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沙皇俄国的改革
彼得一世的改革
17世纪时,俄国是一个封建农奴制国家。同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的西欧相比,俄国经济、文化都十分落后。到17世纪末,全国仅有30个规模不大的手工工场。贵族中多数人没有念过书,识字的人很少。
雄心勃勃的沙皇彼得一世(PeterI,1672—1725;1682—
1725在位)渴望改变俄国长期落后的状况。1697年,他组
建了一个由约250人组成的庞大使团到西欧,对西欧国家的
经济、政治、军事、科技和文化进行了全面考察,这对后来
他推行大规模的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彼得一世
学习造船
彼得一世初见波罗的海
在这次考察期间,他在英国造船厂当过学徒,亲自参加船只建造;在普鲁士学过射击。他走访工厂、学校、博物馆和军火库,甚至还旁听过英国议会举行的一次会议。他以最大的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科学、工业及行政管理方法。
1、背景:
(1)在沙皇的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
(2)使用农奴劳动,工商业的发展极其缓慢。
2、时间: 18世纪初
3、领导:
彼得一世
4、目的:
改变俄国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彼得一世
5、改革内容
政治上
引进了西欧的官僚系统,大力削弱贵族势力,加强沙
皇专制权力
军事上
实行义务征兵制,建立海军和新式陆军
经济方面
发展工商业,鼓励兴办手工工场,允许工场主购买
农奴
科技、教育
和社会生活方面
引进西欧先进科技,发展学校教育,
提倡西欧的生活方式
彼得一世因其雄才大略和卓有成效的改革,
被俄国人尊称为“彼得大帝”。
彼得一世(彼得大帝)
1672.5.30~1725.2.8
俄国沙皇
彼得一世,即彼得大帝,俄国沙皇(1682~1725)。他在位期间,积极向西方学习,兴办工场,振兴贸易;改革军制,建立正规的陆海军;加强中央集权,同时积极对外扩张,取得波罗的海出海口;营建新都圣彼得堡。他的统治为近代俄国的发展打下了基础。1721年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6、彼得一世改革意义:
(1)、积极:
彼得一世的改革开启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俄国的国力。彼得一世被尊称为“彼得大帝”。
(2)、消极:(局限性)
改革并没有触动俄国的社会基础——农奴制,而是使沙皇专制统治更加巩固。
农奴制的危机
俄国农奴制盛行,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奴遭受着沉重的剥削和压迫。农奴世世代代被牢牢束缚在土地上,不能离开庄园,未经地主同意不能结婚,地主可以任意虐待农奴,甚至对农奴施以各种酷刑。农奴是地主的私有财产,
地主在毒打农奴
农奴
农奴生活环境恶劣
生活贫苦的俄国农民
由于在农业和工矿中大量使用农奴劳动,农奴身体状况极差,导致劳动效率极低,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封建农奴制度下,农奴的生活极其贫困,而且无人身自由;农奴制造成国内市场狭小,自由劳动力缺乏。
国别 人均
(卢布) 铁(万吨) 铁路
(公里)
1850年 1860年
俄国 71 22.8 29.8 1600
英国 323 228.5 388.8 14603
法国 150 40.6 89.8 9160
据表说明19世纪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状况?
结论:
俄国社会经济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
封建农奴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根本原因:
没大量的自由劳动
力
农奴生活水平低下国内市场狭窄
农奴暴动
86次
90次
126次
1176次
次数
年代
这组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1825年12月(俄历),新兴资产阶级民主派“十二月党人”发动武装起义,号召用革命手段废除农奴制,推翻沙皇的专制统治。俄国农奴制度摇摇欲坠。
十二月党人起义
十二月党人广场(俄国圣彼得堡)
“十二月党人”武装起义
彼得大帝
亚历山大一世·巴甫洛维奇
1777~1825
1801~1825在位
尼古拉一世·巴甫洛维奇
1796~1855
1825~1855在位
1825年12月(俄历)贵族革命者在彼得堡举行起义(12月党人起义)
1825年12月14日清早,乘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去世之机,3000多名俄国陆海军官兵,列队走向首都彼得堡市中心的元老院广场。他们全副武装,一路高呼“拒绝宣誓”“反对宣誓”“要求宪法”“要求民主”。上午10时,陆海军官兵们在元老院广场彼得一世铜像旁布成战斗方阵,荷枪实弹,直指正在准备登极为皇的尼古拉一世。
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 War)
1853年至1856年间,尼古拉一世为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而战。一方是俄罗斯,另一方是奥斯曼帝国、法国、英国。俄国失败,暴露农奴制的弊端,加剧国内矛盾。
直接原因:“克里米亚战争”失败
19世纪50年代,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中遭到惨败,进一步加剧了国内的社会经济危机。
恩格斯在谈到这次战争时写道:克里米亚战争的特点就是一个采用原始生产形式的民族对几个拥有现代生产形式的民族进行绝望的搏斗。
俄国VS土耳其、英法
1、改革的直接原因:
经济上:
政治上:
对外关系上:
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农奴暴动频繁。
克里米亚战争遭到惨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腐朽性。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改革的原因:
(根本原因)
3、开始: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亚历山大二世
贵族宣读“解放”农奴的法令
亚历山大二世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农奴制改革
农民暴动
问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性质: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资本主义发展的三个要素:雄厚的资本、
自由的劳动力、广阔的市场、
自由的劳动力
4、改革的内容:
1、农奴在法律上有人身自由,地主不得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
3、农奴可以从地主那里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2、农奴有占有动产和不动产、有从事工商业活动的权利
广阔的市场
雄厚的资本
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性质:
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
沙皇陛下仁慈,让我获得了自由,但是为了得到份地养活全家,我变卖了家里所有能卖的东西才交清了赎金,现在家里穷的就剩下几面墙可以依靠了!
