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虫音乐会》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讲的是在一个秋天的的夜晚,蟋蟀、纺织娘、油蛉、不知名的虫儿、旱蛙在一起开了一场特殊的“音乐会”,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会写“昆、鸣、织、娘、伏、渐、退、铃、串、淡”10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通过观察、想象,在读中感悟语言美,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的音、形、义,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了解拟人句的不同表达形式。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谈话激趣,出示课题。
1、同学们,知不知道秋夜里会有哪些昆虫鸣叫? 根据同学们的回答,随机板书: 蟋蟀 旱娃
2、是呀,昆虫真是多种多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在秋天的傍晚所开的一场音乐会。相信你们会喜欢上这有趣的昆虫和迷人的秋夜的。
师介绍蟋蟀
【设计意图】了解一下学生对秋夜里鸣叫的昆虫知多少,从而来引出本课的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一)出示自读要求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和同桌合作读,注意读出感情。
3.默读,标注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
(二)老师检查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况。
1、出示生字: 昆、鸣、织、娘、伏、渐、退、铃、串、淡
2、出示词语认读。昆虫 鸣唱 纺织 娘亲 起伏 进退 渐渐 风铃 串串 平淡
3、词语理解
隐隐约约: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很不清楚,感觉很不明显。若隐若现,若有若无。
急促:短促、速度快的。如痴如醉:多用于形容阅读诗歌、小说、听戏曲、音乐等时的忘我的精神状态。
指名分段读课文。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帮助扫清文字障碍,为更好地理解课文提供了必要的保证。
三、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总起秋虫音乐会即将开始。
第二部分:分写各昆虫奏响音乐会。
第三部分:总结秋虫音乐会即将结束。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地读课文,抓住文章的主线,来理清文章的脉络。
四、 再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生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课课文记述了“我”在一场秋雨后的夜晚起来欣赏秋虫音乐会的事情,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对秋虫的喜爱之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学生再读课文,弄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
五、课文小结。 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六、课后作业
1.辨字组词。
鸣( ) 伏 ( )
鸡( ) 吠 ( )
铃( ) 淡( )
蛉( ) 谈( )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雨 一( )音符
一( )风铃 一( )旱蛙
七、板书设计
秋虫音乐会
蟋蟀 旱娃
教学反思: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