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鄞州区钟公庙中学朱伟娣
教学目标:
在典型事件中感知母亲的“慈”和“严”
在对比写作手法中进一步感知母亲的优良品性,以及对胡适潜移默化地影响。
在言语活动中了解母亲对胡适影响的深远。
导入:一个人一生中取得了36个荣誉博士,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
生:了不起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我的母亲》的作者胡适,那么胡适对母亲怀着怎样的一份感情呢?请从文中找一个词语
生:感谢
师:好,那么我们一起把文章最后一段来读一下。
齐读13自然段
师:慈母,这个字眼整篇文章总共出现了4次,请你快速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来印证一下母亲的“慈”
预设: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从母亲的心理,动作,从关键词语“听说”与“真”)是呀母亲对我的疼爱已经到了不管偏方是真是假都要去试一试的地步了。
预设: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从来不)她很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在公众场合伤害孩子自尊心的事,她一次都没有做过,这样的教育方式就是今天也很难得。
如果课堂生成需要可以补充母亲给与私塾先生丰厚学金的材料。(课件里用超链接)
师:与母亲的慈相对的恰恰是母亲的严厉、严格。那么文中哪些语句让你读到了母亲的那份“严”呢?
预设:犯的事小……
(犯的事大,母亲是教训之后要重罚,文中有没有举例呢?)
生:我说了一句轻薄的话
师: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没有规矩的话。那你偶尔冒出来的没有规矩的话,你的母亲会这样罚你吗?
生:不会
师:那胡适的母亲如此严苛自己的儿子是为了什么?
生:希望胡适有出息
生:希望胡适成为像他父亲那样完全的人
师:你能解释一下“完全”的意思吗?
生:完美。
师:是的,胡适的父亲在胡适三岁还不到的时候就去世了,所以母亲对他的要求比一般的母亲严的多,因为她身兼了父亲的角色,因为她希望自己唯一儿子能成为一个十全十美的人。这严背后可是一份大爱啊!
预设2:我一看见母亲就赶紧穿上衣服。
预设3:我一见到她严厉的目光就吓住了。
师:是啊,母亲一人身兼着我的严父和慈母的双重角色,细心的同学会发现,母亲对我的这份慈和严就形成了一组鲜明的对比,而这个也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色。
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文中其余的对比,结合文中具体语句,用这样的句式来展示小组的合作结果。
我们小组从 (用文中的语句)看到了
从 (用文中语句)看到了母亲
从这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母亲有 (优秀品质)
母亲用这个在告诉胡适 。
预设:母亲对我的严和对大哥的宽容(抓“从不”这个副词)
预设:两位嫂嫂教育儿子的方式跟母亲教育儿子的方式(抓教育孩子的目的)
预设:两位嫂嫂待人的态度和母亲待人的态度(打骂和摆脸色,而母亲从来不做这样的事)
预设:两位嫂嫂处理事情的方式和母亲处理事情的方式。(粗暴和有智慧)
预设:母亲对我的物质要求和对年龄与我相近的孙女的物质要求。(三个总是)
预设:母亲自身的温和和刚气(直到……才。对人格侮辱之事绝不让步)
预设:
出示母亲的补充资料
师小结:是呀,母亲在这么一个关系复杂的封建大家庭中,用自己优良的品性在做这个后娘后婆后奶奶,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在告诉自己唯一的儿子胡适该怎么做人。所以胡适是怀着一份感激,怀着一份深深的思念写出了这篇文章,请大家再齐读一下此段
生齐读
师:问一下大家,你刚刚读的跟课文中有不一样吗?
生:老师把“混”改成了“生活”去掉了三个“如果”
师:你很细心,那这样的改动好吗?
生:不好
师:为什么?
生:胡适明明有这些好品质,却还要假设,说明胡适很谦逊。
生:胡适明明生活的很好,却用了一个“混”字说明他很低调。
师:这恰恰说明了与母亲生活的那九年了,母亲对“我”产生的影响,已经潜移默化到“我”骨子里了。
那么文章前面三段看似与母亲无关的文字是不是可以删去呢?大家不妨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
预设:小时候童年生活单调,就越发突出母亲在这份单调岁月里的重要性
预设:小时候失去了做音乐家和画家的机会,是遗憾,但母亲对胡适做人方面的训练,弥补了这份遗憾。
齐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
品析:“究竟”一词“到底”之意。可见童年尽管是诸多的遗憾和单调,除了看书读书之外就没有太多值得回忆之事,但唯有母亲的这份教育给胡适产生了极大极深的影响。怪不得有人说,母亲是一个孩子一辈子的老师,而胡适也没辜负母亲的殷殷期盼,
PPT显示:1904进上海梅溪学堂,连跳3级
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
1910年官费赴美留学
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
……
课后大家可以去看胡适自传《四十自述》
课件11张PPT。一个人一生拥有30多个荣誉博士学位
我的母亲胡适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了她,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慈母 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 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就吓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一就教训责备行罚罚跪拧我的肉无论总 小组合作探究:我们小组
从 (用文中语句)看到了_______________,
从 (用文中语句)看到了母亲___________;
从这组对比中,我们看到了母亲有 (优秀品质),
母亲用这个在告诉胡适 。 十七岁嫁到胡家,是父亲的第三个妻子。那时大姐比母亲大七岁,大哥也比母亲大两岁。父母结婚后第二年,生下我。我才三岁零八个月时,不幸父亲就病逝了。母亲二十三岁开始守寡,独自撑持家道中落、经济困窘的门户,忍辱负重,倍费辛劳,终年四十六岁,一直守了二十三年的寡。??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了她,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生活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了她,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20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
人家骂我的话,我统统都记不起了,并且要把它忘记得更快更好!1904进上海梅溪学堂,连跳3级
1906年考入中国公学
1910年官费赴美留学
1917年回国任北大教授
…… 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
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了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了。????????????????????????????????????
——《胡适自传·四十自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