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望庐山瀑布》是“诗仙”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下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抓住了瀑布的动态美,用夸张、比喻的修辞方法,再现了庐山瀑布的雄壮与美丽,品读全诗,短短28字,“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有景有情”,充分体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风格。尽情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通过学习本诗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爱美情趣。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会写5个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内容,感受诗句的节奏美,体会诗的意境美,初步感受这种文化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想象画面、绘画等方法来体会诗文所描绘的意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入境入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诵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能够体会诗人的情感,入境入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谈话激趣:同学们,在开展今天的学习活动前,我们先去庐山游览一番,欣赏一下庐山风光吧!
2、学生观看庐山风光片,饱览庐山秀美的风光。
3、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庐山的印象,畅所欲言。
4、导入新课:庐山风景迤俪,吸引了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文人墨客,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在游览庐山后题写的诗作《望庐山瀑布》。
5、简介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具有丰富的想象,运用大胆的夸张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形成豪迈爽朗的风格,是屈原之后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杰出代表,被人们称为“诗仙”。
【设计意图】以庐山美景图片创设话题交流情境,唤醒了学生对庐山美景的感知,初步激发了他们对庐山美景的喜爱之情,为学习古诗奠定了积极的情感基础。
二、学习古诗
1、听古诗朗读,学生自由跟读。
2、 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3、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利用各种方法(联系上下文、查阅工具书、与已经学过的古诗对照等方法)自学古诗。
4、小组汇报,教师作适当的点评。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理解难点:生,弥漫;川,河流;三千尺,指瀑布很长;疑,怀疑;落九天,从天的最高处泻落。(汇报中要给每一个学习小组发言、补充的机会。)
5、朗读练习: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瀑布的气势雄伟。可采用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后评议的方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指导学生在初读诗歌的过程中,扫清字词认读障碍,将诗歌读通读顺,并能解决字词的意思,为理解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三、 反复诵读,感悟意境。
1、读了这首诗同学们有什么疑问?
2、学习了庐山瀑布以后你有什么新的感受?
3、学生背诵。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反复诵读诗歌,让学生巧妙地融入到了诗歌的意境中,既受到了审美熏陶,同时也准确感知了诗人的情感。
四、 拓展延伸、总结课堂
1、齐读叶圣陶的小诗,,找出诗句中与《望庐山瀑布》瀑布哪些诗句是相似的?
2、学习了这首古诗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作业
课外同学们搜集描写瀑布的诗句。
六、板书设计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教学反思:
首先让学生读,读通读准古诗。接着帮助学生逐句理解诗意,体会作者李白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可以通过给个别组词理解字义,比如照就可以组为照射;学生理解香炉是指香炉峰,用简笔画配合手势理解“生紫烟”;猜哪个字解释为河(川);“三千尺”是作者用夸张的方法,“银河落九天”是作者用比喻的方法描绘庐山瀑布的雄伟壮美。之后又让学生读,有感情的读,读出庐山瀑布气势磅礴的感觉。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