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对中英《南京条约》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赔款白银四亿五千万两,分39年还清
B. 开放广州、福州、宁波、天津、上海为通商口岸
C. 中国征收英商货物进出口关税应由两国协商
D. 割整个香港地区给英国
2.1841年,林则徐在退职返乡时曾预言:“终为中国患者,其俄罗斯乎!”下列史实能够证明他的预见正确的是( )
A. 火烧圆明园
B. 占领香港岛
C. 割占台湾
D. 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3.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索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清朝闭关锁国政策
C. 郑成功收复台湾
D. 道光时期鸦片肆虐
4.观察下表,导致表中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A. 通商口岸的开放
B. 小农经济的破产
C. 纺织工业的发展
D. 协定关税的影响
5.陈旭麓说:“对于中国入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因在“这场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 《尼布楚条约》
B. 《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6.王爵是太平天国的最高爵位。下列分封诸王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东王——杨秀清
B. 翼王——石达开
C. 干王——洪仁玕
D. 西王——陈玉成
7.“这份条约如同一枚炮弹,在沉重而锈迹斑斑的中国国门上轰开了一个血腥的缺口。这是中国历史的一个转折,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这里的“转折”是指( )
A.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B.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D. 清政府的封建专制统治被推翻
8.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使上海成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尼布楚条约》
9.下图中持短枪的外国人形象代表的国家是( )
A. 法国
B. 英国
C. 俄国
D. 日本
10.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的标志是( )
A. 金田起义
B. 洪秀全自称天王
C. 永安建制
D. 定都天京
11.1843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
A. 《望厦条约》
B. 《虎门条约》
C. 《黄埔条约》
D. 《南京条约》
12.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应该是( )
A. 清政府限制对英国的贸易
B. 《南京条约》五口通商
C.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13.太平天国运动中,反映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愿望的革命纲领是( )
A. 《四洲志》
B. 三民主义
C. 《海国图志》
D. 《天朝田亩制度》
14.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在反封建斗争方面最突出的是( )
A. 建立了与封建王朝对立的政权
B. 担负起反对外来侵略的任务
C. 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实属空前
D.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15.毒品问题为各国所关注,1987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中国近代历史上领导虎门销烟的人物是( )
A. 林则徐
B. 魏源
C. 左宗棠
D. 邓世昌
16.近代列强的侵略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的变化,也使得近代中国人民在反封建的同时,又担负起反侵略的任务。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太平天国运动
C. 邓世昌黄海大战
D. 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
17.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
A.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 严惩外国侵略者
C. 洪仁玕《资政新篇》
D. 反对封建统治
18.按时间顺序排列以下事件( )
①永安建制
②创立拜上帝会
③金田起义
④定都天京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②④
19.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如果我们将当时所缔结的各项条约比较一下,就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件一目了然的事实: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恩格斯所评论的战争( )
A.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C.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D.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0.南京被开辟为通商口岸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瑷珲条约》
21.太平天国的都城设在( )
A. 建康
B. 建业
C. 天京
D. 集庆
22.《石达开自述》中称洪秀全故意加封杨秀清“万岁”,激怒韦昌辉诛杨。而《李秀成自述》中却说:“东欲专尊,后北与翼计杀东王。”石达开和李秀成共同评述的是( )
A. 永安封王
B. 定都天京
C. 天京事变
D. 天京陷落
23.《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这一条款损害了中国的( )
A. 领土主权
B. 司法主权
C. 关税自主权
D. 内河航运权
24.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是在( )
A. 金田起义后
B. 洪秀人自称天王后
C. 永安建制后
D. 定都天京后
25.中央电视台每年以“感动”为标准评选年度感动中国人物。如果可以对历史人物进行评选,你认为1839年最有资格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是( )
A. 琦善
B. 林则徐
C. 陈化成
D. 关天培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属东印度公司1781—1790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640万两人,1800—1810年则达2600万两……1831—1833年间将近有1000万银两从中国流出。
——节选自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人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炮子谣》
材料三:1842年8月、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中国被迫对外开放。
(1)材料一反应了中英贸易发现了什么变化?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炮子谣》中提到了鸦片哪几个方面的危害?
(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依据材料三写出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7.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略中国的屈辱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抗争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是一个拥有几千年文明的东方大国,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然而,177年前,英国派出的只有7000人的远征军,打败了这个拥有80万军力的东方大国……117年前紫禁城依然巍峨庄严,但太和殿前却留下了中国在20世纪的第一年所遭受的巨大的国耻。
材料二:在外来侵略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下图三位人物就是反抗外来侵略的代表。
材料三:慈禧太后见《辛丑条约》中并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惩办,大喜过望,感激不尽,立即告诉议和全权大臣李鸿章,全部接受。她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1)材料一中“177年前”“117年前”分别指的是发生在中国的哪两次侵略战争?这些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严重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用一句话分别说出上面三位人物的英勇事迹。
(3)阅读材料三,总结一条在历次侵略战争中清政府失败的共同原因。
(4)通过以上材料及问题的回答,谈谈你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这一主题有什么认识?
