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B)卷(含中考真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一、单选题
1.宣扬“生死轮回”“因果报应”的佛教,传入中原地区始于( )
A.秦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
2.秦末农民大起义中,歼灭秦军主力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长平之战 C.巨鹿之战 D.淝水之战
3.长城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一个外国人曾这样评价:“一个能够修筑长城的民族是没有任何困难克服不了的。”秦长城的起点是(? )
A.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B.东起临洮,西至辽东
C.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D.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
4.汉初推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不包括( )
A.吸取秦亡教训 B.恢复社会经济 C.限制土地兼并 D.巩固封建统治
5.汉武帝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汉武帝的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让更多的人得到封地 C.加强思想控制 D.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进入政府做官
6.为抑制富商大贾牟取暴利,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颁布推恩令 C.统一铸造五铢钱 D.镇压黄巾军起义
7.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
A.安西都护府的设立 B.西域都护的设立 C.伊犁将军的设立 D.北庭都护府的设立
8.下列措施中,属于“光武中兴”时期的措施是( )
A.让士兵复员参加生产 B.废除肉刑和连坐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精简官员,惩处贪官
9.下图漫画反映的实质是(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物 B.豪强地主势力恶性膨胀的结果C.皇帝大多年幼无知 D.官僚集团争权夺势的结果
10.西汉前期,皇帝提倡节俭的根本目的是(? )
A.体谅民间疾苦 B.准备反击匈奴 C.恢复社会秩序 D.巩固封建统治
11.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根据我们学过的有关文字演变知识可以判断,这块方砖上的文字应该属于( )
A.金文 B.行书 C.小篆 D.隶书
12.西汉时期开辟的丝绸之路:“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诸多人类文明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被喻为世界历史展开的主轴。”这一“主轴”的起点是当时的( )
A.咸阳 B.长安 C.洛阳 D.东京
13.《史记》中能查到的史实有( )
①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度量衡 ②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③蔡伦改进造纸术 ④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⑤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4.东汉“光武中兴”与西汉“文景之治”的相同点是( )
A.提倡勤俭治国 B.重视“以德化民” C.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调整统治政策,实现稳定与繁荣
15.刘秀以柔术治天下,重振朝纲的措施包括( )
①下令释放奴婢,减轻负担,减轻刑法②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③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④合并州县,裁撤冗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 )
A.恢复和西域各国的交往 B.加强与西域各国的交流 C.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D.打通丝绸之路
17.《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中认为:“始皇的焚书,武帝的尊儒,动机和说法都一样:天下大乱,皆因思想自由,言论不一。”由此可见,作者认为他们的“动机”是( )
A.树立皇帝的权威 B.发展思想文化 C.统一思想,巩固统治 D.消灭异端学说
18.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
A.蔡伦——改进造纸术 B.华佗——《伤寒杂病论》 C.张角——太平道 D.张陵——五斗米道
19.《霓裳羽衣》能够成为古代乐舞的代表作,与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乐舞交流分不开。西汉时期,为这种交流创造了条件的历史人物是( )
A.张骞 B.班超 C.鉴真 D.玄奘
20.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秦皇汉武”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
A.中央集权 B.经济发展 C.打击匈奴 D.儒家学说
21.(2017·滨州)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 )
A.商周时期 B.两汉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22.陆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西方联系的纽带,促进了贸易与文化交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
A.汉朝的铸铁技术传到西域 B.朝鲜的音乐传入汉朝C.汉朝的丝织品转运到欧洲 D.西域的葡萄传入汉朝
23.西汉以来,在一条横贯欧亚大陆的通道上,五彩的丝绸、精美的瓷器和名贵的香料络绎不绝。这条通道为古代东西方之间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穿过了今天我国境内的哪一地区( )
A.西藏 B.新疆 C.湖北 D.广西
24.电视剧《芈月传》的故事设定在春秋战国时期,但剧中莒姬留给月儿的信居然是写在纸上的,而事实上我国的纸最早出现在(? )
A.秦 B.西汉 C.西晋 D.隋朝
25.全面阐述中医理论和治疗原则,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的著作是( )
A.《丹经》 B.《九章算术》 C.《伤寒杂病论》 D.《本草纲目》
26.“无有张骞通异域,安能佳种自西来”这反映出张骞出使西域的重要意义之一是( )
A.促进了西域的经济发展 B.促进了汉朝与西域的经济文化交流C.使新疆地区正式归在中央政权统治之下 D.密切了欧洲国家的友好往来
27.某部反映秦朝历史的电视剧中出现这样两个镜头( )
①皇帝餐桌上的果盘里摆有石榴、葡萄等水果; ②皇帝在批阅竹木简奏章。从史实来看
A.①②都正确 B.①②都错误 C.①正确,②错误 D.①错误,②正确
