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单元检测题
一、选择题
1.历史漫画以诙谐幽默的手法再现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下图漫画反映的主旨是( )
A. 特殊的国情造就了三权分立体制
B. 三权分立体制有效维护了民主制度
C. 君主立宪制不利于政府决策
D. 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
2.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
A. 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
B. 地方各州自治权不断增强
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D. 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3.法国1875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其作用是( )
A. 阻塞了所有君主派的复辟之路
B. 开始确立法国共和政体
C. 肯定了君主立宪政体
D. 违背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4.杨小凯在《中国政治随想录》中写道:英国“光荣革命”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作者所说的控制“控制者”的办法是指( )
A. 分权制衡
B. 虚位元首
C. 议会权力至上
D. 责任内阁制
5.“这场伟大社会革命,世界上有一个国家好象差不多接近了它的自然极限。在那里,这场革命是以简易的方式实现的;甚至可以说,这个国家没有发生我们进行的民主革命,就收到了这场革命的成果。”材料中的“这场伟大社会革命”可能指( )
A. 意大利的文艺复兴
B. 德意志的宗教改革
C. 法国大革命
D. 美国的独立战争
6.19世纪60年代中期,普鲁士政府提出军事改革议案,要求扩充常备军、延长服役期、增加税收与军费,遭到议会强烈反对。这一斗争反映出( )
A. 国内市场不统一导致严重政治分歧
B. 普鲁士内部存在统一方式之争
C. 普鲁士与奥地利争夺民族统一领导权
D. 普鲁士与其他各邦存在统一与反统一之争
7.1988年,法国一家民意调查机构与《费加罗杂志》联合进行的一次调查中,当被问及什么是法国革命的最好象征时,法国人把《人权宣言》放在首位。这主要是因为它( )
A. 体现了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
B. 否定了封建专制和特权等级制度
C. 首次确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 强调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8.“1746年,乔治二世否决了时任首相亨利·佩兰的提案,导致亨利·佩兰率领全体阁员集体辞职。乔治二世恼羞成怒,任命巴思伯爵为新的财政大臣,但是巴思伯爵受到了上届阁员的抵制。”材料体现了英国代议制的特征是( )
A. 首相决定内阁的存留
B. 国王不得否决内阁提案
C. 内阁对议会集体负责
D. 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
9.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并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这主要体现了( )
A. 社会契约思想
B. 三权分立思想
C. 自由平等思想
D. 主权在民思想
10.下面是近代法、德两国政体的比较,依据所学知识判断,表中序号代表的内容应分别是( )
A. 总统皇帝选举皇帝
B. 总理宰相世袭皇帝
C. 总统宰相选举皇帝
D. 总统皇帝选举宰相
11.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英国首相由议会上院选举产生
B. 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 法国参议院议员通过间接选举产生
D. 德意志帝国的最高机构联邦议会由普选产生
12.有人认为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下列说法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 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
B. 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C. 联邦议会是帝国的权力机构
D. 德意志皇帝决定对外政策
13.一般来说,美国政府是权力执行机关,不是监督机关,它主要受国会和最高法院权力的监督。但美国资产阶级认为按照“分权制衡”的原则,政府在接受监督的同时,还应有自卫能力。这在1787年宪法中表现为( )
①总统拥有“立法否决权” 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对宪法负责
③最高法院大法官由总统提名 ④总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14.下图揭示了德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特征是( )
A. 发展历程曲折
B. 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军国主义色彩
C. 是在反对封建主义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的
D. 德国的民主制度深受专制主义者和军国主义分子干扰
15.下图是“辞退俾斯麦”的历史漫画。根据德国当时的法律构架,辞退俾斯麦的主要是德国皇帝,那么,该法律制度反映了( )
A. 帝国皇帝与宰相之间权力相互牵制
B. 帝国皇帝的权力凌驾于宰相之上
C. 政府与议会之间相互制约与平衡
D. 德国政治制度完全没有民主性
16.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克林顿都曾遭到过弹劾,根据1787年美国宪法的规定,拥有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文官提出弹劾权力的是( )
A. 选民
B. 国会
C. 联邦法院
D. 内阁
17.《大国崛起·解说词》“短短几千个字,却是第一次把国王和贵族之间的权利关系,转化为明确的法律文字。从此以后,英国国王的权力不再是至高无上的,他只能在法律的限制之下行使权力。”上述文字描述了一项在英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文件,该文件是( )
A. 《大宪章》