28.读图简答题:
( 1 )上图是清朝时期我国农民起义领袖的雕像,他的名字是什么?
( 2 )图中人物是怎样确立自己的思想统治地位的?
( 3 )图中人物发动起义的地点哪里?他病逝于哪一年?
( 4 )图中人物领导的农民起义是什么性质的?起义的失败说明了什么?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雨果《致巴特勒上尉的信》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被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次战争中?
(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的主人”指谁?“果子”指什么?
(3)当“伙伴”与“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你认为他会维护“果园的主人”的利益吗?为什么?
(4)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
(5)西方列强一向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读了上述材料后你有何认识?
30.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简介人物]
( 1 )简介介绍的人物是谁?此人初步建立政权是在何时?
[漫画历史]
( 2 )漫画反映的史实与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哪一文献相关?该文献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 3 )结合漫画及所学知识评价一下这部文献。
[示意原因]
( 4 )导致示意图中石达开出库的事件是什么?从示意图中,可以看出太平天国运动衰败的内部原因是什么?
[史料影响]
( 5 )根据史料,概括出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答案解析
1.【答案】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1842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清政府赔款2100万银元;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等。C符合题意;B不合题意;C不合题意;D项割整个香港地区给英国,错在“整个”,D不合题意。由以上分析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2.【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终为中国患者,从俄罗斯乎!”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l5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所以答案选D
3.【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18世纪后半期起,英国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并在中国引起严重后果。1839年林则徐到广州禁烟,并于6月在虎门销烟,虎门销烟损害了英国的利益,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故选A。
4.【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的识记。1840—1842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南京条约》的内容是: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导致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ABC和表格信息无关,故选D。
5.【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认识。题文的战争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中,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和领土完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CD和鸦片战争无关,故此题选择答案B。
6.【答案】D
【解析】本题属于反向选择题,按要求应选择“不正确”的选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西王是萧朝贵,陈玉成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将领。因此D项中的对应不正确,故选D。
7.【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社会的起点,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8.【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条约内容的记忆,上海成为通商口岸是《南京条约》的内容,与B、C、D无关,所以选A。
9.【答案】B
【解析】根据图片中条约名称《南京条约》和米字旗可知,南京该条约时鸦片战争中,中英两国签订的,B项符合题意;法国在鸦片战争后与中国签订的时《黄埔条约》,俄国和日本与鸦片战争无关,故选B.
1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金田起义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开始;1851年3月洪秀全自称天王;1851年9月太平军在广西永安进行了一系列政权建设,永安建制标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达到极盛。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虎门条约》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3年10月8日,清朝钦差大臣耆英、英国驻华全权公使璞鼎查各自代表两国政府在广东虎门签订《五口通商附粘善后条款》,又称《虎门条约》。《虎门条约》主要内容:一、片面最惠国待遇,中国“有新恩施及各国,应准英人一体均沾”。二、准许英人在五口租地造屋,永久居住。《南京条约》是1842年签订,《望厦条约》、《黄埔条约》是1844年签订。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2.【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南京条约》内容的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以前的广州一口通商变为五口通商,广州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也是必然的,B项符合题意;ACD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故选B。
13.【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革命纲领,彻底否定了封建土地制度,调动了农民的革命积极性。A项《四洲志》是由林则徐主持编译的一部世界地理著作;B项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C项《海国图志》是魏源的著作,该书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和地理最详实的专著。故选D。
1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与以往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在反封建斗争方面最突出的是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太平天国运动前期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规定按人口平均分配,目的是要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D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D。
15.【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与禁毒有关的人物是林则徐,他曾主持禁烟并在虎门销烟,A项符合题意;魏源编写《海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左宗棠的活动是镇压太平天国,收复新疆,与虎门销烟无关;邓世昌主要活动是黄海大战,力战殉国;BCD均与题干无关,故选A。
16.【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林则徐虎门销烟是反侵略的壮举;太平天国运动是反抗清朝统治,也反抗外来侵略的农民运动,B项符合题意;黄海大战反抗的是日本的侵略;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与反封建,反侵略无关;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17.【答案】C
【解析】联系世界史,当时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潮流是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政新篇》中明确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A项固守小农经济的范畴,不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B项错误,反侵略并不能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D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并不是从经济基础的角度进行根本的分析。故选C。
18.【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洪秀全于1843年创立拜上帝会,1851年发动金田起义,攻占永安,封王建制,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由此可知,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③①④,故选B。
19.【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这次战争不是对英国和法国有利,而是对俄国有利”是解题的关键,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采取先武力占领,后签订条约的卑劣手段,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地区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二次鸦片战争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2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而《南京条约》开放的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瑷珲条约》未涉及开辟口岸问题。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1.【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50年末至1851年初,由洪秀全领导的集团在广西金田村发动反抗满清朝廷的武装起义,后建立“太平天囯”,并于1853年攻下金陵(今南京),定都于此,号称天京。故选C。
