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案: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岳麓版必修1教案: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15 08:03: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外交?
从容说课
新中国的建立震撼了世界,面对纷繁变幻的国际环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新中国是如何一步步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新中国的外交之路又经历了怎样的风风雨雨?本课主线索是新中国在不同历史阶段,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开拓崭新的外交局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教材重点介绍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中日关系的改善;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跃在地区化国际组织中,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些内容构成了本课的知识要素,也是学习本课的知识重点。分析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重点
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教学难点
建国初复杂的国际环境对制定外交方针的影响;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的内涵。?
教具准备
计算机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的基础知识?
(1)掌握“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日内瓦会议和亚非拉国际会议。?
(2)掌握联合国第26届联大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席位的基本史实,掌握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以及中日关系的改善等基本史实。?
(3)掌握新时期中国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等史实。?
2.理解和运用?
(1)结合中国近代历史和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理解我国外交政策的制定,以及所取得的外交成就。?
(2)理解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与在联合国中发挥应有的作用;20世纪70年代中美、中日关系发展与改善的国际与国内背景,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3)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背景;新时期我国为现代化建设争取良好的国际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所作出的努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材料,分析新中国外交与半殖民地屈辱外交的本质区别。?
2.通过材料与历史照片,再现历史场景,进行历史回顾。?
3.师生共同探究一些历史问题。?
4.教师精心分析,从理论上提高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学习,认识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方针,它贯穿了新中国外交的各个领域。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2. 通过学习中美、中日关系的改善,认识到在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外交策略。?
3.认识和体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新时期的发展、深化和丰富,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4.通过学习,认识外交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又将服从于国家总体战略和各项事业的需要。中国只有增强综合国力,“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外交事业才会有坚实的基础和坚强的后盾。??
教学过程
 多媒体课件显示:图片1: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2: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时的情景;图片3: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时的情景;图片4:1946年蒋介石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时的情景;图片5:毛泽东主席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建交原则的文字或音像资料。?
看完后,学生谈感受,说明新中国外交与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本质区别,提出新
中国成立后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由此导入新课。??
推进新课?
 板 书:?
一、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的外交政策有哪些??

一是“另起炉灶”;二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三是“一边倒”。?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以前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概不予承认,废除旧中国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同外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所谓“一边倒”是指新中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决不同美英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板 书:?
2.新中国同苏联等国建交?
1949年2月至1950年2月,毛泽东、周恩来赴苏访问,并同苏联签署《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课件:“毛泽东和斯大林”“毛泽东访问苏联”等图片。另外,我国还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加强友好合作关系。建国1周年时,中国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板 书:?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包括哪些??

1953年,中印两国政府谈判西藏地方关系问题,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与国之间的基本准则。内容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新中国外交方针的拓展,其地区性和开放性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被认为是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是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板 书:?
4.新中国参与日内瓦会议?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放映有关新中国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的照片)??
 板 书:?
5.参加亚非拉国际会议
多媒体课件显示:?
“亚非拉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起都曾受到,并且现在仍然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尊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
“我们的会议应该是求同存异。会议应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在亚非会议上的讲话

“存异”是指各国可以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和政策。这一时期,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站稳了脚跟,为中国外交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板 书:?
二、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师生共同探究: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联合国是什么时间建立的?主要创始国有哪些国家??

(看教材回答)?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的主要阻力是什么??

美国。?

阻力是如何被层层击破的??

20世纪70年代,美国霸权地位衰落;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中国在内政、外交上取得的成就。
多媒体课件显示:?
图片1:中国国旗在联合国总部大楼前飘扬。?
1971年11月1日上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按照“中国”英文头一个字母C的排列顺序,五星红旗排在智利和哥伦比亚两国国旗之间。一周后,乔冠华率领中国代表团启程,赴美国参加联合国大会。?
图片2: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在第26届联大会议上。?
11月15日上午10点,当中国代表团成员进入第26届联大会场时,身穿中山装的中国代表团团长乔冠华成为各国新闻媒体追逐的对象,他潇洒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形容为“震碎了议会大厅的玻璃”。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这是中国、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的胜利。第二,它表明世界各国人民要求同中国人民友好。国际社会对新中国普遍认同,它使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享有较大的发言权,并使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进一步提高。第三,这有利于我国同更多的国家建立外交关系,有利于我国统一大业的进行,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有利于打破超级大国控制联合国,操纵国际事务的局面。??
 板 书:?
三、历史性的握手?
1.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进程
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投影:周恩来与尼克松握手的照片(时间:1972年2月21日。地点:北京机场)?
(学生阅读教材小字,理清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中的几个重要步骤)?

