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是( )
A. 英国的《权利法案》 B. 美国的《1787年宪法》C. 法国《1875年宪法》 D. 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的议员不能因为议员身份而领取任何薪俸和报酬。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 )
A. 议会议员地位低下 B. 经济落后财政困难C. 初步建立民主政治 D.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如图是一幅讽刺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画上的说明文字是:“俾斯麦在给钟表上弦,钟表上写着帝国议会、各邦议会。俾斯麦自言自语:‘我忙着处理国事,忘了给钟上弦了。现在该让它走会儿了。’……”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是( )
A. 宰相牢牢控制着议会 B. 民主立宪制度不健全C. 宰相与议会矛盾突出 D. 保留较多的军国主义残余
宋教仁曾言道:“窃以为世界有永远纪念之日三:一为美之(1776年)七月四号;一为法之(1789年)七月十四号;一即我中华民国之十月十号是也。”其用意在于( )
A. 抨击专制皇权 B. 推行总统共和 C. 宣传民族独立 D. 实现民主自由
“虽然威廉二世在未当皇帝前,曾很仰慕俾斯麦,但他登位后,就马上与这位铁血宰相发生冲突。其实,这位少年皇帝是不甘受制于人,想掌握统治帝国的最高权力。于是,他1890年解除俾斯麦的首相职务。”?对威廉二世这么做合理的评述是( )
A. 符合当时宪法精神B. 是错误的违宪之举C. 说明当时的德国实行君主专制政体D. 说明了当时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钱乘旦认为,1870年后的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以下对于“错位”的理解正确的是
A. 资产阶级热衷殖民扩张 B. 德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C. 工业化给德国带来灾难 D. 容克地主掌握国家政权
有学者认为,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由此说明 1871年宪法
A. 保留了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B. 尚未赋予资产阶级政治权利C. 体现了联邦制和民主制原则 D. 是自下而上政治斗争的结果
观察下图中法国政治发展进程的特征,从中可知这期间的法国()
A. 大资产阶级力图借助强权人物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B. 工业革命进展缓慢,传统势力与民主力量基本相当C. 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启蒙运动对民众影响深刻D. 受英美代议制改革影响,人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增强
下表内容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陈述,右侧是对史实的推论。其中表述正确的是( )
史实
推论
A
1688年英国发生了“光荣革命”
工业资产阶级加强了在议会中的作用
B
178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法国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
C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分
1787年宪法实行“联邦制”原则
D
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德国统一
德国继承了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
A. A B. B C. C D. D
1866年,清朝官员斌椿奉命考察欧洲,所著《乘槎笔记》被认为是中国知识分子最早亲历欧洲的记述。下列项中,不可能在其笔记中出现的是( )
A. 在伦敦,访威斯敏斯特宫(议会所在地),“高峻宏敞”。B. 到曼彻斯特,观纺织工厂“皆用火轮法,总轮有四百匹马力。”C. 在巴黎,见“电机寄信法,……通都大邑以及乡村镇市,线到处,皆可通信。”D. 到柏林,访帝国议会,见“会议厅甚大……旁有皇座,备德皇降临之用焉。”
英、法、美、德在近代都建立了代议制民主,它们的相同点是
A. 政府首脑均由选举产生 B. 民意代表均由普选产生C. 国家元首拥有行政实权 D. 法律规定立法权归议会
有学者说:在美国,都铎式的政治制度(都铎王朝是英国封建君主专制黄金时期)和大众参与融于一个政治制度之中;而在欧洲,权威的合理化和机构的分离却明显地先于政治参与的扩大。该学者的言论表明
A. 美国民主程度远髙于欧洲国家 B. 美国民主制度存在矛盾之处C. 欧洲国家的代议制度更加健全 D. 欧洲国家政体更能体现民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观经由各部部长一人副署,一旦政策或命令出了问题成是重大失误,内阁就要下台,执政党就要下野,这表明
A. 总统权力受限制 B. 总统对部长负责C. 议会对总统负责 D. 内阁对总统负责
1874年,俾斯麦说,“伟大的事业已告完成:德意志帝国被创造出来了。现在,我开始感到无聊”。据此有学者认为,满足和无聊感绝不适用于第二帝国的政治结构和决策体制;它们的简陋程度与它们驾驭的权势之大构成了极大反差。材料主要反映了( )
A. 德意志民主政治具有浓厚专制色彩B. 俾斯麦学握着德意志帝国国家大权C. 俾斯麦为德国统一做出了巨大贡献D. 德意志的政治结构和决策体制落后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了皇帝与首相的权限,皇帝的所有命令,无论口头还是书面,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材料说明德国( )
A. 建立了分权制衡的共和政体 B. 首相拥有国家最高行政权力C. 皇帝与首相间权力争夺激烈 D. 政体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特点
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英国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B. 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C. 法国总统权力甚小D. 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总统的权力大部分受到议会的制约,他难以实行完全独立的政策。如果参议院反对,总统无权解散众议院。总统发布命令时,需要有一名部长副署。部长由总统任命,但他们必须对议会负责。”这最可能是对下列哪部法律文献的解读( )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C.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 《德意志帝国宪法》
在整个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存在期间,内阁改组达108届,期间仅有不到20届内阁能维持一年以上,最长的一届不到三年,多数内阁只能存在两三个月。这一现象反映了()
A.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不彻底B. 总统掌握国家行政大权,议会权力小C. 共和制政体下权力制衡,内阁对议会负责D. 第三共和国时期法国的代议制名不副实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由于几个世纪以来,法国人民几乎独自承受种种流弊的全部负重,过着隔离的生活,默默地沉溺于偏见、嫉妒和仇恨中,因而他们被命运的严峻弄得冷酷无情,变得既能忍受一切,又能使一切人忍受。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人民攫取了政府,试图自己来完成大革命的业绩。书籍已经提供了理论,人民负责实践,使作家们的思想适应于自己的狂暴行动。......有一种激情渊源更远更深,这就是对不平等的猛烈而无法遏制的仇恨。 ? ? ? ? ——摘自(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材料二? 1795年,法国热月党的宪法报告人布瓦西.当格拉斯说:“应该由优秀人物来统治。最优秀的人物就是最有教养和最关心维护法律的人。目前,除少数例外,这种人应该从下列人们中去发现,即他们拥有财产,热爱其财产所在的国家和保护其财产的法律以及维护其财产的安定环境。”
? ?? ? ? ? ——摘自(法)索布尔《法国革命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主要特点及特点产生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及革命中的具体措施。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西欧某两大国的历史文献:
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方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二: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完成: ⑴上述两段材料各出自什么政治文献? ⑵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异同?两段材料反映的政治体制的实质是什么? ⑶两种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从材料“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说的是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故选D;
A项国王统而不治,无实权,体现了较多的民主性,故排除;
BC项都是建立的共和制,不存在在君主,故排除。
故选D。
此题考查的是1871年宪法的特点.了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内容,理解德国君主、首相及议会之间的权力关系,认识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正确解读和所知识运用的能力。德国通过1871年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该宪法规定了皇帝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有任命首相和帝国官员的权力,首相对皇帝负责。但是也设立了议会,体现了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特点。此外,宪法的基本内容和与英法美等宪法的比较也需要掌握。
