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 古诗二首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3 古诗二首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2 10:29: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主 备 人
主备教师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东沟小学
课?题
3.古诗两首
课?型
讲读
课时分配
2?
第? 1?? 课时
上课时间
项???目
内?????????? 容

?

?

?

知识
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学会诗中的生字。
过程
方法
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
情感
态度
价值观
理解诗句的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情境,感受乡村孩子质朴、纯真的童
心之美。?
教学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感悟诗中的意境,体会童真童趣。
2、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练之美。?
教学、教具
(课件)
准???备
教学多媒体演示文稿(文字、图象),诗人、诗作的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教
?

?

?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活动
课前导语
同学们,还记得杨万里《小池》这首诗吗?谁背给大家听听。
今天,我们又来学习一首古诗,也是讲夏日池塘上发生的事。(板书:池上)齐读。
?一、简介白居易。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从小生活清贫,生逢战乱,对社会黑暗和人民疾苦有较深
?
?
?
背?杨万里《小池》
?
?教
?
?

?
??

?
??

的了解。他写了很多诗,揭露统治者的奢侈腐化,即有名的“讽刺诗”。他热爱大自然,写下了不少描写山水景物的小诗。他的诗质朴自然,通俗易懂,老少能读。白居易一生写诗3600多首,是唐朝写诗最多的诗人。
?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池上》。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
  2、检查。
  (1)读准字音:撑、艇、萍都是后鼻音。
  (2)理解词语:浮萍。
  (3)齐读诗歌:说说池塘上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
  3、再次自由读诗。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4、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结合前后句和文中插图,借助工具书,理解诗剧含义。
  一、吟诗、炼字,体会意境。
  1、前两行——小娃偷采莲。
(1)读这两行诗,你看到了怎样的荷塘,怎样的白莲?
(2)小娃如何偷采?
(3)看图,指导学生读出小娃天真、调皮的样子。
(4)你最欣赏前两行中的哪个字?
 (偷:结合自己小时候“偷偷”做的一些顽皮之事,体会孩子的无邪、可爱、纯
  真与童年的快乐、无忧、自由)
配乐朗读这两行诗。
 ??2、后两行——景美童心纯。
(1)提问:小娃“偷采白莲”不会被发现吗?
  
?(2)生默读,读理解。
(3)抓住“不解”体会孩子的质朴、纯真。
(4)指导读出情趣。
  二、回归整体,拓展延伸。
1、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读、唱、演都可)
2、你还读过哪些描写荷塘、荷叶的诗句?
?
?
?
?
?
学生自读
?
?
?
学生自读《池上》。
?
?
?
?
?
(一个小孩偷采白莲)
?
?
?
?
?
?
?
?
生:莲叶田田的,莲蓬嫩嫩的,我也好想去摘
?
?
?
 生:小孩可能太想吃那嫩嫩的、甜甜的莲蓬,就不经大人同意,撑着船偷偷去采。
?
?
?
朗读这两行诗。
?
(小娃哪里知道:小船一路划开的一道浮萍已经暴露了他的“偷采”之事呢)
?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古诗。
?
?

?

?

?

3.古诗两首
            
偷采  白莲回   景美引人
池上
不解  浮萍开   童真童趣

?

?

?

《池上》这首诗中,诗人用质朴的语言,白描的手法,把小娃天真无邪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图文对照、听录音朗读等形式,使学生头脑中浮现出相应的画面。通过自主阅读,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空间,促使学生全面深入地感悟。
(三))年级(上)册 ( 语文 )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主 备 人
主备教师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东沟小学
课 题
?3 古诗两首
课 型
新授
课时分配
?2
第 2 课时
上课时间
项 目
内 容

?

?

?

知 识
能 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过 程
方 法
能解释诗句中的词语,并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古诗美的意境,使学生受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古诗内容,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难点
通过思索、想象诗中所描写的环境、心情,并反复吟诵、回味,理解诗人的言外之意、意外之情。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流 程
?教
?

?

?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
2.同学们,如果说中国悠悠五千年的文化是一串珍珠,那古诗就是其中的一颗美丽的明珠,古诗的魅力就在于能用最少的文字,展现出丰富的画面,让有多产生无尽的想象。今天,我们用读诗句、想画面的方法再来学习一首古诗。
1.朗读、背诵《池上》。
?教
?
?

?
??

?
??

3.解题。
“所见”是什么意思?想知道作者看到了些什么吗?读了这首诗就会明白了。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3.读了这首诗,你知道诗人所看到的是什么了吗?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2.理解一、二行诗句。
(1)出示课文插图:这是怎样的一幅情景?(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的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呢?体现出牧童什么样的神情?(悠闲自在)
(2)出示: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林樾”怎么理解?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诗的意思吗?
3.理解三、四行诗句。
(1)诗人袁牧看到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听到那悦耳的歌声,正欣赏着,突然,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出示: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此时诗人又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
“意欲”是什么意思?“鸣蝉”呢?谁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意欲捕鸣蝉”这也是作者所见到的吗?
4.指导朗读。
四、拓展创新,放眼航程:
1、下面再让我们看看画面美美地吟诵这首诗,把这如画的诗、如诗的画留在我们的心里吧。
1.自读古诗,读准生字,读通诗句。
2.指名读、齐读。
1.自由读全诗,边读边想,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全班交流。
这可真是个快乐的小牧童,你能用哪些词语来形容牧童此时的心情呢?
(3)多么美的田园风光啊,让我们也骑上小黄牛,把前两行美美地读一读。
(2)边读边想象牧童寻蝉的样子,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谁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两行诗的意思。
(4)谁能把这有趣的一幕读出来呢?
5.你能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幅美妙的情景吗?试着当一个口才好的田老师。
2、朗读、背诵《所见》。

?

?

?

所见
牧童 黄牛 ?鸣蝉

?

?

?

引导学生在“解诗意”和“想诗境”过程中,对其“声、色、境、情”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领悟;在“品诗风”过程中,对其“平白如话、寓问于答、意境幽远”的语言特点及艺术特色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领悟;在“悟诗情”过程中,对诗人的情感及其变化也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