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短文两篇 竹林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5* 短文两篇 竹林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4 21:47:3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竹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文描写了竹林中的雾、露珠、小鸟、阳光、月亮、风等等。作者抓住这些景物进行动态和静态的描写,突出了竹林生机勃勃、美丽动人的特点,说明作者观察事物非常仔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认读“灼、梢、皎”4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体会竹林和松树不同的美。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读课文,感受语言;找出表示时间或季节推移的词句,了解课文的记叙顺序。
【教学难点】
在自主阅读中体会竹林的美。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快乐联想,导入新课
1、师:老师知道咱们这个班的孩子思维特别活跃,下面我们来做一个快乐联想的游戏:看到下面的词,你会联想到哪种植物?(课件出示词语)
(1)郁郁葱葱、翠竹万竿、高挺秀丽、茂林修竹(竹子)
(2)松涛阵阵、松鹤延年、迎风傲雪、英勇无畏(松树)
2、真棒!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描写竹林。(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游戏导入,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习课文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老师范读课文,学生倾听,画出课文的生字。
2、学习生字。
(1)师激趣导语:你们认真倾听的专注神情令老师欣喜。老师读得怎样?课文中的生字你们都认识了吗?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自读。
zhuó shāo jiǎo
灼 梢 皎
(3)指名读,教师正音。
(4)多种形式读记生字。领读、小组读、齐读、开火车读。
3、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共同解决。
【设计意图】采用多种形式识记生字,扫清了认读的障碍,为下文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合作探究,学习《竹林》
(一)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课文,就认识了本课的生字,收获真不小,真了不起。下面就请你们自己朗读《竹林》这篇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描写竹林的?画出表示时间变化的词语。
2、讨论交流,教师板书:早晨、中午、晚上
(二)再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课文按照从早到晚的顺序描写了三幅竹林的美景图,请同学们再默读课文,找一找作者描写了竹林中的哪些景物?画出有关的语句。
(1)指名学生回答。
(2)组织学生讨论是否找得正确,并说说理由。
(3)作者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
(教师 板书:雾纱笼罩、小鸟欢叫,遮挡阳光、玩游戏,皎洁月光、竹林沉睡)
(4)抓住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描写了竹林中的雾、露珠、小鸟、阳光、月亮、风等,抓住了这些景物的动态和静态的描写,突出了竹林生机勃勃、美丽动人的特点,说明作者观察事物非常仔细。)
(三)朗读课文,体会美感
1、你喜欢什么时候的竹林?能读得使大家都喜欢吗?指多名学生朗读,并进行评议,看是否读出了喜欢的感觉。
2、分小组按早、中、晚三部分练习合作朗读。小组成员一人读一段,然后领读、齐读。
3、各小组展示自己的朗读,看看哪组读得美。
(四)、争当小画家,画竹林图
1、同学们,竹林真美呀!你能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把它画下来吗?请你根据自己读课文后的理解把你喜欢的竹林美景画下来。可以同桌合作画。
2、学生画画,师巡视指导。
3、展示自己的作品,自己介绍,师生共同评论。
4、(课件)出示竹林美景让学生欣赏。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让学生交流从早到晚竹林中都描写了哪些景物,并动手把看到的景物画下来。
四、课堂总结,渗透写法
《竹林》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写了一天中竹林景色的变化,突出了竹林之美,表达了对竹林的爱。写作方法静中有动,动静结合,有声有色,神韵兼备。我们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五、随堂练习
背诵描写竹子的诗句,与同学们分享
《竹石》
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六、板书设计
早晨——雾纱、露珠
中午——阴凉
夜幕降临——安静
教学反思:
??我在执教《竹林》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新课程教学理念,让学生自主学习,无论是读、悟、还是说,都是学生在活动。这篇短文短小精悍,字字珠玑,通过反复读悟,学生感受到了竹林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