2.【答案】C
【解析】根据教材所学,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代表社会中不同阶层行使国家权力,如果领取薪俸和报酬可能会受到政府控制,破坏本身民主和议员职能,所以该措施可以反映出当时德意志初步建立起民主政治,故C项符合;按《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故A项不符;B项与史实不符;专制主义色彩浓厚是德国代议制的特点,但与题干所反映的内容不符,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宪法,了解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和原因。
旨在考查分析比较相关所学的能力,要求掌握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理解德国代议制的特点,认识德国的统一和帝国宪法的制定对德国发展影响。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俾斯麦与德国议会之间关系的漫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漫画从本质上反映出德国议会的权力小,议会成为宰相的工具。
A项,国王牢牢控制着议会,排除;
B项,民主立宪制度不健全,符合材料,正确;
C项,材料无法体现宰相与议会矛盾突出,排除;
D项,材料无法体现保留较多的军国主义残余,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具体考查德意志议会的权力和地位。
本题考查德意志议会的权力和地位,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标志、主要内容、评价。
4.【答案】D
【解析】“一为美之(1776年)七月四号;一为法之(1789年)七月十四号;一即我中华民国之十月十号是也.”表明其用意在于实现民主自由,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美国独立战争,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民族意识逐渐觉醒。?
3、启蒙思想的传播,使民主和民族意识日趋增强。?
4、导火线:1773年12月的“波士顿倾茶事件”
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近代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完成了广泛的政治和社会经济变革,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答案】A
【解析】A.根据1871德意志宪法的内容,首相由皇帝任免,对皇帝负责,故威廉二世这么做事符合宪法的相关规定的,故A项正确。
B.威廉二世的做法符合当时宪法的内容。
C.当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故C项错误;
D.材料所述事件与军国主义无关,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德国近代政体特征,要求学生结合德国1871年宪法的内容特点来分析材料。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包括:
它为德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了国家的最高权力。
②帝国元首是“德意志帝国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帅,军官均由皇帝任命。
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对政府有任何行政监督权。
6.【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代议制,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德意志为君主立宪制,普鲁士国王成为德意志皇帝,拥有较大的权力,可以主宰议会,而他代表的是容克地主的利益,使得德意志国家专制是实、立宪是虚,带有浓厚的封建色彩和军国主义,所以D符合题意;A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BC表述错误,排除。故选D。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德国1871年宪法的认识与理解,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1871年宪法是一部照顾各种势力利益的妥协性宪法”、“是在考虑各邦原统治者利益、资产阶级自由派关于建立统一民族国家的要求以及普鲁士的霸权等三个主要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认知,材料主旨能够体现出德国1871年宪法的联邦制原则和民主制原则,C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说法本身符合德国1871年宪法的特征,但与题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尚未赋予”的说法过于绝对化,不符合题干描述,排除;D项说法本身错误,而且题干信息没有提及,排除。故选C。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曲折历程,旨在考查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示信息并不能表现出大资产阶级借助强权人物维护正常的统治秩序,A项错误;根据图示中法国政体在君主制和共和制之间来回徘徊,可说明法国的传统势力和民主力量基本相当,B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封建专制思想根深蒂固,启蒙运动对民众影响深刻”这一说法明显前后矛盾,C项错误;图示信息没有表现出“受英美代议制改革影响,人民的民主权利意识增强”,D项错误。故选B。
9.【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工业资产阶级加强在议会的作用是1832年议会改革后,而不是1688年英国发生的“光荣革命”,故A项错误。
法国于1785年以微弱多数通过了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故B项错误。
国家权力分立法、司法和行政三部分,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三权分立原则,而不是“联邦制”原则,故C项错误。
德意志的统一是普鲁士主导通过王朝战争完成的,继承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故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以表格形式考查德国统一及其局限性.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迁移、运用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的是对表格中史实与推论的识记和分析.本题容易对知识点的记忆不牢固,特别是历史时间记不准,导致错误;历史概念的理解不透彻,不能把握本质内涵而导致错误。
10.【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866年“,19世纪中期,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对成熟,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故排除A;当时英国工业革命已经完成,采用蒸汽机作动力,故排除B;当时已经存在有线电报,排除C;当时德意志尚未实现统一,君主立宪制尚未确立,D项无法见到,故D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D。
11.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共同点,旨在考查知识迁移,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又称为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按照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等国家机构产生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依据国家权力中心的差异,君主立宪制可分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可分为总统制共和制、议会制共和制。综上可知,D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ABC三项均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共同点,不符合题意,均排除。故选D。
12.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确立的民主制度是世界上先进的政治制度,但内部带有许多旧英国都铎封建王朝时期的传统,许多机构在“权威合理性和机构分离上”现代化的程度不如欧洲,这反映了美国民主制度存在矛盾之处,故B项正确;美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带有旧的封建时期传统特色,而欧洲政治制度的现代化程度却高于美国,故题干是从制度的现代化程度上进行比较,并不是比较哪个制度更民主,或更完善,AC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B。
13.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法国民主政治的认识和理解,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由材料“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副署,一旦政策或命令出了问题成是重大失误,内阁就要下台,执政党就要下野”可以得出法国总统权力受内阁的制约,A符合题意;B说法不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议会和总统的关系,C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内阁对总统的制约,不是对总统负责,D不正确。故选A。
14. 【答案】A
【解析】“德意志帝国”“满足和无聊感绝不适用于第二帝国的政治结构和决策体制;它们的简陋程度与它们驾驭的权势之大构成了极大反差”表明德意志民主政治具有浓厚专制色彩,故A正确;
掌握着德意志帝国国家大权的是皇帝,故B错误;
德国统一、体制落后材料未体现,故CD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保留了很多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议会无实权,广大民众和资产阶级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宪法的颁布巩固了国家统一,将革命成果用法律的形式巩固下来。
