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10《鸦片战争》【3份打包,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10《鸦片战争》【3份打包,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13 20:32:03

内容文字预览


《鸦片战争》培优练习
一、单选题
1.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银两,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据此可知当时( )
A. 鸦片走私与吏治腐败相关 B. 闭关锁国政策使鸦片贸易受阻
C. 中国官员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已改变 D. 鸦片贸易使白银外流
2.鸦片战争前,包世臣指出:小民计工授值皆以钱,而商贾转输百货则以银,其卖于市也,又科银价以定于钱数,是故银少则价高,银价高则物值昂;又民户完赋亦以银折,银价高则折钱多;(于是)小民重困。依据材料可推知( )
A. 鸦片走私影响到民众的生活 B. 银贵钱贱导致小农经济瓦解
C. 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D. 商品经济发展获取优越条件
3.中英《南京条约》第10款规定:“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该条款( )
A. 遏制了英国商品的输入 B.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
C. 反映了英国的本质要求 D. 维护了中英两国的正常贸易
4.自从鸦片战争后,清朝就被迫对列强开放了国内市场,但是到1860年时,西方各国在对华贸易上仍然没有打开局面,他们吃惊的发现,除了那些通商口岸以外,中国几乎没有发生改变。究其主要原因是( )
A. 闭关锁国的政策依然存在 B. 皇帝集权统治未受到损害
C. 近代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化 D. 传统的自然经济顽强抵抗
二、材料题
5.材料一:1793年英国马嘠尔尼使团来华,乾隆皇帝颁布上谕,宣称:“各处蕃封到天朝进贡观光者,不特陪臣俱行三跪九叩之礼,即皇王亲王至,亦同此礼,今尔国王遣尔(指马嘠尔尼)前来祝(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城。”
材料二: 钦差大臣夷英代表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后,于1844年11月奏称:“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能不移步换形。固在格之以诚,尤须驭之以术,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之计较方能于世有济者。”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外交方面起得了辉煌的成旧。截止2008年底,中国与171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共参加了130多喝政府间国际组织,地界了近20000项双边条约,参加了300多个多边条约,参加了24项联合国维和行动,排出维和官兵11063人次。
——摘自中国外交部编《中国外交》(2009年版)、2009年10月《世界知识画报》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当时清朝统治着的对外态度及其在对外关系的影响。
(2)材料二反映出这时候某些清朝官员的对外态度有了怎样的变化?为何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3)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应的不同时期的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了19世纪前期中国官员参与鸦片走私,收取规银贿赂,这些腐败统治加剧了列强侵略,潜伏着民族危机,故A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鸦片贸易受阻,故B错误;中国官员参与鸦片走私,也不能说明中国官员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已改变,故C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大量外流,故D错误。
2.【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前,鸦片走私导致中国白银外流,银贵钱贱,这使小民生活困顿,故A正确;小农经济瓦解在鸦片战争之后,故B错误;明朝白银开始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故C错误;材料并不能说明商品经济发展获取优越条件,故D错误。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关键信息“银少则价高,银价高则物值昂;又民户完赋亦以银折,银价高则折钱多;小民重困”,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白银外流,银贵钱贱,小民生活困顿的角度入手,联系鸦片走私的影响,同时注意时间范围,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3.【答案】C
【解析】材料中《南京条约》“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指协定关税,协定关税更加便利了英国商品的输入,反映了英国打开中国市场的本质要求,C正确,A错误;英国商品的输入,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经济结构的转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表述错误,排除B;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便利了英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错误。
点睛:依据关键信息“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判断得出是《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的条款,根据协定关税对英国、中国的影响分析解答。
4.【答案】D
【解析】中国封建社会小农经济具有自给自足性和封闭性,虽然列强打开了中国市场,但是广大内陆地区贸易销售仍然很低,主要是小农经济顽强抵抗的结果,故D项正确;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就宣告破产,故A项错误;外国侵略签订条约促使皇权集权统治受到威胁,故B项错误;鸦片战争后由于外国经济入侵,近代中国传统小农经济开始走向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运动企业开始出现,故C项错误。
5.【答案】(1)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愿与其他国家平等交往。限制中外交往,堵塞了与世界沟通的渠道,使中国继续处于封闭状态。
