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单元测试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地形的突出特征是 ( )
A.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
B. 地势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
C. 平原、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
D. 高原、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地区
2. 图中所示的地形特征,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利影响的是( ? )
A.?为农业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B.?为交通运输了提供便利条件
C.?为农田耕作提供了有利条件????????????????????????
?D.?为修建住宅提供了有利条件
3..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表起伏最小的是青藏高原 B. 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内蒙古高原
C. 喀斯特地形广布的是云贵高原 D. 雪山连绵是黄土高原的景观
4.我国最大的盆地和地势最高的盆地分别是( )
A.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 B.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
C.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 D.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5.上面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地势分布特点的是( )
A. A B. B C. C D. D
读“我国北纬36°地形剖面图”回答6 - 7题
6.据图得出,我国地势的特点是( )
A. 西高东低,逐渐下降 B. 东高西低,阶梯下降
C. 西高东低,阶梯状分布 D. 山地高原为主,平原少
7.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带来的影响有( )
①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
②使得我国气温东高西低
③顺着地势,我国众多大河滚滚东流,便利东西交通
④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时,落差很大,水能资源极为丰富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8. 我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主要地形是( )
A. 山地、平原 B. 山地、高原 C. 丘陵、平原 D. 高原、盆地
9.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尤其是纵横交错的山脉,构成了地形的骨架,高原、平原、盆地和丘陵镶嵌其间.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准噶尔盆地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10.山脉往往是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天然分界线,下列示意图中错误的是( )
11.如图中所示风的名称及风向为( )
A. 夏季风、东北 B. 夏季风、东南
C. 冬季风、东北 D. 冬季风、东南
读“中国水资源及年降水量线分布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①地的年降水量是( )
A. 800mm以上 B. 400~800mm
C. 200~400mm D. 200mm以下
13.造成①地和②地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 地形因素 B. 纬度因素
C. 海陆因素 D. 洋流因素
读“哈尔滨、北京、广州、武汉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回答14-16题
14.图中A,B,C,D与所代表的城市连线,正确的是( )
A. A—北京 B. B—广州 C. C—武汉 D. D—哈尔滨
15.关于四城市降水季节分配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A城市冬春季节降水多. B.B城市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匀
C. C城市秋冬季节降水多 D. D城市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16.四城市气候的共同特点主要有( )
A. 雨热同期 B. 冬冷夏热 C. 冬雨夏旱 D. 全年高温多雨
17. 以下关于我国气候方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我国南北气温差异很大
B.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
C. 我国降水的地区差异大,但时间分配均匀
D. 我国的气候海洋性特征显著
18.下列河流与所流入海洋对应错误的是( )
A. 珠江──太平洋 B. 怒江──印度洋
C. 雅鲁藏布江──太平洋 D. 额尔齐斯河──北冰洋
19、长江上游、中游分界点以及中游、下游分界点对应图中的位置正确的是( )
A 、b宜昌 c武汉
B、a重庆 d湖口
C、b宜昌 d湖口
D、a重庆 e南京
20.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滚滚河水哺育了沿岸亿万儿女,孕育了古老、灿烂的华夏文明。读图,下列关于两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①是南岭,是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的分水岭
B. 黄河②处河段形成“地上河”,易引发洪水灾害
C. 长江中游有众多的支流汇人,其中③是湘江
D. 长江干流有多座水电站,④是世界上第一大水电站
21. 下列关于长江与黄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
B. 长江上游水能丰富,中下游航运价值高
C. 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
D. 黄河下游流经平原地区,水能资源丰富
黄河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黄河“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如图所示。读图,完成第22?25题。
22.与产生“腹泻”现象有关的因素有( )
①夏季暴雨集中②黄土土质疏松???③毁林开荒严重??④退耕还林还草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3.“脚肿”可能会造成下游( )
A. 河床下降 B. 泥沙含量继续增加
C. 容易发生洪灾 D. 河流严重污染
24.“大量脱发”的症状发生在黄河( )
A. 源头 B. 中游 C. 下游 D. 入海口
25.“腹泻”可能会导致黄河( )
A. 梯级水电站故障 B. 含沙量增大
C. 流速变快 D. 结冰期变长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
1. 读下面“我国地形图”;“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0分)
(1)填出图中代码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称.
山脉:⑤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_______,
盆地:G_______________?。高原:H__________________??。平原:F________________。
(2)山脉⑦被长江穿过形成峡谷,附近著名的水利枢纽是_____________水电站。
(3)图中山脉属于第二、三阶梯分界线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 读我国沿北纬36度附近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 我国地势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且向海洋倾斜,有利于_________深入大陆内部,带来丰沛的降水。
(2)受地势的影响,我国大多数河流流向为向______奔流入海,沟通了______方交通,方便了沿海与_______的联系,并在阶梯的________地带形成巨大的落差,蕴藏着丰富的_____资源。
(3)我国地势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是第_____级阶梯;云贵高原位于第____级阶梯;山东省位于第_____级阶梯上。
3. 读我国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表示冬季风的是________图,它来自________大陆内部,加剧了我国北方的________,使南北温差________。
(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________洋和________洋上空的暖湿气流。
(3)归纳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冬季盛行偏________风,气候________;夏季盛行偏南风,气候________,且______同期,对农业生产有利。但是降水受季风活动影响,季节分配________,且年际变化________,易发生________灾害。
4. 读“黄河流域示意图”,回答问题.(9分)
(1)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_______山脉,注入______海.
(2)黄河中游流经______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使黄河成为世界上含沙量最______的河流.
(3)下游进入______平原,坡度变缓,流速______(加快或减慢),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于是,人们被迫不断加高堤坝,黄河成为“______河”,极易决堤成灾.
(4)实验探究表明:同等降水量,同等坡度,植被越繁茂,水土流失越少;而植被越稀疏,水土流失越______.为了防治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可采取的生态建设措施是下列中的______
(填字母).
A.上游地区修筑梯田B.中游地区植树种草
C.下游地区筑坝拦水D.中游地区陡坡垦殖.
5. 读长江水系图,回答问题(8分)
(1)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________山脉,上、中游的分界点A是 ________,中游重要的港口城市H是 _____________。
(2)长江支流众多,流域内湖泊众多。其中支流③_____;湖泊D________,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淡水湖。
(3)《长江之歌》里有一句歌词“你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大海”是指______。
(4)长江水能资源非常丰富,集中分布在_____??(上游/中游/下游)?河段。为开发利用长江的水能资源,在长江干流上修建了多座水电站,图中L________水利枢纽工程,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空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A A C B D C D D C C B B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C C D A B C C D D B C A B
二、每空1分
1、(1)祁连山,横断山,塔里木盆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2)三峡 (3)①,②,④,⑦
2、(1)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湿润气流
(2)东,东西,内陆,交界,水能
(3)一、二、三
3、(1)A、亚欧、严寒、变大(2)太平、印度
(3)北,寒冷干燥,高温多雨,雨热,不均匀,大,旱涝
4、(1)巴颜喀拉山,渤海(2)黄土,大(3)华北,减慢,地上河(4)严重,B
5、(1)唐古拉,宜昌,武汉(2)湘江,鄱阳湖(3)东海(4)上,三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