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地震中的父与子(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地震中的父与子(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3 13:22:38

文档简介

房屋倒塌
地裂
桥断
一片废墟
当地震来临的时候,许多人会惊慌失措,面对屋毁人亡的场面时,许多人会伤心绝望……洛杉矶的一对父子却在突如其来的地震中为我们演绎了一段感人至深的亲情故事。让我们一同走进课文,去感受那份震撼,接受心灵的洗涤吧。
17 地震中的父与子
R 五年级上册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
通过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文中的父与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本文讲述了有一年在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冒着危险,抱着坚定的信念,不顾劝阻,历经艰辛,经过38小时的挖掘,终于与儿子劫后重逢的故事。
了不起
为什么说这对父子是了不起的?在课文中找出相关语句。
就在他挖掘的时候,不断有孩子的父母急匆匆地赶来。看到这片废墟,他们痛哭并大喊:“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哭喊过后,便绝望地离开了。
父亲
对比
“谁愿意帮助我?”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你是不是来帮助我?”
人们摇头叹息着走开了,都认为这位父亲因为失去孩子过于悲痛,精神失常了。
侧面描写
8小时
24小时
36小时
劝阻
12小时
从这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从这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作者不厌其烦地罗列了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突出了父亲挖掘废墟的时间之长,挖的过程很艰难,从侧面反映了父亲救儿子的执着信念和为救儿子所克服的巨大困难。
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比较句子,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随着时间的次第出现,说明父亲救儿子是一个极其艰苦和漫长的过程,从中表现出父亲为了救儿子不惜一切,他是位了不起的父亲。
2.他挖了三十六个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
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
通过“满脸灰尘”“布满血丝”“破烂不堪”等词语可以体会出父亲长时间的辛劳和伤痛,长时间的精神痛苦。让我们从中感受到父亲为救儿子历尽艰辛,但仍不放弃,这是一位坚忍不拔、恪守诺言、有责任感的父亲。
儿子
“我告诉同学们不要害怕,说只要我爸爸活着就一定会来救我,也能救大家。因为你说过,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出来吧,阿曼达!”
不!爸爸。先让我的同学出去吧!我知道你会跟我在一起,我不怕。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经过漫长的煎熬,当终于等到父亲的救援时,阿曼达想到的是让他的同学先出去。这一“让”,让出了勇敢与无私,让出了关爱,让出了对父亲的依赖。
通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的过程中心理有哪些变化。
当父亲看到学校变成一片废墟后“顿时感到眼前一片漆黑”,他感到____________;
想到自己曾对儿子说“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后,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儿子得救后他感到无比____________。
悲伤与绝望
坚定了决不放弃的信心
幸福与喜悦
父亲与儿子都是了不起的,父亲对儿子的爱让我们感动,儿子对父亲的信任,更让我们感动。一句平实而强有力的话连接着两颗心。
是哪一句话呢?文中出现了几次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1、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
2、不论发生什么,你总会和我在一起!
3、不论发生了什么,我知道你总会跟我在一起。
“在一起”是父亲对儿子真诚的诺言,“在一起”是支撑父亲的一盏心灯,它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伟岸坚强!
爱是坚强,爱是勇敢
当你伸出幼嫩的手
在废墟之下向我们招手
看到黑色的大眼睛充满自信
孩子,你竟然没有哭
你竟然笑着说
我知道你会来救我的
你用坚强和勇敢让我们相信
还有奇迹,还会有奇迹
一定会有奇迹
你的生命是你用坚强维系的
是他的不离不弃和坚持不懈
让你的信念成真了
我相信
和生命赛跑的不是时间
而是爱
地震中的父与子

父 爱 子


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
在一起!!!













了不起
了不起
勇敢 有爱心
坚强 有责任心
儿子被压
悲痛万分
决心救子
父亲救子
不顾劝阻
执着挖掘
父子重逢
欣喜相拥
无比幸福
父子情深
创造奇迹
1、积累文中关于人物外貌、语言描写的佳句。
2、说说父母亲为我们做了哪些微不足道,却又饱含父母之爱的事,选一件动笔写一写。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材解析)

  【教学目标】
  1.认识“塌、昔、墟、掘、爆、堪”等6个生字,会写“昔、漆、拐、挖、掘、控、辟、拥”等8个字,掌握“昔日、漆黑、拐弯、挖掘、控制、开辟、拥抱”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在救助儿子过程中的心情,以及他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从父亲身上汲取的力量,从中受到爱的教育。