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署《中美联合公报》。?
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
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影响双方关系最大的障碍是台湾问题。?
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态度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拒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上抛出“双重代表权”问题。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国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并作出最终从台湾撤军的承诺,为中美关系正常化奠定了基础。在《中美建交公报》中,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中国提出的建交三原则。在这个范围内,美国将同台湾保持文化、商务及其他非官方关系。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板 书:?
2.中日关系的改善?
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1972年9月25日,日本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
访问中国,签订中日《联合声明》,实现了中日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
中美关系的缓和以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1970~1972年,先后有10多个国家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其中包括意大利、加拿大、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等,西方社会封锁新中国长达20多年的铁幕被打破了。??
 板 书:?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
多媒体课件显示邓小平的一段话:?
“建国以来,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新时期,我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按照“平等互利,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共同发展”
四项原则,同世界各国发展关系。??
 板 书:?
1.积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经济技术合作?
2.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播放中国上海成功主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的画面)?

2002年,《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决定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板 书:?
五、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1.新时期外交政策的调整
多媒体课件显示:?
材料一:1988年12月,邓小平在会见外宾时说:“世界上现在有两件事情可做,一个是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一个是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我们应当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准则。我们向国际社会推荐这些原则……这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赞成的人会有不少,但只要有高度的智慧和战略的胆识,就一定可以完成。”?
材料二:邓小平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打美国牌,也不打苏联牌,中国也不允许别人打中国牌。”?
材料三:1989年10月,邓小平在同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谈话时有一段精辟的论述:“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着眼于自身长远的战略利益,同时尊重对方的利益,而不是去计较历史的恩怨,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并且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这样,什么问题都可以妥善解决。”?
材料四:江泽民曾说:“我们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友好交往、平等相待、互相合作,推动人类进步事业不断发展。”
师生共同探讨:一是不同美苏任何一方结盟,也不联合任何一方去反对另一方,而是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改善、发展同它们的关系,同时坚决反对它们的霸权主义和军备竞赛政策。二是处理国家关系和国际问题时,不以意识形态定亲疏,不受一时一事所左右,而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以及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政策。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外交思想和策略,为中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和有利的国际条件。?
中国一方面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还努力改善和发展同世界大国之间的关系,与俄、美、日、法等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使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更加丰富和完善,形成了面向21世纪的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板 书:?
2.积极致力于促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学生阅读教材第123页,着重了解“上海合作组织”)??
 板 书:?
3.中国在联合国发挥积极的作用
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而积极努力,并以自己在联合国事务中卓有成效的建设性努力,赢得了世界各国的依赖和赞誉,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课堂小结?
自古以来,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是靠实力说话的。弱国无外交,大国主宰天下,是对近代国际外交的高度概括。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综合国力日见强大,国际地位逐渐提高,彻底改变了旧中国受列强欺凌的局面,跃升为一个对国际社会负责、受人尊敬的大国,为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到上海合作组织的成立;从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到中美关系正常化;从中外领导人频频互访,到中国军人积极参与联合国开展的维和行动,无不说明现代中国已经充分融入到国际社会中,在国际社会的多边领域中发挥着伸张正义、反对霸权,加强对话、建立互信,促进合作、消除危机的积极作用。??
板书设计
第26课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国外交?
活动与探究
1.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如发现无法当堂解决的问题,应布置课外解决。?
2.就世界多极化趋势与中国和平发展的关系举行主题演讲会。?
活动建议参考:
此探究活动是课堂知识的延伸和拓展。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或学习之后,引导学生在他们认知能力所能达到的范围内,对要探究的问题产生兴趣和疑问,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要探究问题的认识。学生可以通过搜集材料或通过平时对时政知识的认识积累,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所以要积极倡导学生的多方面认识和自我理解。?
提示:20世纪90年代,国际形势发生急剧而深刻的变化。多极化趋势继续发展,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两大问题。面对世界多极化的趋势,邓小平曾指出:中国要积极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此十五大报告指出:“多极化在全球和地区范围内,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组合。”中国外交也提出了“多极化”的外交主张。中国积极谋求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共同推进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学生可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所起到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的内容进行探讨。??
习题详解
阅读与思考式?
略??
自我测评?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包括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问题的基本准则,越来越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赞同。?
2.方针: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成就:在建国的第一年里,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的孤立封锁政策。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在会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推动了会议的进展,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声誉。?
3.纵观二战后中美关系的演变和发展,有两个基本的因素始终左右着两国关系:一是政治制度,另一个是共同的国家利益。不同的政治制度使两国疏远,共同的国家利益使两国接近。?
二战后,中国一直受到美国的敌视,并被当成美国在意识形态上的主要敌人。为此美国在台湾扶持国民党,长期阻碍中国的统一。然而,共同的国家利益会使两国忽视政治制度的差别,在共同利益足够大时,两国之间甚至可以建立一定的信任,结成战略伙伴。从1947年“冷战”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一直是遏制苏联。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苏联显示出“非常强大、有力和咄咄逼人”的态势,与此同时,美国经济增长趋于缓慢,又陷于越南战争的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1969年尼克松当选总统后,对外战略进行了重大调整,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在亚洲采取的重大的战略步骤之一就是同中国实现关系正常化,以此来增加对付苏联的资本。?
从中国方面去看:当时苏联在中苏边界争议地区不断集结军队,心怀叵测,中苏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中国越来越把苏联看作是对中国国家安全的主要威胁者。为此,中国希望寻求一个协同抵制苏联压力的力量。?
就这样,中美双方都基于各自利益的需要,走上了恢复和发展双边关系的道路。?
作用: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与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关系正常化,它缓和了世界紧张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在联合国中为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公正、合理的解决而努力;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积极倡导和实行裁军;作为发展中国家,为积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而斗争。?
在地区性国际组织中,中国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加强与东盟和欧盟的合作;积极开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领导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性和地区性组织,扩大并深化了多边外交关系,为中国在新世纪拓宽发展空间奠定了良好基础,赢得了和平的发展环境和良好的国际信誉,树立了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备课资料
1.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的制定?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949年春夏之际,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以前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外国使节只当作侨民对待,而不作为外交代表;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进行重新审查处理,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势力和特权逐步进行肃清,在相互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际上出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联合的必要性。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开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2.联合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的国际组织,主要由中、苏、美、英四国筹备。1945年4月25日至6月26日,在旧金山举行联合国宪章制宪会议,有51个国家代表出席会议。会上通过了《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及安全,制止侵略行为,促进国际合作等;并规定各国主权平等及以和平方法解决国际争端的原则。在宪章上签字的51个国家被称为联合国创始会员国。10月24日,《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联合国正式宣告成立。主要机构为大会、安理会、秘书处、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国际法院和托管理事会。总部设在纽约。安理会的决议有约束力,而中、苏、美、英、法五个常任理事国有否决权。联合国成立后,由于长期被美国操纵,在许多场合未能发挥积极作用。?
3.安全理事会?
联合国的主要机构之一,是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和安全的联合机构,它由11个理事国组成。按联合国宪章规定,苏、中、美、英、法五国为常任理事国,非常任理事国由大会选出,任期为2年,每年改选2个,期满不得立即连任。《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成员国把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授予安理会。安理会随时可举行会议,会议主席由理事国依国名英文字母顺序按月轮任。安理会附属机构为裁军委员会、军事参谋团。安理会应该是维护和平、制止侵略的重要国际机构,但由于美国的阻挠和破坏,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4.日内瓦会议?