15.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旨在考查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皇帝的所有命令……均应由首相副署,若皇帝与首相意见相左,首相意见更具决定性。”,分析、认知,可知世袭的君主权力受到一定约束,德国政体具有一定的民主性,D符合题意,正确;德国皇帝权力极大,A与史实不符,德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排除;德国首相由皇帝任免,B不符合史实,排除;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
16.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欧美代议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知识运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关键是基础知识的准确掌握。根据所学可知,A项英国下院选举获胜的多数党领袖出任首相,故A项错误;B项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故B项错误;法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大权,故C项表述错误;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故D项正确。故选D。
17. 【答案】C
【解析】A.英国没有总统,所以不可能是英国的文献。
B.美国总统无权解散众议院。
C.从材料可以看出总统权力较大,但受到议会的制约,就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的。
D.近代德国只有皇帝,没有总统。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要求学生结合近代英法美德四国政体的内容特征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英法美德四国的政体特征,学生要有一定的对比分析的能力。
1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法国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A与材料所述史实无关,故排除A;代议制下的法国,总统掌握行政权是对的,但是议会是掌握立法权的,权力并不小,故B错误;材料中的内阁存在时间短恰恰是法国代议制名副其实的表现,故D错误;正是因为共和政体下内阁对议会负责,所以当权力制约机制使得议会感觉内阁不符合自己意愿时,则会解散内阁,另组符合自己意愿的内阁,故C正确。故选C。?
19. 【答案】(1)特点:法国大革命具有激烈的特点。原因: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导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资产阶级、广大人民等第三等级的力量逐渐壮大;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等。
(2)实现法国资产阶级正常统治。措施:拿破仑颁布《民法典》,保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1875年,国民会议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等。
【解析】(1)本题考查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主要特点及特点产生的历史原因,旨在考查学生阅读理解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有一种激情渊源更远更深,这就是对不平等的猛烈而无法遏制的仇恨”可以看出法国大革命具有激烈的特点。从材料“法国人民几乎独自承受种种流弊的全部负重”可以看出法国封建专制统治的腐朽导致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从材料“书籍已经提供了理论,人民负责实践,使作家们的思想适应于自己的狂暴行动”可以看出法国启蒙思想的影响等。此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三个等级力量的增强也是形成材料中的特点重要原因。
(2)本题考查法国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及革命中的具体措施,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从材料“应该由优秀人物来统治。最优秀的人物就是最有教养和最关心维护法律的人”可以看出实现法国资产阶级正常统治。从材料“即他们拥有财产,热爱其财产所在的国家和保护其财产的法律以及维护其财产的安定环境”可以看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拿破仑颁布《民法典》,保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1875年,国民会议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为法国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等。
20. 【答案】(1)英国《权利法案》,德国《德意志帝国宪法》。
(2)异: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同:都实行君主立宪制。实质:资产阶级专政。
(3)英国: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发展。
? ? ? ? 德国: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保留下来,阻碍了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和德国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根据材料一“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可知,通过1689年的《权利法案》,国王的权利受到议会的制约。根据材料二“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可知皇帝拥有较大的权力,是《德意志帝国宪法》。
(2)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和德国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和德国都是君主立宪制;但是国王的权力不同,英国王权受到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较大。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德两国的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都是资产阶级专政。
(3)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和德国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可以从议会权力至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角度分析;德国君主立宪制可以从保留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阻碍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彻底完成、为后来法西斯专政局面的出现埋下了祸根等方面分析即可。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基础练习
一、单选题
史家认为,1871年的德国宪法,“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宪法”。主要是由于该宪法( )
A. 不是由资产阶级制定的B. 没有反映资产阶级的愿望和利益要求C. 没有顺应资本主义潮流D. 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军国主义的色彩
在德国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互相背离的两种趋势。一种是狂热追逐军国主义和权威崇拜的保守的德意志,另一种是积极倡导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自由的德意志。双方力量对比消长决定着德意志民主化的进程。这体现了( )
A. 法德两国合作源远流长 B. 工业革命保障政治发展C. 启蒙运动促进政治变革 D. 政治民主化的艰巨性
“当会议桌上发生争论时,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这表明近代德国政治制度( )
A.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B. 专制主义思潮盛行C. 具有民主选举基础 D. 国会对政府有监督权
法兰西共和政体确立的深远意义在于( )
A. 杜绝复辟势力 B. 推翻了帝制C. 确立了民主政治 D. 促进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
“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这体现了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 )
A. 专制主义色彩 B. 军国主义色彩 C. 民族主义色彩 D. 民主主义色彩
英国工业革命和法国大革命,被称为是18世纪的“双元革命”。“双元革命”最大的综合效果是( )
A. 启动了为现代社会勾画蓝图的思想运动B. 完成了对绝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革C. 推动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现代化进程D. 承认和尊重了公民个人自由权利
根据近代英美法德四国国家元首及政府首脑的相关知识,序号处内容正确的是
A. ①总统 ②世袭 ③终身制 ④有 ⑤首相B. ①国王 ②选举 ③终身制 ④无 ⑤内阁C. ①总统 ②世袭 ③任期制 ④有 ⑤首相D. ①首相 ②选举 ③任期制 ④无 ⑤内阁
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的最大政治特点是
A.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 君权至上和君主专制C. 德意志政治家和议员地位低下D. 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
