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 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①CH3COOH(l)+2O2(g)===2CO2(g)+2H2O(l) ΔH1=-870.3 kJ·mol-1
②C(s)+O2(g)===CO2(g) ΔH2=-393.5 kJ·mol-1
③H2(g)+O2(g)===H2O(l) ΔH3=-285.8 kJ·mol-1
则反应2C(s)+2H2(g)+O2(g)===CH3COOH(l)的ΔH为( )
A. -488.3 kJ·mol-1
B. -191 kJ·mol-1
C. -476.8 kJ·mol-1
D. -1 549.6 kJ·mol-1
2.破坏(或形成)1 mol化学键所吸收(或放出)的能量称为键能。已知H—H键的键能为436 kJ·mol-1,O===O键的键能为498 kJ·mol-1,根据热化学方程式
H2(g)+O2(g)===H2O(l) ΔH=-286 kJ·mol-1,判断H2O分子中O—H键的键能为( )
A. 485.5 kJ·mol-1
B. 610 kJ·mol-1
C. 917 kJ·mol-1
D. 1 220 kJ·mol-1
3.25 ℃、101 kPa下,2 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8 kJ热量,表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
A. 2H2(g)+O2(g)====2H2O(1) ΔH=﹣285.8 kJ·
B. 2H2(g)+O2(g)====2H2O(1) ΔH=+571.6 kJ·
C. 2H2(g)+O2(g)====2H2O(g) ΔH=﹣571.6 kJ·
D. H2(g)+O2(g)====H2O(1) ΔH=﹣285.8 kJ·
4.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 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C. 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 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
5.已知:H2(g)+F2(g)===2HF(g) ΔH=-270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氟化氢气体分解生成氢气和氟气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B. 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H2与1 mol F2的能量总和小于2 mol HF气体的能量
D. 该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可用下图来表示
6.已知1 mol乙炔(C2H2)和氢气燃烧后恢复到室温分别放出的热量为1 230 kJ·mol-1、285.8 kJ·mol-1。现有11.2 L(标准状况下)乙炔和氢气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能放出457.6 kJ热量,则混合气体中乙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 B. 2∶1 C. 1∶2 D. 2∶3
7.在298 K、1.01×105Pa下,将22 g CO2通入750 mL 1 mol·NaOH的溶液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放出xkJ的热量。已知在该条件下,1 mol CO2通入1 L 2 mol·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的热量。则CO2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CO3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CO2(g)+NaOH(aq)====NaHCO3(aq) ΔH=﹣(2y﹣x)kJ·
B. CO2(g)+NaOH(aq)====NaHCO3(aq) ΔH=﹣(4x﹣y)kJ·
C. CO2(g)+NaOH(aq)====NaHCO3(aq) ΔH=﹣(2x﹣y)kJ·
D. 2CO2(g)+2NaOH(l)====2NaHCO3(l) ΔH=﹣(8x﹣2y)kJ·
8.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①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
②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③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④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⑤Ba(OH)2?8H2O与NH4Cl反应
⑥氢气还原氧化铜
⑦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⑧钢铁制品生锈的反应
A. ③⑤⑥⑦⑧ B. ③⑤⑥ C. ①③④⑤⑥⑧ D. ①②③④⑤⑥
9.近年来,北京市公共汽车大部分采用天然气作为燃料,其主要目的是( )
A. 防止石油短缺 B. 降低成本 C. 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D. 加大发动机的动力
10.根据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2H2S(g)+3O2(g)====2SO2(g)+2H2O(l)ΔH=﹣Q1kJ·
2H2S(g)+O2(g)====2S(s)+2H2O(l)ΔH=﹣Q2kJ·
2H2S(g)+O2(g)====2S(s)+2H2O(g)ΔH=﹣Q3kJ·
判断Q1、Q2、Q3三者关系正确的是( )
A.Q1>Q2>Q3 B.Q1>Q3>Q2 C.Q3>Q2>Q1 D.Q2>Q1>Q3
11.已知:Fe2O3(s)+C(s)====CO2(g)+2Fe(s)ΔH=+234.1 kJ?C(s)+O2(g)====CO2(g)ΔH=﹣393.5 kJ?
