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讲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年中考2年模拟复习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讲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3年中考2年模拟复习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8-10-18 17:22:58

文档简介

第二讲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描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a);
②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b).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a);
②举例说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能影响物质的性质(b).
3.物质的密度
①知道物体有质量(a);
②概述物质密度的含义(b);
③概述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b);
④应用ρ=m/v进行简单的计算(c);
⑤使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b).
4.熔化和凝固
①识别熔化和凝固(a);
②绘制晶体熔化图线(b);
③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a);
④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a).
5.汽化和液化
①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a);
②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致冷作用(a);
③描述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a);
④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a);
⑤能用物质粒子模型简要解释汽化和液化现象(c).
6.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①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b);
②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a);
③说出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a).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描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没有生成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
②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新物质的变化。
(2)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微观上:是否生成新分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________________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状态、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比热、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________________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等。
3.物质的密度
(1)知道物体有质量
物体所含________________的多少叫质量
(2)概述物质密度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概述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________________,与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大小________________,但当温度、状态等发生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将发生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相等,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并可用于计算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①密度公式ρ=________________(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②密度的单位有:________________或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a利用公式ρ=m/V计算某种物质的密度或鉴别物质。
b利用公式m=ρV计算体积为V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c利用公式V=m/ρ计算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的体积。
使用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①主要仪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量杯)。
②固体密度的测定: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体的体积V(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后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通常用排水法),然后运用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ρ。
③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②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V;③用天平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为m2;④则液体的密度为:ρ液=____________________
4.熔化和凝固
(1)识别熔化和凝固
①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
②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______________
绘制晶体熔化图线
晶体熔化图像(以硫代硫酸钠为代表)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3)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
a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①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________________热量。
②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______________。
b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
①晶体凝固时,会________________。
②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5.汽化和液化
(1)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
汽化分为两种方式:________、________;
①蒸发:在________________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并且不剧烈。
②沸腾:在________________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致冷作用
a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
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④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b.由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________________
描述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________________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________________
(4)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
①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②方法: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③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6.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1)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________________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______________。
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可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________________;③气体的溶解度还受________________的影响
说出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中,溶质在________________水中达到________________状态时所溶 解的克数,就称作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
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典例】(2017·安徽)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答案】C 【解析】A、海水晒盐,是利用光照蒸发水分,使氯化钠结晶析出,该过程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水中的色素、固体颗粒等杂质,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煤中含有碳元素,但不含有一氧化碳,而制成的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有新的物质生成,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干冰降雨是利用干冰极易升华,而升华过程中吸收周围大量热量,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液滴,从而降雨,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考点二 密度
【典例】(2016·丽水)某品牌太阳能汽车如图所示,通过安装在车顶和前端的电池板收集太阳能;玻璃采用防太阳辐射的层压玻璃制作而成,车身轻便灵活。
该车身的材料要求强度高且轻便,则下表中最理想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
材料
锰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性能(强度)

较弱
较强

密度/kg·m-3
7.9×103
3.0×103
4.5×103
1.6×103
【答案】碳纤维;
【解析】由表格可知,碳纤维的性能强度是最强的,且碳纤维的密度最小,说明等体积的材料,碳纤维最轻;故最理想的材料是:碳纤维;
考点三 物态变化
【典例】(2018·宁波)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效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答案】C
【解析】导热性反映了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导热性好的物体在接受热量后温度升高且能将热量传递根据专家的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可知,在太阳的照射下,条形砖由于导热性好,所以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再将热量传递给上方的雪,所以雪熔化的快。而中间方形砖由于导性性差太阳照射下热量吸收少所以雪熔化速度慢。故C正确;
