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案: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案: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15 07:5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从容说课
新中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了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的核心内容。本课的主要线索是从政权建设、法律建设和制度建设这三块来展开新中国的政治建设这一学习主题。教材重点介绍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曲折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所以新中国政治建设中的基本政治制度应是本节课的学习重点。在了解中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内容、发展过程的前提下,认识中国民主政治的特色,是本课难点。?
教学重点
新中国政治体系的基本内容及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
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意义。
教具准备
设计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内容包括板书设计、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的材料、问题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新中国成立的史实。?
(2)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主要内容和意义。?
(3)新中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4)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和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方针。?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2.理解和运用?
(1)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2)理解1954年宪法的颁布对国家政治建设的意义。?
(3)理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在中国政治建设中的地位;理解中国实行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理解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和优越性。?
(4)理解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材料思考:《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2.阅读材料思考:为什么有了《共同纲领》,还要制定宪法??
3.阅读教材小字,归纳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能。?
4.阅读材料思考: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是什么??
5.师生讨论: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
6.新课结束后小组探究教材P105的“阅读与思考”和“解析与探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历史的角度清醒地认识、理解和珍惜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既有成果,树立作为一个公民自觉了解、遵守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的自觉性和法制观念。?
2.在了解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制度的前提下,树立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不懈努力的人生理想。
??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讨论:中国共产党是怎样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的??
(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写出发言提纲,并指名答题)?
教师小结并引入新课: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那么新中国是怎样从法律上、制度上体现人民的政治利益、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的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讨新中国的政治建设问题。
推进新课?
 板 书:?
一、开国大典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怎样的准备??

①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共同纲领》。②确定了新中国的首都、国旗、国歌、纪元等事项。
多媒体课件显示:?
《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
纲领全文由序言和总纲、政权机关、军事制度、经济政策、文化教育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七章六十条组成。纲领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任务及各方面的总方针、政策和原则。在政治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是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为国家最高政权机关;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在军事上,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公安部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建立的统一的军队。在经济上,实行“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的根本方针。纲领规定,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新民主主义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应以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建设人才为主要任务。在民族政策上,实行团结互助、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外交上,坚持独立、自主和领土完整,拥护国际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的原则。

《共同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纲领确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性质、任务以及各方面的总方针、政策和原则。?

纲领在政治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以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是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从而解决了建设新政权必须首先解决的国体(国家的性质)和政体(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问题。?

开国大典于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举行??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于天安门广场举行。?

是谁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毛泽东。?

新中国第一届政府的组成人员有何特点?新中国第一届政府的政权性质是什么?会起到什么作用??

从组成人员来看,新一届政府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各派组成的民主联合政府,有利于巩固扩大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调动各阶层的力量、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恢复经济、巩固新政权。?

新中国的成立有何政治意义和理论启示??

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新中国的成立,证明了中国革命必须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
 板 书:?
二、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政权基础,五年后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发展,为了保证在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顺利过渡,新中国开始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以替代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多媒体课件显示:?
材料一: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这五年时间里,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日渐巩固。到1954年8月,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先后全部建立。除台湾省尚未解放外,我国人民已经在25个省、内蒙古自治区、西藏地方、昌都地区,3个直辖市,2216个县和相当于县的行政单位,163个市,821个市辖区和220466个乡建立了自己的政权,此外还建立了65个县级以上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新中国成立后的五年中,人民民主政权建设的成就,使人民从未享有政治权利的地位转化为国家的主人,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力,管理自己的国家。?
材料二:从1949年起国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到1952年时,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工作。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了77.5%。在经济恢复的同时,国民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营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合作社经济都得到了发展。由于国家的支持和经济结构的合理性,国营经济发展迅速。截至1952年,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国营工业约占53%,合作社经济和公私合营工业约占8%,私营工业约占39%。 1953年,国内市场商品批发总额中,国营与合作社商业约占70%;在对外贸易总额中,国营部分约占92%。另外,国家银行是社会主义的,交通运输等部门中的社会主义成分占着绝对的优势。 ?
材料三:民众对宪法的需求与态度是制宪与行宪的重要社会基础。1954年宪法制定时,中国社会已具备了较为深厚的人文主义基础。正如周恩来总理所指出的:“我们现在的宪法草案,在全国是已经有了基础的。基础有两种:第一,我们实行了三年《共同纲领》,大家在政治生活上、在实践中,体验了、认识了我们的国家制度、政治结构和人民权利这些问题。第二,我们普遍地组织了《共同纲领》的学习运动。”这种基础使宪法的制定有了内在的推动力并因之而使其更容易实现和社会现实的结合。
(指导学生阅读以上三则材料,分析、归纳用宪法取代共同纲领的三条理由)?

《共同纲领》颁布以来,国家政治、经济与文化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些变化为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制定提供了客观环境,主要体现在材料所反映的三个方面:①新中国成立后的人民政权建设,为人民行使制宪权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与法律基础。②我国经济恢复,不仅有数量的发展,而且有性质上的变化,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并处于国民经济的领导地位,成为社会主义改造坚实的物质基础。③已具备了制定宪法的人文主义基础。?

