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标人教版物理 必修二学案课件+课时练习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五节 宇宙航行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新课标人教版物理 必修二学案课件+课时练习 第六章 万有引力与航天 第五节 宇宙航行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0-12-14 08:16:00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6章 第5节
基础夯实
1.(广东滨河中学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地球同步卫星与静止在地赤道上的物体比较,下列物理量相同的是(  )
A.线速度      
B.角速度
C.向心加速度
D.周期
答案:BD
2.随着“天宫”计划的实施,我国的航天员人数及航天员在太空中停留的时间逐渐增加,体育锻炼成了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下列器材最适合航天员在轨道舱中锻炼时使用的是(  )
A.哑铃
B.弹簧拉力器
C.单杠
D.徒手跑步机
答案:B
解析:跳出思维定势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大多数的运动器材是靠自身或运动者的“重量”发挥作用的,一到“失重”的环境它们就完全派不上用场,而“太空”正是这样一个环境——在太空中的一切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蚌埠二中09~1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2008年9月25日至28日,我国成功实施了“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航天飞行.在刘伯明、景海鹏的配合下,翟志刚顺利完成了中国人的第一次太空行走.9月27日19时24分,“神舟”七号飞行到31圈时,成功释放了伴飞小卫星,通过伴飞小卫星可以拍摄“神舟”七号的运行情况.若在无牵连情况下伴飞小卫星与“神舟”七号保持相对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伴飞小卫星与“神舟”七号飞船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相同
B.伴飞小卫星绕地球沿圆轨道运动的速度比第一宇宙速度大
C.霍志刚在太空行走时的加速度和地面上的重力加速度大小相等
D.霍志刚在太空行走时不受地球的万有引力作用,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答案:A
4.(2009年青岛模拟)据美国媒体报道,美国和俄罗斯的两颗通信卫星于2009年2月11日在西伯利亚上空相撞,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的首次卫星在轨碰撞事件.碰撞发生的地点位于西伯利亚上空490英里(约790公里),比国际空间站的轨道高270英里(约434公里).若两颗卫星的运行轨道均可视为圆轨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碰撞后的碎片若受到大气层的阻力作用,轨道半径将变小,则有可能与国际空间站相撞
B.在碰撞轨道上运行的卫星,其周期比国际空间站的周期小
C.美国卫星的运行周期大于俄罗斯卫星的运行周期
D.在同步轨道上,若后面的卫星一旦加速,将有可能与前面的卫星相撞
答案:A
5.(山东平度一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模块检测)2009年美国航天局成功发射了开普勒探测器,以完成寻找太阳系外类地可居住行星的任务.已知它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周期约为372.5天,则开普勒探测器与地球相比(  )
A.离太阳的距离较近
B.围绕太阳运行的线速度较小
C.围绕太阳运行的角速度较大
D.围绕太阳运行的向心加速度较大
答案:B
解析:因为探测器的周期比地球大,所以它离太阳的距离较远,其角速度、向心加速度、线速度较地球小.
6.在地面附近发射飞行器,如果发射速度大于7.9km/s,而小于11.2km/s,它绕地球运行的轨迹就不是圆,而是________.当飞行器的速度等于或大于________km/s时,它就会克服地球的引力,永远离开地球.在地面附近发射一个飞行器,要使它挣脱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外,必须使它的速度等于或________km/s,这个速度叫做________.
答案:椭圆 11.2 大于16.7 第三宇宙速度(逃逸速度)
7.我国已启动月球探测计划“嫦娥工程”,如图为设想中的“嫦娥1号”月球探测器飞行路线示意图.