法国以共和制为政体形式的统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法兰西
A. 第一共和国建立 B. 第二共和国建立C. 第一帝国建立 D. 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
1875年,法国议会以353对352票通过宪法修正案,从法律上确立了共和政体。由于共和国不是明确被宣布的,而是含蓄地通过总统的身份和职衔被议会间接地承认的,因此有人戏称它是“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这反映出( )
A. 总统行政权受到议会干涉 B. 欧洲邻国对法国政体干涉C. 帝制更符合时代发展潮流 D. 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性
近代时期,这个国家通过王朝战争完成国家统一,确立君主立宪制,呈现“君主是实,立宪是虚”的政治局面。该国是 ( )
A. 英国 B. 日本 C. 德国 D. 美国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美国通过《1787宪法》、法国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民主政治。这反映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突出特点是( )
A. 普选制 B. 渐进性 C. 法制化 D. 普世性
下表是近代西方某两国代议制的比较,表中①②应填入的是( )
国家
①
②
国家元首有无实权
有
无
政府首脑
首相
首相
政府对谁负责
皇帝
议会
A. 德国、英国 B. 德国、美国 C. 英国、美国 D. 英国、法国
《德意志帝国宪法》赋予皇帝的权力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的权力区别很大。它们的区别主要在于( )
A. 德意志皇帝和法国总统都没有掌握行政权B. 德意志皇帝“统而不治”,法国总统掌握行政权C. 德意志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法国总统掌握行政权D. 德意志皇帝、法国总统都掌握行政权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二十条规定:“帝国议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直接选举产生。”此规定表明帝国议会( )
A. 代表人民监督政府 B. 是帝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 可议决德国的一切政策、法令 D. 其产生方式具有民主特征
在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上述材料反映了德意志政治的最大特点是()
A.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B. 议会和议员都只是“粉饰门面”C. 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D. 实行君主立宪制,君主是虚,立宪是实
《世界史纲》中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力。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互相制约的目的。”不能论证上述观点的是( )
A. 英国君主立宪制 B. 美国总统共和制C. 法兰西议会共和制 D.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
19世纪晚期,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被称为“绵羊脑袋”,德意志皇帝发出的第一道法令就是“致我的军队”。这一切表明( )
A. 德国实行君主专制制度B. 德国政体具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C. 德国出现了历史的倒退D. 代议制在德国没有发挥出任何积极作用
从法律上正式确立法兰西共和政体的文献是( )
A. 1875年宪法 B. 《人权宣言》 C. 1787年宪法 D. 《权利法案》
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议员都被讥笑为“绵羊脑袋”。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是“致我的军队”。这反映出德意志政治的最大特点是( )
A. 将军享有国家最高的政治权利B. 封建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C. 德意志帝国彻底消除了封建残余D. 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1871年德意志宪法规定: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决定对外政策等等。宰相主持内阁工作,由皇帝任命而不是由议会产生。任期由皇帝决定,只对皇帝负责。议会是立法机构,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联邦制国家。从1871年德意志宪法不难看出,王权高度集中,而议会名义上是立法机构却权力少之又少。德国是通过自上而下的王朝战争的形式统一的,从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因此1871年德意志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1871年德意志宪法,旨在考查学生结合已学知识根据题意准确理解其特点。本题考查的是1871年德意志宪法,较容易.学习时要注意其背景、内容、特点、评价等。
2.【答案】D
【解析】“一种是狂热追逐军国主义和权威崇拜的保守的德意志,另一种是积极倡导人文主义和民主主义的自由的德意志”表明政治民主化的艰巨性,故D正确;
ABC材料未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德国的独裁和专制已成为历史,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德国在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的强力推动下,走上了民主政治的康庄大道。
任何民族和国家在强国道路上,必须关注国内民主建设的进程,努力构建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政治民主的和谐社会,惟其如此,国家的强盛才会保持不竭的动力。在处理国与国的关系时,也应该本着民主原则,以和平的方式妥善解决双方分歧,而不应恃强凌弱,动辄?先发制人!的实施打击。
3.【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可以看出材料体现的是德国军国主义色彩浓厚,故A项正确。其余三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应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需要掌握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德意志帝国的军官们总是在开口前把一把左轮手枪摆在桌面上”、“别的西方国家有一支军队,德意志的军队有一个国家”进行分析即可。
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分析理解的能力。
4.【答案】D
【解析】A.法国自己是妥协的结果,当时君主派有相当强的力量,不能杜绝复辟势力。
B.结束了帝制,只是从政治角度的产生的影响,而深远的意义应该是在经济层面。
C.法国在很早就确立了民主政体,只是道路比较曲折。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体的建立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法国政体,要求学生结合法国政体确立的影响来分析。
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在政治领域的影响,没有在经济领域的影响那么深远,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真题是适应了工业革命的要求而形成,最终也促进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5.【答案】A
【解析】根据德意志宪法规定,皇帝拥有巨大权力,君主专制是实,立宪是虚,体现了这部宪法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因此A项正确,D项错误;
BC项与材料无关,故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说明皇帝掌握的权力之大,带有专制特点。1871年,德国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宪法规定:帝国皇帝由世袭产生,作为国家元首,拥有实权。皇帝有权任免官员、召集和解散议会、公布法律和决定对外政策。帝国宰相及内阁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但受到皇帝和联邦议会的制约.因此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的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6.【答案】C
【解析】启蒙运动启动了为现代社会勾画蓝图的思想运动,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
对王权的民主化改革只能体现出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无法反映工业革命,故B项错误。
工业革命从经济上推动了人类文明向工业化时代的迈进,法国大革命从思想和政治领域推动了人类民主化和理性化的进程,因此“双元革命”最大的综合效果是推动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的现代化进程,故C项正确。
D项只符合法国大革命,不符合工业革命,应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与法国大革命。需要掌握英国工业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英国工业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的识记。
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与法国大革命,考查对英国工业革命与法国大革命的影响的把握,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