2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石达开和李秀成共同评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石达开和李秀成都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的将领,都是反映太平军翼王石达开与北王韦昌辉诛杀东王杨秀清的史实,即太平天国运动中的“天京事变”,从此太平天国由盛而衰;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3.【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说明中国在制定关税上没有自主权,显然损害的是中国的关税自主权。C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
24.【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1853年3月,太平军攻占南京,改名为天京,作为太平天国的都城。定都天京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AB项851年,洪秀全发动了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自称天王,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C项永安建制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政权的初建。故选D。
25.【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面对鸦片流毒,林则徐上书道光帝要求禁烟,1839年林则徐作为钦差大臣到广州查禁鸦片,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决心和勇气,1839年最有资格当选感动中国人物的是林则徐,故此题选B。
26.【答案】问题一:中国对英国的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主要原因是英国开始向我国走私鸦片
问题二:鸦片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身体,经济,军队的战斗力等几个方面
问题三:图一反映了《南京条约》签订以后,英国对华的商品输出明显增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五口通商。图二反映了1843年以后,中国进口关税税率大大降低,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问题四: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廉价工业品。
问题五: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解析】(1)根据材料一中“东印度公司1781—1790年间,流入中国的白银达1640万两人,1800—1810年则达2600万两”到“1831—1833年间将近有1000万银两从中国流出”说明了到中国对英国的贸易由出超变为入超;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上半期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开始拓展中国市场,但是中国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大量鸦片,造成了中国白银大量外流。
(2)根据材料二歌谣中的内容可以归纳出吸食鸦片能够损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军队衰弱,战斗力下降,白银大量外流等等。
(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为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4)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由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7.【答案】(1)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主权受到损害,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林则徐虎门销烟、左宗棠收复新疆、邓世昌黄海海战。
(3)清政府政治腐败,统治集团内部妥协。
(4)落后就要挨打;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等。(答对一点且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1)根据材料中177年前可知,指的是2017-177=1840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17年前指的是2017-117=1900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指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林则徐在1839年领导了虎门销烟运动;左宗棠在1878年收复了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区;邓世昌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
(3)根据材料三中“慈禧太后见《辛丑条约》中并没有把她作为祸首惩办,大喜过望,感激不尽她对列强感激涕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可见其清政府芙蓉腐败无能。
(4)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中国的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的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从中我们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我们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28.【答案】( 1 )洪秀全。
( 2 )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拯救百姓。
( 3 )广西桂平县金田村。1864年6月。
( 4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说明,单纯的农民抗争不能改变近代中国的命运。
【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上图是清朝时期我国农民起义领袖洪秀全;
(2)依据所学可知,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自称是上帝的次子,受命下凡,拯救百姓;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851年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发动起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64年6月洪秀全病逝;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说明,单纯的农民抗争不能改变近代中国的命运。
29.【答案】(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国和法国。中国。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利益。
(3)不会。它的目的是取得清政府的好感,谋求在华更大利益,坐收渔人之利。
(4)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相近的说法都可以)
【解析】(1)依据材料信息: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调停可知,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两个强盗”指英国和法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果园的主人”指中国;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果子”指列强在华的特权和利益;
(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美表面调停,实则帮凶,美国公使出来调停时,他不会维护中国的利益;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美国的目的是取得清政府的好感,谋求在华更大利益,坐收渔人之利。
(4)依据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5)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西方列强是一伙地地道道的强盗、魔鬼和杀人狂,他们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行为足以证明这一切。标榜自己是来自“文明社会”的“文明人”是欺世盗名,也是自欺欺人。
30.【答案】( 1 )洪秀全。1852年,太平军攻占永安。
( 2 )《天朝田亩制度》。内容: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 3 )评价:《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 4 )天京事变。统治集团内部权力斗争日益激化。
( 5 )太平天国运动敲响了大清帝国的丧钟。严重挫伤大清的实力,特别是八旗军的实力。为汉新兵的“抢班夺权”奠定了基础。
【解析】(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简介介绍的人物是洪秀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852年,太平军攻占永安,初步建立政权;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漫画反映的史实与太平天国运动中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有关;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规定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太平天国想通过这个方案,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
(3)依据所学可知,《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实际上也没有实行。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石达开出走的事件是天京事变;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天京事变是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之间发生的一次公开的分裂,,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5)依据材料信息可知,为汉人重整江山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