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于何时,以何种方式通过??

1954年9月20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总结1954年宪法的主要内容、特点和性质意义)?

1954年宪法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它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是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总结,为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提供了最为根本的法律保证。?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是于何时初步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1957年,随着经济上三大改造的完成和政治上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
 板 书:?
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6的内容,理清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的过程)?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

1954年9月15日开幕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于9月20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新政权的人民政权性质,昭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7中“宪法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规定”)?

(1)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能是什么??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如何??
(学生用多媒体平台展示小组探究结果)?

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能归纳起来有四大类,即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那么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何区别呢??
(学生讨论并展示结果)
多媒体课件显示:?
(1)经济基础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公有制。?
三权分立制度:资本主义私有制。?
(2)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全国人民。?
三权分立制度:资产阶级。?
(3)活动原则不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
三权分立制度:分权制衡。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产生以后,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发展过程??

经历了趋于停顿、名存实亡、恢复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在依法治国的今天,人大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过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板 书:?
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中国政党制度的显著特征是什么??

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

它与西方政党制度的显著区别是什么?
?生
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

为什么中国实行的是这一特殊的政党制度??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统治的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基础。?

中国有哪八大民主党派??

民革、民盟、民建、民进、九三学社、农工民主党、致公党和台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政治协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什么?它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爱国人士参政议政提供了什么样的条件??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它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建国初期曾代行全国人大职权。一届全国人大后,成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中共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1956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1982年,中共又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文革”给人民政协工作造成了怎样的干扰?“文革”后中共又是怎样恢复和完善人民政协制度的??

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使很多民主人士被错划为右派,无法参政议政,严重破坏了多党合作制度,干扰了政协工作的正常开展。“文革”时期,大批民主人士受到打击迫害,民主党派被迫害,或被迫停止活动,政协工作陷于瘫痪。“文革”结束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得以恢复,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提出了各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人民政协迎来新的春天。?
教师小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板 书:?
五、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新中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什么样的政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为什么新中国要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生
这是由中国民族众多和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这一特殊国情决定的。?

我国的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展不平衡。少数民族地区地大物博,人口相对稀少,经济发达程度低;汉族聚居地区,人口密度过大,经济发达程度高于少数民族地区。各民族在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教育程度上存在较大差别,在发展繁荣的过程中需要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优势互补、互相依存,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那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它的基本内容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教师小结强调:民族区域自治的前提是国家的统一,指导思想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

1954年宪法比《共同纲领》在民族区域自治方面有什么进步??

《共同纲领》强调给予各民族参政议政的机会,而1954年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更明确、更全面的规定,除强调政治上少数民族可参政议政外,还强调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强调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可见,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逐步完善。?