(2)畏惧西方列强,对外态度软弱,不敢为维护民族利益而抗争。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战败,在外交上处于不利地位;某些清朝官员已感到中国的实力不如西方国家,不惜放弃民族利益以维护清王朝统治。
(3)“朝贡”外交;屈辱外交;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中国曾长期在世界文明中居于领先地位,封建统治者养成了盲目自大心理;中国不断遭受列强侵略,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获得独立,民族自信心增强,综合国力不断提升。
【解析】(1)要求依据材料回答两个问题,清政府的对外态度和对外关系的影响,注意分析归纳概括材料,可从材料“今尔国王遣尔(指马戛尔尼)前来祝嘏(福),自应遵天朝法度,免失尔国王祝厘纳贡之诚”等信息进行分析。
(2)从材料“夷情变幻多端,非出一致,其所以抚靖羁縻之法,亦不得不移步换形”分析变化;清朝官员态度的变化以及原因,结合材料“有加以款接方可生其欣感者,并有付之包荒(包容)不必深与计较方能于事有济者”和所学知识分析。
(3)结合三则材料,分别指出不同时期的外交特点以及形成原因,两个小问,可以分解为,以上三则材料分别反映的对外关系特点以及成因是是什么。因此在解答大题的时候要学会将复杂问题简单化,将难懂问题通俗化,进而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的外交·中国近现代的外交

《鸦片战争》基础练习
一、单选题
1.黄仁宇说道:“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以上材料主要反映了鸦片战争后国人( )
A. 普遍接受了不平等条约的苛刻待遇 B. 对“国门洞开”感到非常不安
C. “天朝上国”的思想依然浓厚 D. 开始传播“师夷长技”的新思潮
2.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家开放贸易10年之久……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为此,英国( )
A. 扩大国内生产规模 B. 纠结法国发动战争
C. 决定对华资本输出 D. 提出划分势力范围
3.鸦片战争的爆发具有必然性,其主要依据是( )
A. 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工业革命使英国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
C.英国军事力量尤其是海军比中国强大 D. 清朝统治腐朽国内矛盾尖锐
4.根据《南京条约》,英国商人“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而不必跟官办贸易机构打交道,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正式的进口关税和其他费用的则例,“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因此,《南京条约》( )
A. 反映了英国贸易自由化的要求 B. 导致中国失去了关税自主权
C. 损害了中国贸易和司法主权 D. 使英国对华贸易居于出超地位
5.清代乾隆以前银钱比价为1:1000以内,但至道光年间,银钱比价已高达1:1700左右。这种“银贵钱贱”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 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 B. 海禁政策导致中西贸易萧条
C. 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白银流通 D. 鸦片走私造成白银不断外流
6.著名的圆明园十二生肖青铜头像中,蛇首、羊首、鸡首、狗首至今下落不明,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近代劫掠十二生肖青铜头像的侵略者是( )
A. 俄国军队 B. 英法联军 C. 美国军队 D. 德国军队
7.中国近代史上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的相似之处是( )
A. 勒索赔款 B. 直接威胁到清朝统治中心地区
C. 为了争夺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市场 D. 英国在海上拥有绝对优势
8.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是因为( )
A. 清政府第一次在对外战争中失败 B. 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
C. 中国开始遭受帝国主义的不断侵略 D.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9.9.下图为中国国宝圆明园鼠首和兔首。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公开拍卖当年从北京圆明园掠走的十二生肖青铜兽首像中的鼠首和兔首,引发中国抗议,轰动全球。文中“当年从北京圆明园掠走”与哪一事件相关?(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0.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 100万元下降到1 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闭关锁国状态未发生改变 B.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C. 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
11.“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增开十口岸,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这段材料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是( )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C.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12.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确的理解是( )
A. 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社会B. 半殖民地是沦为殖民地的过程中保留了封建主义
C. 半封建是保留部分封建主义 D. 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仍保留一部分主权
13.19世纪前期,《澳门新闻报》载:鸦片入口,议定规银,每箱若干。这些规银系与总督衙门以及水路文武官员,唯关口所得最多。此项阴凉,皆预备存在英国或他国鸦片船上,以便分派。或在船上来取,或在省城交收。据此可知当时( )
A. 鸦片走私与吏治腐败相关 B. 虎门销烟是近代化的先声
C. 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已改变 D. 中国传统商品大量出口西方