(1)在探测器飞离地球的过程中,地球对它的引力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结合图中信息,通过推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探测器飞离地球时速度方向指向月球
②探测器经过多次轨道修正,进入预定绕月轨道
③探测器绕地球的旋转方向与绕月球的旋转方向一致
④探测器进入绕月轨道后,运行半径逐渐减小,直至到达预定轨道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1)减小 (2)D
解析:(1)根据万有引力定律F=G,当距离增大时,引力减小;
(2)由探测器的飞行路线可以看出:探测器飞离地球时指向月球的前方,当到达月球轨道时与月球“相遇”,①错误;探测器经多次轨道修正后,才进入预定绕月轨道,②正确;探测器绕地球旋转方向为逆时针方向,绕月球旋转方向为顺时针方向,③错误;探测器进入绕月轨道后,运行半径逐渐减小,直至到达预定轨道,④正确.
8.(上海市交大附中08~09高一下学期期中)2009年4月5日,朝鲜中央通讯社发表声明宣布,朝鲜当天上午在位于舞水端里的卫星发射基地成功发射了一枚火箭,顺利将“光明星2号”试验通信卫星送入轨道.国际社会对此广泛关注.美国军方5日说,朝鲜当天发射的“卫星”未能进入轨道,发射物各节全部坠海;韩国政府方向作类似表述;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涅斯捷连科5日表示,俄方已确认朝鲜发射卫星的事实,并呼吁有关方面在这一问题的评价上保持克制.假如该卫星绕地球运行且轨道接近圆形,卫星运行周期为T,试求卫星距离地面的高度.(已知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
答案:h=(gR2T2/4π2)-R
解析:对地球上的物体m1,m1g=Gm1M/R2
对卫星m2,Gm2M/(R+h)2=4π2m2(R+h)/T2
解之得:h=(gR2T2/4π2)-R
能力提升
1.关于我国发射的“亚洲一号”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其质量加倍,则轨道半径也要加倍
B.它在北京上空运行,故可用于我国的电视广播
C.它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
D.它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答案:D
解析:从G=m得r=轨道半径与卫星质量无关.同步卫星的轨道平面必须与赤道平面重合,即在赤道上空运行,不能在北京上空运行,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在最低圆道上运行的速度,而同步卫星是在高轨道上运行,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所谓“同步”就是卫星保持与地面赤道上某一点相对静止,所以同步卫星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
2.2001年3月23日“和平”号空间站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坠落在浩瀚的南太平洋.“和平”号空间站是20世纪质量最大,寿命最长,载人最多,技术最先进的航天器,它在空间运行长达15年,下面有关“和平”号空间站坠落过程的说明正确的是(  )
A.“和平”号空间站进入较稠密大气层时,将与空气摩擦,空气阻力大大增加
B.“和平”号空间站在整个坠落过程中的运动轨迹是直线
C.“和平”号空间站在整个坠落过程中的运动轨迹是曲线
D.“和平”号空间站在进入大气层前,高度降低,速度变大
答案:ACD
解析:由F引=F向得v=则高度降低,运动轨道半径减小,速度变大,进入大气层,空间站所受空气阻力大大增加,将沿着曲线坠落,不可能沿直线行进.
3.(江西金溪一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几十亿年来,月球总是以同一面对着地球,人们只能看到月貌的59%,由于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所以月球的背面蒙上了一层十分神秘的色彩.试通过对月球运动的分析,说明人们在地球上看不到月球背面的原因是(  )
A.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
B.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地球的公转周期相同
C.月球的公转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
D.月球的公转周期与月球的自转周期相同
答案:D
4.(四川绵阳南山中学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卫星A、B、C在相隔不远的不同轨道上,以地球为中心做匀速圆周运动,且运动方向相同.若在某时刻恰好在同一直线上,则当卫星B经过一个周期时,下列关于三个卫星的位置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卫星的位置仍在一条直线上
B.卫星A位置超前于B,卫星C位置滞后于B
C.卫星A位置滞后于B,卫星C位置超前于B
D.由于缺少条件,无法比较它们的位置
答案:B
解析:卫星的轨道半径越大,其周期越长所以B项正确.
