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 高一 科目 生物 主备人
章节内容 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共_1_课时,本课时:第1__节
学习目标 观察渗透系统模式图,说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结合植物细胞的结构,描述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
重难点分析 重点:观察渗透系统模式图,说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难点:结合植物细胞的结构,描述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情景设计 问题设计 1 观察渗透装置,为什么漏斗管内的液面会升高?如果我们用一层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如果烧杯中不是清水,而是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管内的液面还会升高吗? 2 细胞的失水和吸水取决于什么条件? 3 发生质壁分离的条件有哪些? 思考并理解
二、探究活动 1.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它的原生质层主要包括 ( ) A、细胞膜、核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B、细胞膜、液泡膜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C、细胞膜和液泡膜之间的细胞质 D、细胞壁、液泡膜和它们之间的细胞质 2.如果三个相邻的植物细胞,它们之间水分流动的方向是甲流向乙再流向丙和甲直接流向丙,那么细胞液在浓度上的关系是( ) A、甲>乙>丙 B、甲<乙<丙 C、甲>乙,且乙<丙 D、甲<乙,且乙>丙 课堂检测
三、检测与评价 1.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 )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 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D、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 2.利用高浓度盐水(NaCl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 A、盐水中的Cl-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B、盐水中的Na+不利于细菌的生活 C、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 D、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 理解选用动物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原理和细胞膜的功能,学以致用
四、课堂小结 什么是渗透现象 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 训练学生总结概括能力,明确重点
五、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本131-132页 加强本章节练习,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 [来 1,渗透的定义 细胞的失水和吸水 细胞外液浓度>细胞内液浓度 细胞失水 细胞外液浓度<细胞内液浓度 细胞吸水 细胞外液浓度>细胞内液浓度 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的条件 物质跨膜运输的特点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重在理解才会运用,部分同学理解力不强,需要加强练习
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 高一 科目 生物 主备人
章节内容 4.1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共__1_____课时,本课时:第___1____节
学习目标 (1)说出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和失水。 (2)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3)熟练制作临时装片和操作显微镜。
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1、说明探究实验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2、让学生知道细胞与外界溶液一起可以构成一个渗透系统。 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教学难点1、如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 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等)。 3、理解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情景设计 问题设计 你吃比较咸的食物如咸菜或连续嗑带盐的瓜子时,你的口腔和唇的黏膜会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当你把白菜剁碎准备做馅时,常常放一些盐,过一段时间后就可见有水分渗出。萎蔫的青菜放入水中一段时间后会变硬挺。 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探究活动 (1)演示实验:一滴红墨水滴入到清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学生观察并回答。 (2)提出探究问题:如果两种不同的溶液被一层半透膜隔开,结果又会怎样?演示:渗透作用的实验现象。教师和各实验小组代表课前做好该实验,实验的内容设置如下:①烧杯中是清水,漏斗内是30%的蔗糖溶液,两种不同的溶液被一层玻璃纸(半透膜)隔开,实验开始时,漏斗内外的液面在同一水平面上,静置2 h后,漏斗内的液面有何变化?②用一层纱布代替半透膜,其它的均与①相同,漏斗内的液面有何变化?③用一层塑料布代替半透膜,其它的也与①相同,漏斗内的液面会有什么变化?④若漏斗内外均是同浓度蔗糖溶液,情况又是怎样的?若漏斗内外都是清水呢? 第1小组学生介绍演示实验①,展示实验现象。 (3)提出讨论问题问题: 为什么漏斗内的液面会上升?多媒体动画演示,引导学生思考。 师生总结:水分子从数量多的一侧向水分子数量少的一侧扩散,也就是说:水分子是顺着相对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的,这种现象称为渗透作用。这个装置叫渗透装置。第2、3小组学生介绍演示实验②、③,展示实验现象。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比较①②③组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第4小组学生介绍演示实验④,展示实验现象。通过比较①④我们又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学生总结上面两个结论得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 a要有半透膜;b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存在浓度差 多媒体课件直观演示,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
D.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
知识反馈,巩固提高。
四、课堂小结 当细胞内溶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当细胞内溶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当细胞内溶液浓度 =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形态不变 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五、作业设计 课后作业本P130-131
六、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本节内容的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一种“指导型探究”过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对学生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解决探究实验和探究性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在课堂上要细致地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和疑惑,再对自己何时参与指导、如何进行指导作出决策。
审批:
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 高一 科目 生物 主备人
章节内容 4.1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习题课 共_1_课时,本课时:第_1_节
学习目标 (1)理解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2)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重难点分析 重点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复原。 难点质壁分离复原。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情景设计 问题设计 回忆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原理,并填空。 (1)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 (2)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细胞失水皱缩。 (3)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质浓度时,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动态平衡。 复习主要内容
二、探究活动 复习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并填空。 (1)成熟的植物细胞结构①细胞壁: ,即水分子和溶解在水里的物质都能够自由通过。②细胞内的液体环境:主要指液泡内的 ③原生质层 组成: 、 和这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特性:具有选择透过性,相当于一层 。 (2)原理和现象①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会发生 现象。②外界溶液浓度 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 (3)探究①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 → → → → 。②原理: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 。当 小于 的浓度时,细胞失水,中央液泡体积会________,细胞皱缩;当 小于 的浓度时,细胞吸水,中央液泡体积会________,细胞膨胀。③质壁分离 内因:原生质层具有 。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 ,因而会出现 和___________分离的现象。 ①训练学生做题能力;②知道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质壁分离;
三、检测与评价 在评讲课堂练习时,发现学生的质壁分离知识点记得不是太牢,容易混淆。 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课堂小结 当细胞内溶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吸水当细胞内溶液浓度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失水 当细胞内溶液浓度 = 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形态不变 通过总结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五、作业设计 改正本节所有错题,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知识反馈,巩固提高。
六、板书设计 ?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细胞壁:全透性 结构 细胞膜 原生质层: 细胞质 具选择透过性,相当于半透膜 液泡膜 条件:成熟植物细胞具有中央液泡 验证 (1)当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将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放入清水中,此时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清水,植物细胞就吸水,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课后反思 本节习题较难,需要理解记忆的知识点比较多,容易混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多注意多总结,列表格,使学生更加容易记忆。
审批:
第四章 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
第1节 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
一、渗透作用
半透膜:半透膜是一类可以让小分子物质通过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的一类薄膜的总称
渗透作用装置
分析实验现象
1.第一组装置的 漏斗管内液面为什么会升高?
