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4.0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8-10-18 09:34: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含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一、单选题
1.1872年,《申报》在上海创办,在它有关圣诞节的报道中,经常使用“外国冬至”、“西国冬至”、“洋冬至”等字样,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社会(??? )
A.对侵略者的厌恶 B.中西交融的情形 C.全盘西化的态度 D.天朝上国的心理
2.下图是中国第一家近代出版机构的标志。该出版机构创办于(??? )
A.洋务运动时期 B.变法维新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
3.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中国大学生中传唱着许多歌曲,这些歌曲有一个共同的主题是(??? )
A.歌唱祖国 ?B.追求理想 ?C.抨击时弊 ?D.抗日救亡
4.(2017·扬州)下列歌曲创作于抗日战争期间的是(  ) ①《毕业歌》(1934年)②《义勇军进行曲》(1935年)③《太行山上》(1938年)④《团结就是力量》(1943年)
A.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5.著名文学家周立波的代表作是(??? )
A.《青春之歌》 B.《暴风骤雨》 C.《湘西散记》 D.《边城》
6.下列文艺作品,在抗战期间召唤爱国主义,振奋抗战精神的一组是(??? )
A.《义勇军进行曲》《孔乙己》《屈原》 B.《黄河大合唱》《愚公移山》《屈原》 C.《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孔乙己》 D.《孔乙己》《屈原》《黄河大合唱》
7.(2017·重庆) 抗战时期,在重庆诞生了一批优秀的文艺作品,它们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激励了人民团结抗日的斗志。由郭沫若创作、1942年在国泰戏院首演并引起轰动的著名戏剧是 (? )
A.《屈原》 ?B.《天国春秋》 ?C.《四世同堂》 ?D.《法西斯细菌》
8.在19世纪末的上海,大众传媒发展迅速,报纸和文化出版机构相继出现,体现了西方列强入侵后西方生活方式的浸染和挑战,上海走在大众传媒的前列。当时上海的报纸是(? )
A.《民报》 B.《国闻报》 C.《申报》 D.《时务报》
9.人民音乐家聂耳谱写了许多振奋人心的优秀歌曲,下列属于他的代表作是(? )
A.《黄河大合唱》 B.《义勇军进行曲》 C.《春天的故事》 D.《我的中国心》
10.文艺作品能折射出时代的印迹,下列作品反映同一历史题材的最佳选项是(? ) ①《黄河大合唱》? ②《义勇军进行曲》? ③《狂人日记》? ④《愚公移山》
A.①②④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
11.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
A. B. C. D.
12.“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井田,开阡陌”﹣﹣严复.“此事”指(? )
A.清政府废止科举考试 ??B.《申报》在上海创刊 C.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办 ?D.第一部影片《定军山》的拍摄
13.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是在(? )
A.辛亥革命后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中 D.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14.“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每当我们听到这首激发中国人民抗战意志的民族战歌,便会联想到当时年仅22岁的作曲者(? )
A.聂耳 B.冼星海 C.徐悲鸿 D.侯德榜
15.下边是毛泽东对近代史上两位人物的评价,关于两人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是洋务派的地方代表 B.都提出了“求富”的口号 C.都为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D.都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
16.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高等学府是(? )
A.京师同文馆 ?B.时务学堂 C.天津中西学堂 ?D.京师大学堂
17.(2017·孝感)某导演筹拍电视连续剧《1908年北京故事》,剧本中有以下场景,你认为其中明显的历史错误有几处?(??? ) ①几个来京参加科举考试的读书人正在找客栈住宿②何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③王先生在街上遇到两个京师大学堂的学生④朋友相见多行握手、鞠躬礼⑤清军到处搜捕革命党人,见到剪了辫子的就重点盘查
A.两处 B.三处 C.四处 D.五处
18.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是在(? ??)