【典例】(2016·淮安)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  )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晶体的凝固过程
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物质的温度在逐渐降低,说明可能是凝固的过程,且图像是规则的,所以是晶体而不是非晶体;故B正确;
考点四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典例】(2018·金华)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答案】A
【解析】A、由图可知,甲丙都晶体剩余,所以甲丙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而乙没有晶体剩余,但有可能恰好饱和,所以乙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
B、加入相同质量的溶质,只有乙中完全溶解,所以乙的溶质质量是最大的;故B错误;
C、相同质量的溶剂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溶质,溶解的溶质越多,溶脂质量分数越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是:乙>丙>甲;故C错误;
D、升温时,如果能够继续溶解溶质则溶脂质量分数会增大,如果溶质不能溶解到溶液中,则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增大;故D错误;

易错点1 物态变化
【典例】(2017·淮安)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
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
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错解】D
【析错】对于物态变化的定义理解不到位;
【纠错】这是一道结合当下比较热门的环境为背景的生活常识性题目;污水净化由图可知,污水先变成蒸汽然后遇冷重新变成液体落下,被收集起来成为干净的水;故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故答案为:B
易错点2 溶液
【典例】(2017·杭州)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错解】B
【析错】对溶解度定义理解不全面;
【纠错】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0--70℃时,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但是70--90℃时,温度越高,溶解度越低;故A错误;
B、10℃时,硫酸镁溶解度是27.7g,是100g水中可以溶解27.7g硫酸镁;因此72.3g的水无法完全溶解27.7g硫酸镁,所以质量质量分数不可能是27.7%;故B错误;
C、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是49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解质量的比值是不变的均为49:100;故C正确;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解度在降低,所以饱和溶液要析出一部分硫酸镁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降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名师指津 对于信息类的题目,要从提供的信息中提取对解题有帮助的内容,并结合已学知识点进行答题;

1.(2018?杭州)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
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2.(2018?温州)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3.(2018?嘉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操作I一定是降温 B. 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
C. 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 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4.(2017·台州)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紫色石蕊变红色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右低
5.(2017?绍兴)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
误的是 (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3.(2017?湖州)下列转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消融??B.核能发电???C.煤矿自燃???D.干冰升华
4.(2016?台州)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
5.(2016?绍兴)下列利用空气某成分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氮气可以制造化肥????????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6.(2018?湖州)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
(1)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
① ② ③
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以上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请模仿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7.(2018?衢州)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9.(2018?温州)2018年5月5日,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喷发。
(1)火山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有时会给人类带来灾害。请再举一例由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________________
(2)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流入海洋,导致海洋上空形成浓厚的白雾,白雾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11.(2017?衢州)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小柯用氯化钠溶液 模拟该过程,如图:
(1)乙烧杯中的溶液________(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 氯化钠饱和溶液
(2)要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12.(2017?丽水)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如图),天舟一号的任务之一是将储箱内的推进剂(液态燃料和液态氧)分别输送给天宫二号。
液态氧可由气态氧经过________而形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13.(2016?绍兴)20℃时,向3个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编号
A
B
C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
9
18
27
溶液质量(克)
59
68
68
(1)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2)若将A杯中的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________克.

1.(2018?杭州模拟)下图为东北雪乡露天温泉附近的产生的雾凇,产生雾凇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华 C.凝固 D.结晶
2.(2018?金华模拟)如图所示,常温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盖有玻璃片分别为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B.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C.玻璃片b温度升高,这是由于水蒸气汽化放热形成
D.A烧杯中的冰块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3.(2016?台州模拟)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氢气燃烧 B.菜刀生锈 C.冰雪熔化 D.电解水
4.(2017?金华模拟)如图是固体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一直增大
B.40℃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将40℃时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D.将5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变成不饱和
5.(2018?诸暨模拟)25摄氏度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I固体,充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的质量为10g B.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④ C.能将不饱和KCI溶液变为饱和 D.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6.(2016?绍兴模拟)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冰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B、冰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的蒸汽凝华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7.(2018?永康模拟)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0
KNO3
31.6
63.9
85.5
(1)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
(2)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 。
A.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不能确定

8.(2017?绍兴模拟)溶液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依据相关信息
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21
32
46
64
86
110
138
资料: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部分数据已做取整数处理)如表所示:
现有A、B、C、D四个烧杯,烧杯中分别盛有100g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10g、86g、64g、32g硝酸钾,充分溶解,如图所示。
(1) (填字母序号)烧杯中盛的是不饱
和溶液;
(2)烧杯A、B、C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a.三者一样大 b.A最大 c.C最小 d.无法判断
9.(2017?宁波模拟)2016年9月29日,世界第一辆镁合金轻量化电动客车在山东下线。这辆长8.3米、24座的电动客车车身骨架全部采用镁合金材料。镁合金材料的密度大大小于一般汽车的车身材料。
据有关研究,汽车所用燃料的60%是消耗于汽车自身质量,汽车自身质量每降低100kg,每百公里油耗可减少0.6L左右,每节约1L燃料可减少CO2排放2.5kg。该款型号汽车原来使用的是质量高达1027kg的钢质外壳(钢的密度为7.9g/cm3),若替换成等体积的镁合金材质,质量可减小780kg。请计算:镁合金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第二讲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描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a);
②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b).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①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a);
②举例说明外界条件(如温度、压力等)能影响物质的性质(b).