2.第二组装置,用纱布代替玻璃纸,漏斗管内液面还会升高吗?
由于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多于从长颈漏斗渗出的水分子数量,使得管内液面升高。
用纱布替代玻璃纸时,因纱布的孔隙很大,蔗糖分子也可以自由通透,因而液面不会升高。
分析实验现象
4.水分子只能从烧杯中扩散到漏斗中吗?
(友情提醒)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
不是的,水分子既可以从烧杯中扩散到漏斗中,也能从漏斗中扩散到烧杯中,只不过,在单位时间内,从烧杯中扩散到漏斗中的水分子数量比较多。
3.第三组装置,清水换成同样浓度的蔗糖溶液,结果会怎样?
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等时,单位时间内透过玻璃纸进入长颈漏斗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液面也不会升高。
得出结论
水渗入漏斗内使液面上升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半透膜
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差
渗透作用 :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扩散,称为渗透作用
条 件
①具有半透膜(主要)
②半透膜两侧的溶液浓度不同
课题一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问题:细胞是否会发生渗透作用呢?
(一)动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红细胞置于清水中
分析右图,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会发生什么变化?
放到清水中,细胞不断吸水膨胀直至胀破。
疑问?红细胞是否也是发生渗透作用呢?
【探究】红细胞是否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问题一 红细胞的 相当于半透膜,为什么?
因为,细胞膜同样具有有些物质可以通过,而有些物质不能通过的特点。
问题二 什么情况下,红细胞会发生吸水或失水?
课题一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细胞膜
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基质浓度时,红细胞失水;
当外界溶液浓度<细胞质基质浓度时,红细胞吸水。
课题一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1.细胞膜相当于半透膜
2.外界溶液与细胞质基质存在浓度差
【总结】红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条件
1.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等有机物能够透过细胞膜吗?
不可以,因为血红蛋白是大分子,不能透过细胞膜。
2.当外界溶液浓度过低时,红细胞会发生什么变化?原因
会发生吸水并且胀破 ,因为外界溶液浓度过低,红细胞不断吸水,而细胞膜的伸缩性是一定的,超过了这个限度,细胞就会破裂。
3.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红细胞吸水或失水的多少主要取决于红细胞内外的浓度差,一般差值越大,吸水或失水越多。
课题一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思考】
红细胞不吸水也不失水,保持细胞原有的形态。因为外界溶液浓度=细胞内浓度,所以单位时间渗入的水分子数量等于渗出的水分子数量,水分子的运动达到动态平衡,因此表现细胞既不吸水也不失水。
4.如果将红细胞放置于生理盐水中呢,细胞有什么变化?原因?
课题一 水分子的跨膜运输
问 题
1.植物细胞会出现失水的情况吗?
2.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会失水?
3.原生质层是否相当与半透膜?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
2.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
【探究】植物细胞 相当于半透膜
原生质层
探究实验: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
分析结果
表达与交流
(原生质层是一层半透膜吗?)
(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设计
方案
(按预定方案进行实验)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总结,写实验报告并适当交流)
预期结果
将植物细胞浸润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再将细胞浸润在清水中,观察其大小的变化。
在蔗糖溶液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小,细胞皱缩;在清水中植物细胞的中央液泡会变大,细胞膨胀。
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
实验现象:
变 小
逐渐恢复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
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
基本
不变
基本
不变
得出结论
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成熟的植物细胞靠渗透作用吸水。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发生了渗透作用。
2.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
初始浓度
0 Mg2+ Ca2+ Si4+ 离子
培养液中的离子浓度
水稻
番茄
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
实例一
1.水稻培养液中的钙、镁两种离子浓度为什么会增高?是不是水
稻不吸收反而向外排出呢?
2.不同作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有差异吗?
4.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有选择吗?如果有,这种选择性有
普遍性吗?
3.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也是这样吗?
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这种选择性具有普遍性。
1.以下可以发生渗透作用的是( )
A.煮熟的马铃薯条放入水中
B.把干种子放在清水中
C.烈日下菠菜叶子下垂
D.放在盐水中的萝卜变软
D
巩固练习
2.a、b、c是三个相邻的细胞,已知a细胞液浓度> b细胞液浓度> c细胞液浓度,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水分在三者之间关系的是( )
C
A
B
C
D
3.田间一次施肥过多,作物变得枯萎发黄,俗称“烧苗”。其原因是( )
A.根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的养分过多
B.根细胞不能从土壤中吸水
C.根系不能将水向上运输
D.根系被肥料分解释放的热能烧毁
B
4.利用高浓度盐水(NaCl溶液)杀菌防腐的原理是( )
A.盐水中的Cl-有杀菌防腐的作用
B.盐水中的Na+不利于细菌的生活
C.盐水是中性的,不适于细菌的生活
D.由于渗透作用使细菌细胞内的水分渗出而死亡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