则2Fe(s)+O2(g)====Fe2O3(s)的ΔH是( )
A. ﹣824.4 kJ? B. ﹣627.6 kJ?
C. ﹣744.7 kJ? D. ﹣169.4 kJ?
12.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
①天然气 ②煤 ③核能 ④石油 ⑤太阳能 ⑥生物质能 ⑦风能 ⑧氢能
A. ①②③④ B. ⑤⑥⑦⑧
C. ③⑤⑥⑦⑧ D. ③④⑤⑥⑦⑧
1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SO2(g)+O2(g)SO3(g) ΔH=-98.32 kJ·mol-1,在一定温度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SO2和1molO2充分反应,经过一段时间放出的热量为98.32 kJ,则容器中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的比值为( )
A. B. C. D.
14.在1200 ℃时,天然气脱硫工艺中会发生下列反应
①H2S(g)+O2(g)===SO2(g)+H2O(g) ΔH1
②2H2S(g)+SO2(g)===S2(g)+2H2O(g) ΔH2
③H2S(g)+O2(g)===S(g)+H2O(g) ΔH3
④2S(g)===S2(g) ΔH4
则ΔH4的正确表达式为( )
A. ΔH4=(ΔH1+ΔH2-3ΔH3)
B. ΔH4=(3ΔH3-ΔH1-ΔH2)
C. ΔH4=(ΔH1+ΔH2-3ΔH3)
D. ΔH4=(ΔH1-ΔH2-3ΔH3)
15.已知中和热为57.3 kJ·mol-1,下列关于中和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中和热指的是酸碱发生中和反应放出的热量
B. HCl和NaOH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l) ΔH=-57.3 kJ·mol-1
C. 若将含0.5 mol H2SO4的浓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等于57.3 kJ
D. 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2SO4(aq)+2NaOH(aq)===2H2O(l)+Na2SO4(aq) ΔH=-57.3 kJ·mol-1
二、填空题
16.根据最新“人工固氮”的研究报道,在常温、常压、光照条件下,N2在催化剂(掺有少量Fe2O3的TiO2)表面与水发生下列反应,
已知:N2(g)+3H2(g)2NH3(g)ΔH=﹣92.4 kJ?,
2H2(g)+O2(g)====2H2O(l)ΔH=﹣571.6 kJ?,
则2N2(g)+6H2O(l)4NH3(g)+3O2(g)ΔH= 。
17.标准状况下0.05 mol某一无色可燃气体在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若将产物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得到的白色沉淀为0.15 mol;若用足量碱石灰吸收燃烧产物,增重9.3 g。
(1)计算燃烧产物中水的质量。
(2)此气体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表示此气体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断开1 mol AB(g)分子中的化学键使其分别生成气态A原子和气态B原子所吸收的能量称为A—B键的键能。下表列出了一些化学键的键能E: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表示某反应的能量变化关系,则此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中ΔH=__________(用含有a、b的关系式表示)。
(2)若图示中表示反应H2(g)+O2(g)===H2O(g)
ΔH=-241.8 kJ·mol-1,则b=________kJ·mol-1,
x=________。
(3)历史上曾用“地康法”制氯气,这一方法是用CuCl2作催化剂,在450 ℃利用空气中的氧气跟氯化氢反应制氯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忽略温度和压强对反应热的影响,根据上题中的有关数据,计算当反应中有1 mol电子转移时,反应的热量变化为________。
19.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放热反应的观察装置,其实验操作是:①按图所示将实验装置连接好;②在U形管内加入少量红墨水,打开T形管螺旋夹,使U形管内两边的液面处于同一水平面,再夹紧螺旋夹;③在中间的试管里盛1 g氧化钙,当滴入2 mL左右的蒸馏水后,即可观察。试回答: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之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说明CaO、H2O的能量与Ca(OH)2的能量之间的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若将该实验中CaO换成NaCl,实验还能否观察到相同的现象?________(填“能”或“否”)。
20.已知H2S的燃烧热ΔH=-akJ·mol-1,写出表示H2S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H2S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题
21.小明在爸爸的实验室里看到如图所示的“保温瓶式量热计”。这种仪器由保温和测温两部分组成的,它不让反应产生的热散失出去,也不让外界的热传递进来,可用于测量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爸爸将不同浓度的酸(A)和碱(B)溶液各100 mL在量热计中混合,让小明记录了每次混合前后量热计温度的升高值Δt,得到下表:
请就此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盐酸、硫酸与NaOH反应是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第1次和第3次实验中温度升高相同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上述数据可知下列因素中,与反应放出或吸收热量多少有关的是________。
A.使用盐酸还是硫酸
B.量热计的保温效果
C.参加反应的酸或碱的量