14.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内容中,最能体现其战争目的的条款是( )
A. 开放五处通商口岸 B. 割香港岛给英国
C. 赔款2100万银元 D. 获得领事裁判权
15.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类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材料表明( )
A. 中国享有与英国平等的外交权力 B. 天朝上国的观念被迫发生转移
C. 《天津条约》的不平等性 D. 中国受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 本题目考查学生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题干中说“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但是不代表国人普遍接受,故A项错误;根据“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可知他们对国门洞开已经接受,并未感到不安,故B项错误;根据“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可知使中国人真正不安的是放下之前高高在上的架子,和外国人平等往来,这明显是受到“天朝上国”思想观念的影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要和外国人平的往来是一种侮辱,故C项正确;“师夷长计”指的是学习西方的技术,他提出的前提是承认西方在技术方面比中国人先进,不符合材料中“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故D项错误。
2.【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大门,纠结法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故B项正确;扩大国内生产规模和材料无关,故A项错误;对华资本输出和提出划分势力范围开始于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故CD项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时间信息“1952年”,然后由此排除即可。
3.【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业革命后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要求扩大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为此英国积极进行殖民扩张;地大物博而又封闭落后的中国必将成为英国的侵略目标,这决定了鸦片战争爆发的必然性。B项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4.【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勿论与何商贸易,均听其便”“以便(英商)按例交纳”等信息说明《南京条约》迎合了英国工业品自由进入中国市场的需要,体现了贸易自由化的要求,A项正确;“中国制定并颁布一部公平的……按例交纳”反映了中国针对英国而制定了关税税则,不能说明失去关税自主权,B项错误;《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在对华贸易中并非立即出现出超现象,C项错误;材料所述的英国对华贸易未体现损害了中国的司法主权,D项排除。所以选A
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道光年间银钱比价的大幅波动是因为白银大量外流引起的,这和英国为改变贸易逆差向中国走私鸦片造成白银不断外流有关,D正确;中国对外贸易处于优势地位不会造成“银贵钱贱”的现象,排除A;中西贸易萧条不会造成“银贵钱贱”的现象,排除B;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白银流通与材料表述无关,排除C。所以选D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的背景
6.【答案】B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了圆明园,故排除ACD,选B。
7.【答案】C
【解析】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英国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迫切要求打开中国的大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扩大在中国的市场,故选C;ABD只是表象,排除。
8.【答案】D
【解析】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故D正确;AB不是主要原因,排除;鸦片战争时期,西方资本主义还没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C错误。
点睛:结合所学,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依据是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9.【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A选项鸦片战争爆发并没有洗劫圆明园;C选项和D选项时间都过晚,圆明园已经被烧毁。
10.【答案】B
【解析】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主要是由于《南京条约》开放了商口岸,即《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闭关锁国状态发生了改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是《马关条约》,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工具是《辛丑条约》,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搞清备选项的内涵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和历史史实的备选项。
11.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材料中给出的是某一条约的主要内容,从“公使进京”以及“内河通航”我们就能得出这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签订的条约。至于是《北京条约》还是《天津条约》我们主要看最后一句话“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说明这是《天津条约》的内容,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12.【答案】D
