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11 21:3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7张PPT。下一页上一页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
下一页上一页1识记战国七雄的名称,理解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2掌握商鞅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及意义,
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3知道都江堰的建造和结构、功能和影响学习目标导航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春秋战国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 因鲁国编年史
《春秋》而得名因各诸侯国连年
相互战争而得名东周故事我来说 请从下面选择一则自己熟悉的成语,说一说成语所蕴含的故事纸上谈兵 完璧归赵 下一页上一页楚秦韩魏赵燕齐燕齐赵燕齐魏赵燕齐韩魏赵燕齐楚韩魏赵燕齐燕齐魏燕齐韩魏燕齐楚韩魏燕齐秦楚韩魏燕齐秦楚燕楚秦燕三家分晋晋齐田氏代齐赵魏韩齐赵魏韩齐史图我
来辨秦燕楚战


雄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来下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上一页一、战国七雄七国形成三家分晋:赵、魏、韩(公元前403年)田氏代齐(公元前391年)
1.七雄形成下一页上一页战国铜壶壶身刻有水陆攻战的图案下一页上一页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战争与春秋时期相比有何不同?有哪些著名的战例? 战国时期战争规模明显扩大,战争目的也由争夺中间空旷地带和控制弱小国家,演变为歼灭对方主力,给对方以毁灭性的打击。著名战例:桂陵之战 、马陵之战 、长平之战我来想一想特点:规模大,参战兵力多,交战区域广,持续时间长,伤亡大。2.战争的特点庞涓孙膑围魏救赵赵魏齐桂陵救命啊!魏齐桂陵之战 围魏救赵发生在公前354年,魏国大将庞涓率军八万,包围赵国都城邯郸。第二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命孙膑率军解邯郸之围,孙膑却率军进兵魏国。这是孙膑采取的避实击虚的方针,置魏军于被动地位。魏国内部空虚,
都城大梁告急,庞涓赶忙从赵撤军,回师自救,当疲惫之师魏军行至桂陵时,被早已埋伏在此
的齐军打得大败,生擒魏将庞涓,不久被放回国,再度为将。孙膑妙计,花最少的力气获得最大的成功。围魏救赵之役从此成为经典的战例,千百年来不断被人们研究,借鉴和传颂。下一页上一页马陵之战庞涓孙膑魏齐减灶计 公元前341年,齐魏两国又发生了马陵之战。齐国仍以孙膑为军师,魏国又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 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魏军主力被歼灭,庞涓拔剑自刎。从此,魏国大大削弱,齐国强大起来,孙膑名扬天下。下一页上一页下一页上一页长平之战为加速结束分裂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秦赵纸上谈兵 公元前259年,秦国进犯赵国,赵军在长平坚持抗敌。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下一页上一页“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
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韩非子》 连横:秦国利用东方六国的矛盾,分化六国使他们分别与自己结盟,并帮助秦国进行兼并的策略。纵横家:苏秦 、张仪  什么叫“合纵”、“连横”?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是谁?我来说一说 合纵:东方六国的联合,共同阻止秦国进行兼并的策略。下一页上一页 第一,给人民的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设想一下,当时的人民对连绵不断的战争会有什么样的想法?他们最渴望的是什么?我来想一想3.战争的评价 第二,促进政治改革,国家统一和民族融合,也有利于思想上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客观作用负面影响下一页上一页  秦孝公即位后,深感秦国落后挨打、被他国鄙视,决心改革内政,变法图强。他发布求贤令,招揽优秀人才。商鞅得到消息,赶来投奔。秦孝公下令求贤(想象画)商鞅入秦(想象画)二、商鞅变法下一页上一页1.变法的背景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什么相继展开变法运动?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国变法)
原因:各国争霸的现实压力 (直接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根本原因)目的富国强兵,在兼并战争中取胜时间、人物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下一页上一页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向前发展必须变革。学生表演课本剧《商鞅舌战守旧群臣》我来演一演下一页上一页2.变法的内容下一页上一页3.变法的影响(作用)商鞅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各国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下一页上一页这个故事说明商鞅为变法创造了什么样的条件?立木为信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推行改革的?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
——《战国策秦策一》下一页上一页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成功的原因:
1.商鞅变法代表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因此,商鞅变法适应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2.商鞅变法得到秦孝公的坚决支持;
3.商鞅敢于同旧势力作斗争,并制订了一系列具体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商鞅身上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1.实现抱负应不怕挫折和牺牲;
2.应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和献身精神。下一页上一页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那么商鞅变法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我来辩一辩下一页上一页 评价的是谁?他做了什么贡献?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李冰石像三、造福千秋的都江堰下一页上一页我来读一读 阅读教材,找出都江堰修建的时期、地位、构造、功能、影响。1 修建3 功能4 影响2 构成公元前256年,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由渠首和灌溉网两大系统工程构成。防洪、灌溉、水运等。天府之国;水利史上绝无仅有。下一页上一页“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
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蜀志》美丽的都江堰 想一想,都江堰的建成对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有什么影响?下一页上一页 都江堰造福人类、功垂千古。今天我们该如何更合理地保护和使用它?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我们来探究我来连一连 下列成语,哪些是出自春秋时期,哪些是出自战国时期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退避三舍 纸上谈兵 老马识途 百发百中 唇亡齿寒卧薪尝胆 朝秦暮楚 三令五申 一鼓作气 完璧归赵退出上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