   3.学习父子俩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品格,教育学生做一个意志坚强的人。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父子俩十分了不起,在险恶的环境面前充满自信,不向困难屈服的坚强意志。
 
【教学难点】
  1.体会父亲救助儿子和儿子等待父亲过程中的心情,感受父子之间的亲情和深深信任。
  2.在对比中品味文中语句的用语准确和表达技巧。

  【教学过程】
 (一)激趣质疑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之情,也许,我们并不怎么在意他的存在。然而,就是这种平凡、朴实、无私的父爱在我们的生命遇到突如其来的灾难时,你能想象到它会爆发出何等惊人的力量?创造出怎样的奇迹吗?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学生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说一说这是一对什么样的父与子?课文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
?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初步感知父亲可亲可敬,儿子可爱的形象。接着,紧紧扣住中心问题:“为什么说这对父子了不起?”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使学生在理解、积累和运用语言文字过程中,感受父爱的伟大力量,为父子之情而震撼。
(三)品读精华感悟“父子的了不起”
?1、学生自由朗读,在读中感悟“父亲的了不起”
? 首先,学生汇报自己最受感动的语句。接着,引导学生重点品读第12自然段。透过人物描写的句子:“父亲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让学生想像父亲艰难挖掘的过程,体验父亲救子时内心的焦急和无助,在词句品读中感悟到:父亲有着惊人的毅力!忍受着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这都是因为爱!
? 2、创设情境,从中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与文本进行对话。在情境对话中,使学生深刻地感悟父亲因为悲痛,答非所问,不顾一切,只想着救儿子。父爱就体现在不达目的不罢休的言行中。
3、对比阅读,比较感受“父亲的了不起”
?面对父亲的坚持,没有人再来阻挡他,人们认为他精神失常了。这位父亲真的精神失常了吗?针对这个疑点,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2—11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其他父母的词句,与这位父亲的言行进行对比。在比较阅读中,学生从“匆匆赶来、大声哭喊、绝望地离开”等语言,体会到其他父母也是爱孩子的。只是,在特殊的环境下,他们的爱显得理智。而这位父亲,在人们看来是“失常”的,但“失常”得可敬!学生在对比中感悟到:父亲的不同寻常,正说明他爱得更坚强!爱得更执著!爱得更深厚!他的爱,使儿子等十四位同学获得了又一次生命!父爱创造了伟大的奇迹!这伟大的爱可歌可泣!
4、品读精华感悟“儿子的了不起”
?当我们还在感动于父爱的伟大时,课文中,一个七岁的了不起的孩子——阿曼达,给我们的心灵带来了又一次强烈的震憾!这个在地震后的黑暗废墟下,呆了三十八个小时,却能保持镇定的孩子,这个在获救时,首先想到别人的孩子,他在可怕的处境下,想了什么?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呢?
在体会父亲的了不起时,通过引导学生抓住父亲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父亲内心情感的。在体会阿曼达的了不起时,运用同样的方法,采用小组内读一读,议一议,写一写的方式学习。先联系课文及生活实际,走进阿曼达的内心世界,写出阿曼达在废墟下的内心与言行,再声情并茂地读出来。通过读写融情来体会:是父亲的承诺,是父亲的爱给儿子带来了巨大精神力量!儿子对他人的爱,是父爱的传承!
??? (四)读中融情,感悟父子爱的力量源泉。
?当学生沉浸在父亲不同寻常的爱里,不禁要问:他的精神力量来自哪里?这个教学难点,我想通过导读使学生读中感悟,主要设计这样几个导语:
1. 这位可怜的父亲,左肩扛着肉体的伤痛,右间扛着精神的压力,是什么力量支持他这样做。
2. 当父亲看到漂亮的三层教学楼倒塌了,悲痛欲绝地时候,支撑他的就是这句话。????
3. 当他一次一次想放弃的时候,回想在他耳边的时候还是这句话。
????4. 当他伤痕累累就要倒下,给他力量的依旧是这句话。???????????
5. 这句话让父亲成为一座大山,这句话也是大山的写照,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五)巧改课题,升华情感
这一环节,可以根据学生的理解,让他们为课文换个题目并说明原因,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文中情感的感悟。学生可能会改成《了不起的父与子》、《勇敢的父与子》、《伟大的父与子》等等,只要能说出正确的理由,教师都给与肯定,这一训练升华了情感,突破了难点。
?(六)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篇文章的精髓,它反映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既简明扼要,又凝聚着强烈的感情,渗透着深刻的理性。再加上学生的情感,让整堂课真正成为和谐互动、学习的乐园。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