B. 《权利法案》
C. 《1787年宪法》
D. 《人权宣言》
18.1730年艾格蒙特评论首相沃波尔:“现在沃波尔爵士……成了一些渺小不足道的坏蛋们的避难所,这些坏蛋们干着肮脏的勾当,趋附着他,并且首先获得他的保护,然后得到他的宠信……而实际上国王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这一评论表明( )
A. 英国的民主共和制度正式形成
B. 英国首相形成了专制独裁统治
C. 英国议会最终成为摆设,首相成为权力中心
D. 国王“统而不治”,责任制内阁初步形成
19.孟德斯鸠认为:“一切权力合而为一,虽然没有专制君主的外观,但人们却时时感到君主专制的存在。”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A. 18世纪初的法国
B. 18世纪后期的英国
C. 19世纪末的德国
D. 20世纪后期的日本
20.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说明了( )
①由封建专制到共和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 ③当时法国的封建主义还比较强大 ④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1.托克维尔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说:“当我考虑到这场革命摧毁了那样多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另一方面它也废除了那样多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它东西,这时,我便倾向于认为,如果当初由专制君主来完成革命,革命可能使我们有朝一日发展成一个自由民族,而以人民主权的名义并由人民进行的革命,不可能使我们成为自由民族。”他在这里反思了( )
A. 美国革命对法国革命的影响
B. 不同时期自由所依赖的条件
C. 革命的彻底性所带来的弊端
D. 优良制度所具有的永恒价值
22.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对于一个联邦的持久存在,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有一个事实令人羡慕地便利了美国建立联邦政府。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这便使它们的联合几乎永远成为容易的事情。”这表明( )
A. 独立战争后邦联政府被联邦政府取代的必然性
B. 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联邦政府持续存在的保障
C. 美利坚民族的产生是联邦政府建立的基本条件
D. 政治体制的确立与改变必须结合本国实际情况
23.下列对1789年大革命至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前法国政体不断变换的比喻中,你觉得比较恰当的是( )
A. 一言堂
B. 暴风雪
C. 走马灯
D. 两党制
24.德意志统一前,俾斯麦曾在议会中公开宣称:“我们这里不是英国,我们这些大臣是国王的奴仆而不是你们的奴仆。”1882年,俾斯麦又说,没有一个政党能够统治德意志帝国和普鲁士国家,没有一个政党有足够的力量,能进行调停。这说明德意志( )
A. 统一前后政治制度没有发生变化
B. 议会依从于普鲁士王国
C. 含有浓厚的专制主义特征
D. 是一个没有政党的国家
25.英国皇家学会会员钱乘旦教授认为:“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这段阐述中凸显了( )
A. 革命的风暴到此结束
B. 资产阶级共和派完全掌握了政权
C. 经济发展直接导致政权突变
D. 各政治派别认同了宪法的价值
二、非选择题
26.政治妥协是人类社会中一种常见的政治现象,是冲突双方通过政治谈判、协商等方式互相作出让步,以缓解矛盾并达成共识的一种行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恩格斯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处死查理一世无疑是“革命”,但是经过“光荣革命”的“反革命”,英国用宪政框架吸纳革命原则,成就了代表资本主义发展方向的近代宪政体制。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维护了英国持久稳定的法治与和平。
——杨和平:《查理一世之死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
材料三 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
——钱满素《美国宪法: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梭伦改革中的什么措施最能体现恩格斯的论述?分析其历史影响。
(2)据材料二,分析作者认为“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理由。结合英国近代宪政体制特点,指出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妥协的具体表现。
(3)材料三中“猜疑”的实质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制宪者们是如何“精明地设置障碍”,以避免总统“胡作非为或盲动”,而实现利益相互妥协的?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政治妥协的积极作用。
27.现代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是近代宪法的策源地,英国宪法常被人们誉为“近代宪法之母”……英国宪法不是把国家的基本制度和原则系统地集中地规定在一个书面文件中,而是分别由许多宪法性法律、宪法性惯例和判例加以规定……因此,英国宪法被称为“不成文宪法”。
──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法制史》
材料二
材料三近代法国产生了12部宪法,1789~1875年近90年内,法国平均每7年更换一次宪法。这样频繁更换宪法实属罕见……但是,它们大都受革命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反映和巩固了革命的光辉成果……很多宪法还将《宣言》作为序言,或者确认《宣言》的基本内容。
──北京大学出版社《外国法制史》
请回答:
(1)材料一指出,宪法性法律是不成文的英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请介绍你最熟悉的一部英国宪法性法律,并作出简要评价。
(2)根据图表分析法国政局的特点及其成因。
(3)材料三所说的《宣言》是指哪一部历史文献?哪一年什么机构颁布的?
