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两袖清风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8 两袖清风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4 22:00: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两袖清风》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两袖清风》这篇课文讲的是于谦做官清廉的故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白于谦清白做人清白为官的高尚情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及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目标】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设疑促思,激发学生探究兴趣,从理解古诗入手,体会于谦的高尚情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于谦清白做人、清廉为官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10个生字的音、形、义;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
理解“要留清白在人间”与“两袖清风”的意思;改写反问句。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于谦的诗《石灰吟》。请大家读一读这首诗。
2.板书课题:两袖清风
3.借题激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4、介绍于谦
【设计意图】此环节利用诗歌的形式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在诵读古诗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引入了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认识新字。
(2)认清字形。
(3)理解生词,不理解词在边上做好记号。
(4)读通课文,不添字,不漏字。
2.检查自学效果。
课件出示生字。
(1)同桌互相测试对方生字的认识情况。
(2)写一写。
◇“骨”:第三画是横折,第六画是竖,不是竖撇;
◇“谦”:第二画是横折提,一笔连写,第七画是横,右边出头;
出示词语:
为官清廉 乌纱帽 行贿 粉身碎骨 贪官 钱财 应该 轮到 俸禄
(3)小老师“开火车”领读、齐读。指导学生读准“财”、“纱”。
3.检查学生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4.把生字带入课文,再自由轻读,要求读正确、流利。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字词的学习,帮助学生扫清认读障碍,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三、学习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找出与古诗有直接联系的句段,画出。
2.指名读第1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于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于谦一生为官清廉,有着高尚的情操,《石灰吟》就是他人品真实的写照,他写《石灰吟》也就是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与立场。我们一起来好好读一读这首诗。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这首古诗,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课件出示
经受千锤万凿才出深山,
烈火烧炼也很平常淡然。
纵然粉骨碎身全不惧怕,
只要能将清白留在人间。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让学生诵读古诗《石灰吟》,并交流诗句的意思,从中弄明白于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文小结
诗人借石灰表达了不怕牺牲的精神以及永留高尚品格在人间的追求。
五、课后作业。
抄写文中的生字新词。
六、板书设计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教学反思:
《两袖清风》这篇课文讲的是于谦做官清廉的故事,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明白于谦清白做人清白为官的高尚情操。由于本课的人物对话较多,有利于学生阅读和积累,所以我在教学时努力让读与思相结合。?
在教学《两袖清风》时,我让学生把读书与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在初读课文后,先要求学生画出生字,借助拼音认读。再通过默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特别是于谦和手下的对话,最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于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先让学生看看自己的衣袖里面有什么,然后哈哈大笑起来。这样以读代讲,以读促思,在读书中感悟,学生的思维异常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