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于1954年4月26日至7月21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中国政府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会议首先讨论朝鲜问题,参加会议的除五大国和朝鲜双方外,还有比利时、加拿大等国。关于朝鲜和平统一,外国武装从朝鲜撤走等问题,双方进行激烈斗争。周恩来在会上阐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谴责了美国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由于美国的阻挠,会议未能就解决朝鲜问题达成协议。?
5月8日开始,大会转向讨论印度支那问题。参加会议的有中、苏、美、英、法、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共和国、老挝王国和柬埔寨王国。中国、苏联、越南代表团始终坚持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而美国代表团极力反对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5月初,越南人民军取得奠边府战役的重大的胜利,为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在讨论老挝、柬埔寨问题遇到困难时,6月16日,周恩来提出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的四点建议,得到许多国家的赞同和支持,为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提供了基础。7月21日,法国、越南、老挝、柬埔寨签订了停战协定。法国政府发表了关于从印度支那三国撤出自己军队的声明以及尊重三国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声明。日内瓦会议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日内瓦会议粉碎了美国企图直接干涉印度支那的计划,打乱了美国从朝鲜、台湾、印度支那三条战线威胁新中国的战略部署。?
5.亚非拉会议的召开?
1955年4月,由印度、印度尼西亚、缅甸、锡兰(今斯里兰卡)和巴基斯坦五国政府总理发起的、有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的亚非会议,在印尼风景秀丽的山城万隆召开。中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席代表,陈毅、章汉夫、叶季壮、黄镇为代表的代表团出席会议。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没有西方大国参加的国际会议。美国等西方国家极力阻挠会议召开,西方舆论也极力贬低这次会议,认为它“将在愈益混乱和犹豫不决的状态中结束”;美蒋特务还在会议前夕制造了“克什米尔公主”号客机的爆炸事件。尽管出现了种种的不利因素,会议还是如期举行了。?
4月18日上午,亚非会议正式开幕,印尼总统苏加诺首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开幕词,接着会议主席、印尼总理沙斯特罗阿米佐约发表演说,说明了亚非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促进亚非各国间的亲密合作,讨论社会、经济与文化问题,讨论民族主权、种族和殖民主义等问题。这天下午和第二天上午,会议继续进行,大多数代表的发言都围绕着促进世界和平、经济合作和谴责殖民主义三个方面进行。但在这和平友好的气氛中,也出现了不协调的所谓“颠覆活动”和“宗教信仰自由”等问题,这些言论在与会者心中留下了阴影。人们担心,这次大会是否会陷入无休止地争吵而得不到什么结果呢?人们知道,会前各国代表团团长已经达成协议,会议上的任何决议必须全体一致通过!?
4月19日下午,中国代表团团长、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走上了讲坛。在分发了早已准备好的书面发言后,他针对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造谣中伤作了补充发言。他的讲话驱散了几天来留在人们心中的阴霾,获得了与会代表普遍的欢迎和赞扬。当周恩来回到自己的座位时,许多著名的政治家都纷纷离开座位,同他握手、拥抱,表示祝贺。会议绕过了暗礁,得以顺利进行。?
4月20~24日,代表们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委员会分别举行会议。到24日下午,终于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宣言》,完成了会议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当日晚间,亚非会议最后一次全体会议召开。大会秘书长宣读了关于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国人民问题、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等决议,当会议主席问有没有人反对这些决议时,全场掌声四起,十分热烈。会议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当地时间21点30分,会议主席宣布大会闭幕。亚非会议在中国代表团和许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塑造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帝反封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增进各国人民之间友谊的“万隆精神”,对亚非各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6.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
这是中国外交史上的重大事件之一。中国是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是1945年通过的《联合国宪章》签字国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宣布中央人民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致电联合国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但美国从中阻挠,使台湾国民党当局得以继续占有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自1961年第16届联大起,联合国内外展开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一系列斗争。1971年,第26届联大又展开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两项议案的争论。10月25日,联合国大会终于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联合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国民党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到达纽约,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并成为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7.《中美联合公报》?
1972年2月28日,中美双方在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期间于上海发表的政府公报。公报阐明了中美双方各自的立场。中国方面重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解放台湾是中国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公报宣布: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同意,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等方面进行人民之间的联系与交流,同意为逐步发展两国的贸易提供便利。《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开辟了两国关系的新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