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1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21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11 15:29:47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1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百家争鸣第8课战国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社会大
变革社会制度的变革思想领域百家争鸣三变生产力是根本原因春秋温故知新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掌握诸子百家的思想特色及其代表人物的主要主张。
2、了解百家争鸣形成的原因和影响。
3、感受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古代哲人的智慧。
一、老子(春秋后期楚国人)历史地位:_创始人。 老子思想: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
应________ 2.世间事物都有_______;
___________可以相互转化;
3.善于从_____两方面思考问题。4.主
张__________。 学说记录:《道德经》 顺应自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正反无为而治函谷关头紫气浓—老子_________道家学派 难易函谷关头紫气浓—老子对立面转化________创始人。孔子思想1.核心思想是 ,提出_______
2.主张________,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反对苛政,实行_____。 大思想家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_以德治国孔子地位德政儒学精华照五洲—孔子仁者爱人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春秋后期鲁国人)教育贡献:私学,广收门徒 有教无类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文化成就整理古籍 编定《春秋 》、 《诗经》、《尚书》、《礼记》、《周易》言论记录《论语》大教育家儒学精华照五洲—孔子1.创办2.主张3.注重4.提出了一系列子贡知识联系意思:自己不愿意承受的事情,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凡事站在他人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多替别人想一想!?尊重他人,求同存异
?适度忍让,体谅别人
?与同学坦诚相待,主动与别人沟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对你们处理同学关系有什么启示?历史影响: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儒学精华照五洲—孔子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多家。
所谓“争鸣”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百家争鸣”的含义:诸子百家谁争锋—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的历史原因?1.社会大变革是百家争鸣出现的根本原因。2.分裂的政局和社会变革时代,造成思想和言论的空前自由。3.面对动荡的兼并局势,各国君主都想称霸争雄,所以竟相礼贤下士、廷揽人才。诸子百家谁争锋—百家争鸣儒家墨家道家法家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兼爱”、“非攻”;主张顺其自然和民心。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依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制专制统治。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诸子百家谁争锋—百家争鸣⑴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⑵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百家争鸣的影响提倡“仁” “和“德治”;“因材施教”“仁政”;“民贵君轻”提倡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兼爱”、“非攻”;“尚贤”顺应自然,事物包含对立的两方面;“无为而治”顺从自然和民心,追求自由和独立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变法革新 本课小结1. 多项选择题:
(1)生活在春秋时期的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 )
A.政治家 B.思想家
C.外交家 D.教育家
(2)下列人物中,属于儒家学派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 BDABC课堂练习A课堂练习2.老子的学说记录在
  A.《道德经》  
B.《尚书》
  C.《论语》  
D.《春秋》课后作业1.完成学案p24 达标测评
2.整理本课知识点祝同学们学习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