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师用书:第3单元漫步宋词13《柳永词二首》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教师用书:第3单元漫步宋词13《柳永词二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8-10-15 11:35: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3 柳永词二首
[预习·夯实基础]
[知识梳理]
1.字音识记
(1)伫倚(  )   (2)黯黯(  )  (3)凭阑(  )
(4)强乐(  ) (5)憔悴(  ) (6)参差(  )
(7)堤沙(  ) (8)天堑(  ) (9)珠玑(  )
(10)罗绮(  ) (11)叠· (  ) (12)羌管(  )
(13)钓叟(  )
【答案】 (1)zhù (2)àn (3)lán (4)qiǎnɡ (5)qiáo (6)cī (7)dī (8)qiàn (9)jī (10)qǐ (11)yǎn (12)qiānɡ (13)sǒu
2.词语释义
(1)伫倚危楼风细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黯黯生天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拟把疏狂图一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强乐还无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东南形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参差十万人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重湖叠· 清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千骑拥高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异日图将好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久立 高楼 (2)因离别而伤心的样子 (3)打算 生活放纵散漫,不受礼法约束 (4)勉强寻欢作乐 又 (5)意思是说(因为相思而使得)人越来越瘦了 值得 (6)地理形势重要 (7)形容楼阁高低不齐 (8)比喻浪花 天然的壕沟。此处指钱塘江的壮阔。堑,坑 (9)山峰 秀丽 (10)高高飘扬的军前大旗。牙,牙旗,因用象牙装饰,故称 (11)画下来。将,助词,无实义
3.名句背诵
(1)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
(2)重湖叠清嘉,有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无言谁会凭阑意?
(4)________,________,参差十万人家。
(5)________,________,天堑无涯。
(6)________,________,嬉嬉钓叟莲娃。
【答案】 (1)衣带渐宽终不悔 (2)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3)草色烟光残照里 (4)烟柳画桥 风帘翠幕 (5)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6)羌管弄晴 菱歌泛夜
[作者名片]
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约987-约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因排行老七,又称柳七。祖籍河东(今属山西),后移居崇安(今属福建)。宋仁宗时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有《乐章集》。
柳永作词雅俗兼擅,以俗为主,他继承和发展了民间词的传统,开创了文人俚词一路。他的词作具有很深广的群众基础,形成“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的局面。
[探究·精研文本]
蝶恋花
[背景介绍]
《蝶恋花》写于柳永漫游江湖之时,词人漂泊沦落,触景生情,春愁难耐,相思骤生,为他的意中人写下这首刻骨铭心的相思之歌。
[文脉梳理]
《蝶恋花》
[文本深读]
1.“草色烟光残照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草色烟光残照里”以细风、草色、烟光、残阳几个关联着相思离愁的意象,组成一幅凄美、感伤的黄昏春望图,借景抒情,表现了漂泊异乡的落魄感受。
名师讲坛
意境类
意境是诗中意与境两个因素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艺术图景。所谓意境,就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考查方向:对抒情主体形象的认知理解,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
设问方式:
1.“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景物有什么特点”等。
2.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 从“情”和“景”的角度对某首诗或词作一赏析。
解题套路:
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
答题要领:
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 概括形象意境特点; 剖析作者思想。
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高阔远深,或恬静优美,或萧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
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闲适恬淡之情等。
解题步骤:
1.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
2.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
3.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4.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
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说说它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本词的画龙点睛之笔,一语道破春愁难遣,为春愁憔悴而无悔这一主旨:为了她的坚贞爱情,我亦值得憔悴、瘦损,以生命相托!语直情切,荡气回肠,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成功地刻画出一个无法排遣春愁、孤单凄凉、相思满怀而忠诚的男子形象。
3.《蝶恋花》抒发了什么感情?应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朗读?词中哪些字、词(意象)或句子特别能让我们感受到这种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感情:思念意中人,抒发刻骨相思之情。感情基调:低缓,哀愁。伫倚危楼,草色,残照(所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直抒胸臆)。
[名句鉴赏]
1.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鉴赏】 带着幽幽的哀怨,久久斜倚着栏杆,危楼细风微微起,轻轻撩动发际,怎能不勾起心中绵绵愁思,与君昨日欢乐之景,又常常闪耀脑海之间,音容笑貌,好似又重绕耳畔,再现眼前。但眼下却只有微风阵阵,唯能独倚危楼。起句七字,意韵极丰。而紧接着“望极春愁”笔力极重。极力远望,是不是天的一边也有伊人相望,而眼前却是茫茫一片,结果确实愁闷生于这落寞的天际之间。伊人何在?一“极”字让人觉得一种愈是奋力愈是悲伤之感。无尽的愁思与茫茫的天际混成一片,挥之不去。
2.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鉴赏】 此篇下阕,读罢感叹不已。既然无人会意凭阑之感,凄凉自知,那么便转入自我安慰。奔走仕途,本已把浮名换作了浅吟低唱,已压抑重重,今又漂泊异乡,天各一方。官场、情场,两相失意,事业与爱情皆不如意,试问又有何事能慰藉这颗失落的心灵?唯有借酒消愁,以酒抚慰这落寞的心。“强乐还无味”一语,已伤心至极。越是追求快乐,越是悲伤得厉害。“借酒消愁愁更愁”“酒醒添得愁无限”正是这种无尽愁思,却又有挥之不去的无奈。
望海潮
[背景介绍]
这是一首投赠之作。真宗咸平末年,少年柳永前往京城开封应考,路经钱塘,为了谒见两浙转运史孙何,而写下了这首词投赠他。
[文脉梳理]

[文本深读]
1.本词从哪几个方面来表现“钱塘”的繁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历史沿革、城市规模、市容市貌、特色景观、生活图景等方面。
2.“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怎样的生活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互文的手法。“弄晴”“泛夜”,互文见义,说明不论白天还是夜晚,湖面上都荡漾着优美的笛声和歌声。老叟怡然垂钓,幼童嬉嬉采莲,好一派歌舞升平、百姓富足的盛世景象。
3.若把“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句中的“卷”改为“推”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不好。“霜雪”比喻浪花,“怒涛卷霜雪”表现了钱塘江潮来时波滚浪翻、排山倒海的气势,用“推”则显得比较平板,力度与气势均没有“卷”强,对浪花飞溅的情态描写也不如“卷”形象逼真。
[名句鉴赏]
1.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鉴赏】 “三秋”意指桂花花期长,馥郁芬芳,长久不散;“十里”是说湖中广植荷花,逢到花期真可谓“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了。“三秋桂子”就让人联想起有关西湖的美丽传说。传说西湖灵隐寺和天竺寺,每到中秋,常常有带露的桂子从天飘落,馨香异常,那是从月宫桂树上飘落下来的,是寂寞的嫦娥赠予人间有心人的。这美丽的传说给秀丽的西湖增添了神秘空灵的色彩。
2.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鉴赏】 这是近看。在城市东南流过的钱塘江边,高入云端的大树环绕着江堤的沙路,绿树白沙,清风入怀,给人以清凉幽静之感,这是写静景;钱塘江中奔腾的江水卷着雪白的浪花,壮阔雄奇,这是写动景。动静相偶,相映成趣。“天堑无涯”则是总括钱塘江是一道阻挡北方敌人的天然屏障。此句赞赏钱塘江的雄伟、壮阔、险要,写出了杭州美丽之外的另一面——雄奇。