【解析】半殖民地并非殖民地,所以半殖民地一方面是丧失了部分主权,但另一方面仍保留了一部分主权,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不是一半是封建社会一半是殖民地社会而是整个中国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主权而非沦为殖民地的过程中保留了封建主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半封建是指既有资本主义又保留了封建主义而非保留部分封建主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3.【答案】A
【解析】“规银”“系与……官员”等词可以看出是贿赂官员,即材料意在强调鸦片走私其实是与吏治腐败密切相关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洋务运动才是近代化的先声,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9世纪前期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尚未改变,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鸦片走私而非中国传统商品大量出口西方,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14.【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鸦片战争发生在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此时大机器的使用提高了生产效率,急需更广阔的海外市场,因此鸦片战争的目的就是打开中国的大门。根据所学可知通商口岸的开放便利了英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A项符合题意。
15.【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的“自不得提书‘夷’字”,可知西方列强以条约的形式,否定了清王朝以“天朝上国”自居的规制,故选B项。A选项说法错误,中国在外交上与英国是不平等的;C选项材料无法体现;D选项错在材料没有涉及文化的内容。

《鸦片战争》提高练习
一、单选题
1.道光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前指示守御军队“断不准在海洋与之接仗,盖该夷之所长在船炮,至舍舟登陆,则一无所能,正不妨偃旗息鼓,诱之登岸,督率弁兵,奋击痛剿,使聚而歼旃”。材料表明道光帝( )
A. 是鸦片战争的直接指挥者 B. 精通海上、陆地作战战术战略
C. 准备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 D. 充分认识到中西方之间的差距
2.《中英天津条约》第十六款规定:“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两国交涉事件,彼此均须会同公平审断,以昭允当。”这一规定表明( )
A. 被告人适用英国法律 B. 被告人由中国政府管辖
C. 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 D. 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
3.1856年,英法联军进逼北京前,清政府与联军代表进行通州谈判,接受了联军提出的所有不平等条款,但在礼节问题上寸步不让,在联军代表拒绝了见皇帝时必须跪拜的要求后,清政府逐扣押39名联军代表作为人质。这些事件( )
A. 体现出清政府军事外交失据 B. 折射出晚清近代民族意识淡薄
C. 加快了中国殖民地化的进程 D. 成为西方列强瓜分中国的借口
4.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进一步明确规定:关税按货价计算,每百两仅征银两五钱;1861年清政府领布《通商各口统共章程》,规定各国商人与英高享有同等关税特权。这表明中国( )
A. 关税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 B. 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
C. 清政府主动开放进程加快 D. 取得关税“最惠国待遇”
5.中英《南京条约》规定:议定英国驻中国之总管大臣,与大清大臣无论京内、京外者,有文书来往,用照会字样:英国属员,用中陈字样;大臣批复用札字样;两国属员往来,必当平行照会。该规定( )
A. 表明英国政府在中国获得进驻公使的特权
B. 使得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
C. 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
D. 反映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和屈辱性
6.清同治七年(1868年),清政府与英、美驻上海领事议订《洋泾浜设官会审章程》,在租界设会审公廨(也称会审公堂),会审公廨设正会审官1人,总管公廨事务,副会审官6人,办理刑民案件,另设秘书处、华洋刑事科、华务民事科、洋务科,管卷室。陪审官则由外国领事担任。这反映出列强在华享有( )
A. 最惠国待遇 B. 司法豁免权 C. 领事裁判权 D. 关税自主权
7.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B. 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C. 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D. 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8.下表是关于清政府在两次鸦片战争中的战争赔款与支出军费统计数据,而1840年清政府的财政收入约为4000万两,据此合理的认识是( )
战争费用
战争赔款
支出军费
第一次鸦片战争
1960万两
约4000万两
第二次鸦片战争
1600万两
约4000万两
A. 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破坏程度更低 B. 赔款减少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窘境
C. 清政府对国防军事建设的资金投入停滞 D. 清政府的财政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
9.1850年,上海英商林塞洋行的走私规模不如别家大,该行老板上书英国领事说:“(我行)要和任何人一样大肆走私了。”英国领事答复道:“……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这说明中国( )
A. 海关职权逐渐丧失 B.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 自然经济快速解体 D. 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
二、材料题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不能希望贸易立刻就发展到按照该国(中国)人口的众多、土地的富饶和人民的勤勉所可测定的那种规模······自从条约缔结以来,因我们对华通商的拓展有限而感到的许多失望······届时我们当有权要求中英条约修订······