28.它传入欧洲,结束了欧洲人写一部《圣经》要用300张羊皮的历史。它大大推动了世界科学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它被公认为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值得纪念的发明之一。“它”指的是( )
A.火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造纸术
29.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之所以采纳这两项建议,其共同目的是( )
①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②实现对地方势力的控制③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④强化“大一统”王朝政权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30.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 )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二、材料分析题
31.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为了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同学们现在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以后也要像汉武帝那样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汉武帝的有关知识。材料一:“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材料二:下图为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金缕玉衣。从其形制来看,当时以中山靖王刘胜为代表的王国势力已经非常强大,这种情况很不利于中央的统治。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为实现思想上统一,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什么建议?此措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2)针对材料二中的问题汉武帝是怎样解决王国问题的?这一措施巧妙在哪里?
(3)为强化监察官员,汉武帝实行了什么制度?
(4)为了联合西域的大月氏夹击匈奴,汉武帝采取了什么行动?
(5)请简要评价汉武帝。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为汉。材料二:(公元前184年)某次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更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后汉书》
(1)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刘秀为了巩固统治,采取的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是什么?
(3)材料二反映的这次起义是通过哪一宗教发动的?这次起义最终胜利了还是失败了?这次起义历时多长时间?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建元三年,张骞带领一百多名随从从长安出发,日夜兼程西行。张骞一行在途中被匈奴俘获,遭到长达10余年的软禁……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历经四年时间,他和他的副使先后到达乌孙、大宛等国。出于对匈奴不断骚扰与丝绸之路上强盗横行的状况考虑,同时为加强对西域的控制,汉宣帝神爵二年,设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直接管辖机构——西域都护府。以汉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为标志,丝绸之路这条东西方交流之路开始进入繁荣的时代。材料二:丝绸之路开启了中国乃至人类历史上中西文明的碰撞与交汇的先河,极大地促进了东方文化的大力向前发展。作为传递信息、传播精神、传承文化的通道,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丝绸之路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从“玉石之路”到“丝绸之路”》
(1)材料一中的“建元三年”是哪一年?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目的是什么?试分析这一路上张骞遇到了哪些困难。
(2)史书上把张骞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这次“空前的探险”有什么重大作用?
(3)材料一中的“汉宣帝神爵二年”是哪一年?“西域都护”的设立有何意义?
(4)说出丝绸之路的路线。为什么材料二中说丝绸之路“永远地载入了人类与社会发展的史册”?
(5)材料二中所说的“丝绸之路仍有可开发的新价值”表现在什么地方?
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单元测试(B)卷(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B 2.【答案】C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A 6.【答案】C
7.【答案】B 8.【答案】D 9.【答案】A 10.【答案】D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B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A 20.【答案】D 21.【答案】B 22.【答案】B 23.【答案】B 24.【答案】B
25.【答案】C 26.【答案】B 27.【答案】D 28.【答案】D 29.【答案】C 30.【答案】A
二、材料分析题
31.【答案】(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统治思想。(2)颁布“推恩令”,不费一兵、不损寸土,削弱王国势力。(3)刺史制度。(4)派张骞出使西域。(5)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汉武帝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32.【答案】
(1)光武中兴(2)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3)黄巾起义。 失败。 8年。
33.【答案】
(1)公元前138年。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被匈奴俘获;茫茫的沙漠,自然环境恶劣。(2)拓展了汉朝的视野,引发了汉朝与中亚、西亚各国相互贸易的强烈愿望,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3)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是我国领土。(4)长安—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欧洲。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5)能促进相关国家的友好关系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