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2.6《散步》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上2.6《散步》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5 13:5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
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本文通过记叙祖孙三代人在一起散步的平凡小事,表现了一家人之间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解析:本课是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第二单元第二篇课文,是一篇清新优美的散文。它像一首动人心弦的诗,一支感人肺腑的歌,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读来感人至深,发人深省。学习该文,主要是理清记叙的要素,对一些重点句子的理解,同时,领会以小见大的写法。
二、目标及其解析
1.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整体感知课文,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巧别致,自然朴实的语言。
(4)掌握以小见大的写法。
2. 解析
(1)朗读课文,注意节奏,培养语感。
(2)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从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
(3)文章中有许多句子值得品味,如:一些关键句的理解,景物描写,多处运用对称式的句子等值得理解。
(4)以小见大的写法,主要是一种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来反映社会中大的主题。该文就是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爱幼这个社会大主题。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1. 学生对这篇短文采用的“以小见大”的写法难以理解,教师要认真分析,讲解。
2. 学生对一些关键句子的理解很难把握,透彻,教师要多作引导。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本课教学中,可以利用暴风音响示范朗读,培养学生语感。通过ppt课件展示主问题,让学生思考,然后又用小问题串的方式。知识链接,让学生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二)教学情境
1.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采用新颖、独特、有趣的导入,能吸引读者。
有一个人,一心想寻找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他询问他见到的每一个人:“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黄金,钻石,权力,地位……众说纷纭。因为他弄不清真正的宝贝是什么,这个人便决定走遍天涯海角去寻找。许多年过去了,他穷了,老了,病了,却一无所获,也无一丝快乐,只好失望地回家了。回到家中,看着温暖的灯光,家人关切的面孔,这个人终于明白,原来世界上最宝贵的就是属于我们自己的温暖的家呀。 (板书课题)
2.走近作者作品
设计意图:让学生大体上了解作者及作品。
莫怀戚,重庆人,当代作家。现为重庆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曾著有系列小说集《大律师现实录》,中篇小说《诗礼人家》曾获“四川文学”奖。
3.初读课文,圈点生字词。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填写汉字。
设计意图:积累词汇。
分歧(qí) 一shà( 霎 )时 chāi( 拆 )散 各得qí( 其 )所
委qū( 屈 ) 水波lín lín(粼 )(粼 ) 你就背(bēi )着我
我背( bèi )上的 嫩(nèn )芽
(2)理解词义 。
设计意图:理解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义。
①各得其所:每一个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②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③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4.探究品析,释疑解惑。  
(一)初读课文。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听、写、思三种能力。
1. 听一听  
听老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听读课文时,请同学们圈点勾画生字词。
2. 记一记  
在学习这篇课文时,你勾画了一些生字新词,你为什么觉得它们重要?
3. 想一想  
本文向我们讲述一个什么故事?(阅读提示:抓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来进行概括。)
(二)再读课文  
1. 文中一共涉及几个人物?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
设计意图:通过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概括人物性格。
提示:我: 尊老爱幼 妻子:温柔贤惠。
母亲 :舐犊情深 儿子: 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
2. 在散步时,家庭中发生的分歧是什么?“我”的决定是什么?“我”为什么作出这样的决定?
设计意图:把握关键人物对突出中心的重要作用。
提示: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因为“我”伴同儿子的时日还长。
(三)细读课文  
1. 读一读  
从文中找出景物描写的句子,并思考其作用。
设计意图:理解景物描写及其作用。
(1)“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
提示:渲染了春天的气息,表现出一种生命的召唤;同时也为“我”一家人一起散步这一情节做铺垫。
(2)“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提示:勾画出一幅典型的田园风景,清新而明丽。这是他改变主意的部分原因。
2. 品一品  
(1)“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高大的父亲”这句话里的“早已习惯”与“还习惯”、“强壮”与“高大”能否互相调换?为什么?