(4)综观以上各国宪法及其变化发展,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漫画信息体现了三权分立体制对决策的掣肘,即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局限性。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答案】C
【解析】联邦制是美国独立后确立的地方行政制度,其一方面加强了中央集权,同时也保留了部分地方权力,很好地协调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体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结合,从而也就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所以选C。
3.【答案】A
【解析】从材料“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可以看出,复辟帝制在法国已经没有了希望,堵塞了君主派的复辟之路,故选A。B项对材料的关键信息没有体现;C项是对材料的错误理解;D项明显错误。
4.【答案】C
【解析】英国光荣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通过宪法限制了君主的权力,并且立法权、财政权、军队的权力都转移到议会手中,从而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并且可以控制君主的权力,C为正确答案。
5.【答案】D
【解析】意大利的文艺复兴、德意志的宗教改革与材料不符,法国大革命不是以简易的方式实现的,而是轰轰烈烈的、彻彻底底的,其实“这场革命是以简易的方式实现的”指的是美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是以独立战争的形式实现的,美国的独立战争既是资产阶级革命又是民族解放运动,所以本题答案只能是D。
6.【答案】B
【解析】本题以普鲁士政府与议会矛盾切入考查德意志的统一。解题关键信息:一是时间19世纪60年代,二是材料信息扩军议案是由普鲁士政府提出,且被普鲁士议会否决。这说明普鲁士内部对统一方式存在分歧,所以,根据题干可知德意志国内市场不统一和奥地利因素均与本题无关,排除A、D两项;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答案选B项。
7.【答案】B
【解析】A、B、D 三项都属于《人权宣言》的内容及影响,但B 项是A、D 两项的主要目的,故B 项符合题意;法国1791 年宪法首次在法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度,排除C 项。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本题主要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其大意是:在政治制度上,英国创建了新的先例,即政府集体辞职,内阁成员与首相共进退。结合选项,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
9.【答案】D
【解析】众议院由各州“人民”每两年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并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名额,特别要注意“人民” “人口”等关键的字眼,这主要体现的是主权在民思想。
10.【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的国家元首为总统,由选举的方式产生,德国君主立宪制下,其国家元首为皇帝,皇帝掌握实权,但政府首脑是宰相,受皇帝控制,故选D。
11.【答案】C
【解析】英国首相由下议院选举产生,排除A;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排除B;法国是共和制,实行两院制,参议院议员是间接选举产生,C项说法正确;德国帝国议会议员由“普选”产生,排除D。
12.【答案】A
【解析】本题材料提到,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是虚,君主专制是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德意志皇帝主宰议会,最能体现这一观点。故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13.【答案】C
【解析】②“总统是国家元首,对宪法负责”体现了政府受国会和最高法院权力的监督;美国总统无权解散国会,④不符合史实;①③符合政府的“自卫能力”,故选C。
14.【答案】B
【解析】从图片中“封建主义”“军国主义”等信息可知,漫画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具有浓厚的封建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故B 项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
15.【答案】B
【解析】根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相关内容,皇帝和宰相是帝国国家制度的中轴,权力极大;德皇的权力凌驾于帝国宰相之上;帝国议会并无实权;任何法案必须经过联邦议会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议会无行政监督权。故选B。
16.【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拥有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文官提出弹劾权力的是国会,故正确答案选B ;A、C、D三项均不正确。
17.【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看,此文件用法律的形式限制了英国的王权,保证了英国资产阶级的统治,故选B。C是美国的宪法;D是法国的文件。
18.【答案】D
【解析】选D。本题考查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制内阁的形成。根据材料信息“国王除了从首相那儿,很少可能得知某些个别人的优点与品格”可知当时国王已经“统而不治”,责任制内阁初步形成。
19.【答案】C
