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皇俄国的改革》培优练习
选择题
1.19世纪初,下列哪个情景不会在俄国社会出现( )
A.工场主列宾购买了某个村庄全部农奴
B.彼得堡的俄国人穿上了西欧短装
C.人们在报纸上读到简化了的斯拉夫文字
D.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
2.某班举行历史辩论会,甲同学说:此举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加快了国家近代化步伐;乙同学说:此举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他们辩论的主题是( )
A.俄国废除农奴制 B.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C.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 D.苏联实行新经济政策
3.列宁曾说过:“农民在获得自由时,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句话所反映的是( )
A.美国内战后黑人奴隶的处境
B.日本明治维新后农民的悲惨状况
C.英国圈地运动中“羊吃人”的现象
D.俄国在废除农奴制后农民一贫如洗
4.俄国农奴制改革文件规定:“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该规定反映了这次改革( )
A.结束了沙皇统治 B.保留了封建残余
C.缓和了地主与农民的矛盾 D.保证了农民的民主权利
二、材料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和铁路总长对比表
?
俄国
英国
比例
生铁(19世纪中叶)
26万吨
385万吨
1:14.8
铁路总长(1861)
1500俄里
15000俄里
1:10
材料二 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实施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
——列宁
材料三 (解放农奴)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为什么说农奴制改革是 “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
(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次改革存在什么不足之处?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知识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19世纪初”、“不会在俄国社会出现”,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分析。这次改革发生在19世纪中期。故答案为D。
2.【答案】 A【解析】题干里的“解放……农奴……沙皇政府”告诉我们,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成自由人,农奴在解放时可以获得一块份地,但是农奴的份地必须通过赎买获得,故选A。
3.【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1861年改革的相关知识内容。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实际上农奴获得解放是付出的赎金远远高出当时的地价。因此答案选择:D
4.【答案】 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主要考查阅读分析能力。俄国1861年改革时,有些地主主张农奴与土地一起解放,不过要一笔高额的赎款。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采纳了这一主张,这说明了俄国1861年改革是对农奴的一场掠夺,题文中的““在……法庭尚未成立以前,由地主监督自己领地上的秩序,他们有审判和执行判决之权。”正是说明了俄国1861年改革有大量封建残余存在。故选B。
二、材料题
【答案】
现象:俄国冶铁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落后(或工业生产落后);原因:英国工业革命,俄国落后的农奴制度的阻碍。(2)农奴制改革是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与掠夺;农民为了赎买土地,变得一贫如洗。(3)改革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不足之处: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政治上,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广大群众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结合所学,表格可以看出,同时期英国的生铁和铁路里数都大幅度上升,而与此同时的俄国却发展缓慢,可以看出俄国冶铁业及交通运输业的落后。原因在于这一时期英国已经进行了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幅度上升,而俄国落后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2)本题考查的是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实质。分析材料,“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结合所学,在改革中,农奴要获得土地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所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实际上是一次沙皇政府和地主勾结起来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3)结合所学,为了缓和阶级矛盾,巩固统治,俄国进行了改革;改革缓解了国内的社会矛盾,避免了革命的发生,使国家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但改革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使农民背上沉重的经济包袱,政治上,专制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广大群众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
《沙皇俄国的改革》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彼得一世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
①正式掌握了俄国统治权
②亲自接触了西方先进文化
③了解了国际形势
④认识到废除农奴制的必要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面向西方,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彼得一世在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是( )
A.推行西欧的文明生活方式
B.大力发展工商业
C.建立各类学校、医院
D.建立12个“院”
3.列宁说,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指的是( )
A.使用野蛮的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效仿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体制
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的局面
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4.使19世纪中期俄国农奴制度的腐朽性充分暴露的是( )
A.“十二月党人”起义
B.经济发展的缓慢
C.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D.农奴生活的困苦
5.亚历山大二世突破了阻碍俄国发展的最大瓶颈,这使19世纪后期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明显加速。这个“最大瓶颈”指的是( )
A.资金缺乏 B.封建农奴制
C.土地自由买卖 D.劳动力不足
6.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民……在地主同意下,农民可以赎买这些份地。由此可以分析出1861年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 )
①市场 ②劳动力 ③资金 ④原料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7.下列四国中,哪一国家与其他三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8.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个“转折”是指( )
A.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B.俄国的封建势力被彻底清除
C.俄国的农民免费获得“份地”
D.俄国废除了沙皇专制制度
9.“给我20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我不生气!决不生气!俄国最需要的是海域。”关于彼得一世生前创造的奇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巩固了农奴制度
B.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C.使俄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
D.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10.学习了“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后,同学们对该改革的评价争论不休。学生甲认为改革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应该以肯定为主。学生乙认为改革是对农奴的一次更大的剥夺,应全盘否定。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人观点都错 B.甲对,乙错
C.甲、乙两人观点都对 D.甲错,乙对
11. 列宁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这是由于1861年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规定( )
A.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B.地主不许买卖农奴
C.农奴的份地必须出钱赎买
D.地主不许干涉农奴的生活
12. 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开始从农奴制时代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其中“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是指( )
A.清除了农奴制残余时期 B.沙皇封建专制时期
C.资本主义发展时期 D.以上都不对
13.俄国的农奴制度曾被称为“国家脚下的火药库”。消除这一火药库威胁的事件是( )
A.1861年改革 B.明治维新
C.南北战争 D.二月革命