3.物质的密度
①知道物体有质量(a);
②概述物质密度的含义(b);
③概述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b);
④应用ρ=m/v进行简单的计算(c);
⑤使用天平、量筒、刻度尺等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b).
4.熔化和凝固
①识别熔化和凝固(a);
②绘制晶体熔化图线(b);
③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a);
④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a).
5.汽化和液化
①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a);
②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致冷作用(a);
③描述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a);
④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a);
⑤能用物质粒子模型简要解释汽化和液化现象(c).
6.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①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b);
②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a);
③说出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a).
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描述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①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②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的变化。
(2)区别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是否生成新分子)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状态、颜色、气味、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比热、溶解性等。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可燃性、助燃性、毒性、氧化性、还原性等等。
3.物质的密度
(1)知道物体有质量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概述物质密度的含义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概述密度所反映的物质属性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固有属性,与质量的多少、体积的大小无关,但当温度、状态等发生改变时,物质的密度也将发生改变。同种物质的密度相等,可以根据密度来鉴别物质,并可用于计算物质的质量或体积。
应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①密度公式ρ=____m/v__(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②密度的单位有:__克/厘米3_或千克/米3,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
a利用公式ρ=m/V计算某种物质的密度或鉴别物质。
b利用公式m=ρV计算体积为V的某种物质的质量。
c利用公式V=m/ρ计算质量为m的某种物质的体积。
使用常用工具测定固体或液体的密度
①主要仪器:___托盘天平____、_____量筒____(或量杯)。
②固体密度的测定:用天平称出物体的质量m,用量筒(或量杯)测出物体的体积V(形状规则的物体可直接用刻度尺测量后计算出体积;不规则的物体通常用排水法),然后运用公式计算出物体的密度ρ。
③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①用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m1;②将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其体积为V;③用天平测量剩余液体和烧杯的质量为m2;④则液体的密度为:ρ液=__________
4.熔化和凝固
(1)识别熔化和凝固
①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熔化____
②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__凝固____
绘制晶体熔化图线
晶体熔化图像(以硫代硫酸钠为代表)纵坐标表示温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3)描绘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中的特点、知道熔化和凝固过程伴随吸热与放热
a晶体熔化过程的特点:
①晶体熔化时,要从外界___吸收_____热量。
②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__保持不变_____。
b晶体凝固过程的特点:
①晶体凝固时,会_向外界放出热量___。
②晶体在一定的温度下开始凝固,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5.汽化和液化
(1)知道蒸发、沸腾的概念
汽化分为两种方式:__蒸发_、__沸腾__;
①蒸发:在__任何温度_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并且不剧烈。
②沸腾:在__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___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知道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和蒸发的致冷作用
a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
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④对于不同的液体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b.由于液体蒸发时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使周围温度降低,因此液体蒸发有__制冷效果____
描述液体沸腾过程中的特点
沸腾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___同时___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液体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__温度保持不变___
(4)知道液化的概念和方法
①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②方法:①___降低温度___;②__压缩体积___。