A.辛亥革命后 B.北伐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五四运动时期
19.中华民国建立后,明令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而以先生、君或官职相称。此外,各政党团体内部一般称“同志”,对妇女则根据年龄身份的不同分别称夫人、士、小姐等。这种社会风俗的变化主要反映了当时社会上出现的什么新观念?(??? )
A.平等观念 ?B.民主观念 ?C.自由观念 ?D.等级观念
20.创立于隋唐时期的科举考试,曾是中国古代社会一项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但清朝末年,科举制度的弊端日渐突出,科举制度走到了尽头。废除科举制度是在(? )
A.1904年 B.1905年 C.1906年 D.1907年
21.近代以来,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方式和社会生活也在发生着变化,关于以下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图一是创办于广州的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
B.图二是在南京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C.图三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D.图四人物主持修建了近代中国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京张铁路
22.电视剧《闯关东》中有传武兄弟剪辫子的情节,“剪辫令”的颁布是在(??? )
A.洋务运动期间 B.甲午中日战争期间 C.戊戌变法期间 D.辛亥革命后
23.“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引起这些习俗变化的最重要的事件是(? )
A.戊戌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4.怀揣梦想穿越历史,放飞梦想走向未来。“中国梦”激励着国人前行,近代著名的张謇弃官从商,履行的是(? )
A.自强求富梦 ?B.民主共和梦 ?C.民主科学梦 ?D.实业救国梦
25.(2017?河北)1905年,李叔同为母亲办丧事,在《大公报》上发布声明,概不收受呢缎、轴幛、银钱、洋圆等物,可以送挽联、纪念诗文、花圈等;参加追悼会的人,不行旧礼,愿意者改行鞠躬礼。李叔同特意为母亲写了哀歌,整个仪式简朴感人。这一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断发易服 ?B.移风易俗 ?C.实业救国 ?D.践行民权
26.某校高二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三位江苏近代历史人物的有关资料。这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之处是(??? )
①他们积极创办近代民族企业 ②他们的企业以重工业为主③他们创办的企业在一战期间得到迅速发展 ④他们推动了近代江苏经济的发展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7.假如你是一位中国近代民族实业家,在下列哪一年你所经营的民族企业会有一个相对更好的发展空间(??? )
A.1900年 ?B.1917年 ?C.1940年 ?D.1948年
28.中国社会在某一时期对于穿什么、怎样穿各行其是、五花八门,西装革履、长袍马褂,新旧土洋、千奇百怪。如下图,这种西装革履与长袍马褂的并行不悖现象应该出现在(??? )
A.鸦片战争后 B.戊戌变法后 C.辛亥革命后 D.五四运动后
29.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是指(? )
A.洋务运动至清朝末年 B.辛亥革命成功后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抗日战争后
30.(2017·大庆)民国之初,中华民国大总统正式废除跪拜、作揖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这主要体现出(??? )
A.平等思想 ?B.迷信思想 ?C.爱国思想 ?D.科学思想
二、材料分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请看图。 材料二 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
(1)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什么?
(2)科举制度是何时开始实行、何时被废除的?
(3)你认为我国现在的教育制度有哪些不足?有何解决办法?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货“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松太布市,削减大半,丝、茶出口日盛”。——《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二:(19世纪)90年代,天津武举李福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三:(民国初期)是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一直处于不发达状态的中国资本主义是在辛亥革命之后才得到蓬勃发展的。——(法)白吉尔:《中国资产阶级的黄金时代》
(1)材料一反映了近代中国经济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为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哪些重要条件?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李福明的遭遇说明了什么问题?他所面临的“困局”在19世纪末得以改善的最重要的政治因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回答,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最重要外部因素是什么?
(4)综上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的主要障碍有哪些?从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启示?
33.阅读下列材料: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民族资本的压迫,张謇的大生纱厂等企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但好景不长,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又一次在中国大量倾销棉花和棉织品,纱厂的产品被迫削价销售,收不抵支,负债累累,最后被吞并。 请回答:
(1)张謇为什么创办大生纱厂?提出的主张是什么?
(2)制约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因素有哪些?阻碍大生纱厂发展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3)假如你是当时的一位民族资本家,你认为中国的民族工业要顺利发展,必须解决哪些问题?
第八单元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2.【答案】A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C 9.【答案】B 10.【答案】A 11.【答案】A 12.【答案】A
13.【答案】B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D 17.【答案】B 18.【答案】C
19.【答案】A 20.【答案】B 21.【答案】C 22.【答案】D 23.【答案】B 24.【答案】D
25.【答案】B 26.【答案】B 27.【答案】B 28.【答案】C 29.【答案】C 30.【答案】A
二、材料分析题
31.【答案】(1)京师大学堂。 (2)隋朝实行,1905年废除大 (3)仍然存在应试教育、教育与实践脱节等。解决办法:如大力发解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培养实践能力等。
32.【答案】(1)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提供了市场和劳动力。 (2)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封建势力(封建主义)的压迫;《马关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3)进入黄金时代(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帝国主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4)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民族独立和政治民主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条件。
33.【答案】(1)《马关条约》签订后,外国人在中国通过创办企业等直接剥削中国人民,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 (2)帝国主义的侵略、封建势力的阻挠、官僚资本的排挤。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大量倾销价廉物美的棉织品,大生纱厂技术落后,产品缺乏竞争力。 (3)首先,民族工业只有摆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才能独立发展;其次,要增强科技力量,着眼于国际市场,并扩大规模以增强国际竞争力;最后,排除旧思想及传统观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