22.某研究小组将V1mL 1.0 mol·L-1HCl溶液和V2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匀后测量并记录溶液温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实验中始终保持V1+V2=50 mL)。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小组做该实验时环境温度________(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2℃,判断的依据是________。
(2)由题干及图形可知:V1∶V2=________时,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此反应所用NaOH溶液的浓度应为______ mol·L-1。
(3)实验时将酸碱在简易量热计中混合,并用________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经计算此反应共放出Q kJ的热量,请写出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四、计算题
23.乙炔(C2H2)气体的燃烧热为ΔH=-1 299.6 kJ·mol-1,分别写出表示乙炔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和表示乙炔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答案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反应2C(s)+2H2(g)+O2(g)===CH3COOH(l)实质上是反应②×2+反应③×2-反应①,即所求的反应热ΔH=ΔH2×2+ΔH3×2-ΔH1=[-393.5×2+(-285.8)×2-(-870.3)] kJ·mol-1=
-488.3 kJ·mol-1。
2.【答案】A
【解析】ΔH=反应物的键能之和-生成物的键能之和,所以-286 kJ·mol-1=436 kJ·mol-1+×498 kJ·mol-1-2E(O—H),解得E(O—H)=485.5 kJ·mol-1。
3.【答案】D
【解析】由题意知4 g氢气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热量571.6 kJ,不是285.8 kJ,故A错误;放热焓变为负值,故B错误;生成液态水,故C错误;故选D。
4.【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取决于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反应物A+B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C+D的总能量,为吸热反应,A、C错误,B正确;吸热反应不一定需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也可能在光照等条件下发生,D错误。
5.【答案】D
【解析】H2和F2反应生成HF反应中ΔH<0,是放热反应,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则HF分解生成H2和F2为吸热反应,A、C错误,D正确;HF(g)转变为HF(l)放热,则1 mol H2与1 mol F2反应生成2 mol液态HF,放出的热量大于270 kJ,B错误。
6.【答案】B
【解析】物质在参加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与此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首先书写出乙炔和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分别计算出各自反应放出的热量进行解答。n(混合气体) =0.5 mol,完全燃烧能放出457.6 kJ热量,设C2H2为xmol,H2为(0.5-x) mol,则1230 kJ·mol-1×x+285.8 kJ·mol-1×(0.5-x)=457.6 kJ,x≈0.33,n(C2H2) ∶n(H2)=0.33∶0.17≈2∶1,B正确。
7.【答案】B
【解析】解:根据题意,22 g CO2通入1 mol·NaOH溶液750 mL中充分反应,n(CO2)==0.5 mol,n(NaOH)=1 mol·×0.75 L=0.75 mol,
该反应既生成碳酸钠又生成碳酸氢钠,方程式为2CO2+3NaOH====NaHCO3+Na2CO3+H2O,
由0.5 mol CO2反应放出热量为xkJ,则2 mol CO2反应放出热量为4xkJ,即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CO2(g)+3NaOH(aq)====NaHCO3(aq)+Na2CO3(aq)+H2O(l)ΔH=﹣4xkJ·①,又1 mol CO2通入2 mol·NaOH溶液1 L中充分反应放出ykJ的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2NaOH(aq)+CO2(g)====Na2CO3(aq)+H2O(l)ΔH=﹣ykJ·②,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②可得,NaOH(aq)+CO2(g)====NaHCO3(aq)ΔH=﹣(4x﹣y)kJ·
8.【答案】B
【解析】①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为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错误;
②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为放热反应,故错误;
③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为吸热反应,故正确;
④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放出热量,为放热反应,故错误;
⑤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故正确;
⑥氢气还原氧化铜,需要在加热条件下进行,停止加热反应停止,为吸热反应,故正确;
⑦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为人体提供能量,为放热反应,故错误;
⑧钢铁制品生锈的反应,为缓慢的氧化还原反应,为放热反应,故错误。
故选B。
9.【答案】C
【解析】
10.【答案】A
【解析】已知①2H2S(g)+3O2(g)====2SO2(g)+2H2O(l)ΔH=﹣Q1kJ·,
② 2H2S(g)+O2(g)====2S(s)+2H2O(l)ΔH=﹣Q2kJ·,
③2H2S(g)+O2(g)====2S(s)+2H2O(g)ΔH=﹣Q3kJ·,
①与②相比较,由于S→SO2放热,则Q1>Q2,
②与③相比较,由于H2O(l)→H2O(g)吸热,则Q2>Q3,则Q1>Q2>Q3。
11.【答案】A
【解析】已知:(1)Fe2O3(s)+C(s)====CO2(g)+2Fe(s)ΔH=+234.1 kJ?