③好处:体积缩小便于运输。
6.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1)区别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①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饱和溶液_,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称为这种溶质的__不饱和溶液_。
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般情况下可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列举影响物质溶解性的一些因素
影响溶解性的因素有:①溶质、溶剂自身的性质;②_溶质、溶剂的种类_;③温度;④气体的溶解度还受__压强__的影响
说出物质的溶解度的含义(不要求溶解度的计算)
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中,溶质在__100g_水中达到___饱和__状态时所溶 解的克数,就称作为该温度下某物质的__溶解度__
考点一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典例】(2017·安徽)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答案】C 【解析】A、海水晒盐,是利用光照蒸发水分,使氯化钠结晶析出,该过程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活性炭净水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吸附水中的色素、固体颗粒等杂质,是物理变化;故B错误;
煤中含有碳元素,但不含有一氧化碳,而制成的煤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有新的物质生成,所以该过程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干冰降雨是利用干冰极易升华,而升华过程中吸收周围大量热量,导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液滴,从而降雨,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考点二 密度
【典例】(2016·丽水)某品牌太阳能汽车如图所示,通过安装在车顶和前端的电池板收集太阳能;玻璃采用防太阳辐射的层压玻璃制作而成,车身轻便灵活。
该车身的材料要求强度高且轻便,则下表中最理想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
材料
锰钢
铝合金
钛合金
碳纤维
性能(强度)

较弱
较强

密度/kg·m-3
7.9×103
3.0×103
4.5×103
1.6×103
【答案】碳纤维;
【解析】由表格可知,碳纤维的性能强度是最强的,且碳纤维的密度最小,说明等体积的材料,碳纤维最轻;故最理想的材料是:碳纤维;
考点三 物态变化
【典例】(2018·宁波)如图是某网友在四月拍摄的某地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太阳辐射导效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答案】C
【解析】导热性反映了物体传导热量的能力,导热性好的物体在接受热量后温度升高且能将热量传递根据专家的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可知,在太阳的照射下,条形砖由于导热性好,所以吸收太阳辐射的热量后温度升高,再将热量传递给上方的雪,所以雪熔化的快。而中间方形砖由于导性性差太阳照射下热量吸收少所以雪熔化速度慢。故C正确;
【典例】(2016·淮安)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发生物态变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BC段表示的可能是 (  )
A.晶体的熔化过程
B.晶体的凝固过程
C.非晶体的熔化过程
D.非晶体的凝固过程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物质的温度在逐渐降低,说明可能是凝固的过程,且图像是规则的,所以是晶体而不是非晶体;故B正确;
考点四 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解度
【典例】(2018·金华)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答案】A
【解析】A、由图可知,甲丙都晶体剩余,所以甲丙中的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而乙没有晶体剩余,但有可能恰好饱和,所以乙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
B、加入相同质量的溶质,只有乙中完全溶解,所以乙的溶质质量是最大的;故B错误;
C、相同质量的溶剂中加入相同质量的溶质,溶解的溶质越多,溶脂质量分数越大,所以溶质质量分数是:乙>丙>甲;故C错误;
D、升温时,如果能够继续溶解溶质则溶脂质量分数会增大,如果溶质不能溶解到溶液中,则溶质质量分数不会增大;故D错误;
易错点1 物态变化
【典例】(2017·淮安)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水污染日益加剧,因此污水净化
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图所示为小明设计的太阳能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
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
先熔化,后凝固 B.先汽化,后液化
C.先升华,后凝华 D.先汽化,后凝固
【错解】D
【析错】对于物态变化的定义理解不到位;
【纠错】这是一道结合当下比较热门的环境为背景的生活常识性题目;污水净化由图可知,污水先变成蒸汽然后遇冷重新变成液体落下,被收集起来成为干净的水;故物态变化是先汽化后液化;故答案为:B
易错点2 溶液
【典例】(2017·杭州)硫酸镁在工农业以及医疗上有广泛应用,其溶解度如下表所示。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
温度/℃
10
30
50
70
90
溶解度/g
27.7
39.3
49.0
54.1
51.1
A.硫酸镁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10℃时,27.7g硫酸镁和72.3g水可配制成质量分数为27.7%的硫酸镁溶液
C.50℃时,100g硫酸镁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49∶100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错解】B
【析错】对溶解度定义理解不全面;
【纠错】A、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10--70℃时,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但是70--90℃时,温度越高,溶解度越低;故A错误;
B、10℃时,硫酸镁溶解度是27.7g,是100g水中可以溶解27.7g硫酸镁;因此72.3g的水无法完全溶解27.7g硫酸镁,所以质量质量分数不可能是27.7%;故B错误;