5.(安徽潜山中学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2006年2月10日,如图所示的图形最终被确定为中国月球探测工程形象标志,它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轮明月,一双脚印踏在其上,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一位敢于思考的同学,为探月宇航员设计了测量一颗卫星绕某星球表面做圆周运动的最小周期的方法:在某星球表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一个物体,若物体只受该星球引力作用,忽略其他力的影响,物体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已知该星球的直径为d,如果在这个星球上发射一颗绕它运行的卫星,其做圆周运动的最小周期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v=2g′h,∴g′=,
又mg′=m·,∴T=.
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试回答下列问题:
(1)载人航天飞船做近地飞行时的速度约为________km/s(已知地球半径R地=6400km,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g=10m/s2).
(2)为了使飞船达到上述速度需有一个加速过程,在加速过程中,宇航员处于________状态.人们把这种状态下的视重与静止在地球表面时的重力的比值用k表示,则k=________(设宇航员的质量为m,加速过程的加速度为a)选择宇航员时,要求他对这种状态的耐受力值为4≤k≤12,说明飞船发射时的加速度值的变化范围为________.
(3)航天飞船进入距地球表面3R地的轨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质量为64kg的宇航员处于______状态,他的视重为________N;实际所受重力为________N.
答案:(1)8 (2)超重  3g~11g (3)完全失重 0 40
解析:(1)载人飞船近地飞行时,轨道半径近似等于地球半径,万有引力近似等于在地面表面的重力,提供其运行的向心力,mg=m,故v==km/s=8km/s.
(2)设在飞船向上加速过程中宇航员受支持力FN,由牛顿第二定律FN-mg=ma,得FN=m(g+a)>mg,宇航员处于超重状态,k==,由题意4≤k≤12,所以有3g≤a≤11g.
(3)航天飞船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重力完全用来提供向心力,宇航员处于完全失重状态,视重(对座椅的压力)为零,其实际所受重力也因离地高度增加而减少,为G′=mg()2=mg=40N.
7.(2009·潍坊)我国的“嫦娥奔月”月球探测工程已经启动,分“绕、落、回”三个发展阶段:在2007年发射一颗绕月球飞行的卫星在2012年前后发射一颗月球软着陆器;在2017年前后发射一颗返回式月球软着陆器,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并安全返回地球,设想着陆器完成了对月球表面的考察任务后,由月球表面回到围绕月球做圆周运动的轨道舱,其过程如图所示.设轨道舱的质量为m,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g,月球的半径为R,轨道舱到月球中心的距离为r,引力常量为G,则试求:
(1)月球的质量;
(2)轨道舱的速度和周期.
答案:(1) (2)R 
解析:(1)设月球的质量为M,则在月球表面G=m′g得月球质量M=.
(2)设轨道舱的速度为v,周期为T,则
G=m,得v=R
G=mr,T=.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60张PPT)
* 了解人造卫星的有关知识
* 知道三个宇宙速度的涵义,会推导第一宇宙速度
** 能运用万有引力定律及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解决卫星运动的有关问题
* 感知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培养献身科学的人生价值观
2008年9月27日下午5点中国第三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七号”,成功发射,宇航员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如图)完成了一系列空间科学实验,并按预定方案翟志刚进行了太空行走,第1次把中国人的足迹留在了茫茫太空,这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又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
1.牛顿在思考万有引力定律时就曾想过,从高山上水平抛出物体,速度一次比一次大,落地点__________________.如果速度足够大,物体就________________,它将绕地球运动,成为________________.
2.第一宇宙速度大小为________,也叫________速度.
第二宇宙速度大小为________,也叫________速度.
第三宇宙速度大小为________,也叫________速度.
3.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是1957年10月4日在________发射成功的,卫星质量为________kg,绕地球飞行一圈需要的时间为__________.
世界第一艘载人飞船是1961年4月12日在________发送成功,飞船绕地球一圈历时__________.
世界上第一艘登月飞船是1969年7月16日9时32分在________发送成功,______________进入月球轨道;____________飞船在月球表面着陆;__________宇航员登上月球.