7.【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英美法德四国的政治体制,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结合所学,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德国的皇帝由世袭产生;美国总统任期四年;德国皇帝拥有实权;英国首相是政府首脑。对应正确的是C;ABD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故选C。
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知识点,旨在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在德意志帝国里,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可知德国的皇帝权力很大,可以主宰议会,具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根据“被称为‘骑士皇帝’的德皇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可以看出德意志还具有军国主义色彩,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BCD三项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
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识记、理解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1870年的法国革命建立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1年经普选选出了675名议员组成的国民议会,并承担起制定新宪法的任务。经过议会内部一系列的激烈斗争,1875年1月29日,以一票之差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共和制政体,D正确;ABC与题意和史实不符,排除。故选D。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考查分析理解材料的能力。当时法国已经是资本主义国家,议会中的君主派与共和派都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由于议会中君主派势力强大,因而宪法没有明确宣布法国为共和政体,材料反映的资产阶级的不同派别的斗争激烈,体现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性。故D项正确。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
11.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形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这与题干中“王朝战争”不符,故A项错误;日本是通过明治维新的方式确立君主立宪制,不是王朝战争的方式,故B项不符合题意;德国在俾斯麦的领导下,通过三次王朝战争完成统一,1871年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君主拥有实权,故C项正确;美国通过独立战争的形式,确立了民主共和制,这与题干中“王朝战争”、“君主立宪制”不符,故D项错误。故选C。
12.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形式解读材料、正确认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由材料信息可知,《权利法案》、《1787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是通过法律的形式确立了民主制度,体现“法制化”的特点,C正确;英、美、法采用的是资产阶级代议制,其中确立时民主制度是不完善的,不具有完全意义的“普选权”,A错误;材料中民主制度确立的方式,“渐进性”是民主制度确立过程的特点,这在材料中并未体现,B错误;英、美、法各具特色,不具有“普世性”,D错误。故选C。
13.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的政体,旨在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分析表格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国家元首是皇帝,政府对皇帝负责;英国国家元首是国王,无实权,政府对议会负责,因此①是德国,②是英国,故A项正确;①是德国符合题意,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且有实权,政府首脑是总统,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故B项错误;英国的国家元首是国王,但没有实权,英国政府即内阁对议会负责,美国的分析参照对B项的解释,故C项错误;英国的分析参照C项,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有实权,政府首脑是内阁总理,故D项错误。故选A。
14.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德国君主立宪制和法国共和制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总统除了拥有行政权,还是军队的最高统帅,故A错误,排除;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不是统而不治,故B错误,排除;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法国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最高统帅,故C正确;德国皇帝除了拥有最高的行政权还拥有立法权等,故D错误,排除。故选C。
15. 【答案】D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德意志帝国的国会成员由选举产生,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特征,A、B、C三项在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答案为D项。
故选D。
本题考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德国统一和帝国宪法的颁布,标志着德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尽管带有深厚的封建专制残余,但它适应了德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从而使德国在19世纪晚期资本主义得到迅速的发展。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保留了很多封建专制主义残余,皇帝拥有极大的权力,议会无实权,广大民众和资产阶级并未获得多少实际的政治权利;保留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最终导致德国引起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民带来深重灾难;阻碍了民主政治改革的彻底完成。
1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德国的政体,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并提取有效信息结合选项解答问题的能力。德意志帝国虽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但是德国的君主与英国不同。根据题意“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得知德意志帝国的君主权利很大,类似于封建君主,拥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政治家和议员们地位低下。再者根据材料得知威廉一世是一位热衷于战争的君主,所以德意志帝国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A项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BCD三项不能准确反映材料主旨,排除。故选A。
17.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确立起了君主立宪制政体,规定英国议会至上,体现政府和议会之间的制约,排除A;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排除B;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体现了总统和议会之间的互相制约,排除C;1871年德意志宪法规定实行君主立宪制,但是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议会不能制约皇帝,故不能论证材料中的观点,D符合题意。故选D。
18.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 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旨在考查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19世纪晚期,德意志第二帝国实行的是君主立宪制,这比起之前的制度是一大进步,因此AC两项错误,排除;D项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材料“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说明德国皇帝的权力很大,凌驾于议会之上,显示了其专制主义;材料“军官地位高于政治家”以及“第一道法令就是‘致我的军队’”显示了军国主义特点,B正确。故选B。
19. 【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正确。
B.是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排除。
C.是美国的宪法,排除。
D.是英国的法律文件,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了法国民主政治,要求学生掌握法国《1875年宪法》等。
本题以《185年宪法》为切入点,考查法国民主政治,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0.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度,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实际上是一个半专制的君主立宪制国家,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传统在帝国中得到延续。由材料中的“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可以判断出德国君主权利很大,类似于封建君主,专制色彩比较浓厚;由“将军的地位高于政治家”,“威廉二世发出的第一道圣旨就是‘致我的军队’”,可以看出其军国主义比较浓厚,故D项符合题意;皇帝而不是将军享有国家最高权利,故A项错误;B项德意志实行君主立宪制而非君主专制,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故选D。