——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材料二无论什么时候关于谈判条约的修订,我们都可以提出建议······一、争取广泛地进入中国的内地,以及沿海各城市;二、争取长江的自由航行,并进入沿江两岸直到南京为止的各城以及浙江沿海人烟稠密的各大城市······
——1854年英国《克勒拉德恩伯爵致包令博士函》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自从条约缔结以来”指的是什么条约?根据材料一,你认为英国要求修约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列的内容,英法两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得到了吗?简述理由。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鸦片战争的关系。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诱之登岸,督率弁兵,奋击痛剿”等字眼足以证明道光帝的确是准备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的,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道光帝并非鸦片战争的直接指挥者,也不精通海上、陆地作战战术战略,选项A、B均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道光帝作为一个封建皇帝,是不可能充分认识到中西方之间的差距的,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对道光帝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例如,道光帝不是鸦片战争的直接指挥者、道光帝根本不可能认识到中西方之间的差距等。
2.【答案】D
【解析】“英国民人有犯事者,皆由英国惩办。中国人欺凌扰害英民,皆由中国地方官自行惩办”,这是对“领事裁判权”的进一步发展,即治外法权的进一步强化,故D项正确;中国人不适用英国的法律,故A项错误;英国人犯了法不归中国政府管辖,故B项错误;涉及两国的案件,由中英两国会审,故C项错误。
3.【答案】A
【解析】材料中清政府的做法是不符合外交常规的,是毫无根据的,所以也就体现了出清政府军事外交是失据的,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民族意识问题,也和殖民地化的进程无直接的关联,所以选项B、C不符合题意,排除;西方列强瓜分中国是在甲午战争后,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4.【答案】A
【解析】《南京条约》以及《天津条约》对于关税的规定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A正确;B是〈辛丑条约〉的影响;C中主动开放错误;D是〈南京条约〉附加条约影响。
5.【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中英在外交文书上使用相同的形式,反映出清政府被迫放下了“天朝上国”的架子,该做法客观上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礼仪的近代化,C项正确。《天津条约》中存在西方国家获得进驻公使的特权,A项错误。材料中中英“平行照会”反映出清政府被迫放下了“天朝上国”的架子,但不意味着中国在外交上享有与英国平等的权利,B项错误。材料涉及中国外交礼仪近代化的信息,与《南京条约》的性质不符,D项错误。
6.【答案】C
【解析】材料“在租界设会审公廨……陪审官则由外国领事担任”反映了列强在华享有领事裁判权,故C正确;材料与最惠国待遇无关,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列强的司法豁免权,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关税自主权,故D错误。故选C。
7.【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852年……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像是一个奇怪的结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英国人认为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故D正确。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不属于当时英国人的认识,故A排除。当时中国已经给予最惠国待遇,故B排除。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也不属于当时英国人的认识,故C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鸦片战争·通商口岸
8.【答案】D
【解析】表格显示两次鸦片战争的战争赔款和支出军费都远远超过清政府一年的财政收入,说明清政府的财政体系面临崩溃的局面,故D项正确;赔款的多少不能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破坏程度更低,故A项错误;虽然第二次战争赔款较少,仍不能缓解了清政府的财政窘境,故B项错误;表格只是体现出赔款和用于军费数额,并不能说明清政府不投入军事建设,故C项错误。
9.【答案】B
【解析】据材料“1850年……走私……他们(清朝官员)对海外强国,不敢有任何公开冲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清朝政府对英商走私行为的妥协与退让,从本质上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清朝海关职权逐渐丧失,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自然经济快速解体,英商走私也不能快速瓦解自然经济,故C项错误;《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列强傀儡,不是1850年,故D项错误。故选B。
10.【答案】(1)中英《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加强经济侵略。
(2)得到了。因为通过《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增开了通商口岸,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3)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是《南京条约》;第二小问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回答即可。(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可知得到了;第二小问结合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条约和内容回答即可。(3)结合两次鸦片战争的目的和性质从“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角度思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