4.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在2003年10月15日9时在________发送成功的,下图1为中国第一位航天员________.
中国第二艘载人航天飞船在2005年10月12日9时在________发送成功,下图2为宇航员________,下图3为宇航员________.
答案:1.也就一次比一次远 不再落回地面 人造地球卫星
2.7.9km/s 环绕 11.2km/s 脱离 16.7km/s 逃逸
3.苏联 83.6 96min 苏联 108min 美国 7月19日 7月20日4时17分 阿姆斯特朗
4.中国 杨利伟 中国 费俊龙 聂海胜
地球对周围的物体有引力作用,因而抛出的物体要落回地面,当物体速度足够大时,物体就永远不会落回到地面上来,它将围绕地球旋转,成为一颗绕地球运动的人造地球卫星.
(1)卫星的运动都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其向心力就是地球对它的万有引力.
(2)发射速度:将人造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运行所必须具有的速度.
(3)绕行速度:卫星在轨道上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具有的速度.
②物理意义:第一宇宙速度也叫做地面附近的环绕速度,是使人造卫星能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最小发射速度;也是人造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时的最大运行速度;也可理解为紧贴地面的运行速度.
(2)第二宇宙速度
①大小:v2=11.2km/s
②物理意义:卫星脱离地球引力的束缚,成为绕太阳运动的人造行星或飞到其他行星上去所必需的最小发射速度.
(3)第三宇宙速度
①大小:v3=16.7km/s
②物理意义:卫星脱离太阳引力的束缚,飞到太阳系以外的宇宙空间所必需的最小速度.
特别提醒:
(1)第一宇宙速度是最大运行速度,也是最小发射速度.
(2)三个宇宙速度分别为在三种不同情况下在地面附近的最小发射速度.
(北京育才中学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关于第一宇宙速度,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它是人造卫星绕地球飞行的最小速度
B.它是地球表面附近发射人造卫星的最大发射速度
C.它是人造卫星在圆轨道上绕地球飞行的最大速度
D.它是使卫星脱离地球引力束缚的最小发射速度
答案:C
1984年4月8日,我国成功地发射了一颗地球同步通讯卫星,8天后定位于东经125°的赤道上空.同步卫星有以下几个特点:
(1)周期一定:它的运动周期等于地球自转的周期T=24h.
(2)角速度一定: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角速度等于地球自转的角速度.
(3)轨道一定:所有同步卫星的轨道半径都相同,即同步卫星都在同一轨道上随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轨道离地面的高度约为3.59×104km.
(4)环绕速度大小一定:所有同步卫星绕地球运动的线速度的大小是一定的,约为3.08km/s.
(5)向心加速度大小一定:所有同步卫星由于到地心距离相同,所以,它们绕地球运动的向心加速度大小都相同,约为0.23m/s2.
特别提醒:
(1)所有同步卫星的周期T、轨道半径r、环绕速度v、角速度ω及向心加速度a的大小均相同.
(2)所有国家发射的同步卫星的轨道都与赤道为同心圆,它们都在同一轨道上运动且都相对静止.
(上海外国语学校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过关测试)对于地球同步卫星的认识,正确的是 (  )
A.它们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不同卫星的轨道半径可以不同,卫星的加速度为零
B.它们运行的角速度与地球自转角速度相同,相对地球静止
C.不同卫星的轨道半径都相同,且一定在赤道的正上方,它们以第一宇宙速度运行
D.它们可在我国北京上空运行,故用于我国的电视广播
答案:B
解析:同步卫星只能在赤道上方,由于周期等于地球自转周期一定,轨道半径一定,因此离地高度一定,其运行速度小于第一宇宙速度.
(1)超重:发射时加速上升过程;返回大气层时减速降低过程.
(2)失重:卫星进入轨道后,卫星本身和其中的人、物都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3)卫星中失效的物理仪器:凡工作条件或原理与重力有关的仪器都不能使用.
