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植树的牧羊人
班别: 姓名: 评价:
学导目标:
1.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梳理故事情节。
2.摘取关键词,分析牧羊人的形象。(重点)
3.揣摩对人物的细节描写,学习按时间顺序简单叙事的写法。(难点)
4.学习牧羊人心无旁骛、专心致志植树的奉献精神,树立环保意识。(重点)
课时安排:3课时
学导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二、自主预习
(一)根据拼音写词语。
a. 如果他kāng kǎi wú sī ( ),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b. guāng tū tū ( )的山上,稀稀拉拉地长着一些野生的xūn( )衣草。
c. 我猜想,这里虽然成了fèi xū( ),但是,像马蜂窝一样、一间挨一间的房子周围,总会有一口水井,或是一眼泉水吧!
d. 我的确找到了一个泉眼,可惜已经gān hé( )了。
e. 旁边还有一座教堂,钟楼也tān tā ( )了。
f.战争结束,我只得到一笔微薄的chóu láo( )。
g.人们挖了水渠,农场边上,枫树林里,liú tǎng ( )着源源不断的泉水,jiāo guàn( )着长在周围的鲜嫩薄荷。
h. 听到这儿,我开始 zuó mó( )牧羊人的年龄。
三、【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突破重点】(教师巡查指导)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三次拜访牧羊人,各看到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课文按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牧羊人三次见面的情形以及高原上的变化。默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语句,填写下表。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一访牧羊人
(1913年)
二访牧羊人
(时隔6年)
三访牧羊人
(1945年6月)
3.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所写的事件。
4.牧羊人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概括。(在文中做批注)“以他是一个 的人。从‘ ’这句话可以看出来”的格式回答。
四、课堂小结
文章以时间为序,以荒原到绿洲的变化为线索,条理清晰,通过“我”的所见所感,对植树的牧羊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做出了高度的评价。
五、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第二课时
一、温故知新:
找出作者对牧羊人评价的语句,看看作者眼中的牧羊人是怎样的。
二、新课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了解了牧羊人的事迹,感受到了他伟大的人格。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本文,品味文章意味隽永的语言,分析其写作手法。
三、 精读课文,品析文本。【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突破重点】(教师巡查指导)
1.遇上牧羊人之前,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荒原的毫无生气?这样有什么作用?
2.牧羊人到山上种树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交代属于哪种记叙方式?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3.本文在叙事方面采用第一人称手法,有什么好处?
【技法点拨】(1)第一人称 作用:便于直抒胸臆,读来有亲切感和真实感。
(2)第三人称 作用:不受时空限制,能够从多方面自由叙述。
(3)第二人称 作用:可以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感情的交流。
好处:
四、品读课文,句段赏析【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突破难点】(教师巡查指导)
1.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可不可以删去?说说你的看法。
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数词有什么作用?
在这十万颗橡子中,有两万颗发了芽。而这两万颗树苗中,有将近一半,可能会被动物咬坏,或是因为其他原因死掉。剩下的一万棵树苗,会在这光秃秃的土地上扎根,长成大树。
3.下面是文中两处描写环境的句子,请进行赏析。
(1)那是六月晴朗的一天,太阳快要把人烤焦了。在毫无遮拦的高地上,风吹得人东倒西歪。狂风呼啸着穿过破房子的缝隙,像一只饥饿的野兽发出吼叫。(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2)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
五、小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的?
第三课时
一、导入。
二、熟读课文,主旨探究:本文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在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我们应该向植树的牧羊人学些什么?
【点拨】理解中心,要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抒情或议论的部分,根据作者的写作背景、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
三、课外拓展,对比延伸
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和一颗温暖的心。
在绵延数百公里的木里县雪域高原上,一个人牵着一匹马驮着邮包默默行走的场景,成为了当地老百姓心中最温暖的形象。
20年中,他一个人跋山涉水、风餐露宿,按班准时地把一封封信件、一本本杂志、一张张报纸准确无误地送到每个用户手中。
20年,他一路奔波不喊累不叫苦,战胜孤独和寂寞,将党和政府的温暖、时代发展的声音和外面世界的变迁不断地传送到雪域高原的村村寨寨,把党和各族群众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
这个人,就是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的一个普通的苗族乡邮员;一个20年来每年都有330天以上独自行走在马班邮路上的邮递员;一个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的共产党员———王顺友。
五、课堂小结
我们所处的社会,也有许多默默“种树”的人,如守卫边疆的战士、救人于危难之间的医生护士、伏案工作默默陪伴着我们的老师等等,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地耕耘,种植着未来的希望和幸福。让我们也做一个“牧羊人”,脚踏实地、坚持不懈,无私奉献,把我们的家园变得更加美好。
六、链接中考
阅读“这样过了一年……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完成后面的题目。
1、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对“我才明白,人类除了毁灭,还可以像上帝一样创造”这句话的理解。
2、说说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具体指什么。
就算老天爷想把这杰作毁掉,也只能求助龙卷风了。
3、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
这些白桦树棵棵鲜嫩、挺拔,像笔直站立的少年一样。
4、选文最后一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六、反思:
1、我的收获?
2、我的疑问?
七、练习设计:请完成本课对应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