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10.24
主 备 人
主 备 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10.25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 题
12、庐山的云雾
课 型
阅读
课时分配
?2
第 1 课时
上课时间
项 目
内 容
教
?
学
?
目
?
标
知 识
能 力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过 程
方 法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2、3自然段。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教学难点
?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2、3自然段。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多媒体
教 学 流 程
?教
?
学
?
环
?
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 一、目标导向 确定航点。
1、出示幻灯片,简介庐山的云雾。
2、揭题:《庐山的云雾》
3、庐山的云雾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力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庐山的云雾到底奇妙在何处?通过学习我们就知道了。今天我们就上新课。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提出自学要求:
读准生字字音,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自由回答
?
?
?
?
生读课题。
?
?教
?
?
学
?
??
环
?
??
节
思考:课文有那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出示词语卡片,检查字音是否读准。
指名逐段朗读课文,每读完一段及时正音。
?
?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齐读课文,说说课文描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
?
四、拓展训练,放眼航程
教学生字词
突出下列生字的书写指导
幻?添
? 学生自读课文,同座位讨论第二个问题: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1.学生借助拼音认读词语。
2.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
逐段朗读课文,说说每段写了什么。
这篇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总写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写了庐山云雾的特点。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庐山云雾令人流连忘返。
?
?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庐山云雾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千姿百态,一是瞬息万变。
板
?
书
?
设
?
计
庐山的云雾
变幻无常???更
腾云驾雾???飘飘欲仙?
课
?
后
?
反
?
思
? 《庐山的云雾》是通过对庐山云遮雾罩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庐山景色的秀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情怀。对于教学一些景色的文章,我特别喜欢运用课件,通过课件给学生展示了庐山的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庐山风景的秀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多媒体出示了庐山云雾的图片,从学生那种充满欢喜的表情,学生一定爱上这庐山的云雾了!而且有的学生都会情不自禁地说:“哇!真美啊!”
(三)年级(上)册(语文)学科集体备课表
备课时间
10.24
主 备 人
主 备 人
所在单位
复备时间
10.25
授课教师
授课教师
所在单位
课 题
12、庐山的云雾
课 型
阅读
课时分配
?2
第 2 课时
上课时间
项 目
内 容
教
?
学
?
目
?
标
知 识
能 力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过 程
方 法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新词。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2、3自然段。
情 感
态 度
价值观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教具
(课件)
准 备
?多媒体
教 学 流 程
?教
?
学
?
环
?
节
教 师 活 动
预设学生活动
一、目标导向,确定航点: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自主学习,探索航行:
精读课文第一节: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教
?
?
学
?
??
环
?
??
节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漫步山道,——————)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三、合作交流,共享航海:
A、精读第二小节: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4、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5、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
B、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
四、拓展训练,放眼航程:
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读——划——品——读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
理解“瞬息万变”。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板
?
书
?
设
?
计
千态姿态 山头绒帽 半山象玉带庐山的云雾 ???? 山谷象大海
山峰象天幕 瞬息万变 ?眼前……刚刚…… 转眼间……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课
?
后
?
反
?
思
? 庐山的云雾有两个特点: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课文的重点也是这2个自然段,而文中所描绘的庐山的云雾的姿态都是比较抽象的,所以我通过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多媒体的图片,使学生在头脑里初步把抽象的文字描写变为具体的图像。在进行第二自然段的教学时,我先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庐山云雾的哪些特点?作者是怎样具体描写这些特点的?通过采用打比方的写作方法,体现了云雾静态时的美。抓住4句比喻句,让学生借助想象,把不同的比喻描述转化为头脑中的具体图像。通过这样的图文结合,对于学生的理解是很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