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山科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第四章 透镜及其应用
点击我
进入课堂
德州市庆云第二中学 张爱琴
镜头(凸透镜)
(像)
照相机能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镜头(凸透镜)
投影片(物)
像
屏幕
投影片上的图案通过凸透镜成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放大镜就是凸透镜,能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主页
主页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
问题与猜想
设计实验方案
进行实验
分析论证
评估与交流
收获平台
退出
提出
问题
猜想
假设
主页
继续
凸透镜成像的倒正、大小、虚实与
什么因素有关?
凸透镜成的像的虚实、大小、倒正可能跟物体距凸透镜的距离有关。
实验器材:
光具座
f=10cm
设计实验
蜡烛 凸透镜 光屏、火柴
认识物距、像距概念
预备知识
1.物距(u): 到 的距离;
物体
凸透镜光心
2.像距(v): 到 的距离;
凸透镜光心
像
u
v
50
35
80
u=
V =
15cm
30cm
设计实验
①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处,让蜡烛由远及近逐次向透镜靠近,每次相应地移动光屏,直至光屏上得到最清晰的像。
②记录此时的物距u、像距v和像的性质(即像的大小、倒正、实虚)。
实验方案
①调整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②态度认真,分工合作。
(有操作的,有记录的)
③每次光屏上的像最明亮、最清
晰时,才记录数据。
主页
继续
分析论证
主页
继续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 的 性 质 像距与焦距的关系 应用
正 倒
大 小 虚 实
u>2f
2f>u>f
u倒立
缩小
实像
倒立
放大
实像
正立
放大
虚像
f<v﹤2f
v﹥2f
照相机
投影仪
放大镜
成实像时,当物距减小,像距变大,
像也变大。
(物近像远像变大)
主页
继续
交流评估
你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有没有不足的地方?需如何改进?
主页
继续
游戏
三名学生分别扮演蜡烛、透镜、蜡烛的像,演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游戏
游戏
游戏
游戏
游戏
你
获
有
哪
些
收
?
小结
主页
继续
课后探究:
凸透镜成虚实像、放大缩小像的分界点在哪儿?
自我评价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
为10 cm
(1)若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4cm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2)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12cm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3)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8cm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2、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30cm B、15cm C、10cm D、5cm
倒立缩小的实
倒立放大的实
正立放大的虚
A
自我评价
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有光具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凸透镜、光屏、蜡烛放在一条直线上,要调整________和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时,这时光屏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就是应用了这一规律来工作的。
蜡烛
凸透镜
光屏
凸透镜
光屏
同一高度
倒立
缩小
照相机
授 课 者: 张爱琴
电子信箱: qyezzaq@
通讯地址: 德州庆云第二中学
联系电话: 13053479079
谢谢指导!
记 忆 口 诀
一倍焦距分虚实;
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
倒实正虚不会差 。实验报告单(合作探究,快乐无穷!!!)
实验记录表 (凸透镜的焦距 f=10cm)
实验次数 物距u(cm) 像的性质 像距v(cm)
正倒 大小 虚实
1
2
3
4
5
6
分析论证
1、分析上表中的数据,把每一次的物距u、像距v与透镜的一倍焦距(f=10cm)、二倍焦距(2f=20cm)比较,小组内交流讨论完成下流问题
①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②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③凸透镜在什么条件下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由以上分析可得: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 的 性 质 像距与物距的关系 应用
虚 实 正 倒 大 小
U>2f
2f>u>f
U自我评价(你是最棒的!!!)
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 cm
(1)若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4cm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2)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12cm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3)若烛焰放在此透镜前8cm处,经透镜可得到一个
像。
2、某物体放在离凸透镜20cm处,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得不到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
A、30cm B、15cm C、10cm D、5cm
3、在“研究凸透镜成像”实验中
(1)实验所需的主要器材有光具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凸透镜、光屏、蜡烛放在一条直线上,要调整________和________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______。
(3)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2倍焦距以外,移动光屏时,这时光屏上成的是________、________的实像。 就是应用这一规律来工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