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诗歌鉴赏专题训练
一、阅读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回答问题。(3分)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
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1、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的艺术手法是什么?简要分析。
2、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诗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愿望?请简要
分析。
4、赏析“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名句
(二)刘禹锡 唐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其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试做简要分析。
4、有人说,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被贬的苦闷之情,你怎么认为?请简要分析。
(三)《水调歌头》苏轼 宋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列对诗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化用杜甫《把酒问月》中“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的两句诗意。
B、“我欲乘风归云,又恐琼楼玉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几句设想,暗示了中秋之夜月色的明丽,夜气的清寒,但不能透露作者对人间终不忍弃绝的复杂心情。
C、下阕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词人终于以理遣情,希望从共赏明月中互致慰藉,离别之憾可以从兄弟友爱中获得补偿,这样也就能做到“不应有恨”了。
2、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3、请赏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词的表达效果。
4、这首词反映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阅读下边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寻幽居不遇
庄翱
满庭花落迷行路,绕院泉声写半山。
向暮此中回首去,洞门深处鸟关关。
1、这首诗写出了朋友幽居之处的哪些特点?
2、这首诗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附答案:
(一)李白《行路难(其一)》
1、用典。运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作者渴望遇到明君建功立业的愿望,对前途仍抱有希望。
2、从怀才不遇和仕途不顺的苦闷茫然,变为对仕途前程的期盼,再到坚信。
3、“像姜尚垂钓碧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诗人借用吕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了希望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和任用,施展才华和抱负的思想感情。
4、诗人用“长风破浪”“济沧海”来比喻自己的政治思想一定能实现的坚定信念,表现了诗人在失意中仍怀有希望,形象地展现了诗人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身处逆境仍保持乐观进取的人生态度。
(二)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2、这两句诗运用比喻以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揭示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规律。?????????????????????????
3、主要表达了作者忧伤中更显乐观豁达的情怀。作者虽以“凄凉地”“弃置身”“闻笛赋”“烂柯人”、“沉舟”、“病树”写出了内心的凄苦,但“千帆过”“万木春”更表现出作者乐观和豁达的情怀。
4、诗人以“沉舟”、“病树”自比,固然不无惆怅情绪,但又以“千帆过”、“万木春”比喻新生事物的层出不穷,显示出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达观开朗,哀而不伤,毫无命运不济的颓唐落寞之感
(三)《水调歌头》苏轼
1、D
2、“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放眠的情景
3、清影”意为清冷的影子,营造孤独、寂寞、凄清的氛围,表现了词人的孤独、苦闷
4、作者在政治失意时,幻想超脱物外;但积极的思想最终战胜了消极遁世的念头,表现了作者乐观的心态和豁达的情怀。
(四)、《寻幽居不遇》庄翱
1、落花满径、依山而居、清泉淙淙、鸟语声声
2、对寻访不遇的遗憾惆怅之情,对幽居生活的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