C、50℃时,硫酸镁的溶解度是49g,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解质量的比值是不变的均为49:100;故C正确;
D、70℃时的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至90℃,溶解度在降低,所以饱和溶液要析出一部分硫酸镁晶体,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少,溶质质量分数降低;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名师指津 对于信息类的题目,要从提供的信息中提取对解题有帮助的内容,并结合已学知识点进行答题;
1.(2018?杭州)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
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答案】B
【解析】A.溶解度升高,但是质量分数不变,故A 错误;
B.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升温后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数都发生变化,故B正确;
C.溶解度与溶质的量无关,溶解度不变,故C 错误;
D.溶解度与溶液的量无关,溶解度不变,故D 错误;
2.(2018?温州)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答案】C
【解答】溶液有晶体剩余一定是饱和溶液;由图可知乙丙中均有晶体剩余,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而甲无晶体剩余则可能是饱和溶液;故C正确;
3.(2018?嘉兴)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操作I一定是降温 B. 操作I一定是加溶质
C. 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 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答案】D
【解析】A.饱和溶液是: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物质的溶液叫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反之为不饱和溶液。要使固体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常用方法有:增加溶质、减少溶剂、降低温度。所以操作I不一定是降温,故A错误;
操作I不一定是加溶质,故B错误;
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 ①至③的过程中有固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①比③的溶质多,故C错误; D. ,②与③是同种物质在同种溶剂、同一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故D正确;
4.(2017·台州)下列实验现象只能反映二氧化碳物理性质的是(? )

A.紫色石蕊变红色 B.石灰水变浑浊 C.蜡烛熄灭 D.杠杆左高右低
【答案】D
【解析】A、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溶液呈酸性,而二氧化碳不是酸,则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反应生成酸性物质;体现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A错误;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体现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B错误;
二氧化碳倒入放有燃烧的蜡烛导致蜡烛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也不可燃烧;体现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故C错误;
在平衡的杠杆的一侧倒入二氧化碳导致天平失去平衡,则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只体现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D正确;
5.(2017?绍兴)某次蔗糖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蒸发,下列判断错
误的是 (  )
A.②中溶液是饱和溶液
B.③中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相同
D.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
【答案】B
【解析】A、②溶液中蔗糖有剩余,说明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故A正确;
B、②溶液经过加热形成③溶液,蔗糖没有剩余,但有可能是恰好为饱和溶液;故B错误;
C、②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不同,溶剂质量相同,因此溶质质量分数肯定不同;故C正确;
D、相同质量的溶质,②溶质有剩余,而③溶质无剩余,因此③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大于②中溶液的溶质质量;故D正确;
3.(2017?湖州)下列转化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消融??B.核能发电???C.煤矿自燃???D.干冰升华
【答案】C
【解析】A、冰雪消融是冰雪吸收热量熔化,是物理变化;故A错误;
核能发电是原子核发生变化产生巨大的能量,是核变化;故B错误;
煤矿自然的过程中,要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质,是化学变化;故C正确;
干冰升华是干冰吸收热量,直接由固态的干冰变成气态的二氧化碳,是物理变化;故D错误;
4.(2016?台州)安装在浴室内的某种防雾镜,内部有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比室温略高,从而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
A.汽化?????B.液化????C.熔化?????D.凝固
【答案】B
【解析】水蒸气遇到冷的镜面,会发生液化而导致镜面雾化,所以对镜面加热后,温度升高,这样水蒸气遇到热的镜面就不会雾化了;故B正确;
5.(2016?绍兴)下列利用空气某成分物理性质的是(? )
A.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B.氮气可以制造化肥????????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
【答案】C
【解析】A、氧气供给呼吸,则氧气要参与生物体内的复杂反应,体现化学性质;故A错误;
氮气制造化肥,由单质转化为化合态,体现了化学性质;故B错误;
干冰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体现了物理性质;故C正确;
稀有气体用作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很难发生反应,体现化学性质;故D错误;