《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提高练习
一、单选题
雨果在小说《九三年》中描述1793年法国唯一的最高权力机关国民公会,“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这里的国民公会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是( )
A. 三权分立 B. 君主立宪 C. 人民主权 D. 法律至上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德意志皇帝在国际上代表帝国,以帝国名义宣战、媾和、同外国缔结同盟或条约,首相主持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可以解散议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帝国司法机关为帝国法院,地方法院则是各邦法院。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
A. 有明显的专制主义色彩 B. 政体体现出分权的思想C. 建立起了责任内阁制度 D.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读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解读,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是
A. 资本主义尚处在不断上升和发展时期B. 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C. 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题是社会主义运动D.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当时德国政体的突出特点是( )
A. 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B. 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C. 联邦国家?共和制度 D. 君主是实?立宪为虚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在当时的法国( )
A. 政府力图借助工人阶级确立共和制B. 国民议会中有多数议员希望恢复君主制C. 政府通过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D. 宪法规定议会有立法、缔约和特赦权力
西方各国政治民主化过程大体上可归纳为三种模式:和平渐进方式、暴力革命方式、旧统治者主导政治民主化的方式。其中是“旧统治者主导政治民主化”的国家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德国 D. 法国
如表史实与结论的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梭化的诗作:“许多人卖身为奴。失去自由,我已让他们回到这神所建立的雅典”。
彻底剥夺了雅典贵族的政治权利
B
明治维新前,日本实行“幕藩体制”,德川幕府控制国家政权,实行“锁国”政策。
日本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
C
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宪法修正案规定,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选出。
标志着宪法实际上确认了共和政体
D
19世纪90年代,俄国工业出现了空前的高涨,工业产值从15亿增加到30亿卢布。
标志着俄国工业化进程的开始
A. A B. B C. C D. D
1896年,俾斯麦接受了李鸿章的拜访。他在总结德国的成功经验时说:“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这从侧面印证了当时的德国( )
A. 确立了君主专制政体 B. 皇帝仍然操纵着国家政权C. 皇权与相权矛盾尖锐 D. 统治者强烈主张国家统一
“它是在一片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妥协的共和国,它还需要大力改造。”“它”是( )
A. 1848年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宪法 B. 1787年美国宪法C.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D.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著名学者汉斯?科恩认为,普鲁士19世纪60、70年代的胜利,“为1918年和1945年的失败打下了基础”。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科恩论断依据的是( )
A. 德国政体含有许多普鲁士旧制度残余B. 德国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C. 宰相俾斯麦实行“铁血政策”实现帝国统一D. 德国推行加强军备和海外殖民扩张的政策
英国史学家彼得在《德国天才》中写道:“德意志帝国尽管已经成为一个工业强国,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工业、科学与思想领域的成功之中,但德国仍然被一小部分传统精英所控制,其中包括土地贵族与军事领袖,而他们的首领正是皇帝本人。”以下推断符合当时德国史实的是( )
A. 帝国宪法规定的选举制没有实行 B. 帝国宪法没有赋予议会立法权C. 在政治体制上仍然是君主专制 D. 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的错位现象
在一院制与两院制的多次交替后,法国最终?1875?年在第三共和国时确定采用两院制?议会。对此,戴高乐曾解释说:“直接普选产生的议会的初步动议未必是完全有远见的,所以必须以另一种选举方式再组成一个议会来进行审查、修改和提出建议。”戴高乐对两?院制议会的解释,说明( )
A. 两院制是世界代议制议会发展的基本趋势B. 法国议会制是共和派和君主派妥协?的结果C. 法国两院制议会运行遵从民主与理性精神D. 间接、直接民主并存是法国代议制的特征
1871年有德意志观察家说“我们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现在我们用来获得这种伟大成就的手段却给我们的未来投下了阴影,我们将为此付出代价。”由此判断,德意志统一中的局限性是( )
A. 自上而下的统一使德国未能建立起代议制B. 普鲁士一邦独大不利于德国统一真正实现C. 普鲁士军国主义和专制传统被带到德意志D. 联邦制国家不利于德国海内外市场的开拓
1878年,德国首相俾斯麦提交的一项议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不久,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新一届帝国议会投票通过了该议案,经皇帝批准后生效。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
A. 成为名副其实的君主立宪制国家 B. 首相有权力解散议会C. 帝国议会的立法权受行政权控制 D. 联邦议会没有立法权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宪法含混不清、残缺不全可谓是达到了令人吃惊的地步。它既无序言,又无理论说明……这一现象的出现,乃是当时特殊的政治环境使然。”材料中的“特殊的政治环境”主要是指( )
A. 封建专制势力强大 B. 各派政治力量斗争激烈C. 普法战争法国战败 D. 无产阶级革命的迅猛发展
一位英国人曾于1890年画了一幅“辞退俾斯麦”的漫画(如图).根据德国当时法律,辞退俾斯麦的应该是( )
A. 德国皇帝B. 内阁成员C. 帝国议会D. 联邦议会
近代法国政局变动频繁,1789-1875年间,先后出现了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军事帝国、复辟王朝。这反映了法国( )
A. 专制王朝力量强大 B. 启蒙思想日益深入C. 民主进程历经艰难 D. 政治体制不断完善
1881年德国首相体斯麦提出工伤事故保险法案,由于意见存在产重分歧米获国会通过。1882年经过修订后的法案提交国会,再次遭到反对。仰斯麦为法案通过曾付出极大努力,德国皇帝甚至为此发表圣谕。但法案还是遭到国会否决未能通过。这一事件体现了( )
A. 立先政体能院止国王专权 B. 国会处于国家权力中心C. 首相和皇帝的权力遗削羽 D. 立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有人说,德意志帝国虽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下列引用的《德意志帝国宪法》条文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B.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C.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是国家元首”D. “建议并公布帝国法律及监督其执行之权属于皇帝”
二、材料解析题
在人类文明进程中,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政治制度呈现多样性的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所以首先发生在英国,主要是由于该国在……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已经发展到适合于工业化的程度。
——奇波拉《欧洲经济史》
材料二? 第二条 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任期七年,连选连任。
第三条? 总统统率武装部长。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总统主持国家典礼;接受外国的公使和大使。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之副署。
第六条 各部部长,关于政府的一般政策对两院负连带责任……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第十一条,联邦的主席职位属于普鲁士国王,普鲁士国王享有德意志皇帝的尊称,皇帝代表帝国……第十二条,联邦议会与帝国议会的召集、开会、延会、闭会之权属于皇帝……”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
请回答:
? (1)英国“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表现?概述这种变化对工业革命的影响?