我国民族自治区分为哪三级行政区划??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师
我国有哪五大省级自治区?
?生
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
课堂小结?
政治活动作为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在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新中国的成立,使人民当家作主有了可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保证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顺利过渡。其确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则使人民当家作主有了制度和法律的依托。后来,尽管有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和“文革”的干扰、破坏,中国特色民主政治还是在曲折中不断前进。而新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成就(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进步)必将对新中国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
板书设计
第21课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新中
国的
政治
建设
政治建设
新中国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法律建设
临时宪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宪法:《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
制度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活动与探究
课外社会调查:中国民众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情状况的社会调查。?
活动一:学生通过对本课内容的学习,分小组自行设计社会调查问卷。示例:?
(1)你对人大代表选举感兴趣吗??
A.不        B.有点       C.有兴趣?
(2)全国人大代表每届任期几年??
A.五年       B.二年       C.三年       D.四年?
(3)你知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职权吗??
A.不知道 B.知道一点 C.知道较多 D.十分清楚
?
(4)你知道我国宪法对人大代表的权力是如何规定的吗?
?A.不知道 B.知道一点 C.知道较多 D.十分清楚
……?
活动二:各组提交设计的调查问卷,学习组之间相互讨论。采取组间提问和答辩形式,最后形成统一的社会调查问卷,交付印刷。?
活动三:学生走向社会进行调查。?
活动四:总结调查结果,书写调查报告。
??
习题详解
阅读与思考?
1.毛泽东的群众路线最根本的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从群众中来”就是指党和政府在制定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之前要深入群众,向群众学习,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体现了民主的原则。在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时,要对群众的经验、意见、建议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加工,从而制定出与实际相符合并真正体现群众利益,为群众所接受的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这体现了集中的原则。?
3.“到群众中去”是指将形成的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到群众中去,接受实践的检验。这又体现了民主的原则。??
解析与探究?
1.古代君主专制时代,“君权神授”“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处于无权地位、生活在君王淫威之下的人民不可能享有自由。?
2.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而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保证了人民的自由。??
自我测评?
1.按照我国宪法规定,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归纳起来主要有四大类,即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2.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是政治协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它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是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内容是,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实行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构,行使自治权。?
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也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
??
备课资料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参加单位?
党派代表有: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无党派民主人士,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人民救国会,三民主义同志联合会,中国国民党民主促进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以上共14个单位,正式代表142人,候补代表23人。?
区域代表(9个单位,正式代表102人,候补代表14人)有:西北解放区,华北解放区,华东解放区,东北解放区,华中解放区,华南解放区,内蒙古自治区,北平、天津两直辖市,待解放区民主人士。?
军队代表(6个单位,正式代表60人,候补代表11人)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第一野战军(西北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中原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华东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东北解放军),华南人民解放军。?
团体代表(16个单位,正式代表206人,候补代表29人)有:中华全国总工会,各解放区农民团体,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总会,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全国工商界,上海各人民团体,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华全国第一次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大会筹备委员会,中华全国教育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中华社会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筹备委员会,自由职业界民主人士,国内少数民族,国外华侨民主人士,宗教界民主人士。?
特别邀请人士(75人)。?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摘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国家政权属于人民。”“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体国民的公德。”“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外交政策,以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为原则。”?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9月15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主持大会并致开幕词。刘少奇代表宪法起草委员会向大会作了《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会议经过热烈讨论,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一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会议还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等5个法律文件。会议听取并通过了周恩来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会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按照宪法规定,自第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起,原政务院改名为国务院)。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结束了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共同纲领》代替国家宪法的过渡状态,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
4.整风运动和反右派斗争?
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整风运动是为了提高全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改进作风,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更好地调动一切积极力量,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整风以毛泽东在同年2月最高国务会上和3月在宣传工作会议上的两个报告的思想为指导,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为主题,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整风运动实行“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和自我批评,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
全国范围的整风首先在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大专院校、民主党派、新闻出版、科技、文艺、卫生等战线进行。同时还分别召开有党外人士参加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广大党员、群众和爱国人士向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提出了大量有益的批评和建议,这是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常步骤。但是,整风运动开始不久,极少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鼓吹所谓“大鸣大放”,向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进攻。他们宣扬中国要实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两院政治,把党在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攻击为“党天下”,妄图取代党的领导,取消社会主义制度。6月8日,中央向全党发出《组织力量,反击右派分子的猖狂进攻》的指示,同时《人民日报》发表题为《这是为什么?》的社论。从此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这一运动到1958年夏季结束。?
在反右派斗争中,由于党对国际国内的阶级斗争形势作了不切实际的估计,发生了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的错误。全国被划为“右派分子”的达五十五万余人,误伤了一大批同志和朋友,其中很多是有才华的知识分子。这使他们长期受到委屈和压制,不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也使国家和党内的政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对全部错划为“右派”的人实行平反改正。到1981年上半年,改正平反工作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完成。?
5.我国的56个民族?
汉、壮、回、维吾尔、蒙古、藏、满、苗、彝、土家、哈萨克、布依、朝鲜、侗、瑶、白、哈尼、傣、傈僳、黎、畲、拉祜、佤、水、东乡、纳西、柯尔克孜、土、羌、达斡尔、景颇、仫佬、怒、锡伯、普米、塔吉克、毛南、仡佬、布朗、撒拉、阿昌、鄂温克、基诺、乌孜别克、德昂、京、裕固、保安、门巴、独龙、鄂伦春、塔塔尔、俄罗斯、珞巴、高山、赫哲。由于汉族人口众多,所以习惯上把汉族以外的其余民族,统称为少数民族。56个民族中,汉族占93%(93670万人,1982年),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民族。55个少数民族占6.7%(6723万人),人口超过100万的有壮、回、维吾尔、彝、苗、藏、蒙古、满、布依、朝鲜、瑶、侗、白、哈尼、哈萨克15个;壮族最多,有1200多万;赫哲族、苦聪人、夏尔巴人均不足千人。少数民族分布有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广布于占全国面积50%~60%的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许多民族分散而与其他民族相杂居,以回族为最。云南是民族分布数目最多的省。?
6.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资本主义国家多党制的根本区别?
(1)实质不同。社会主义国家的多党合作制,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政治制度,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群众的利益。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是资本主义的一种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内部存在不同利益集团的反映,只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政党才能执政,其他政党不过是陪衬。多党轮流执政并不会改变资产阶级专政的性质,不能真正代表广大群众的利益。 ?
(2)政党之间的关系不同。西方国家的政党之间的关系是根本对立的关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是一种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关系。 ?
(3)参政方式不同。西方国家的各政党分为执政党、在野党,通过竞选参与政治。我国各民主党派都是参政党。 ?
(4)政治基础不同。西方多党制建立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的政治基础是四项基本原则。?
7.民族自治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共同点与区别?
特别行政区是解决国家统一,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使台湾与大陆统一的方针政策。民族自治区与特别行政区都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行政区域,但自治权的程度不同、内容不同。一个是“一定的自治权”,一个是“高度的自治权”;一个是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一个是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自治权不等于国家主权,自治权要在维护国家主权下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