(浙江平湖中学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如图所示,宇航员在围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空间站中会完全失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宇航员仍受万有引力的作用
B.宇航员受力平衡
C.宇航员受的万有引力正好提供向心力
D.宇航员不受任何作用力
答案:AC
是否可以发射一颗这样的人造卫星,使其圆轨道(  )
A.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纬度线(非赤道)是共面的同心圆
B.与地球表面上某一经度线所决定的圆是共面的同心圆
C.与地球表面上赤道线是共面的同心圆,且卫星相对地球表面是静止的
D.与地球表面上的赤道线是共面的同心圆,但卫星相对地球是运动的
解析:人造卫星飞行时,由于地球对卫星的引力作为它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而这个力的方向必定指向圆心,即指向地心,故所有无动力的卫星其轨道圆的圆心一定要和地球的中心重合,不能是地轴上(除地心外)的某一点,故A是不对的.
由于地球同时绕着地轴在自转,所以卫星的轨道平面也不可能和经度线所决定的平面共面,所以B也是不对的.
相对地球表面静止的就是同步卫星,它必须在赤道线平面内,且距地面有确定的高度,这个高度约为三万六千公里,而低于或高于该高度的人造卫星也是可以在赤道平面内运动的,不过由于它们的周期和地球自转的周期不相同,就会相对于地面运动.
答案:CD
点评:(1)人造卫星的轨道一般有三种:赤道轨道,极地轨道,一般轨道.共同特点是轨道中心必须和地心重合.
(2)没有跟某一经度重合的轨道,也没有跟某一纬度重合的轨道(除赤道平面).事实上大约三万六千公里高空的赤道轨道上只有和地球自转方向相同的卫星才能称之为同步卫星,如果转向正好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就不能称其为地球同步卫星了.
(3)发射到赤道轨道上的同步卫星为了节省动力,发射场所选地点尽可能靠近赤道,且要借助地球自转的线速度.
(吉林一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如图所示的三个人造地球卫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b、c
②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c
③同步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c
④同步卫星可能的轨道为a
A.①③是对的     
B.②④是对的
C.②③是对的
D.①④是对的
答案:B
宇宙飞船和空间站在同一轨道上运动,若飞船想与前面的空间站对接,飞船为了追上轨道空间站,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飞船加速直到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B.飞船从原轨道减速至一个较低轨道,再加速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C.飞船加速至一个较高轨道再减速追上空间站完成对接
D.无论飞船如何采取何种措施,均不能与空间站对接
飞船若先减速,它的轨道半径减小,但速度增大了,故在低轨道上飞船可接近或超过空间站,如图所示,当飞船运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再加速,则其轨道半径增大,同时速度减小,当刚好运动到空间站所在轨道时停止加速,则飞船的速度刚好等于空间站的速度,可完成对接;
若飞船先加速到一个较高轨道,其速度小于空间站速度,此时空间站比飞船运动快,当二者相对运动一周后,使飞船减速,轨道半径减小又使飞船速度增大,仍可追上空间站,但这种方法易造成飞船与空间站碰撞,不是最好办法,且空间站追飞船不合题意,综上所述,方法应选B.
答案:B
点评:使飞船加速,飞船将远离地球,轨道半径增大,v减小;反之使飞船减速时,飞船轨道半径减小,其环绕速度增大,先减速可使飞船比空间站运动快,故可在适当位置再加速,使速度在飞船轨道半径增大时减小,可追上空间站,先加速再减速时,空间站追飞船,虽也可对接,但不合题意.
(江西师大附中08~09学年高一下学期月考)2007年10月24日我国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了“嫦娥一号”,“嫦娥一号”飞行的示意图如下图,关于嫦娥一号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P点由a轨道转变到b轨道时,速度必须变小
B.在Q点由d轨道转变到c轨道时,速度变小(不计嫦娥一号的质量变化)
C.在b轨道上,P点速度比R点速度大
D.嫦娥一号在a、b轨道上正常运行时,通过同一点P时,加速度相等
答案:BCD
假设地球的质量不变,而地球的半径增大到原来的半径的2倍,那么从地球发射人造卫星的第一宇宙速度的大小应为原来的________倍.