? (2)根据材料二,分析法国政治体制、政治制度与英国有何异同?
(3)根据材料三,德国政治体制体现了什么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国民公会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最高立法机构,在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初期拥有行政权和立法权。1792年8月10日,巴黎起义军占领杜伊勒里宫,立法议会宣布废黜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在普选基础上成立国民公会。这与材料“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吻合,体现出了“人民主权”的思想。故C正确。
三权分立是美国政治制度的特征,故排除A。
法国大革命后君主已经废除,故排除B。
D材料不能体现,故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法国大革命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既是正式选举会议又是十字街头,既是权威机关又是平民大众,既是法庭又是被告”。
本题考查法国国民公民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答案】A
【解析】从材料的信息和所知可知,德国君主立宪制,实际上是君主专制,故A符合;
材料中虽分首相和议会,但“首相主持帝国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可以解散议会”,同时联系所学,首相对皇帝负责,故一切大权掌握在皇帝手中,故B错误,排除B;
责任内阁制度下,内阁掌握行政权,同时受议会约束,但德国首相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因此,不是责任内阁制,故排除C;
德国国王拥有实际的大权,故D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辨别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的信息可看出,德国的议会对国王权力没有限制能力,国王掌握行政权,控制立法,联系所学,可知,德国君主立宪制,君主专制是实,立宪是虚,因此带有封建专制色彩。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皇帝拥有立法、行政、军事等各方面一切大权,权力相对较大的联邦议会受皇帝控制,由民选产生的帝国议会受联邦议会控制。内阁由首相控制,首相由皇帝任命,只对皇帝负责,不受议会控制,故德国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残余。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世界资本主义上升期的认识,旨在考查获取材料有效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表格反应了自工业革命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阶段的概况,在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给资本主义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资本主义处于上升时期,发展的主角应为资本主义,虽然有一些社会主义运动,但是社会主义运动属于资本主义兴盛的附生物,兴起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由于不具备推翻资本主义的条件,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据此分析,可以排除A项,C项不符合历史实际,但符合题意,为正确选项。B项表述不符表格主旨,排除;D社会主义制度对资本主义制度构成了挑战,迫使其不断发展完善,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故D符合史实,排除。综上,ABD可排除,故选C。
4.【答案】D
【解析】近代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突出特点是君主专制是实,民主立宪是虚,故D项符合题意;
AC两项是美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B项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德国的民主政治,解答此题需要学生掌握德国政体的特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特点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5.【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关键抓住时间“1880 年”这一信息分析问题,当时法国刚刚确立共和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而采取了以上政策。故选C.A项错误,共和政体是资产阶级性质的,不可能借助工人阶级的力量;B项错误,共和制确立后,民主派的力量超过了君主派的力量;D项错误,总统有特赦的权力。
故选C。
本题考查的是法国的共和制,本题的解答关键是结合知识解读材料,并抓住时间“1880 年”这一信息,分析问题。
本题考查的是法国民主共和政体,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高考的考点,学习时注意从其背景、标志、特点、评价等几方面把握。
6.【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国政治民主化模式是旧统治者主导政治民主化的方式,德意志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皇帝和宰相拥有很大权力,资产阶级的议会权力很小.美国和法国是暴力革命,英国是和平渐进方式.A B D项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具体考查德意志政治民主化模式。
本题考查德意志政治民主化模式,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标志、主要内容、评价。
7.【答案】C【解析】 A项反映的是梭伦改革的解负令的颁布,解负令使债务奴隶摆脱了被奴役的地位,使贵族的权力受到制约,但并不是彻底剥夺了雅典贵族的政治权利,故A项错误。
B项中日本实行“锁国”政策使得日本是一个落后封闭的国家,日本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是在美国佩里扣关后,故B项错误。
法国1875年宪法的颁布标志着法国确立了共和政体,故C项正确。
俄国工业化进程的开始是在19世纪中期,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法国1875年宪法.需要掌握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和意义.解题的关键是表格中的史实的解读与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
本题以表格形式考查对法国1875年宪法的内容和意义的把握,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8.【答案】B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层(指皇帝)完全站在您这一边,有许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这样,那您就无能为力。任何臣子都很难反抗统治者的意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皇权是国家最高权力。故选B.A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德国的代议制,考查学生结合知识准确解读史料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德国的代议制,有一定的难度.主要考查学生对德国君主立宪制的是认识与理解。
9.【答案】D
【解析】A.材料涉及到共和派和君主派之间的斗争,而且涉及到的是共和体制,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这应该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确立了共和政体,而不是第二共和国宪法的政体。 B.美国宪法通过的过程中没有君主派和共和派的斗争。 C.材料反映的是共和政体,材料确立的是君主立宪政体。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是在君主派和共和派妥协的过程中,以微弱多数通过的,体现出材料中的特点。 故选D。本题主要考查法国政体,要求学生结合法国政体的特点和影响来分析。
【答案】A
【解析】A.德国在统一以后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保留了大量的军国主义残余和封建残余,使德国的民主政治发展受到阻碍,更是德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所以才会为第一战和二战的失败打下基础。
B.六七十年代的胜利,实现了德国的统一,选项和材料意思不同。
C.材料体现不出铁血政策对统一以后的影响。
D.德国推行加强军备和海外殖民扩张的政策,是造成一战爆发的原因之一。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德国的统一,要求学生结合德国统一的基础知识和德国政体的特点来分析.