(2)C(s)+O2(g)====CO2(g)ΔH=﹣393.5 kJ?
由盖斯定律(2)×﹣(1),得:2Fe(s)+O2(g)====Fe2O3(s) ΔH=(﹣393.5 kJ?)×﹣234.1 kJ?
即2Fe(s)+O2(g)====Fe2O3(s)ΔH=﹣824.35 kJ?。
12.【答案】B
【解析】天然气、煤、核能、石油不可再生;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氢能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
13.【答案】D
【解析】物质在参加反应过程中放出或吸收的热量与此消耗的物质的量成正比,依据已知的热化学方程式计算出参加反应的SO2的物质的量进行解答。
最终放出热量98.3 2kJ,说明参加反应的SO2为1mol,则:
容器中的压强与起始时压强的比值为=。
14.【答案】A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③×2)可得目标反应2S(g)===S2(g),它们的函数关系同样适用于焓变,则ΔH4=ΔH1×+ΔH2×-ΔH3×2=(ΔH1+ΔH2-3ΔH3)。
15.【答案】B
【解析】中和热是指酸、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 mol水和可溶盐时的反应热,不包含生成沉淀、反应物溶解、电离、水合等过程的热效应,A、D错误,B正确;H2SO4的浓溶液与水溶液混合时要放热,即使生成1 mol H2O(l),放出的总热量大于57.3 kJ,C错误。
16.【答案】+1 530 kJ?
【解析】已知:①N2(g)+3H2(g)2NH3(g)ΔH=﹣92.4 kJ?,
②2H2(g)+O2(g)====2H2O(l)ΔH=﹣571.6 kJ?,
根据盖斯定律①×2﹣②×3可得:2N2(g)+6H2O(l)4NH3(g)+3O2(g)ΔH=(﹣92.4 kJ?)×2﹣(﹣571.6 kJ?)×3=+1 530 kJ?,
17.【答案】(1)m水=9.3 g-0.15 mol×44 g·mol-1=2.7 g
(2)C3H6
(3)C3H6(g)+O2(g)===3CO2(g)+3H2O(l)
ΔH=-2 092 kJ·mol-1
【解析】(1)该无色气体含C、H两种元素,燃烧生成CO2和H2O。
m(CO2)=0.15 mol×44 g·mol-1=6.6 g
所以m(H2O)=9.3 g-6.6 g=2.7 g。
(2)1 mol该气体中含C原子个数为×NA=3NA,含H原子个数为×NA=6NA,
所以其化学式为C3H6。
(3)根据表格中数据,该气体的燃烧热为2 092 kJ·mol-1。
18.【答案】(1)放热 (a-b)kJ·mol-1
(2)926 496.4
(3)O2+4HCl2Cl2+2H2O 放出热量31.4 kJ
【解析】(1)反应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因此是放热反应。反应热为反应物断键吸收的能量与生成物成键放出的能量之差,即ΔH=(a-b)kJ·mol-1。(2)b表示H、O原子结合为气态水时的能量变化,其数值为463×2=926;436+x-926=-241.8,则x=496.4。(3)根据题意易写出化学方程式。反应的ΔH=(496.4+431×4-247×2-463×4)kJ·mol-1=-125.6 kJ·mol-1,则转移1 mol 电子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为31.4 kJ。
19.【答案】(1)U形管里的红墨水会沿开口端上升
(2)检查装置气密性
(3)CaO和H2O反应放出热量使大试管中压强增大,引起红墨水的液面在U形管中的位置左低右高
(4)CaO+H2O===Ca(OH)2
(5)1 mol CaO和1 mol H2O的总能量大于1 mol
Ca(OH)2的能量
(6)否
【解析】从提供的仪器看实验目的,意在通过观察U形管中液面变化说明左边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热量变化,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在实验中大试管里的空气受热膨胀,故此实验要求装置必须气密性良好,否则无法观察到现象。
20.【答案】2H2S(g)+3O2(g)===2SO2(g)+2H2O(l) ΔH=-2akJ·mol-1
H2S(g)+O2(g)===SO2(g)+H2O(l) ΔH=-akJ·mol-1
