聚落大多数分布在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的地区。如四大文明发祥地——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埃及尼罗河流域、古巴比伦两河流域和印度恒河流域等地区都是早期聚落的集中地区。活动探究 1.观察图5.17,说出图中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哪些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一幅图中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形的影响。该乡村分布在地势相对较低的山麓,这里相对平坦,便于开展农业生产。第二幅图中聚落的形成主要受到地形、河流等因素的影响。该城市分布在大河流域的冲积平原,这里不仅地势平坦,而且水源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因此已发展成为一个人口密集的大城市。活动探究 2.长江三峡工程库区淹没范围涉及12座县城(城市)、114座集镇,合计移民超过百万。假设现有一批长江三峡移民要到广东省某地定居,如果你是该地的政府官员,你认为在图5.18上的A、B、C三个位置中,从自然环境要素考虑,哪个更适合安置移民?请说明理由。  A处更适合安置移民。这里地势平坦,在主要道路附近,因此交通便利,另外距离水源也比较近,能够满足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B处在山区,交通不便,容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对于生活和发展生产都较为不利。
C处位置地处山谷,容易受到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离水源较远,交通也不便利。学习新知保护人类的文化遗产 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聚落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为人类留下了许多宝贵的文化遗产。这些文化遗产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反映了不同阶段的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和民俗、宗教习惯,成为人类发展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目前,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聚落有: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法国的巴黎塞纳河畔,巴西的巴西利亚,以及中国云南的丽江古城、山西的平遥古城、皖南古村落——西递和宏村等。 活动探究 仔细阅读《丽江古城》的文字图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丽江古城是如何利用自然环境的?她保留了哪些传统文化特色?
  (2)为什么要保护丽江古城? 活动探究 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保护家乡的文化古迹”调查活动。
(1)调查家乡或周边地区的文化古迹,完成下列表格。
(2)根据考察结果,撰写调查报告并在班上宣读。课堂小结 聚 落走进聚落欣赏聚落探究聚落聚落的含义及基本类型聚落的发展和演变城市和乡村景观的区别聚落位置、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聚落民居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传统聚落的文化价值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