姐其实要搞清楚德国的统一,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同时德国统一又形成了德国特色的君主立宪政体,这就是德国两次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11. 【答案】D
【解析】A项,帝国宪法规定的选举制已经实行,排除;
B项,帝国宪法赋予了议会立法权,排除;
C项,在政治体制上仍然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排除;
D项,经济崛起与政治滞后的错位现象,政治上任然保留了封建残余,专制色彩浓厚,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具体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局限性。
本题考查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局限性,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确立的背景、标志、主要内容、评价。
12. 【答案】C
【解析】A.材料并没有说明两院制是世界代议制发展趋势,主要是从法国的社会现实。
B.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法国的共和制是顾客办和君主派妥协的结果。
C.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法国实行两院制是为了防止一院制的弊端,所以体现了他的民主和理性精神,
D.从材料中确实可以看出有直接民主,但材料主要不是强调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并存,而是强调两院制比一院制议会更加完善,更加合理。
故选:C。
本题考查法国民主共和政体确立的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结合法兰西第三共和国1875年宪法的相关内容来分析材料。
法兰西共和道路曲折1875年宪法,最终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他是一启蒙思想,为指导思想,具备民主和理性的精神。问题解答的重点是要知道法国1787宪法与其龙石像之间的关系。
13. 【答案】C
【解析】A.结合史实,我们可以看出德国1871年统一后颁布了宪法,建立了代议制政权。
B.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德国统一的手段产生的不利影响,而不是普鲁士邦国的强大。
C.统一过程中采用的是王朝战争的形式,使用的是铁血政策,在德国统一以后,战争与专制被带到了新成立的德意志,使德国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D.材料没有涉及到德国的联邦制国家结构,主要讲的是德国统一的方式产生的不利影响。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德国统一,要求学生结合德国近代统一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来分析材料。
1871年初,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即位德意志帝国皇帝,德国统一完成。它结束了德意志长期的分解状态,为德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铺平了道路。法国和奥地利受到扼制,德国成为新兴的强国,改变了欧洲的国际格局。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旧制度,特别是军国主义传统,德国成为欧洲最富有侵略性的国家。
14.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近代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相关史实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定君主立宪政体,规定皇帝是国家元首,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主宰议会等大权;宰相由皇帝任免,只对皇帝负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议会由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组成,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最高机构,实际上是拥有权力的上议院,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但作用很小。故排除与此表述不符的AD两项;B项的表述与题目中的信息“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不符,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德国首相俾斯麦提交的一项议案遭到帝国议会的否决......按照俾斯麦的要求,联邦议会解散了帝国议会并重新选举”可知,近代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的立法权深受行政权的制约,C符合题意。故选C。
15. 【答案】B
【解析】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政治体制的演变是一波三折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则是一票共和的产物,则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斗争又相互妥协的产物。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1875年宪法,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史料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1875年宪法,比较基础,主要考查学生对是1875年宪法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
16. 【答案】A
【解析】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宰相由皇帝任免,因此本题选A。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1871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德国君主立宪制特点去理解判断。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再现和再认能力。难度不大。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有权统帅军队并任命军官。首相主持帝国政府,是帝国唯一的大臣,首相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17. 【答案】C
【解析】从时间上看,法国处于大革命时期,从政治制度上看,经过艰难的过程,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故可知法国封建势力强大导致民主进程艰难曲折。故C正确。
A是题干现象出现的原因,故排除。
题干体现的信息与启蒙思想并不完全一致,故排除B。
题干体现的不断变动,并不是显示的不断完善,故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法国共和体制演变的情况,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首先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信息,再对选项进行分析,明确选项与题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正确结论。
18. 【答案】D
【解析】A.德国近代的君主立宪政体下,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选项表述是错误的。
B.国家权力的中心材料中看不出来,近代德国国家权力中心在皇帝。
C.皇帝的权力没有受到削弱。
D.近代德国宪法规定,皇帝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材料可以看出,立法权对皇帝的行政权和宰相的行政权有一定的制约。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德国的政体,要求学生结合德国宪法的内容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德国政体的特征,要求学生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19.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德国确立君主立宪制后,皇帝权力并没有受到宪法的制约,反而赋予了皇帝极大的权力,如规定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有主宰议会的权力,ABD表述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表述正确,但不符合材料“‘君主’是实”,符合题意,故选C。故选C。
20. 【答案】(1)“光荣革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同: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实行责任内阁制。异:法国是议会制共和政体。
(3)具有浓厚的专制性;在普鲁士王国领导下实现统一。
(4)多样性;适合本国国情。
【解析】(1)本题考查的是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及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其中心意思是英国首先发生工业革命是因为英国政治制度的原因,回顾已学可知,英国“十七世纪时,政治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表现是:1688年,、“光荣革命”发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结束,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资产阶级利益得以保障,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这种制度的变革为英国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扫清了障碍,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
(2)本题考查的是法国政治体制、政治制度与英国的异同,考查学生根据已学分析比较能力。材料二反映的是法国政治体制、政治制度的特征,结合英国的政治特征,可知两者议会都是国家权力中心,都实行责任内阁制。异:法国是议会制共和政体,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政体。
(3)本题考查的是德国政体特点及形成原因,考查学生分析总结能力。材料三反映了德国君主权力至高无上,议会权力完全控制在皇帝手里。第二问,在普鲁士王国领导下德国实现统一,皇帝功绩无人可比,因此德国形成了君主专制的特殊政体。
(4)本题考查的是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考查学生分析总结能力。本题属开放题,根据民主政治在世界范围内的多样性,从适合本国国情,或与本国历史密不可分等解读解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