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四)(2018)六年级上册第11课《故宫博物院》【教案+课件:1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四)(2018)六年级上册第11课《故宫博物院》【教案+课件:1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1 10:32:40

文档简介


《故宫博物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故宫博物院》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本文主要说明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的特征。主体部分按照空间顺序进行说明,并以总说和分说相结合的顺序进行解说。文章着重介绍了前殿的太和殿,详细介绍了它的方位、外观、内部装饰以及功用。目的是为了表现故宫建筑群本身的特征。这是一篇典范的以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现代说明文,文章语言简洁凝练,又不乏意趣情韵,非常适合学生阅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 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故宫这一世界遗产的规模、布局等建筑特点。
4.学习本文以作者的游踪为线索组织材料的结构特点,体会空间顺序在说明建筑物的文章中的具体运用及作用。
过程与方法目标:
课前自学,课中师生互动、讲练结合,课后完成有针对性的作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故宫体现出来的封建皇权本质上的认识,培养学生对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欣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 详细解读太和殿部分,学习本文运用空间顺序说明建筑物(群)的操作方法。
2.认识找准某个观察立足点并运用方位词对说明建筑物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理解封建皇权是如何具体体现在故宫建筑的各个方面的;
2.体会本文有条不紊地组织说明内容的结构特点。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故宫相关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刚刚看到的就是明清两朝帝王所居住的皇城──故宫,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如果你有去参观,肯定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它规模的宏大、建筑的精美、布局的统一。特别是那些珍藏着的无数稀世珍宝,更和其建筑艺术一样闻名于世,每个参观者从中深刻地了解到封建帝王生活的奢华靡费,并为古代广大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惊叹不已。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要带你到故宫博物院去看看,(板书课题:11、故宫博物院)下面,请打开课本,让我们按照作者给我们安排的游览路线,去参观一下这座宏大壮丽的古代建筑群吧。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我国现存的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14年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通过播放故宫图片,让学生欣赏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故宫的美,而且教师声情并茂地介绍故宫,从而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故宫的布局结构和建筑风格,激发了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生词掌握情况。
出示词语:
攒 宏大 精美 布局 边缘 湛蓝 矫健 肃穆 玲珑奇巧 龙凤呈祥 迥然不同 井然有序
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
3、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宏大:巨大;宏伟。
矫健:强壮有力;英勇威武。
玲珑奇巧:形容小而奇巧,精致奇特。
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井然有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4、梳理全文结构。
思考:课文可分为几部分?试着概括段意。
根据学生的汇报,分段并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总述故宫概况。(位置、历史、规模、总特征)
第二段(3—15):分述故宫宫殿建筑。
第三段(16):纵览故宫,照应前文。
5、理清文章说明顺序。
师:本文从整体体现的说明顺序是“空间顺序”,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要理清这一点,关键是要抓住文中的一些方位词。
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观察故宫博物院平面图。
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北”……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教师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激发了学生的识字热情,也符合六年级语文的学段特点。在熟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分段,概括段意,抓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使学生对文本的结构有了清晰地感知。
三、小组合作,探究文本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故宫博物院。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明。
A、规模宏大壮丽:
(1)紫禁城的城墙十米多高。
(2)宫城呈长方形,占地七十二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3)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4)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二十八米,面积两千三百八十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正面是十二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B、建筑精美:
(1)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2)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有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风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深处一千多个圆雕鳌头,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3)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桂,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一,有行龙、开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殿顶把四道垂脊攒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化美。
C、布局统一:
(1)紫禁城(东西南北各)有四座城门;
(2)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3)三大殿建筑都处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
(4)紫禁城前后两大建筑群“基本一样”。
3、全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
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分说时,又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放手让学生在小组里探究文本,教师适时梳理,从而引导学生从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这三个方面,进一步加深对故宫博物院的认识,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课堂小结
课文紧紧住事物的特征,利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一个清楚的了解。一般而言,凡是介绍建筑或建筑群的说明文,大抵都按照空间顺序,即参观游览的方位变化,进行详细的说明。
五、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明确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说明顺序;
2、尝试着向家人有序地介绍故宫博物院。
六、板书设计
11.故宫博物院
台基 修建得很高 设施奇巧
太和殿 外观气势雄伟 色彩壮丽
内部装饰庄严富丽
位置和功用
【设计意图】紧紧抓住课题,用板书串联课文内容,易于学生把握这节课的知识梗概,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反思:
略。
课件13张PPT。课文导入:课文导入:11.故宫博物院资料宝袋: 故宫,旧称紫禁城,位于北京城的中心,是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即1406年),历时14年竣工,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1925年改名为故宫博物院,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院之一。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它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学习字词:攒 宏大 精美 布局 边缘 湛蓝 矫健 肃穆
玲珑奇巧 龙凤呈祥 迥然不同 井然有序理解词语:宏大:巨大;宏伟。
矫健:强壮有力;英勇威武。
玲珑奇巧:形容小而奇巧,精致奇特。
迥然不同:形容相差得远,很明显不一样。
井然有序:整整齐齐,次序分明,条理清楚。梳理结构:第一段(1—2):总述故宫概况。(位置、历史、规模、总特征)
第二段(3—15):分述故宫宫殿建筑。
第三段(16):纵览故宫,照应前文。理清说明顺序: 1.画出有关的方位词,理清游览路线,观察故宫博物院
平面图。 交代行踪的词:“从……往里……,沿着……穿过……到……”“走进……”“进了……就到……”“从……出……就到……” 方位词语:“北面”“中心”“中轴线上”“后面”“往
北”……研读课文:
思考: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2、作者抓住故宫博物院的哪些特征来写?请迅速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语句证明。 规模宏大壮丽 建筑精美 布局统一 故宫博物院 研读课文:全文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总说和分说相结合。

分说时,又按由南向北的空间顺序:

天安门→端门→午门→汉白玉桥→太和门→三大殿(太和殿、中
和殿、保和殿)→小广场→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御花园→顺贞门→神武门→景山课文小结 课文紧紧住事物的特征,利用合理的说明顺序,向我们介绍了故宫博物院,给我们留下一个清楚的了解。一般而言,凡是介绍建筑或建筑群的说明文,大抵都按照空间顺序,即参观游览的方位变化,进行详细的说明。 1、熟读课文,明确故宫博物院的特征、说明顺序;
2、尝试着向家人有序地介绍故宫博物院。布置作业
同学们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