设计意图:体会用词的准确性。
? 提示:不能互换。“早已习惯”表明母亲早已养成听从儿子的习惯;“还习惯”表明儿子还不会违背父亲的意见。“强壮”是从母亲的角度看的;“高大”是从儿子角度说的。
(2)“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中的“责任的重大”,其具体内容是什么?
设计意图:掌握文中关键词指代的具体内容。
提示:肩负着承前启后的责任。
(3) “决定委屈儿子”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设计意图: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结合语境从深层上去理解句子。
提示:因为伴同儿子的时间还长,母亲风烛残年,想孝敬,时间也不多了。这里有家庭伦理道德的准则:老、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
(4)母亲改变主意不走大路而走小路的原因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句子。
提示:母亲听从儿子,但更爱孙子。
(5)“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含意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提示:母亲给我们以生命,儿子是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3. 悟一悟。  
这样平常的小事儿,作者却能反映出一个重大的主题,这样的写法就是“以小见大”。找出文中有预示性的句子。从文中找出大词小用的语句,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文中第六段,一处把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说成“分歧”;请你和同学一起,找出文中另外几处这样写的地方,探讨以下三个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启发学生去领会、感悟文中难点。
A. 这篇短文为什么采用以小见大的写法?
B. 作者的意思是什么呢?(把你的看法,或和同学交流的意见大胆写在下面)
C. 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这么郑重其事?
4. 学习过程中,你还发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赶快提出来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质疑,培养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四)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家,是一个幸福的摇篮,需要我们用心灵来呵护;家,更是一副沉沉的担子,需要我们每个人用责任来担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撑起一片爱的天空,营造一个幸福的家园。最后,老师送给大家一份礼物——一幅对联:
上联:全家四口早春散步互谦让
下联:祖孙三代风雨人生相依偎
横批:尊老爱幼
板书
散步


婆 子 祖
媳 情 孙

夫 父 情
妻 子
情 情
母子情
六、教学评价
(一)课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C )
A. 散步(sàn) 委屈(qū) 分歧(zhí) 脚踝(huái)
B. 拆散(chāi) 嫩芽(nèng) 煎熬(áo) 铺着(pū)
C. 蹲下(dūn) 霎时(shà) 信服(fú) 水泡(pào)
D. 鱼塘(táng) 稳当(wěn) 背起(bèi) 依偎(wèi)
设计意图:通过该题,考查学生能读准本课的字音。
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D )
A. 树上的嫩芽也蜜了。
B. 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
C. 不过,一切都取绝与我。
D. 母亲信服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设计意图:通过该题,考查学生对形近字、同音字的辨析。
3. 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A. 《散步》一文主要写儿童的世界,反映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思想矛盾。
B. 《散步》一文对景物描写着墨不多,仅有两处,却充满诗情画意,为“散步”安排了一个极佳的自然坏境,以美景衬托出一家人生活的美满。
C. “散步”时发生分歧后,文章写了祖孙三代人的心理活动,突出写的是“我”的心态。
D. 课文通过散步这一件小事,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设计意图:通过该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4.写出下列句子的表达方式。
(1)我们在田野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 ( 记叙 )
(2)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 ( 描写 )
(3)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议论 )
设计意图:通过该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的判断。
5.阅读“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回答下列问题:
(1)说说句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的好处。
设计意图:考查对称式句子的好处。
提示:作者运用对称的句子,互相映衬,使我们读起来很有情趣。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设计意图:考查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含义。
提示:生活的担子已经从母亲肩上转到了“我”的肩上,母亲依赖“我”,就像小时候“我”依赖她一样。
(3)“我”决定走大路的理由是什么?
设计意图:考查主要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提示:母亲老了,儿子还小,“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4)“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有什么深刻含义?
设计意图:考查理解句子的深层含意。
提示:暗示了人到中年,肩负着赡养父母、抚养孩子的重任,在家庭、社会里都充满了使命感。
(二)布置作业
预习下一课《秋天的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