农奴制废除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为了得到养活全家人的面包,我还得倒伏尔加河上去当纤夫,这样的苦日子啥时候才是个头啊!革命的同志,快些来拯救我们吧!
农奴制废除后的农民
农奴制废除后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从法令颁布到1866年,俄罗斯地区先后有2000多万农奴获得解放
农奴在获得土地的时候,必须要出钱赎买,所出的价钱高出当时的地价。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净。”
——列宁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改革的目的:挽救统治危机
改革的实施者:代表贵族地主利益的沙皇
改革的前提:维护地主利益
1861年改革的局限性:
5、(意义):
(1)1861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2)农奴制度的废除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进一步促进了俄国现代化的进程,俄国从此走上了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其经济和军事实力都有所增强。
改革也为俄国进一步对外扩张创造了条件。
改革很不彻底,没有触动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的农奴制残余。
俄国的扩张
俄国领土的扩张
从沙皇彼得一世统治开始以后的一百多年间,俄国先后用武力夺得波罗的海沿岸和黑海北岸的大片土地,向东南又吞并了外高加索和中亚广大地区。19世纪中后期,俄国通过与中国签订《瑗珲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农奴制改革之后,俄国继续通过战争扩展版图。
通过1700-1721年的“北方战争”打败瑞典,吞并了芬兰湾沿岸和波罗的海沿岸的大片土地。
俄国新都圣彼得堡
通过两次对土战争,夺取黑海北岸的大片土地。
伙同普、奥两国三次瓜分波兰。
沙 俄
三次瓜分
波兰
波罗的海
(瑞 典)
黑海
(土耳其)
西伯利亚
中国、中亚
俄国的对外扩张示意图
雅克萨之战
1685年,张春、郎坦、萨布素等奉康熙命率清军驱逐盘踞雅克萨的俄军。在清军的攻击下,俄将托尔布津约降,请许其退往尼布楚。彭春等许其所请。同年冬,俄军再占雅克萨。清政府于次年派萨布素、郎坦等第二次围攻雅克萨后大败俄军。战后,经过平等协商,双方签订了中俄第一个边界条约——《尼布楚条约》。
第一次1685年
第二次1686年
16世纪晚期
越过乌拉尔山
17世纪中期
侵入黑龙江、
乌苏里江流域
18世纪中期
侵入中亚哈萨克西北部
19世纪晚期先后割占我国
15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
俄国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三、俄国的扩张
4、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
20世纪初,国土达2200多万平方公里,
成为疆域辽阔的大帝国
课堂小结
一、彼得一世改革
1、背景2、内容3、意义
二、农奴制危机
1、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三、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1、改革的原因2、内容3、意义
课堂练习
1、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 资源的匮乏 B. 人口的众多
C. 农奴制的阻碍 D. 教育的落后
2、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 )
A. 彼得一世 B. 查理二世
C. 亚历山大二世 D. 拿破仑
3、 小刚正在通过电话参与电视答题活动,主持人提供的关键词是“农奴制”、“1861年”、“资产阶级改革”,问题是“发生在哪个国家”?小刚应该选择的是( )
A.英国 B.俄国 C.日本 D.法国
4、 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转折点,俄国从此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这场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解决了( )
A.自由劳动力 B.土地所有权
C.政治民主化 D.思想自由化
C
C
B
A
5、19世纪中期阻碍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 资源的匮乏 B. 人口的众多
C. 农奴制的阻碍 D. 教育的落后
6. 宣布废除农奴制的俄国沙皇是
A. 彼得一世 B. 查理二世
C. 亚历山大二世 D. 拿破仑
7. 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
A> 沙皇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
B. 农奴主实行的封建制度改革
C. 农奴制的强化 D. 政策调整
8.亚历山大二世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说明沙皇推行1861年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 解放农奴 B. 顺应资本主义发展潮流
C. 避免革命,挽救统治危机 D. 加强沙皇专制
9. 关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俄国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B.农民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C.不得再任意交换和买卖农民
D.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0.19世纪中期,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途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 B.资产阶级改革
C.统一战争 D.民族解放运动
11.农奴制度的废除对俄国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
12.19世纪中期,俄国废除农奴制已势在必行。请回答:
(1)是谁在维护什么人的前提下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2)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改革?
(3)农奴制的废除在俄国历史上地位如何?
(4)产生了怎样的进步作用?
(5)这次改革的不彻底性是什么?
B
答: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但是改革并不彻底,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亚历山大二世;维护贵族和地主利益
沙皇进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俄国工业生产迅速增长,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13.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为了保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到的一切都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1)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尽力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
维护贵族地主阶级的利益,巩固统治
赎买份地的价格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3)农民获得“自由”的代价是什么?
(4)为什么说农民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了?
思 考:
(2)俄国废除农奴制的前提是什么?
赎买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