6.(2018?湖州)石油是经济发展、国防建设的重要资源。从石油炼制的产品中可以获得一系列与甲烷结构相似的化合物,如乙烷[C2H6]、丙烷[C3H8]、丁烷[C4H10]等。
(1)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在1500℃以上的高温下能分解为碳和氢气,
① ② ③
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以上叙述中属于甲烷物理性质的是 (选填序号)。
(2)请模仿甲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写出丙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答案】①②;C3H8+5O23CO2+4H2O;
【解答】(1)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而 ③④都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答案为:①②;
(2)甲烷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所以丙烷充分燃烧也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故答案为:C3H8+5O23CO2+4H2O;
7.(2018?衢州)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1)不是;(2)23.8;
【解析】(1)甲溶液中没有剩余固体,有可能是饱和溶液;升温之后,物质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乙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不是;
丙中溶液质量为:100g+5g=105g;溶质质量为:100g×20%+5g=25g;溶质质量分数为:25g/105g=23.8%;故答案为:23.8;
9.(2018?温州)2018年5月5日,夏威夷的基拉韦厄火山喷发。
(1)火山是由地壳运动引起的,有时会给人类带来灾害。请再举一例由地壳运动引起的自然灾害:________________
(2)基拉韦厄火山喷发的炽热岩浆流入海洋,导致海洋上空形成浓厚的白雾,白雾形成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有______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1)地震;(2)汽化和液化;
【解析】(1)地壳运动是由地球的内力导致的,而由地球内力导致的现象有地震、山脉、裂谷、海洋的形成等等;而属于灾害的是地震;故答案为:地震;
当炽热的岩浆流入海洋时,会对海洋中水进行加热,温度升高汽化加快,而热的蒸汽进入空气中遇冷液化,则是我们看到的白雾;故答案为:汽化和液化;
11.(2017?衢州)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小柯用氯化钠溶液 模拟该过程,如图:
(1)乙烧杯中的溶液________(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 氯化钠饱和溶液
(2)要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
【答案】(1)可能是;(2)加快液面空气流速;
【解析】(1)模拟海水晒盐过程中,,由甲到乙过程,溶液体积减小,但是没有晶体,而到丙时则有晶体析出;所以乙中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也可能恰好饱和;故答案为:可能是;
(2)要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只需要加快溶剂水的蒸发即可,而加快蒸发的方法有升高、增大液体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海水晒盐不可能对溶液进行加热,而海田的面积已经很大了,所以采用加快液面空气流速;故答案为:加快液面空气流速;
12.(2017?丽水)2017年4月22日,天舟一号货运飞船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如图),天舟一号的任务之一是将储箱内的推进剂(液态燃料和液态氧)分别输送给天宫二号。
液态氧可由气态氧经过________而形成(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液化;
【解析】物质由气态成为气态的过程是液化;
13.(2016?绍兴)20℃时,向3个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编号
A
B
C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
9
18
27
溶液质量(克)
59
68
68
(1)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2)若将A杯中的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________克.
【答案】(1)A;(2)941;
【解析】(1)由C可知,50g水中最多可以溶解氯化钠的质量为:68-50=18g;所以A是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A;
(2)溶液在稀释的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不会变,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改变;所以设需加水Xg;
(59+X)×0.9%=9g;
解得:X=941g;故答案为:941;
1.(2018?杭州模拟)下图为东北雪乡露天温泉附近的产生的雾凇,产生雾凇的最主要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凝华 C.凝固 D.结晶
【答案】B
【解析】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由气态形成固态的水而形成的一种自然奇观;由气态到固态是凝华;
2.(2018?金华模拟)如图所示,常温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上方盖有玻璃片分别为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www.21-cn-jy.com
A.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B.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C.玻璃片b温度升高,这是由于水蒸气汽化放热形成
D.A烧杯中的冰块在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且温度不断升高
【答案】A
【解析】A B、冰块融化过程要吸热,导致a的玻璃片温度降低,水蒸汽遇冷液化,所以a的小水珠在上表面;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b玻璃片,会液化而导致b玻璃片温度升高,b的小水珠出现在下表面;故A正确,B错误;
玻璃片b温度升高,是水蒸气液化放热导致的,汽化是吸热温度会降低;故C错误;
A烧杯中冰块熔化是需要吸热,但在冰块处于冰水混合物的状态下,温度不变;故D错误;