【解析】材料所强调的政体的特点为,不是君主专制政体,但君主的权力依然较大,分析选项,19世纪末的德国,实行了君主立宪制,但宪法规定了君主至高无上的权力,与材料相符,所以选C。
20.【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④是错误的,排除。法国共和制确立的艰难历程说明了由封建专制到共和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总是在曲折中发展;当时法国的封建主义还比较强大,故①②③是正确的,所以答案选A。
21.【答案】C
【解析】托克维尔是法国历史学家,“大革命”指的是1789年爆发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者认为法国大革命“摧毁了与自由背道而驰的制度、思想、习惯,废除了自由所赖以存在的其它东西”,从而使法国“不可能成为自由民族”。可见,他反思的是法国大革命的彻底性所带来的弊端,故选C。
2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中“必要的文明同质性不亚于各成员的结盟需要”“各州不仅有大致相同的利益、相同的起源和语言,而且处于相同的文明水平”的信息可以看出作者强调的是地区文明的同质性是成立联邦和联邦得以持续的重要因素,故B项正确;A、C、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故排除。
23.【答案】C
【解析】在法国大革命之后,法国政体经历了多次反复曲折,历经君主立宪制、共和制、帝制等,远远超出其他国家,被称为“各种政体的实验场”。故答案选C。A、B、D三项说法错误。
24.【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中“我们这些大臣是国王的奴仆而不是你们的奴仆”“没有一个政党……”反映了德国确立的君主立宪制与英国不一样,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C符合题意;A、D的表述不合史实;B与题意无关。故选C。
25.【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说明经过革命没有解决的问题,通过议会制度解决了,故选D。
26.【答案】(1)措施:财产等级制;历史影响:打击了氏族贵族的统治,扩大了民主政治的社会基础。
(2) 理由:“光荣革命”保留了国王。表现:议会是权力中心;国王统而不治。
(3)实质:权力制衡。措施:①美国总统经选民投票选举产生,向选民负责,实行任期制;②总统是权力中心,虽掌握行政、外交、军事等重大权力;③但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各种法案,并接受国会和司法部门的监督。
(4)作用:有利于造就和平政治;有利于解决国际争端中的重大问题;有利于社会进步与政治文明的发展。
【解析】(1)第一问从“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回答出是梭伦的财产等级制。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一改革内容对贵族和民主政治起到的作用来回答。
(2)材料中的“资产阶级与王权之间达成了王权接受限制的持续妥协”表明了“光荣革命”是反革命的,因为如果说是某个阶级对另外一个阶级的革命那么应该是彻底的废除掉旧有的阶级统治的现象。其表现应该依据革命前与革命后的英国的统治方式与掌握国家权力的不同机构来分析归纳。
(3)结合所学知识,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了三权分立体制,体现了“分权与制衡”的原则,再结合所学从总统必须由选民选举产生,总统权力受到其它权力制约,总统必须执行国会通过的法案来具体阐述即可。
(4)回答此问题必须正确理解材料中“妥协”的真正含义。材料中的妥协是有条件的妥协,是基于国家根本利益的一致性的一种妥协。然后再分析这种妥协的积极意义,国家间的妥协可以形成国际关系上的和谐关系,有利于国际关系的缓和,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27.【答案】(1)《权利法案》。评价:由此形成了一种限制王权和注重议会政治的民主传统,为以后英国资产阶级社会的发展和改造提供了法律保障;君主立宪制成为资本主义民主政体的形式之一。
(2)特点:政权更替频繁,政局动荡不安,帝制、共和制几次反复;共和国确立之路充满了曲折反复,呈波浪式前进。原因:共和国之路的艰难,主要原因在于法国是一个农业占统治地位的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君主思想作为封建残余长期存在;特别是由于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对缓慢,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相对处于弱势,共和派的力量不够强大。直到工业革命完成后法国才最终得以确立共和制。
(3)《人权宣言》。1789年8月。制宪议会。
(4)民主制度的形式具有多样性;民主制度要不断完善;民主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之路往往很曲折,其间要经过很多斗争。
【解析】(1)教材上提到的有三部较为重要的英国法律,即为《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和《大抗议书》,考生在高一只学到前两部,故考生可随意选择一部;至于评价的问题,考生可以主要从政治上进行评价。
(2)根据表格可知,法国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开始到1940年的150年时间里政体经历过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共和制度、帝制、复辟等;可见政体更换频繁。共和国的道路曲折,但是在向前发展。至于原因考生可从法国的经济着手,即小农经济发达,限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力量比较弱小;同时守旧势力强大等原因。
(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宣言》是指《人权宣言》,这是法国大革命中的制宪会议颁布的,时间是在1789年。
(4)据英国和法国的代议制确立过程可知,道路是曲折的,期间要经历多种斗争,甚至流血;同时民主的形式是多样的,可以有君主立宪,也可以是民主共和制度。只要符合国情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