二、材料题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世纪末,俄国只有21个手工工场,主要使用农奴劳动。中央政务由按沙皇意愿设置的几十个部门负责,职责不清,效率低下,贪赃枉法盛行。地方的“督军”权力广泛,往往成为独霸一方的小沙皇。当时的俄国只有陆军,没有海军。士兵一面当兵,一面还从事手工业和做买卖。文化教育受教会控制,学校数量很少。全城识字率最高的莫斯科,识字的居民也只占总人数的23.6%。
材料二:正如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所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作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
材料三:克里米亚战争(1853-1856年,沙俄同英法进行的战争)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事先许多人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近代西方的脚步而将遭到失败……实际上,这场失败的确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摘编自《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
(2)列举一个“彼得的强制性改革”的例子。彼得的强制性改革给俄国带来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的“旧制度”和“西方的脚步”分别指什么。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对于上述材料中这次改革,有人说是“地主的悲歌”,有人说是“农奴的盛宴”,有人说是“历史的转折”。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评价这次改革?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2.【答案】B
3.【答案】C
4.【答案】C5.【答案】B6.【答案】B7.【答案】D
8.【答案】A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A
二、材料题
1.【答案】
(1)17世纪的俄国,无论在政治、经济或文化教育方面,都远远落后于西欧一些国家。
(2)强令男子刮掉大胡子,贵族、官吏及其家人改穿西式服装,改行西式礼节等。彼得一世的改革巩固了农奴制度,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俄国的国力,使俄国从一个封闭的落后国家开始成为一个欧洲强国,为俄国实现近代化创造了条件。
(3)封建农奴制。资本主义制度。
2.【答案】
(1)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2)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私有财产,成为了自由人。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
(4)这是一次沙皇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扩大了资本主义市场。此后,俄国在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的情况下,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
《沙皇俄国的改革》提高练习
选择题
1.(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资本的年代》中谈道:“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俄国)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他说的“关键弱点”是指( )A.殖民压迫?????B.黑奴制度?C.幕府统治?????D.农奴制度
2.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红场旁边有一座宏伟的塑像(见右图),纪念的是曾经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引领俄罗斯抛弃了落后社会制度的改革者。他是( )A.伊凡四世B.彼得一世C.尼古拉二世D.亚历山大二世?
3.如何解决土地问题是一些重大革命、改革的核心。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中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A.赎买???B.廉价拍卖???C.出租???D.无偿分配
4.1850年,罗斯出生于俄国一个农奴家庭。以下是对她30岁时生活状况的记述。选出你认为最不可能是事实的一项( )A.罗斯有一个自主婚姻的家庭B.罗斯已是一个小商店的老板娘?C.罗斯拥有一块份地D.罗斯由于不听话,被地主卖到另一个农庄
5.1861年的俄国农奴制改革成为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这个“转折”是指( )A.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B.俄国封建势力被彻底清除C.俄国农奴免费获得“份地”D.俄国废除了沙皇专制制度?
6. “农奴先笑了,后来又哭了;地主先哭了,后来又笑了。”这句话描述的情景最有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事件中( )A.法国大革命?????B.美国南北战争C.俄国1861年改革????D.日本明治维新
7.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与“19世纪60年代”、“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等关键词相吻合的国家是( )
A.美国 B.俄国 C.日本 D.法国
8. 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主要是因为( )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开辟了海外市场
C.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D.摆脱了殖民统治
9.亚历山大二世在最后审查废除农奴制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这就注定这场改革( )
A.废除沙皇统治 B.没有任何成效
C.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D.成为俄国历史的转折点
材料题
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地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回答:
(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据材料三,改革后俄国农民的生活状态如何?说明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4)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
答案和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题干中的“19世纪60年代”“俄国”“关键弱点”可知当时的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解放了千百万农奴并最终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的改革者是亚历山大二世。
3.【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改革中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是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罗斯出生在1850年,她30岁时即1880年,俄国于1861年进行了农奴制改革,规定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地主不得买卖农奴,农奴可以赎买一块份地,所以D符合题意。
5.【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场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它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6.【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农奴”“地主”,链接俄国1861年废除农奴制法令,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再也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故“农奴先笑了”“地主先哭了”。而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缴纳高额赎金,赎买这块份地,故农奴“后来又哭了”、地主“后来又笑了”。?
7.【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世纪60年代,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颁布法令废除农奴制,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8.【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俄国农奴制改革使广大的农奴成为自由人,摆脱了地主(农奴主)的束缚,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的劳动力。
9.【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理解和分析问题能力。材料中“凡能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做到了”决定了这次改革必然会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二.材料题
【答案】
(1)为挽救统治危机,维护封建统治。
(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的人,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
(3)农民负担加重了,农民十分不满。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这是俄国1861年改革涉及到的内容。其历史背景是俄国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如果统治阶级不主动改革的话,可能会爆发革命。因此沙皇进行了自上而下的改革,以维护自己的封建统治。
(2)皇亚历山大二世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农民在法律生成为自由人,但农奴要获得土地必须要付出一定的代价,那就是用钱高价赎买。
(3)改革后农奴变成了农民,只是身份、称呼发生了变化,但他们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依然没有发生改变,他们还要服役、高价出钱购买土地等等。所以所农民负担加重了,这场改革实际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
(4)俄国的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作为封建统治阶级沙皇自然要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他的改革留下大量的封建残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