3.(2016?台州模拟)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氢气燃烧 B.菜刀生锈 C.冰雪熔化 D.电解水
【答案】C
【解析】A、氢气燃烧会生成水,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故A错误;
菜刀生锈过程中,生成了三氧化二铁,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冰雪熔化是冰雪吸收热量由固态转换成液态,是物理变化;故C正确;
电解水的过程中,生成了氢气和氧气,是化学变化;故D错误;
4.(2017?金华模拟)如图是固体物质M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M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一直增大
B.40℃时,M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C.将40℃时M的饱和溶液降温至10℃,有固体析出
D.将5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溶液变成不饱和
【答案】C
【解析】A、由图中的曲线可知,M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是先增大后减小再几乎不变;故A错误;
由曲线可知,40℃时,M的溶解度为50g;M%=;故B错误;
由曲线可知,40℃时,M的溶解度为50g,10℃时,M的溶解度小于10g;所以降温时M的饱和溶液会析出固体;故C正确;
由曲线可知,50℃时M的溶解度比80℃的溶解度大,所以将50℃时M的饱和溶液升温至80℃,M溶液依然饱和;故D错误;
5.(2018?诸暨模拟)25摄氏度时,向下列4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KCI固体,充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中溶液的质量为10g B.上述溶液为饱和溶液的是④ C.升温能将不饱和KCI溶液变为饱和 D.④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0%
【答案】B
【解析】25℃时,KCl的溶解度大于35g,小于40g;
A、10g氯化钾加入100g水中,会完全溶解;所以溶液质量为:110g;故A错误;
B、40g氯化钾加入100g水中,不能完全溶解,所以④是饱和溶液,而其他三个烧杯中溶质质量小于35g,所以都是不饱和溶液;故B正确;
由图可知,氯化钾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不能使不饱和的溶液变饱和;故C错误;
由于40g氯化钾不能完全溶解,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40%小;故D错误;
6.(2016?绍兴模拟)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冰融化过程中冰水混合物温度高于0℃
B、冰冻室取出的冰棍,外表的“霜”是由空气中的蒸汽凝华而成
C、通常采用降温的方法将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内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碳气体
【答案】B
【解析】A、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直是0℃;故A错误;
B、冰棍外面的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冰棍直接凝华形成的;故B正确;
C、石油液化气是采用加压的方式使气体压缩在钢罐内;故C错误;
D、舞台上的云雾是干冰升华吸热导致空气中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
7.(2018?永康模拟)下表是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0
KNO3
31.6
63.9
85.5
(1)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
(2)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 。
A.一定是饱和溶液 B.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不能确定

【答案】(1)KNO3(2)B
【解析】(1)由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由31.6g变化到85.5g,而氯化钠的溶解度由36.0g变化到37.0g,所以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故答案为:KNO3;
(2)100g水中加入等质量的NaCl、KNO3后,甲有固体剩余乙没有剩余,对比20℃NaCl、KNO3的溶解度可知,甲中应该是硝酸钾,乙是氯化钠;而当温度升高高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刚开始加入的溶质质量肯定少于36g,所以甲烧杯溶液升温后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B;
8.(2017?绍兴模拟)溶液是生产生活中常见的物质,依据相关信息
回答问题。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21
32
46
64
86
110
138
资料:硝酸钾的溶解度数据(部分数据已做取整数处理) 如表所示:
现有A、B、C、D四个烧杯,烧杯中分别盛有100g水。在40℃时,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10g、86g、64g、32g硝酸钾,充分溶解,如图所示。
(1) (填字母序号)烧杯中盛的是不饱
和溶液;
(2)烧杯A、B、C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
a.三者一样大 b.A最大 c.C最小 d.无法判断
【答案】(1)D;(2)a;
【解析】(1)由表格可知,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g;说明4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64g硝酸钾溶质,而ABCD分别加入的溶质只有D中少于64g,所以D烧杯中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D;
(2)由于ABC三个烧杯中的溶液都是饱和溶液;所以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答案为:a;
9.(2017?宁波模拟)2016年9月29日,世界第一辆镁合金轻量化电动客车在山东下线。这辆长8.3米、24座的电动客车车身骨架全部采用镁合金材料。镁合金材料的密度大大小于一般汽车的车身材料。
据有关研究,汽车所用燃料的60%是消耗于汽车自身质量,汽车自身质量每降低100kg,每百公里油耗可减少0.6L左右,每节约1L燃料可减少CO2排放2.5kg。该款型号汽车原来使用的是质量高达1027kg的钢质外壳(钢的密度为7.9g/cm3),若替换成等体积的镁合金材质,质量可减小780kg。请计算:镁合金材料的密度是多少?
【答案】;;
【解析】制造汽车的材料更换了,但是汽车的体积没有发生任何改变;所以先求出汽车的体积,即可求出镁合金材料的密度;;;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