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12 08:14: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西晋建立和统一以及八王之乱的基本史实。了解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情况和十六国的建立。
【过程与方法】
了解西晋的治国方略,分析八王之乱的原因;识读《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并分析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影响;通过对“西晋为什么是一个短命王朝”的分析,培养学生综合归纳史实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分析西晋统一全国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以及这一时期在我国历史上民族交融的重要影响,认识到历史上各族人民在进一步交往中,加深了解,共同书写着中华民族的历史。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西晋的建立,八王之乱。
【教学难点】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2017年热播的电视剧《虎啸龙吟》讲述了司马懿从辅臣到权倾曹魏的过程。司马懿死后,他的后代最终取代曹魏,建立了新的王朝——西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西晋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一)西晋的建立
1.教师提问:下表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三国实力比较表

户数 人口 兵力
魏 103万 443万 60万
蜀 28万 94万 10万
吴 52.3万 230万 23万


学生回答:三国后期,魏国实力最强,吴、蜀两国实力较弱。
2.教师讲解: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263年,魏灭蜀。曹魏中期,太尉司马懿逐渐控制了魏国的军政大权。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3.教师提问:三国局面最终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学生回答:280年,西晋灭吴。
4.教师讲述:西晋的皇室及许多大臣是大地主、大贵族出身。西晋王朝制定了一系列优待大地主、大贵族的政策,以保护他们的利益。当时的很多大贵族、大地主在治国方略上缺乏雄才大略,而是处处维护自己家族的权势,在生活上以豪华奢侈为荣,追求享乐。西晋的腐朽统治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和政治危机。
(二)八王之乱
1.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86页,归纳八王之乱的历史背景。
师生归纳:晋武帝大封同姓诸王,又派遣诸王据守州郡重镇,诸王在地方上的势力日益强大;西晋的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晋惠帝昏庸无能,封王觊觎中央政权。
2.教师提问:请说一说“八王之乱”的概况。
学生回答:八王之乱是指司马家族中手握重兵的八个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而爆发的混战,历时十几年,西晋从此衰落。
3.教师提问:观察下图,八王之乱带来了哪些影响?

学生回答: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人民饱受痛苦,西晋从此衰落。为了躲避战乱,中原人口纷纷逃亡南方,形成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
(三)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1.教师提问:一直生活在北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在东汉、魏、晋时期不断内迁。读教材第87页《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说一说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哪些。他们分别内迁至哪些地区?
学生回答: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匈奴、鲜卑、羯、氐、羌。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
教师讲解: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内迁民族逐步由游牧转入农耕,而内迁民族的文化习俗也影响了汉族,各民族出现交融。
2.图片展示:

教师讲解:西晋灭亡后,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3.教师提问:阅读教材第88页,简单描述十六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学生回答: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人民颠沛流离。
4.教师讲述: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皇帝苻坚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他们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还大力兴办学校,提倡儒学。苻坚的治国措施,缓和了前秦境内胡汉之间的对立和矛盾。
三、课堂总结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西晋的治国方略,知道了八王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十六国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北方游牧民族内迁的原因及分布情况。
◇板书设计◇
西晋的建立
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
民族的内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