解析:因第一宇宙速度即为地球的近地卫星的线速度,此时卫星的轨道半径近似地认为是地球的半径,且地球对卫星的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
点评:第一宇宙速度是卫星近地飞行的速度,其轨道半径与地球的半径相同.万有引力提供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
金星的半径是地球的0.95倍,质量为地球的0.82倍.那么,
(1)金星表面的自由落体加速度是多大?
(2)金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大?
答案:(1)8.9m/s2(2)7.3km/s
解析:(1)由于万有引力产生重力,设金星和地球的半径、质量及星球表面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分别为r1、m1、g1、r2、m2、g2.分别对金星和地球列两个方程:
Gmm1/r=mg1①
Gmm2/r=mg2②
(2009·玉溪模拟)据报道,我国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于2008年4月25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经过4次变轨控制后,于5月1日成功定点在东经77°赤道上空的同步轨道.关于成功定点后的“天链一号01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运行速度大于7.9km/s
B.离地面高度一定,相对地面静止
C.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比月球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大
D.向心加速度与静止在赤道上物体的向心加速度大小相等
答案:BC
已知地球同步卫星离地心的距离为r,运行速度为v1,加速度为a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为a2,第一宇宙速度为v2,地球的半径为R,则下列比值正确的是 (  )
答案:AD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研究对象.设地球质量为M,同步卫星的质量为m1(为研究对象1);地球赤道上的物体质量为m2(为研究对象2);在地球表面附近的物体质量为m3(为研究对象3).根据向心加速度和角速度的关系,有
2008年9月25日21时10分,“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飞船搭载了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宇航员,飞行时间约为3天,航天员首次出航并放飞小卫星,为下一步建立空间站奠定了基础.飞船发射后先在轨道倾角为42.4度的椭圆轨道上运行6圈,实施变轨后,进入圆轨道,绕地球飞行一圈约需要90分钟.9月27日16时44分左右,翟志刚成功出舱并挥动手中的五星红旗向全国人民问好.(地球半径R取6.37×103km,地面重力加速度g取10m/s2,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1)翟志刚出舱后会“飘浮起来”(如图),此时他是否还受万有引力作用?解释现象产生的原因.
(2)翟志刚是否担心会被太空舱“抛弃”?说明原因.
(3)估算飞船运行轨道距离地面的高度.
解析:(1)翟志刚仍受万有引力作用,只不过万有引力充当了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翟志刚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故会“飘浮起来”.
(2)翟志刚和太空舱处于同一卫星轨道上,具有相同的环绕速度,所以翟志刚不必担心会被太空舱“抛弃”.
(3)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神七”升空,举国振奋.在神七实现“太空行走”后,中国的空间站距离我们越来越近了.在2009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天宫一号”空间试验站模型的出现一度掀起了晚会的高潮.
根据规划,中国将在2010~2011年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实际上是空间实验室的实验版,采用两舱构型,分别为实验舱和资源舱.之后,再发射“神舟八号”.“神八”是一艘无人神舟飞船,将与“天宫”一号进行无人自动对接试验.那么“神八”与“天宫”系列空间站在实现对接的最后阶段,二者哪些物理量必然接近相同?(答出两个即可)
答案:速度 轨道高度 周期 角速度
解析:航天活动中的轨道对接通常大致需要经由3个阶段:①远程导引阶段.②近程导引阶段.③停靠阶段.在最后阶段——停靠阶段采用小推力的发动机进行停靠控制,两对接航天器的相对速度应接近或等于零;要实现轨道对接,必须保证两航天器同轨,也就是轨道高度相同.同理,周期、角速度也必然接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