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程度描述
很硬
很软
软绵绵
我们选择身边最常见的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
这四种物品研究。它们当中谁的硬度更大呢?
试着先自己想出一种研究的方法。
比较硬度
可以准备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各两根,用一根木条分别去刻画另一根木条、卡纸、铁钉和塑料尺。木条能在它们的表面留下划痕吗?再分别用卡纸、铁钉和塑料尺重复这个实验。
比较硬度
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在表格里:
被划的 材 料
用来划的材料
木条
卡纸
铁钉
塑料尺
划痕
√
×
×
×
×
×
×
×
√
√
×
√
√
√
×
×
木条 卡纸 铁钉 塑料尺
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将木条、卡纸、铁钉和
塑料尺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哪种材料最硬?
铁钉——木条——塑料尺——卡纸
生活中的金属物品
认识金属
金属是一种很重要的材料,有许多重要的用途。看看我们周围,
都有哪些用金属做成的物品?
用金属做成的物品有车子、飞机、桶子、锅子、
勺子等等。
你认识这些是什么金属吗?
金属的特性
金属有传热本领
金属有导电本领
金属有易变形本领
金属有一定光泽
金属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可以拉成丝或打成薄片吗?
金属还有哪些特性?
金属看起来很坚硬,金属可以拉成丝和打成薄片。
如:金属丝、金属薄片。
在气泡图中记下我们了解的金属的特性
金属
坚硬
有金属
光泽
有延
展性
易传热
能导电
金属的种类很多,
我们能说出哪些
金属的名称?
金、铁、银、铜等等
生产铝罐需要经过哪些过程?利用金属的什么性质?
利用了金属的延展性。
用过的空铝罐可以回收利用。送回工厂的空铝罐,经过加热熔炼后能够再制成铝材薄片,生产出新的铝罐。这要比开采铝土矿节省许多资源和能源。
喝完饮料后的空铝罐,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
这些东西有哪些相似的物理性质?
谁更硬一些
教学背景分析:
“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是整册教科书物质科学内容的开篇。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他们需要认识物体并逐渐过渡到对物质的认识,当然这种认识主要是在物理性质方面。材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十分适宜的认识对象。因为颜色、大小和形状这些物理性质已不能满足他们对物体复杂特性的描述,需要认识另外一些物理性质、使用另外一些物理性质。根据组成物体的材料和材料的物理性质来描述物体已成为他们发展的需要。
为此,本单元的任务是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物体的认识,帮助他们从材料的角度认识和描述物体。对材料的认识是从4个最基本的物理性质展开的,采用的方法是简单实验比较和测量的方法,通过测量检验常见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并通过调查和观察等多种辅助手段,共同完成对木头、纸、金属、塑料等常见材料特性的了解。
硬度是材料表现出来的基本物理性质之一。这一课,学生将用比较的方法检验4种常见材料的硬度,通过简单实验和观察丰富对金属材料特性的认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比如硬度、柔韧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材料的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测量的方法检验材料的物理性质,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索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材料循环利用、节约资源的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比较材料软硬的方法。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金属的特征
教学准备:
学生(每小组):木头、纸、金属和塑料各两根,铁、铜、铝等金属片各一条,砂纸、玻璃杯、热水。
教师准备:电路检测器、榔头
板书设计:
谁更硬一些 比较硬度 认识金属 饮料罐的故事 纸 木头 金属 塑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比较硬度
1.比较纸和木头的软硬,出示纸和木头,说说它们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纸一折就变形,而木头不容易折)
2.比较纸、木头、金属的软硬,再出示金属条,这三材料谁更硬一些,你是怎样观察到的?
①学生说说自己的原先观察结果,可能会出现不同方面,那金属条和木块谁更硬一些(用压、捏、折的方法都不易区分它们的软硬)
②提出:判断一种材料是否比另一种更坚硬,可以用刻划的方法,若能在另一种材料表面划出痕迹,就表示它比较硬,反之则可能硬度相同或较小。
③学生尝试用木头在金属上刻划或金属在木头上刻划,看怎样做能划出痕迹。
3.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的软硬
①如果再给你一种材料:塑料,它们的软硬又会是怎样的?(学生猜测)
②可以怎样检测它们的软硬?
③怎样做到有序地观察?(出示书P48的记录表)
④实验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再适当补充,出示活动题方)
活动提示:
⑴依次选择其中一种材料,分别去刻划另两种材料的平面处。
⑵用力适度,并尽量保持在每一次刻划时用力大小相同。
⑶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不能划出刻痕的,在记录表格内打“×”。
⑷要求每个人都操作一次,并且注意不要划伤手指。
⑸根据我们观察到的结果,将木头、纸、金属和塑料按硬度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哪种材料最硬?
二、认识金属
说说周围的物品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金属?
为什么用金属不用其它材料(根据学生的举例,出示材料开展实验)
1.易传热
将大小相同的木条、塑料和金属条同时放入热水中,过一段时间,用手摸一摸哪一种材料最热?
2.能导电
教师演示,将木条、塑料、金属条分别接入电路检测器,观察电灯泡是否发亮?
3.延展性
试着用榔头轻轻敲打铜丝,观察铜丝发生了什么变化?
4.有金属
用砂纸磨擦铁钉、磨擦部位发生了什么变化?
三、饮料罐的故事
1.组织学生阅读第50页,了解一个饮料罐的生产过程
2.讨论
①铝片之所可以做成饮料罐,主要利用了金属的什么性质?
②在易拉罐的制作过程中,要消耗哪些资源,会产生哪些问题?
③我们怎样合理使用消费金属材料?
学习评价:
给每组学生一块橡皮,请他们每个人都用手触摸和挤压橡皮,然后用一个词来描述橡皮的软硬程度。再给每组学生一块海绵,请他们观察和描述海绵的软硬程度。然后请学生们对橡皮和海绵的软硬进行比较,并表述比较结果。由此,引导学生意识到
对于橡皮的硬度,我们可以描述为“较软”,也可以说“比海绵稍硬”为优秀;
对于海绵,我们可以描述为“软绵绵”,也可以说“比橡皮还软”为优秀。
布置作业:
找一找你身边最硬的材料?和同学一起做实验比较一下谁的材料最硬?
课后小结:
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并触摸这些材料,这样设计我认为很好。因为通过这样的观察可以让学生积累一些感性的经验,同时,触摸也是鉴别物体软硬的首要方法,如果两个物体的软硬程度非常明显时,用触摸的方法就可以鉴别出来,当材料的软硬程度不明显时,才引出下一个方法——刻划。所以在实验前让学生触摸这些材料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鉴别物体软硬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为后面讲解刻划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第二:本节课有两次指导讲解的非常细致。一是指导学生怎样刻划,二是指导学生怎样填写表格。从教学方法上看,这应该属于讲授法。老师指导的非常细致、到位,学生听的效果也很好。这也体现出新老教材的不同,该讲的地方就应该讲的清清楚楚,不一定每个问题都要引导孩子去说。
第三:出现争议的时候能引导学生反复验证。填写表格时,有几处出现了争议(有划痕、无划痕)面对这样的情况老师能很冷静的处理,继续指导学生反复去实验。这也体现出科学是经得起反复验证的。
我认为在课的开始可以加一个环节,用一块海绵和一块木头,让学生到前面来触摸,问学生有什么感觉?(一个软一个硬)接着,再发材料让学生用触摸的方法来鉴别软硬,当鉴别不出来的时候再引出新的方法——刻划。这样设计是不是显得更加紧凑,更加有梯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