【解析】首先正确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标出状态,最后计算出焓变。先写出2H2S+3O2===2SO2+2H2O,后改为2H2S(g)+3O2(g)===2SO2(g)+2H2O(l) ΔH=-QkJ·mol-1,由H2S的燃烧热ΔH=-akJ·mol-1知Q=2a。
则表示H2S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S(g)+3O2(g)===2SO2(g)+2H2O(l) ΔH=-2akJ·mol-1。
燃烧热是指在25 ℃、101 kPa下,1 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必为1,后空只能是H2S(g)+O2(g)===SO2(g)+H2O(l) ΔH=-akJ·mol-1,前者也可用后者表示。
21.【答案】(1)放热 (2)两次反应消耗的NaOH质量相等 (3)C
【解析】(1)比较四次实验结果,可发现随反应进行,温度都在升高,可得出反应放热的结论。
(2)比较第1次和第3次实验,可发现所使用NaOH溶液是一样的,最终温度变化相同,可推断是由于等质量的NaOH完全反应的结果。
(3)对比第1次和第3次实验,可以得到放出热量的多少与使用什么酸没有关系;对比第2次和第3次实验或第1次与第4次实验,可以发现,放出热量的多少与所使用溶液的量有密切关系,C正确。
22.【答案】(1)低于 5 mL HCl溶液和45 mL NaOH溶液反应放热后的温度已经是22℃,则溶液混合前的实验环境温度一定低于22℃
(2)3∶2 1.5
(3)环形玻璃搅拌棒 H+(aq)+OH-(aq)===H2O(l) ΔH=-kJ·mol-1或HCl(aq)+NaOH(aq)===NaCl(aq)+H2O(l) ΔH=-kJ·mol-1。
【解析】(1)根据图示,5 mL HCl溶液和45 mL NaOH溶液反应放热后的温度是22 ℃,可知该实验开始时温度一定低于22 ℃。
(2)盐酸与NaOH恰好反应时溶液温度最高,而此时参加反应的盐酸溶液的体积是30 mL,NaOH溶液的体积为20 mL,V1∶V2=3∶2。HCl+NaOH===NaCl+H2O,n(NaOH)=n(HCl)=1.0 mol·L-1×0.03 L=0.03 mol,
c(NaOH)==1.5 mol·L-1。
(3)为使酸碱完全反应,应用环形玻璃搅拌棒。中和热是指酸、碱的稀溶液完全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20 mL 1.5 mol·L-1NaOH与30 mL 1.0 mol·L-1盐酸溶液进行中和反应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0.02 L×1.50 mol·L-1=0.03 mol,ΔH=-kJ·mol-1=-kJ·mol-1,因此表示此反应中和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H+(aq)+OH-(aq)===H2O (l) ΔH=-kJ·mol-1或HCl(aq)+NaOH(aq)===NaCl(aq)+H2O (l) ΔH=-kJ·mol-1。
23.【答案】2C2H2(g)+ 5O2(g)===4CO2(g)+2H2O(l) ΔH=-2 599.2 kJ·mol-1
C2H2(g)+O2(g)===2CO2(g)+H2O(l) ΔH=-1 299.6 kJ·mol-1
【解析】首先正确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然后标出状态,最后计算出焓变。先写出2C2H2+ 5O2===4CO2+2H2O,后改为2C2H2(g)+5O2(g)===4CO2(g)+2H2O(l) ΔH=-QkJ·mol-1,由(C2H2)燃烧热为ΔH=-1 299.6 kJ·mol-1知Q=2 599.2。表示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2H2(g)+ 5O2(g)===4CO2(g)+2H2O(l) ΔH=-2 599.2 kJ·mol-1。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的化学计量数必为1,则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2(g)+O2(g)===2CO2(g)+H2O(l) ΔH=-1 299.6 kJ·mol-1,前者也可用后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